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名称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025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机构 水生态环境处 索引号 0218077J/2024-00360
主题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文号
发布日期 主题词
效力状态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025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05 11:28 信息来源:水生态环境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届委员会

次会议第0256提案的答复

 

戴利华委员

提出的关于强化水环境管护 推进美丽河北走深走实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提案中所提到的,我省水环境在日常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根源性问题需从源头解决,部分地区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还很突出,在推进水环境改善过程中,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落实还不到位,影响了治理整体效益的发挥和水环境可持续改善。提案客观分析了目前的问题现状和产生原因,由此提出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精准监控强化系统治理、注重创新推

 广等四点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一是全省尤其是农村地区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方面资金投入持续加大。2023年,省级下达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8.9亿元,支持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设备和设施建设在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安排省以上水污染防治资金13.44亿元,支持包括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68亿元,支持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源涵养等工作。二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力度显著加强。截至2023年底,我省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20座,污水处理能力1113万立方米/日,其中151座执行的排放标准高于国家现行最高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023年,城市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约29亿立方米,削减COD约83万吨。制发《河北省城市市政污水污泥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评价标准,自2021年起每年组织第三方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展运行评价。2023年,对4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21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站)进行评价,推进有关设施规范达标运行。推进合流制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截至2023年底累计改造市政及庭院合流制排水管网6078公里,有力推动污水直排、汛期溢流等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在“十三五”期间已全面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基础上,坚持每年开展排查整治。2023年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暗访专项行动,发现水体黑臭隐患及时交办有关城市完成处置,当年新增的5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按时完成治理,确保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三是河湖系统治理水平稳固提升。按照“河湖全覆盖”原则,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各级河湖长制积极履职尽责,以河湖“四乱”为重点,重拳整治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水域空间,同时,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作用,区域间、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实现了解决河湖问题由水里向岸上的有效延伸。以白洋淀上游、常态化补水河道、地下水超采区为重点,统筹利用引江,引黄及本地水库水等多水源,在全省范围内系统开展河湖生态补水,2018年至2023年底,我省累计完成河道生态补水255.72亿立方米,其中引江65.75亿立方米,引黄31.19亿立方米、水库158.78亿立方米,全省河湖面貌明显改善,群众对优美河湖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四是农村水环境治理和管护机制不断健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和粪污无害化处理,2023年,全年改造提升户厕40.12万座,建设粪污处理站702座,布设维修站点600个,配备抽类车2059辆,建设厕所运营监管中心67个,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全覆盖,初步实现厕所粪污及时清掏、转运和无害化治理。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采纳提案相关建议,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统筹推进,切实维护水生态环境安全,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力量。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统筹中央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视财力等情况保障合理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充分发挥各类资金在各地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的促进作用。加大项目谋划和推动力度,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鼓励推广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二是强化精准管控加快推进全省水环境分析及污染防治管理平台建设,建立以“水体-入河(海)排口-排污管线-污染源”为核心的全链条数据溯源管理体系,实行预警分析、问题发现、自动推送、跟踪督办、清单管控、按期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线上调度监管体系,为水生态环境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三是强化系统治理。理顺各级各部门工作关系,协调水利、住建、林业等部门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加强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调度,开展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评估,系统梳理短板弱项,进一步增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是强化创新推广。对标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积极宣传推广成效好、可持续、能复制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缓冲带建设、湿地恢复与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涵水功能。严格河湖重要生态空间管控,强化岸线用途管控和节约集约利用。健全完善美丽河湖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河北省生态环境

                      20246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届委员会

次会议第0256提案的答复

 

戴利华委员

提出的关于强化水环境管护 推进美丽河北走深走实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提案中所提到的,我省水环境在日常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根源性问题需从源头解决,部分地区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还很突出,在推进水环境改善过程中,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落实还不到位,影响了治理整体效益的发挥和水环境可持续改善。提案客观分析了目前的问题现状和产生原因,由此提出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精准监控强化系统治理、注重创新推

 广等四点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一是全省尤其是农村地区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方面资金投入持续加大。2023年,省级下达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8.9亿元,支持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设备和设施建设在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安排省以上水污染防治资金13.44亿元,支持包括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68亿元,支持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源涵养等工作。二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力度显著加强。截至2023年底,我省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20座,污水处理能力1113万立方米/日,其中151座执行的排放标准高于国家现行最高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023年,城市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约29亿立方米,削减COD约83万吨。制发《河北省城市市政污水污泥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评价标准,自2021年起每年组织第三方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展运行评价。2023年,对4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21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站)进行评价,推进有关设施规范达标运行。推进合流制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截至2023年底累计改造市政及庭院合流制排水管网6078公里,有力推动污水直排、汛期溢流等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在“十三五”期间已全面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基础上,坚持每年开展排查整治。2023年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暗访专项行动,发现水体黑臭隐患及时交办有关城市完成处置,当年新增的5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按时完成治理,确保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三是河湖系统治理水平稳固提升。按照“河湖全覆盖”原则,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各级河湖长制积极履职尽责,以河湖“四乱”为重点,重拳整治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水域空间,同时,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作用,区域间、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实现了解决河湖问题由水里向岸上的有效延伸。以白洋淀上游、常态化补水河道、地下水超采区为重点,统筹利用引江,引黄及本地水库水等多水源,在全省范围内系统开展河湖生态补水,2018年至2023年底,我省累计完成河道生态补水255.72亿立方米,其中引江65.75亿立方米,引黄31.19亿立方米、水库158.78亿立方米,全省河湖面貌明显改善,群众对优美河湖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四是农村水环境治理和管护机制不断健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和粪污无害化处理,2023年,全年改造提升户厕40.12万座,建设粪污处理站702座,布设维修站点600个,配备抽类车2059辆,建设厕所运营监管中心67个,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全覆盖,初步实现厕所粪污及时清掏、转运和无害化治理。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采纳提案相关建议,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统筹推进,切实维护水生态环境安全,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力量。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统筹中央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视财力等情况保障合理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充分发挥各类资金在各地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的促进作用。加大项目谋划和推动力度,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鼓励推广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二是强化精准管控加快推进全省水环境分析及污染防治管理平台建设,建立以“水体-入河(海)排口-排污管线-污染源”为核心的全链条数据溯源管理体系,实行预警分析、问题发现、自动推送、跟踪督办、清单管控、按期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线上调度监管体系,为水生态环境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三是强化系统治理。理顺各级各部门工作关系,协调水利、住建、林业等部门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加强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调度,开展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评估,系统梳理短板弱项,进一步增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是强化创新推广。对标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积极宣传推广成效好、可持续、能复制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缓冲带建设、湿地恢复与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涵水功能。严格河湖重要生态空间管控,强化岸线用途管控和节约集约利用。健全完善美丽河湖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河北省生态环境

                      2024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