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大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曾几何时,城市母亲河或污水横流,或断水断流,令人扼腕叹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在国考断面个数增加70%以上的情况下,全省河流优良水体提升至74.6%,劣Ⅴ类维持全消除。截至今年6月上旬,我省通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引江水量突破150亿立方米,为沿线27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60亿立方米。治水,让城市母亲河获得了新生。
本文选择石家庄滹沱河、邢台七里河、邯郸滏阳河三条城市母亲河,通过记者深入采访治水、管水的生态修复亲历者,折射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
让河流与城市相互成就
——30公里滹沱河段如何成为城市新地标
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景区鸟瞰。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晨光熹微,朝霞映水,成群的水鸟在滹沱河上嬉戏;游玩的市民迎着清风,陶醉在两岸公园的绿树花海中。
眼前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让年过六旬的薛运田感慨万千。
6年前,同样站在这里,时任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前线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的薛运田看到的却是黄沙四起、污水横流、垃圾成堆。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然而,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气候变化等原因,滹沱河出现断流,河道沙化严重,逐渐变成了一条满目狼藉的垃圾带,成为石家庄市区的主要沙尘污染源。
拯救母亲河,还碧波清流。
华北缺水,如何让滹沱河不再断流
恰逢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开始通水,缺水问题一举解决,滹沱河逐渐恢复活力。
城市与母亲河如何相处才能相互成就
人们开始思索。两次关于滹沱河的重要规划,让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也从此唤醒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新活力。
2017年,在2012年完成滹沱河城区段16公里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石家庄市研究出台了《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暨沿线地区综合提升规划》,计划总投资209亿元、分三期对黄壁庄水库以下109公里流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这份规划可谓是几易其稿才形成的!”薛运田至今记忆犹新。起初,他们只是计划对滹沱河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主要实施修路筑堤、疏浚河道及建坝蓄水等工程。经反复论证后,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多规合一,会同沿线地区综合提升一并规划。其中,主城区段以城市公园标准,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游憩场所;其他区段对河滩进行生态恢复,保护基本农田,对河滩进行自然绿化,形成一条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运维服务中心主任康文忠,全程参与了滹沱河生态治理。破解资金难题。石家庄市领导多次表态,宁可在其他方面少花一点,也要保证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的需要。“我们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行地方债、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多渠道、多元化解决了资金难题。”康文忠说。
保障河水水质。环保部门封堵了10家企业的排污口,沿线建成了8家污水处理厂,污染企业进园区,将污水处理达标。
河堤沿岸绿化。石家庄市园林局组建专家团队,在滹沱河沿岸开辟试验田,试验适合种植的树种、花草。
……
沉疴渐去,清风徐来。母亲河开始造福城市。滹沱河沿线生态价值逐步显现:形成水面2680公顷、绿地10398公顷,两岸地下水位比修复前提升近3米;沿岸的绿地和湿地的覆盖度整体提升了62.9%,城市周边的最高气温同比建设前降低了36%。
变美的滹沱河不仅让石家庄人感受到了美,更让人看到了母亲河生态的价值。
人们对滹沱河有了新期待。
2021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把总长度30公里、总规划面积209平方公里的滹沱河生态经济带(城区段)打造成为城市核心发展区,以国际视野加快推进该区域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开敞空间与景观环境、建筑风貌、地下空间等方面的城市设计工作,最大限度释放两岸用地空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城市建设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亮丽城市名片。
发挥生态文明价值,助力城市发展。滹沱河的蝶变不会就此止步,母亲河也一定会变得更清更美!
【记者手记】
水是文明之源,是整个生态的核心。
曾经的滹沱河之病,是对城市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刻警示。可喜的是,石家庄市紧盯筑牢重要生态屏障和流域经济带高速发展“双丰收”目标,提出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打造城市核心发展区。
我们相信石家庄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加速迈进,滹沱河也将成为母亲河与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做,就做群众欢迎的事
——16.8公里七里河段如何变身生态运动休闲带
无人机拍摄的邢台七里河景观带。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夏日的七里河,清风徐徐,水波淼淼。沿河两岸柳绿花红,各种乔灌木、花草繁盛葱茏,错落有致。体育公园里,孩子们打球,老人们放风筝,欢笑声此起彼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跃然眼前。
十多年前,七里河并不是这个样子。
七里河发源于邢台西部山区,横贯邢台市区南部20多公里,被邢台人誉为母亲河。长期以来,七里河区域由于缺乏有效治理,河道淤积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行洪能力不足五年一遇。
这样一条河不但不能造福人民,还是悬在城市头顶的“利剑”。
“经过深入调研并到外地考察,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涉及河道治理、防洪抗旱、环境整治和城市建设,要让七里河重现自然美景,同时市区段大部分河道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邢台市城管局七里河建设管理中心河道监察科科长梁亮介绍。
七里河区域综合治理完成后,达到了防洪标准,实现了以水为魂、以绿为题,以生态、园林景观为特色的规划目标。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个动议让七里河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把七里河区域建成体育休闲场所,肯定受欢迎。”在一次讨论扩展七里河应用会议上,有人提议。
形成共识,说干就干。
“依托七里河景观,围绕群众健身需求,利用周边的煤矿采空沉陷区建成了邢台首个体育公园。”七里河建设管理中心公园管理科张雷介绍,目前,该公园建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健身场地33处,全民健身的身影让七里河有了新内涵。
七里河畔不只有大型体育公园,沿线还建成了全长16.8公里的滨水健身绿道以及邢台首条全塑胶智能健身步道,4处休闲驿站,5处健身广场。
今年5月10日,占地15.5公顷,集训练、比赛、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七里河城市运动公园主体完工。漫步园内,宽阔的运动场地、智能的健身器材、精致的仿古建筑、优美的绿化环境,动感又清新,七里河两岸尽显生态之美。
【记者手记】
从为消除城市水患而进行综合治理,到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首选之地,七里河之变,彰显了生态文明的力量。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七里河不仅获得新生,而且越来越有魅力,到处荡漾着勃勃生机。
滨河观光道贯通了,河道水面宽广了,水质更清了,绿地面积逐年增加,亲水游园竞相比美,沙滩公园、水上运动中心……一到周末,七里河畔都会引来众多市民畅游其间。
事关生态,再难也要做
——184公里滏阳河如何实现水清河畅岸绿
经过生态修复,邯郸域内184公里滏阳河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河北日报记者乔宾娟摄
“滏阳河的水清多了,边坡上种植了大片月季,太漂亮了!”5月20日下午,带着孩子在苏里村附近滏阳河畔游玩的邯郸市民张秀婷开心地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了!”
邯郸市自2019年把母亲河——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作为全市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和民心工程进行谋划和实施。如今,邯郸域内全长184公里的滏阳河自源头峰峰,蜿蜒经过9个县区,处处皆有美景。
1962年出生的王志全对邯郸域内滏阳河的蝶变“最有发言权”。作为一名工作了40多年的水利专家、邯郸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从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项目前期规划,到后期的实施与建设,他全程参与其中。
王志全对两件事记忆深刻:一是河道疏通,二是沿岸企业治污。
丛台区黄粱梦镇苏里村就在滏阳河北环路至莲花口段的右岸。之前,因多年未治理,河道淤积严重,最窄的地方不过两三米宽,滏阳河成了一条“臭水沟”。从小生活在滏阳河边、当了近2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海潮告诉记者。
河道不畅,上游再清的水也引不过来。
而要拓宽河道,不仅要占用村里的一部分土地,还要拆掉百余户村民家的房子。
“拆迁工作太难了,有的房子还是村民的唯一住房,难度极大。刚给村民做工作时,吃闭门羹是常事,打电话还没开口就听到一串骂声。”王海潮说。
但滏阳河生态修复项目事关全市大局,再难也要做。
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很难解决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丛台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环保局、相关镇政府等负责人就住在指挥部,与村干部、党员一起分组包户开展工作。村民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去找,电话打一遍不行就再打第二遍……有时到了凌晨一两点还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就这样,村民们的态度从最初的不理解一点点转换到同意和支持。短短40天,解决了积存20来年的大难题!
王海潮高兴地说:“现在河道、边坡还有堤顶路加起来80米宽,清凌凌的水流过来了,路好走了,景色也美了。”
在清淤疏浚的同时,各县区还加大对污水源头的治理力度。
在滏阳河上游的峰峰矿区,一方面关闭、淘汰滏阳河沿岸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或严重污染的企业,另一方面新建了污水处理站及污水处理厂,铺设地下污水收集管网,使沿河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管网;冀南新区在污水处理厂周边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生态净化,满足当地工业企业中水循环使用,降低城市排污负荷……为实现长效管理,该市河长办还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加强对河道的日常巡查和管护。
滏阳河变清了,岸上也美起来了。
如今的滏阳河由南向北一路风景,20多个景观节点扮靓了河畔。
【记者手记】
邯郸人对滏阳河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千百年来汩汩流淌的这条河流,已经融入了很多邯郸人的血脉。水是生态之基。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邯郸通过发动多方力量进行生态修复,滏阳河实现了河清岸美。如今,邯郸市民脸上笑容多了。他们徜徉在河岸的花丛中,用手机拍下美丽的照片;他们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流水潺潺,赏晚霞满天……
来源:河北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伟大变革 河北实践 | 治水,一条河改变一座城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2-07-23
燕赵大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曾几何时,城市母亲河或污水横流,或断水断流,令人扼腕叹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在国考断面个数增加70%以上的情况下,全省河流优良水体提升至74.6%,劣Ⅴ类维持全消除。截至今年6月上旬,我省通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引江水量突破150亿立方米,为沿线27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60亿立方米。治水,让城市母亲河获得了新生。
本文选择石家庄滹沱河、邢台七里河、邯郸滏阳河三条城市母亲河,通过记者深入采访治水、管水的生态修复亲历者,折射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
让河流与城市相互成就
——30公里滹沱河段如何成为城市新地标
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景区鸟瞰。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晨光熹微,朝霞映水,成群的水鸟在滹沱河上嬉戏;游玩的市民迎着清风,陶醉在两岸公园的绿树花海中。
眼前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让年过六旬的薛运田感慨万千。
6年前,同样站在这里,时任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前线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的薛运田看到的却是黄沙四起、污水横流、垃圾成堆。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然而,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气候变化等原因,滹沱河出现断流,河道沙化严重,逐渐变成了一条满目狼藉的垃圾带,成为石家庄市区的主要沙尘污染源。
拯救母亲河,还碧波清流。
华北缺水,如何让滹沱河不再断流
恰逢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开始通水,缺水问题一举解决,滹沱河逐渐恢复活力。
城市与母亲河如何相处才能相互成就
人们开始思索。两次关于滹沱河的重要规划,让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也从此唤醒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新活力。
2017年,在2012年完成滹沱河城区段16公里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石家庄市研究出台了《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暨沿线地区综合提升规划》,计划总投资209亿元、分三期对黄壁庄水库以下109公里流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这份规划可谓是几易其稿才形成的!”薛运田至今记忆犹新。起初,他们只是计划对滹沱河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主要实施修路筑堤、疏浚河道及建坝蓄水等工程。经反复论证后,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多规合一,会同沿线地区综合提升一并规划。其中,主城区段以城市公园标准,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游憩场所;其他区段对河滩进行生态恢复,保护基本农田,对河滩进行自然绿化,形成一条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运维服务中心主任康文忠,全程参与了滹沱河生态治理。破解资金难题。石家庄市领导多次表态,宁可在其他方面少花一点,也要保证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的需要。“我们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行地方债、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多渠道、多元化解决了资金难题。”康文忠说。
保障河水水质。环保部门封堵了10家企业的排污口,沿线建成了8家污水处理厂,污染企业进园区,将污水处理达标。
河堤沿岸绿化。石家庄市园林局组建专家团队,在滹沱河沿岸开辟试验田,试验适合种植的树种、花草。
……
沉疴渐去,清风徐来。母亲河开始造福城市。滹沱河沿线生态价值逐步显现:形成水面2680公顷、绿地10398公顷,两岸地下水位比修复前提升近3米;沿岸的绿地和湿地的覆盖度整体提升了62.9%,城市周边的最高气温同比建设前降低了36%。
变美的滹沱河不仅让石家庄人感受到了美,更让人看到了母亲河生态的价值。
人们对滹沱河有了新期待。
2021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把总长度30公里、总规划面积209平方公里的滹沱河生态经济带(城区段)打造成为城市核心发展区,以国际视野加快推进该区域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开敞空间与景观环境、建筑风貌、地下空间等方面的城市设计工作,最大限度释放两岸用地空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城市建设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亮丽城市名片。
发挥生态文明价值,助力城市发展。滹沱河的蝶变不会就此止步,母亲河也一定会变得更清更美!
【记者手记】
水是文明之源,是整个生态的核心。
曾经的滹沱河之病,是对城市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刻警示。可喜的是,石家庄市紧盯筑牢重要生态屏障和流域经济带高速发展“双丰收”目标,提出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打造城市核心发展区。
我们相信石家庄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加速迈进,滹沱河也将成为母亲河与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做,就做群众欢迎的事
——16.8公里七里河段如何变身生态运动休闲带
无人机拍摄的邢台七里河景观带。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夏日的七里河,清风徐徐,水波淼淼。沿河两岸柳绿花红,各种乔灌木、花草繁盛葱茏,错落有致。体育公园里,孩子们打球,老人们放风筝,欢笑声此起彼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跃然眼前。
十多年前,七里河并不是这个样子。
七里河发源于邢台西部山区,横贯邢台市区南部20多公里,被邢台人誉为母亲河。长期以来,七里河区域由于缺乏有效治理,河道淤积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行洪能力不足五年一遇。
这样一条河不但不能造福人民,还是悬在城市头顶的“利剑”。
“经过深入调研并到外地考察,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涉及河道治理、防洪抗旱、环境整治和城市建设,要让七里河重现自然美景,同时市区段大部分河道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邢台市城管局七里河建设管理中心河道监察科科长梁亮介绍。
七里河区域综合治理完成后,达到了防洪标准,实现了以水为魂、以绿为题,以生态、园林景观为特色的规划目标。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个动议让七里河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把七里河区域建成体育休闲场所,肯定受欢迎。”在一次讨论扩展七里河应用会议上,有人提议。
形成共识,说干就干。
“依托七里河景观,围绕群众健身需求,利用周边的煤矿采空沉陷区建成了邢台首个体育公园。”七里河建设管理中心公园管理科张雷介绍,目前,该公园建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健身场地33处,全民健身的身影让七里河有了新内涵。
七里河畔不只有大型体育公园,沿线还建成了全长16.8公里的滨水健身绿道以及邢台首条全塑胶智能健身步道,4处休闲驿站,5处健身广场。
今年5月10日,占地15.5公顷,集训练、比赛、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七里河城市运动公园主体完工。漫步园内,宽阔的运动场地、智能的健身器材、精致的仿古建筑、优美的绿化环境,动感又清新,七里河两岸尽显生态之美。
【记者手记】
从为消除城市水患而进行综合治理,到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首选之地,七里河之变,彰显了生态文明的力量。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七里河不仅获得新生,而且越来越有魅力,到处荡漾着勃勃生机。
滨河观光道贯通了,河道水面宽广了,水质更清了,绿地面积逐年增加,亲水游园竞相比美,沙滩公园、水上运动中心……一到周末,七里河畔都会引来众多市民畅游其间。
事关生态,再难也要做
——184公里滏阳河如何实现水清河畅岸绿
经过生态修复,邯郸域内184公里滏阳河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河北日报记者乔宾娟摄
“滏阳河的水清多了,边坡上种植了大片月季,太漂亮了!”5月20日下午,带着孩子在苏里村附近滏阳河畔游玩的邯郸市民张秀婷开心地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了!”
邯郸市自2019年把母亲河——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作为全市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和民心工程进行谋划和实施。如今,邯郸域内全长184公里的滏阳河自源头峰峰,蜿蜒经过9个县区,处处皆有美景。
1962年出生的王志全对邯郸域内滏阳河的蝶变“最有发言权”。作为一名工作了40多年的水利专家、邯郸市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从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项目前期规划,到后期的实施与建设,他全程参与其中。
王志全对两件事记忆深刻:一是河道疏通,二是沿岸企业治污。
丛台区黄粱梦镇苏里村就在滏阳河北环路至莲花口段的右岸。之前,因多年未治理,河道淤积严重,最窄的地方不过两三米宽,滏阳河成了一条“臭水沟”。从小生活在滏阳河边、当了近2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海潮告诉记者。
河道不畅,上游再清的水也引不过来。
而要拓宽河道,不仅要占用村里的一部分土地,还要拆掉百余户村民家的房子。
“拆迁工作太难了,有的房子还是村民的唯一住房,难度极大。刚给村民做工作时,吃闭门羹是常事,打电话还没开口就听到一串骂声。”王海潮说。
但滏阳河生态修复项目事关全市大局,再难也要做。
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很难解决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丛台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环保局、相关镇政府等负责人就住在指挥部,与村干部、党员一起分组包户开展工作。村民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去找,电话打一遍不行就再打第二遍……有时到了凌晨一两点还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就这样,村民们的态度从最初的不理解一点点转换到同意和支持。短短40天,解决了积存20来年的大难题!
王海潮高兴地说:“现在河道、边坡还有堤顶路加起来80米宽,清凌凌的水流过来了,路好走了,景色也美了。”
在清淤疏浚的同时,各县区还加大对污水源头的治理力度。
在滏阳河上游的峰峰矿区,一方面关闭、淘汰滏阳河沿岸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或严重污染的企业,另一方面新建了污水处理站及污水处理厂,铺设地下污水收集管网,使沿河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管网;冀南新区在污水处理厂周边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生态净化,满足当地工业企业中水循环使用,降低城市排污负荷……为实现长效管理,该市河长办还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加强对河道的日常巡查和管护。
滏阳河变清了,岸上也美起来了。
如今的滏阳河由南向北一路风景,20多个景观节点扮靓了河畔。
【记者手记】
邯郸人对滏阳河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千百年来汩汩流淌的这条河流,已经融入了很多邯郸人的血脉。水是生态之基。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邯郸通过发动多方力量进行生态修复,滏阳河实现了河清岸美。如今,邯郸市民脸上笑容多了。他们徜徉在河岸的花丛中,用手机拍下美丽的照片;他们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流水潺潺,赏晚霞满天……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