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他山之石

山东商河以“党建+”模式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日期:2017-07-13 09:00 信息来源: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党建+“双联双促”,强化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山东省商河县启动了以“单位联村、干部联户,促和谐与稳定、促脱贫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促”活动。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要求,实施单位联村促发展,参与活动的每个县直部门联系帮扶1个至4个贫困村,通过派驻第一书记开展“一对一”定点帮扶。运用扶贫工作相关政策,制订帮扶工作规划,从村班子建设、基础设施、脱贫产业等方面入手,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明确脱贫具体项目和措施,帮助贫困村、户脱贫。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要求,实施干部联户促脱贫,党员干部每人联系5个至10个贫困户,每季度至少走访一次,通过入户宣传政策、收集诉求问题,全面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需求等帮助精准算账,逐级分析研判、协调解决需求诉求,实现贫困户联系“点对点”帮扶全覆盖。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设置县、镇(街道)、村、基础网格4级网格,每名机关干部所联系的10户至15户群众作为一个基础网格;每个贫困村由联村单位派出“第一书记”驻村帮包并担任网格长,每个街镇由县领导和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网格长,县网格由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网格长,构建起“县网格→街镇网格→村网格→基础网格”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网格;同时,开发建设了“双联双促”活动信息系统,并实现与县扶贫部门数据无缝隙对接,强化活动督导抽查、脱贫诉求督办落实,凝聚起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

 

  党建+支部引领,夯实基层基础

  商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来抓。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健全村级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确保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群众、激发活力、扶持产业的职责与优势,吸纳更多贫困村、贫困户投身产业扶贫中,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软弱涣散村、派驻工作组等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升级。注重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以村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建强农村带头人队伍,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及时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积极把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增强村级脱贫的内生动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推行村党支部书记“能进能出”工作机制,改变传统选人用人模式,采取能人回请、干部下派方式,拓宽选人渠道和来源;同时,畅通退出渠道,实行末位淘汰,对不胜任岗位要求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时作出调整,确保贫困村带头人个个过硬。加大在特色产业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逐年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吸引外出务工优秀人才回村任职,激发村干部抓脱贫工作积极性。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支持和加强村级班子、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在市派35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精心选派155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同时为全县12个街镇配齐挂职副书记,专门负责“第一书记”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激发“第一书记”工作积极性。县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指导帮助玉皇庙镇许寺村贫困村民张玉清,支付利息贷款发展起西红柿大棚,使其有了收入保障。在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近几年分配的大学生村官一律安排到贫困村任职,帮助加强村级班子。

  加强骨干队伍能力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分层分类,靶向培训,对换届后新任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了任职培训、集中轮训;抓好年度农村党员冬春轮训,加强农村党员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督促各村党组织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强劲精神动力和作风保障。

  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头雁培养、规范提升、阵地升级、激励保障、品牌创建”五项行动,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干劲不足、责任心不强问题,出台《关于实行农村党支部书记退出机制的意见》,列出村党支部书记违反财经纪律、承诺事项不兑现等14种退出情形,对村党支部书记实行动态监督管理。

 

  党建+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增收

  商河县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结合建档立卡情况,帮助贫困户分析贫根、找准困原,因户施策,选准增收产业项目、发展途径,通过“资金+技术”输血,增强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造血功能,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一方面,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化管理,围绕补齐短板,健全项目立项申报、分析论证、跟踪管理等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扶贫政策、资金、资源,引导贫困村党组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脱贫项目,探索盘活闲散土地等强村增收办法,精准推进项目实施。在758个村确定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866个,有4个镇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列为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指导县直党(工)委书记围绕改进工作,实施“创新项目”,通过媒体亮相压实责任、定期督查传导压力,引导各党(工)委书记在推进项目落实中聚焦主业、彰显本色。今年共确定“突破项目”13项、“创新项目”11项,一批党建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联合农业、林业、国土、审计等部门组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审核组,对审核通过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使脱贫攻坚有了新的突破口;同时,区分经济强村、中等村、薄弱村,分类制定资金奖补、政策支持、人员选派、技能培训等工作措施,确保帮扶成效。每年召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场观摩会,指导街镇因村制宜,培育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带领脱贫攻坚实力。今年以来,全县共新增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村43个,减少集体经济空壳村53个,脱贫攻坚经济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党建+机制保障,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在落实,基础在制度。商河县围绕凝聚扶贫合力、盘活扶贫开发“一盘棋”,坚持健全完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机制,压实责任,构建大扶贫格局。一是加强抓党建促脱贫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责任人职责,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构建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优势,凝聚整体工作合力。二是压实帮包责任。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街镇、县直部门单位帮包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把“第一书记”帮包工作做实,把入户走访、收集办理诉求做细,做到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实现群众“点菜”、干部“下厨”全方位帮扶。三是强化督导考核。修订完善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将脱贫攻坚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重推进、严约束,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班子考核、干部提拔、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激发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定期不定期地采取实地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开展督查,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进行通报、约谈,督促限期整改、推进脱贫工作任务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他山之石

 

    党建+“双联双促”,强化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山东省商河县启动了以“单位联村、干部联户,促和谐与稳定、促脱贫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促”活动。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要求,实施单位联村促发展,参与活动的每个县直部门联系帮扶1个至4个贫困村,通过派驻第一书记开展“一对一”定点帮扶。运用扶贫工作相关政策,制订帮扶工作规划,从村班子建设、基础设施、脱贫产业等方面入手,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明确脱贫具体项目和措施,帮助贫困村、户脱贫。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要求,实施干部联户促脱贫,党员干部每人联系5个至10个贫困户,每季度至少走访一次,通过入户宣传政策、收集诉求问题,全面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需求等帮助精准算账,逐级分析研判、协调解决需求诉求,实现贫困户联系“点对点”帮扶全覆盖。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设置县、镇(街道)、村、基础网格4级网格,每名机关干部所联系的10户至15户群众作为一个基础网格;每个贫困村由联村单位派出“第一书记”驻村帮包并担任网格长,每个街镇由县领导和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网格长,县网格由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网格长,构建起“县网格→街镇网格→村网格→基础网格”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网格;同时,开发建设了“双联双促”活动信息系统,并实现与县扶贫部门数据无缝隙对接,强化活动督导抽查、脱贫诉求督办落实,凝聚起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

 

  党建+支部引领,夯实基层基础

  商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来抓。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健全村级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确保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群众、激发活力、扶持产业的职责与优势,吸纳更多贫困村、贫困户投身产业扶贫中,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软弱涣散村、派驻工作组等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升级。注重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以村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建强农村带头人队伍,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及时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积极把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增强村级脱贫的内生动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推行村党支部书记“能进能出”工作机制,改变传统选人用人模式,采取能人回请、干部下派方式,拓宽选人渠道和来源;同时,畅通退出渠道,实行末位淘汰,对不胜任岗位要求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时作出调整,确保贫困村带头人个个过硬。加大在特色产业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逐年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吸引外出务工优秀人才回村任职,激发村干部抓脱贫工作积极性。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支持和加强村级班子、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在市派35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精心选派155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同时为全县12个街镇配齐挂职副书记,专门负责“第一书记”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激发“第一书记”工作积极性。县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指导帮助玉皇庙镇许寺村贫困村民张玉清,支付利息贷款发展起西红柿大棚,使其有了收入保障。在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近几年分配的大学生村官一律安排到贫困村任职,帮助加强村级班子。

  加强骨干队伍能力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分层分类,靶向培训,对换届后新任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了任职培训、集中轮训;抓好年度农村党员冬春轮训,加强农村党员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督促各村党组织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强劲精神动力和作风保障。

  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头雁培养、规范提升、阵地升级、激励保障、品牌创建”五项行动,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干劲不足、责任心不强问题,出台《关于实行农村党支部书记退出机制的意见》,列出村党支部书记违反财经纪律、承诺事项不兑现等14种退出情形,对村党支部书记实行动态监督管理。

 

  党建+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增收

  商河县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结合建档立卡情况,帮助贫困户分析贫根、找准困原,因户施策,选准增收产业项目、发展途径,通过“资金+技术”输血,增强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造血功能,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一方面,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化管理,围绕补齐短板,健全项目立项申报、分析论证、跟踪管理等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扶贫政策、资金、资源,引导贫困村党组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脱贫项目,探索盘活闲散土地等强村增收办法,精准推进项目实施。在758个村确定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866个,有4个镇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列为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指导县直党(工)委书记围绕改进工作,实施“创新项目”,通过媒体亮相压实责任、定期督查传导压力,引导各党(工)委书记在推进项目落实中聚焦主业、彰显本色。今年共确定“突破项目”13项、“创新项目”11项,一批党建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联合农业、林业、国土、审计等部门组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审核组,对审核通过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使脱贫攻坚有了新的突破口;同时,区分经济强村、中等村、薄弱村,分类制定资金奖补、政策支持、人员选派、技能培训等工作措施,确保帮扶成效。每年召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场观摩会,指导街镇因村制宜,培育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带领脱贫攻坚实力。今年以来,全县共新增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村43个,减少集体经济空壳村53个,脱贫攻坚经济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党建+机制保障,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在落实,基础在制度。商河县围绕凝聚扶贫合力、盘活扶贫开发“一盘棋”,坚持健全完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机制,压实责任,构建大扶贫格局。一是加强抓党建促脱贫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责任人职责,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构建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优势,凝聚整体工作合力。二是压实帮包责任。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街镇、县直部门单位帮包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把“第一书记”帮包工作做实,把入户走访、收集办理诉求做细,做到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实现群众“点菜”、干部“下厨”全方位帮扶。三是强化督导考核。修订完善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将脱贫攻坚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重推进、严约束,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班子考核、干部提拔、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激发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定期不定期地采取实地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开展督查,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进行通报、约谈,督促限期整改、推进脱贫工作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