绿色发展,河北环保产业迎来重要战略机遇
省环境保护开发服务中心 兰国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就历史性地把环保部门摆到了经济发展主战场;作为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环保产业的战略地位也愈显重要。当前,长期积累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呼声也比较强烈;特别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实施,为河北的环保产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着力把握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一)认真抓好环保产业重点聚集区建设。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的工作安排,结合河北环保产业的发展优势,组织推进全省环保产业重点聚集区建设。在邯郸、邢台、唐山等市以完善废旧物质回收体系为主,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园区);在沧州(泊头)、唐山、石家庄、承德等地依托河北环保重点企业和京津产业转移建设环保产业园区。开展我省环保产业优势和布局研究,重点在再生资源利用、环保装备制造、环保成套设备研发、环境在线监测设备、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园区建设方面积极申请国家试点。
(二)积极推广环境污染治理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根据《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推广环境污染治理使用技术,在重点行业开展示范工程建设。由河北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省内环保重点和骨干企业等会员单位,组织筛选、编制并发布实施河北省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实用技术指南,对采用指南中技术的污染治理企业和示范工程,优先安排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努力探索优先解决百姓关注、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环境治理,在城市面源治理、汽车尾气治理、室内空气治理、印刷包装行业和医药化工行业VOC治理、重污染企业搬迁后场地污染修复等方面,筛选和发布一批重点环保企业名单和重点设备技术目录。
(三)加快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PPP工作。推动河北省环保厅、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河北省工信厅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联席会议,制定全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2016年率先在河北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全面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任务、全面完成空气自动站第三方托管和运营,在国、省控河流和湖库水质监测点和监测断面试点开展第三方托管和运营。在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业园区开展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工作,第三方治理服务单位建议由省环保产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推荐。2016年底,由省环保产业协会组织各设区市环保产业协会,对省内开展第三方治理服务的治污企业进行评优表彰,并向社会公布。结合中央和省环保专项资金投向,研究在大气和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开展PPP项目研究,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研究在河北创建环境保护基金的可行性。
(四)大力培植培育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实施方案》和《河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十项措施》,大力培植省内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在烟气治理、污水治理、利废环保产品、环境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品等领域各选择一家信誉良好、规模效益明显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和宣传,在上述领域筛选评比,形成各领域十佳企业清单,鼓励这些领域优先在河北重点环保企业的设备、产品、技术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做好全省环保企业发展中的投融资方式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国内外各类投融资机构在我省投资环保企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在相关领域实现试点。
二、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河北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环保产业多头管理、缺乏明晰调控和引导问题。河北省环保产业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环保产业管理和规划编制实施在发展改革部门;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管理在工信部门;省环保产业协会挂靠河北省环保厅;行业管理属省工经联。由于多头管理,各主管部门管理上只注重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文件转发,多头规划导致环保企业对国家规划计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指南难以协同把握,直接影响环保企业在市场上缺乏正确的组织引导,在技术申报、项目立项、资金投入、人才队伍构建和工程市场导向上摸石头过河,难以形成地方优势、规模优势、集团优势、市场优势和产品技术优势。在企业投融资机制、并购合并成大的产业集团方面没有更多的扶持和引导。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多为部门规划,各项发展引导措施难以真正落地到环保企业身上,难以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二)解决环保产业低端发展、产品技术人才稀缺问题。在环保产品技术上,河北环保产业尚处于自发研究和模仿制造阶段,低端生产、重复制造、低价竞争现象普遍。环保企业自身工艺设备、技术水平低,环保产品难以成套化、系列化、高端化,针对我省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巨大需求形势的产品装备明显准备不足,除尘脱硫、脱硝、污水治理、污泥处理、固废、重金属处理处置等高端技术大部分被省外环保企业占领,本省份额被极度压缩。在人才方面,我省环保产业企业人员以生产制造和销售人员为主,轻产品技术的研发和服务;企业人员构成中,高学历、专业对口人员匮乏,在常规技术领域向高技术领域发展中,也难以延揽到合适的人才。我省地处京津冀区域,北京和天津环保产业对河北具有很强的虹吸效应,各层面人才流失严重,高技术人才的工作环境和收入待遇难与京津相比,与环保产业强省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三)解决本土企业实际支持少、市场管理不足导致份额缺失问题。我省的环保产业基本是粗放式发展,虽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划计划进行导向指引和政策扶持,但很难落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一是对国家方针政策和技术规范标准把握不足、掌握不够、关注不高,对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向不明,缺乏统一的导引导致环保企业的发展难以契合我省环保事业的需求;二是缺乏对环保企业的实际支持,由于实力不足,在我省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市场、污泥处理、固废处置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这个巨大的市场上装备和技术都储备不足,大型环保工程多由外省企业集团中标完成,本土企业最多也只是第二、第三分包方,工程数量和工程份额占有率极低;三是企业自身发展乏力,在扩大自身规模、加强产品装备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缺少资金支持、项目支持和示范试点支持,企业内部普遍没有研究院和研发部门,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实力更加落后;四是对环保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管还不够完善,惩罚措施缺力,对项目实施过程及产品工程质量没有相应完整的监理措施,导致环保市场的无序竞争,环境治理效果难以真正显现。
三、着力健全工作机制采取切实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分工做好环保产业发展工作。建立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会商、合作和联席会议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和省工信厅等单位定期研究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共商解决办法,共同形成决策意见报省委省政府备案或决策;制定中长期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或发展战略,把环保产业发展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内容,以产业的绿色化发展和环保产业的壮大发展为评估考核指标,引导设区城市和县(区、市)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环保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和规范环保产业及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企业增效服务” 为宗旨,将行业协调、行业自律、市场规范、调查统计、环保技术交流与示范推广、科技创新与评价、企业服务培训等方面工作委托或交由行业协会组织和办理,使行业协会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建议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在河北环保产业协会建立河北省环保产业信息化平台,采用互联网+新技术,向社会统一发布我省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扩改建环保“三同时”、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减排工程、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等环境保护要求和工程项目投资信息,引导全省环保企业在平台上展示环保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建立环保产业信息数据库,定期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撰写分析和评估报告,为政府和部门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建立环保产业市场行为规范,确立环保产业运作的基本准则。建立健全环保产品、环境工程建设、污染设施运营、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开放、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
(三)加强环保服务业,建立健全环境服务体系。发展环保技术、管理和信息服务、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承包服务、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在线监控系统第三方运营服务、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投资和风险评估等咨询服务。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第三方专业化运营服务,为环保行业提供社会化、商业化、专业化服务的代表模式,委托完善第三方运营的市场管理,定期对运营公司进行考核,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的监督管理,在全省开展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推荐使用的活动。强化环境治理专业化运营,大力推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和自动连续监测的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运营管理。
(四)组织和扶持本地环保企业创建技术创新联盟,做大做强环保产业。一是以现有环保骨干企业为主体,将工程技术公司、科研单位、设备制造及仪器生产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批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环保实用技术研究,建立联办技术中心,实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议设立“省级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环保企业建设创新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扶持一批核心能力强的优势企业集团作为环保骨干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大企业和总承包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形成大、中、小型配置合理的产业体系。三是支持环保企业的集团化建设和以环保产业园区为特征的环保企业集群建设,在财政专项资金、信贷、税收、投融资(上市)、土地价格、设备厂房租金、进出口、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支持。
(五)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细化人才优惠政策激发创新创造的能动性。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我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纾解的任务和京津产业转移的安排,积极吸引京津相关人才到我省创新创业,以更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我省人才回流。认真研究京津冀高校环保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就业和创业动向,牵线联系环保骨干企业和产业园区做好人才梯队的培育和培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鼓励省内高校和事业单位人员进一步加入到环保产业的创新和创业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绿色发展,河北环保产业迎来重要战略机遇
来源: 时间:2016-05-20
绿色发展,河北环保产业迎来重要战略机遇
省环境保护开发服务中心 兰国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就历史性地把环保部门摆到了经济发展主战场;作为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环保产业的战略地位也愈显重要。当前,长期积累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呼声也比较强烈;特别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实施,为河北的环保产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着力把握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一)认真抓好环保产业重点聚集区建设。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的工作安排,结合河北环保产业的发展优势,组织推进全省环保产业重点聚集区建设。在邯郸、邢台、唐山等市以完善废旧物质回收体系为主,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园区);在沧州(泊头)、唐山、石家庄、承德等地依托河北环保重点企业和京津产业转移建设环保产业园区。开展我省环保产业优势和布局研究,重点在再生资源利用、环保装备制造、环保成套设备研发、环境在线监测设备、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园区建设方面积极申请国家试点。
(二)积极推广环境污染治理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根据《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推广环境污染治理使用技术,在重点行业开展示范工程建设。由河北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省内环保重点和骨干企业等会员单位,组织筛选、编制并发布实施河北省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实用技术指南,对采用指南中技术的污染治理企业和示范工程,优先安排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努力探索优先解决百姓关注、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环境治理,在城市面源治理、汽车尾气治理、室内空气治理、印刷包装行业和医药化工行业VOC治理、重污染企业搬迁后场地污染修复等方面,筛选和发布一批重点环保企业名单和重点设备技术目录。
(三)加快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PPP工作。推动河北省环保厅、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河北省工信厅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联席会议,制定全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2016年率先在河北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全面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任务、全面完成空气自动站第三方托管和运营,在国、省控河流和湖库水质监测点和监测断面试点开展第三方托管和运营。在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业园区开展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工作,第三方治理服务单位建议由省环保产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推荐。2016年底,由省环保产业协会组织各设区市环保产业协会,对省内开展第三方治理服务的治污企业进行评优表彰,并向社会公布。结合中央和省环保专项资金投向,研究在大气和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开展PPP项目研究,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研究在河北创建环境保护基金的可行性。
(四)大力培植培育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实施方案》和《河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十项措施》,大力培植省内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在烟气治理、污水治理、利废环保产品、环境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品等领域各选择一家信誉良好、规模效益明显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和宣传,在上述领域筛选评比,形成各领域十佳企业清单,鼓励这些领域优先在河北重点环保企业的设备、产品、技术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做好全省环保企业发展中的投融资方式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国内外各类投融资机构在我省投资环保企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在相关领域实现试点。
二、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河北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环保产业多头管理、缺乏明晰调控和引导问题。河北省环保产业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环保产业管理和规划编制实施在发展改革部门;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管理在工信部门;省环保产业协会挂靠河北省环保厅;行业管理属省工经联。由于多头管理,各主管部门管理上只注重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文件转发,多头规划导致环保企业对国家规划计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指南难以协同把握,直接影响环保企业在市场上缺乏正确的组织引导,在技术申报、项目立项、资金投入、人才队伍构建和工程市场导向上摸石头过河,难以形成地方优势、规模优势、集团优势、市场优势和产品技术优势。在企业投融资机制、并购合并成大的产业集团方面没有更多的扶持和引导。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多为部门规划,各项发展引导措施难以真正落地到环保企业身上,难以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二)解决环保产业低端发展、产品技术人才稀缺问题。在环保产品技术上,河北环保产业尚处于自发研究和模仿制造阶段,低端生产、重复制造、低价竞争现象普遍。环保企业自身工艺设备、技术水平低,环保产品难以成套化、系列化、高端化,针对我省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巨大需求形势的产品装备明显准备不足,除尘脱硫、脱硝、污水治理、污泥处理、固废、重金属处理处置等高端技术大部分被省外环保企业占领,本省份额被极度压缩。在人才方面,我省环保产业企业人员以生产制造和销售人员为主,轻产品技术的研发和服务;企业人员构成中,高学历、专业对口人员匮乏,在常规技术领域向高技术领域发展中,也难以延揽到合适的人才。我省地处京津冀区域,北京和天津环保产业对河北具有很强的虹吸效应,各层面人才流失严重,高技术人才的工作环境和收入待遇难与京津相比,与环保产业强省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三)解决本土企业实际支持少、市场管理不足导致份额缺失问题。我省的环保产业基本是粗放式发展,虽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划计划进行导向指引和政策扶持,但很难落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一是对国家方针政策和技术规范标准把握不足、掌握不够、关注不高,对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向不明,缺乏统一的导引导致环保企业的发展难以契合我省环保事业的需求;二是缺乏对环保企业的实际支持,由于实力不足,在我省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市场、污泥处理、固废处置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这个巨大的市场上装备和技术都储备不足,大型环保工程多由外省企业集团中标完成,本土企业最多也只是第二、第三分包方,工程数量和工程份额占有率极低;三是企业自身发展乏力,在扩大自身规模、加强产品装备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缺少资金支持、项目支持和示范试点支持,企业内部普遍没有研究院和研发部门,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实力更加落后;四是对环保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管还不够完善,惩罚措施缺力,对项目实施过程及产品工程质量没有相应完整的监理措施,导致环保市场的无序竞争,环境治理效果难以真正显现。
三、着力健全工作机制采取切实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分工做好环保产业发展工作。建立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会商、合作和联席会议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和省工信厅等单位定期研究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共商解决办法,共同形成决策意见报省委省政府备案或决策;制定中长期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或发展战略,把环保产业发展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内容,以产业的绿色化发展和环保产业的壮大发展为评估考核指标,引导设区城市和县(区、市)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环保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和规范环保产业及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企业增效服务” 为宗旨,将行业协调、行业自律、市场规范、调查统计、环保技术交流与示范推广、科技创新与评价、企业服务培训等方面工作委托或交由行业协会组织和办理,使行业协会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建议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在河北环保产业协会建立河北省环保产业信息化平台,采用互联网+新技术,向社会统一发布我省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扩改建环保“三同时”、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减排工程、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等环境保护要求和工程项目投资信息,引导全省环保企业在平台上展示环保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建立环保产业信息数据库,定期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撰写分析和评估报告,为政府和部门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建立环保产业市场行为规范,确立环保产业运作的基本准则。建立健全环保产品、环境工程建设、污染设施运营、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开放、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
(三)加强环保服务业,建立健全环境服务体系。发展环保技术、管理和信息服务、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承包服务、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在线监控系统第三方运营服务、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投资和风险评估等咨询服务。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第三方专业化运营服务,为环保行业提供社会化、商业化、专业化服务的代表模式,委托完善第三方运营的市场管理,定期对运营公司进行考核,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的监督管理,在全省开展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推荐使用的活动。强化环境治理专业化运营,大力推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和自动连续监测的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运营管理。
(四)组织和扶持本地环保企业创建技术创新联盟,做大做强环保产业。一是以现有环保骨干企业为主体,将工程技术公司、科研单位、设备制造及仪器生产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批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环保实用技术研究,建立联办技术中心,实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议设立“省级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环保企业建设创新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扶持一批核心能力强的优势企业集团作为环保骨干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大企业和总承包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形成大、中、小型配置合理的产业体系。三是支持环保企业的集团化建设和以环保产业园区为特征的环保企业集群建设,在财政专项资金、信贷、税收、投融资(上市)、土地价格、设备厂房租金、进出口、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支持。
(五)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细化人才优惠政策激发创新创造的能动性。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我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纾解的任务和京津产业转移的安排,积极吸引京津相关人才到我省创新创业,以更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我省人才回流。认真研究京津冀高校环保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就业和创业动向,牵线联系环保骨干企业和产业园区做好人才梯队的培育和培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鼓励省内高校和事业单位人员进一步加入到环保产业的创新和创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