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但凡涉及“拆”的工作,总会让一些党员干部发憷。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因地处城乡接合部,当地党委政府的改造任务繁重,为此,西红门镇党委在拆除腾退、改造环境、服务民生方面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彰显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解决“三多三差”,让群众得实惠
上世纪90年代,西红门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形成村级工业大院27个,聚居流动人口多达12万余人——流动人口多、低端产业多、安全隐患多和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差的“三多三差”的现实成为摆在西红门镇发展面前的一道坎。
为此,西红门镇党委抓住作为北京市城乡接合部改造试点镇和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先试先行镇的机遇,探索形成了“包片包村包进度、盯人盯事盯矛盾、说理说情说利弊”的党建工作方法;探索“金融创新”等机制,确保投资方、联营公司和村集体三方利益……
星光社区建设有100万平方米工业大院,从2014年开始拆除腾退。因为拆除腾退与拆迁的补偿政策不同,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搬迁腾退。“企业不愿意走,那我们两委班子只有去磨嘴皮子,有一家企业来回谈了7次才谈妥。”星光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宝全说。
同时,为了带动群众,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有些党员更是带头拆除自己的厂房场地,作出表率。就这样,群众的态度渐渐从“漠不关心、消极抵触”转变成“理解配合、主动参与”。截至目前,西红门镇累计拆除地上物33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5000亩,还绿1300亩;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劳动所得3.2万元,较建设前的2011年增长21%。
社区改造,为群众谋幸福
近年来,西红门镇大生庄村的变化让村民幸福指数一路攀升,这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得益于西红门镇推行的“村庄社区化”管理。
过去,大生庄村村民想扩建宅基地甚至改建楼房的不在少数。“只要有空地,就有人盖房,以至于把路都堵得横七竖八,拐来拐去。”大生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武江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村里和外面路路相通,到处是出入口,村里治安很不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生庄村开展“村庄社区化”管理,从2006年开始拆除违章建筑4000多平方米,2010年进行整体环境改造提升,封堵多余的出入口,对保留的出入口设置治安岗亭;提升村委会管理能力,凡是新建房屋甚至装修等都要经村委会批准,杜绝违章建筑……通过一系列措施,大生庄村渐渐变得和谐有序、干净整洁。
家住金华园丁区的居民郝秋香,对于此前小区的脏乱差深有体会:“以前小区物业都没有,厕所老是堵,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小区晚上黑乎乎的,自己回家都害怕。”而如今,金华园丁区的改造让郝秋香眼前一亮——水电整体改造、楼面粉刷、道路修整、垃圾站清理、路灯升级,优良的小区生活品质让人更有家的感觉。说起这些,郝秋香兴奋之余,也不忘对党组织表示感谢。
原来,金华园丁区已经建成20年,基础设施老化,群众意见很大。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社区党支部积极组织业主集资,镇党委给予大力支持,对小区进行全面改造。“虽然大家都愿意进行改造,但是动员每户出资3000元还是有些困难,为此,我们社区党支部几个月都没有休息,挨家挨户做工作。”金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洪梅颇多感慨,“有时候给群众做工作说到嗓子都哑了,但这也正是考验我们党支部战斗力的时候。现在改造成功,居民满意,我们也很欣慰。”
此外,镇党委积极营造镇域书香氛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45家益民书屋,覆盖所有村、社区。打造“口袋公园”17处,让村民能开门见绿、抬头见绿。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西红门体育馆”、9600平方米健身广场,每年开展文化活动千余场,满足了村民健身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需要。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5日 06 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组织带头 发展有奔头(两优一先典型)
来源: 时间:2016-07-18
在基层,但凡涉及“拆”的工作,总会让一些党员干部发憷。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因地处城乡接合部,当地党委政府的改造任务繁重,为此,西红门镇党委在拆除腾退、改造环境、服务民生方面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彰显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解决“三多三差”,让群众得实惠
上世纪90年代,西红门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形成村级工业大院27个,聚居流动人口多达12万余人——流动人口多、低端产业多、安全隐患多和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差的“三多三差”的现实成为摆在西红门镇发展面前的一道坎。
为此,西红门镇党委抓住作为北京市城乡接合部改造试点镇和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先试先行镇的机遇,探索形成了“包片包村包进度、盯人盯事盯矛盾、说理说情说利弊”的党建工作方法;探索“金融创新”等机制,确保投资方、联营公司和村集体三方利益……
星光社区建设有100万平方米工业大院,从2014年开始拆除腾退。因为拆除腾退与拆迁的补偿政策不同,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搬迁腾退。“企业不愿意走,那我们两委班子只有去磨嘴皮子,有一家企业来回谈了7次才谈妥。”星光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宝全说。
同时,为了带动群众,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有些党员更是带头拆除自己的厂房场地,作出表率。就这样,群众的态度渐渐从“漠不关心、消极抵触”转变成“理解配合、主动参与”。截至目前,西红门镇累计拆除地上物33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5000亩,还绿1300亩;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劳动所得3.2万元,较建设前的2011年增长21%。
社区改造,为群众谋幸福
近年来,西红门镇大生庄村的变化让村民幸福指数一路攀升,这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得益于西红门镇推行的“村庄社区化”管理。
过去,大生庄村村民想扩建宅基地甚至改建楼房的不在少数。“只要有空地,就有人盖房,以至于把路都堵得横七竖八,拐来拐去。”大生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武江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村里和外面路路相通,到处是出入口,村里治安很不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生庄村开展“村庄社区化”管理,从2006年开始拆除违章建筑4000多平方米,2010年进行整体环境改造提升,封堵多余的出入口,对保留的出入口设置治安岗亭;提升村委会管理能力,凡是新建房屋甚至装修等都要经村委会批准,杜绝违章建筑……通过一系列措施,大生庄村渐渐变得和谐有序、干净整洁。
家住金华园丁区的居民郝秋香,对于此前小区的脏乱差深有体会:“以前小区物业都没有,厕所老是堵,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小区晚上黑乎乎的,自己回家都害怕。”而如今,金华园丁区的改造让郝秋香眼前一亮——水电整体改造、楼面粉刷、道路修整、垃圾站清理、路灯升级,优良的小区生活品质让人更有家的感觉。说起这些,郝秋香兴奋之余,也不忘对党组织表示感谢。
原来,金华园丁区已经建成20年,基础设施老化,群众意见很大。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社区党支部积极组织业主集资,镇党委给予大力支持,对小区进行全面改造。“虽然大家都愿意进行改造,但是动员每户出资3000元还是有些困难,为此,我们社区党支部几个月都没有休息,挨家挨户做工作。”金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洪梅颇多感慨,“有时候给群众做工作说到嗓子都哑了,但这也正是考验我们党支部战斗力的时候。现在改造成功,居民满意,我们也很欣慰。”
此外,镇党委积极营造镇域书香氛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45家益民书屋,覆盖所有村、社区。打造“口袋公园”17处,让村民能开门见绿、抬头见绿。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西红门体育馆”、9600平方米健身广场,每年开展文化活动千余场,满足了村民健身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需要。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