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他山之石

文明之美涵养有福之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福州实践

发布日期:2017-08-30 11:16 信息来源: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新华社福州8月28日电(记者沈汝发)森林覆盖率达56%,这座城市绿树成荫,生态优美;不讲排场讲慈善,这座城市移风易俗,风气焕然一新;爱心茶摊、地铁“红马甲”,这座城市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福州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推窗见绿,畅享生态福利

  暑不张盖,四季见绿。在福州,随处可见的榕树成为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据福州市园林局介绍,全市森林覆盖率56%,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自2016年11月开始,福州市又启动“全民动员、绿化福州”行动,计划在两年内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让“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成为现实。

  除了天然的绿色资源,福州市近年来大力建设休闲步道,让群众更好地享受生态福利。位于福州中心城区的“福道”,全长19公里,将中心城区的五个公园串联起来,其中有8.3公里是在空中穿行的钢结构悬空栈道。

  记者在“福道”上看到,沿途林木环抱,花草飘香,好像置身于天然氧吧之中,来这里休闲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这里空气好,既健身又观景,很惬意。”常来锻炼的市民林女士说。

  据福州市园林局介绍,福州还将开放12条休闲步道,依托当地的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将开放空间、公共绿地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同时,还将新建12个生态主题公园。

  空气清新是福州的另一张城市名片。自2013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发布以来,福州已连续3年排在年度空气质量前10名,2016年福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

  “生态文明、和谐宜居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基本条件。”福州市园林局局长杨晓表示,福州市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市民共享生态福利。

  移风易俗,不讲排场讲慈善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民俗影响,福州市乡间红白喜事讲排场,攀比风盛行。2016年以来,福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力破除这种陈规陋习,不讲排场讲慈善成为新的风俗。

  据福清市纪委介绍,新厝镇江兜村王先雕老人在过70岁生日的时候,将家里准备办酒席的钱省了下来,捐给村里用于建设公园。“一共捐了3万多元,我们将公园命名为爱心公园。”江兜村党支部书记王武林说,村民经常在公园里锻炼、纳凉、游玩。

  长乐市铺张浪费之风也曾一度盛行。2016年12月,长乐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倡议“不讲排场、承担社会责任”,得到企业家热烈响应。许多企业家和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把省下来的钱用到回馈乡里、捐资助学、扶老助困中去。

  文明之风还体现在餐桌之上。记者近期随机走访了福州几家餐馆,发现“光盘行动”已渐成时尚潮流。“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用餐、节俭惜福”这样的文明用餐标语随处可见,服务员在为客人点餐时,也经常提醒适度。

  福州市委文明办表示,福州市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形成全社会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氛围。

  志愿服务,文明之花遍布榕城

  夏秋酷暑,烈日炎炎。在福州的很多商铺、药店、超市、餐饮企业等门口均设立“爱心茶摊”,免费向过往市民提供降暑饮品。这一活动已连续持续了3年。

  为方便过往群众喝水,屏山药店的爱心茶摊特意安在门店前的屏山公交站处。“门店提供的菊花茶很受市民青睐。”药店工作人员说,上午满满一桶茶水,一到傍晚基本就喝光了。

  据福州市委文明办介绍,截至目前,福州市区爱心茶摊已有100个左右,覆盖各个区域,爱心队伍还在持续壮大。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榕城一朵美丽的文明之花。随着今年1月福州首条地铁开通,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成为地铁的“微笑名片”。他们在地铁售票区、闸机旁、扶梯口、站台上,为乘客提供热情服务,引导乘客有序出行。

  家住瀛洲街道建海社区的高老伯已年过七旬,他是一位护河志愿者,经常撑船打捞漂浮物,忙得不亦乐乎,“环境卫生要靠我们一起来维持,希望能为内河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像高老伯这样的护河志愿者,福州城区有1000多人,他们定期巡查护河,现在乱扔垃圾的少了,内河环境也逐步改善。

  福州国际马拉松赛、海峡两岸贸易投资洽谈会……越来越多的重大活动现场,都出现了志愿者身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让志愿服务成为福州的一张文明名片。

  一幅山水画,满城文明风。从2011年首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至今,福州市正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提高城市品质和市民素养,实现城市文明发展的崭新跨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他山之石

新华社福州8月28日电(记者沈汝发)森林覆盖率达56%,这座城市绿树成荫,生态优美;不讲排场讲慈善,这座城市移风易俗,风气焕然一新;爱心茶摊、地铁“红马甲”,这座城市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福州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推窗见绿,畅享生态福利

  暑不张盖,四季见绿。在福州,随处可见的榕树成为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据福州市园林局介绍,全市森林覆盖率56%,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自2016年11月开始,福州市又启动“全民动员、绿化福州”行动,计划在两年内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让“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成为现实。

  除了天然的绿色资源,福州市近年来大力建设休闲步道,让群众更好地享受生态福利。位于福州中心城区的“福道”,全长19公里,将中心城区的五个公园串联起来,其中有8.3公里是在空中穿行的钢结构悬空栈道。

  记者在“福道”上看到,沿途林木环抱,花草飘香,好像置身于天然氧吧之中,来这里休闲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这里空气好,既健身又观景,很惬意。”常来锻炼的市民林女士说。

  据福州市园林局介绍,福州还将开放12条休闲步道,依托当地的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将开放空间、公共绿地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同时,还将新建12个生态主题公园。

  空气清新是福州的另一张城市名片。自2013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发布以来,福州已连续3年排在年度空气质量前10名,2016年福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

  “生态文明、和谐宜居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基本条件。”福州市园林局局长杨晓表示,福州市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市民共享生态福利。

  移风易俗,不讲排场讲慈善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民俗影响,福州市乡间红白喜事讲排场,攀比风盛行。2016年以来,福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力破除这种陈规陋习,不讲排场讲慈善成为新的风俗。

  据福清市纪委介绍,新厝镇江兜村王先雕老人在过70岁生日的时候,将家里准备办酒席的钱省了下来,捐给村里用于建设公园。“一共捐了3万多元,我们将公园命名为爱心公园。”江兜村党支部书记王武林说,村民经常在公园里锻炼、纳凉、游玩。

  长乐市铺张浪费之风也曾一度盛行。2016年12月,长乐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倡议“不讲排场、承担社会责任”,得到企业家热烈响应。许多企业家和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把省下来的钱用到回馈乡里、捐资助学、扶老助困中去。

  文明之风还体现在餐桌之上。记者近期随机走访了福州几家餐馆,发现“光盘行动”已渐成时尚潮流。“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用餐、节俭惜福”这样的文明用餐标语随处可见,服务员在为客人点餐时,也经常提醒适度。

  福州市委文明办表示,福州市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形成全社会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氛围。

  志愿服务,文明之花遍布榕城

  夏秋酷暑,烈日炎炎。在福州的很多商铺、药店、超市、餐饮企业等门口均设立“爱心茶摊”,免费向过往市民提供降暑饮品。这一活动已连续持续了3年。

  为方便过往群众喝水,屏山药店的爱心茶摊特意安在门店前的屏山公交站处。“门店提供的菊花茶很受市民青睐。”药店工作人员说,上午满满一桶茶水,一到傍晚基本就喝光了。

  据福州市委文明办介绍,截至目前,福州市区爱心茶摊已有100个左右,覆盖各个区域,爱心队伍还在持续壮大。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榕城一朵美丽的文明之花。随着今年1月福州首条地铁开通,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成为地铁的“微笑名片”。他们在地铁售票区、闸机旁、扶梯口、站台上,为乘客提供热情服务,引导乘客有序出行。

  家住瀛洲街道建海社区的高老伯已年过七旬,他是一位护河志愿者,经常撑船打捞漂浮物,忙得不亦乐乎,“环境卫生要靠我们一起来维持,希望能为内河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像高老伯这样的护河志愿者,福州城区有1000多人,他们定期巡查护河,现在乱扔垃圾的少了,内河环境也逐步改善。

  福州国际马拉松赛、海峡两岸贸易投资洽谈会……越来越多的重大活动现场,都出现了志愿者身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让志愿服务成为福州的一张文明名片。

  一幅山水画,满城文明风。从2011年首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至今,福州市正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提高城市品质和市民素养,实现城市文明发展的崭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