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河之歌

发布日期:2024-12-06 15:55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72 字体 :[ 大 ][ 中 ][ 小 ]

00:00
00:00

在燕赵大地的深处,一条河流如历史的长河,蜿蜒流淌,那便是潮河。潮河,古称鲍丘水,因其水势汹涌,声如潮汐,故名潮里河,后简称潮河。潮河,不仅仅是一条河,它更像是一首歌,一首唱给大地的深沉而婉转的歌。

沿河流而居的村落,统称潮河川,这名字形象,仿佛让人看到了河流那狭长的身躯,如一条银色的丝带,穿越了燕山的崇山峻岭,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草碾沟南山出发,经过滦平县,最终流入北京市密云县境。

在滦平境内,潮河湿地总面积达到了544.53公顷,湿地率高达78.87%。这是一片生命的绿洲,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潮河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它滋润着大地,养育着两岸的生灵,与时光一同前行。它一路奔流,一路欢唱。

时光荏苒,潮河静静流淌,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条古老的河流,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穿越历史的长河,串联起山戎人的智慧与梦想。

春秋时代,山戎人便与潮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与潮河相依为命。潮河见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如今,当我们漫步在滦平潮河流域,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

山戎图腾蛙面人身像,是山戎人智慧的结晶。这尊图腾,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的崇拜。它告诉我们,山戎人不仅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这种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潮河曾经水草繁茂,野生动物繁多。这里不仅是山戎人的家园,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乐园。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潮河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各种野生动物在河边嬉戏玩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站在潮河边,我仿佛能够听到山戎人的歌声在耳边回响。他们唱的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热爱。这种情感,穿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土地,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在清代的历史长卷中,潮河水量充沛,可以行走大船,是一条承载着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水路御道。它见证了清代的辉煌与荣耀,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法国传教士Gerbillon(音译热比雍),中国名字叫张诚,曾经八次跟随康熙皇帝北巡塞外。《张诚日记》里清楚记载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结束后沿潮河返回京城。“10日,我们前进九十里,在这段路程中,皇帝只骑马行进二十里,其余是坐船走水路,这只船比他前次坐过的更大更宽敞。……他甚至在船上打猎,射鸟,杀死几只兔子。”

由此可见,潮河是清代著名的“木兰秋狝”水路御道,是皇帝和官员们前往木兰围场的必经之路。他们乘坐龙舟,在潮河上顺流而下,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科学家,他在《熙宁使虏图抄》中这样描述潮河:“东北行,数涉潮里……潮里之水,贯泻清冽。”简洁而传神的文字,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看见河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天空的蔚蓝与白云的飘逸。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自由自在,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喜悦。

除了皇家巡游,潮河也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胜地。他们或乘船而行,或沿河漫步,欣赏着潮河两岸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有描写潮河风光秀丽的诗句,如“碧水东流去,青山相对出”;也有抒发怀古幽思的佳作,如“潮河滚滚流,千年多少事”。这些诗篇不仅展现了潮河的美丽风光,也反映了文人墨客们的情感世界。这些诗篇和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了解清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如今的潮河,依然保持着那份宁静与美丽。站在河畔,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和心跳。它不仅是大地的血脉,更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在滦平西红旗村,我们漫步在乡间,与村民们亲切交谈。他们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借助潮河湿地项目的建成,将红旗村潮河沿岸打造成一处别具特色的休闲观鸟胜地。

蜿蜒曲折的潮河,见证了西红旗村的历史变迁。它曾是一条繁忙的航道,承载着村民们的生计与希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潮河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忙,但它依然静静地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

如今,潮河湿地项目的建成,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蒲苇茂盛,鱼虾成群,各种珍稀水禽纷纷前来栖息。每当清晨或黄昏,潮河上空便会传来阵阵鸟鸣,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村民们告诉我们,他们希望借助潮河湿地项目的优势,将红旗村潮河沿岸打造成一处别具特色的休闲观鸟胜地。他们希望游客们能够在这里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里学到更多关于自然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之心。

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仿佛看见了他们眼中美丽的愿景。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潮河上,河面便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潮河湿地里的鸟儿们开始了一天的欢歌。白鹭翩翩起舞,时而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黑鹳则在高空盘旋,锐利的目光注视着下方的一切。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人们纷纷来到潮河之畔,他们或手持望远镜,或带着孩子,一同领略这难得的观鸟盛宴。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他们被这些美丽的鸟儿深深吸引。他们学着辨认不同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与神奇。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村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清理河道垃圾,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他们积极宣传观鸟知识,引导游客文明观鸟;他们还计划建设观鸟台、观鸟步道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鸟体验。

闲谈中,村民们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们爱鸟的故事。

2017年3月3日,6只迁徙途中的白天鹅在虎什哈镇西红旗村驻足。村两委立即安排专人24小时在岸边守护,每天3次投放饲料,并及时将情况报送县镇两级政府。镇政府表示一定要招待好这些“远来的客人”,守护人员工资和饲料费用由镇财政足额报销。村里对观赏拍照的游客有着严格的距离要求,绝不允许任何人惊扰及伤害天鹅。

清凌凌的河水,营养丰富的饵料,不仅让天鹅们安心休养,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赤麻鸭、绿头鸭、苍鹭等珍稀水禽。它们在这里觅食嬉戏,自由自在,像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

说起这些珍稀的鸟禽,村民们如数家珍,言语中流露出喜爱之情。

交谈中,我们走进了湿地公园,眼前的景色让我们不由地驻足流连。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河面荡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蒲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潮河的故事。河里的睡莲露出娇羞的笑脸。偶尔,一只白鹭从水面上掠过,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岸边的松林里,灰鹤飞来飞去,数不清有多少。更远处,一群野鸭在水中嬉戏玩耍,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此时此景,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公园的深处,有一座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湿地公园的美景。在这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潮河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那曾经浑浊不堪的河水,如今已经变得清澈见底;那曾经荒芜的河岸,如今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蒲苇;那曾经消失无踪的珍稀水禽,如今已经重返潮河……

滦平潮河的生态复苏,不仅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治理的成果,更让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在这里,人们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碧水蓝天的家园。

然而,生态复苏之路仍然漫长。滦平人深知,只有持之以恒地保护环境,才能让潮河永远保持清澈见底的状态。因此,他们将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让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改善。

站在岸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在未来的日子里,潮河将继续流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将见证潮河川的人们为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它将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它将见证一个更加美好的滦平大地的崛起。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将被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潮河,是一首永不停歇的歌,唱给大地,唱给时光,也唱给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大自然的恩赐,让潮河之歌永远传唱下去。

(作者:尹瑞娟 推荐地区:承德)

00:00
00:00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优秀奖

在燕赵大地的深处,一条河流如历史的长河,蜿蜒流淌,那便是潮河。潮河,古称鲍丘水,因其水势汹涌,声如潮汐,故名潮里河,后简称潮河。潮河,不仅仅是一条河,它更像是一首歌,一首唱给大地的深沉而婉转的歌。

沿河流而居的村落,统称潮河川,这名字形象,仿佛让人看到了河流那狭长的身躯,如一条银色的丝带,穿越了燕山的崇山峻岭,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草碾沟南山出发,经过滦平县,最终流入北京市密云县境。

在滦平境内,潮河湿地总面积达到了544.53公顷,湿地率高达78.87%。这是一片生命的绿洲,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潮河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它滋润着大地,养育着两岸的生灵,与时光一同前行。它一路奔流,一路欢唱。

时光荏苒,潮河静静流淌,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条古老的河流,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穿越历史的长河,串联起山戎人的智慧与梦想。

春秋时代,山戎人便与潮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与潮河相依为命。潮河见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如今,当我们漫步在滦平潮河流域,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

山戎图腾蛙面人身像,是山戎人智慧的结晶。这尊图腾,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的崇拜。它告诉我们,山戎人不仅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这种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潮河曾经水草繁茂,野生动物繁多。这里不仅是山戎人的家园,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乐园。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潮河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各种野生动物在河边嬉戏玩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站在潮河边,我仿佛能够听到山戎人的歌声在耳边回响。他们唱的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热爱。这种情感,穿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土地,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在清代的历史长卷中,潮河水量充沛,可以行走大船,是一条承载着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水路御道。它见证了清代的辉煌与荣耀,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法国传教士Gerbillon(音译热比雍),中国名字叫张诚,曾经八次跟随康熙皇帝北巡塞外。《张诚日记》里清楚记载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结束后沿潮河返回京城。“10日,我们前进九十里,在这段路程中,皇帝只骑马行进二十里,其余是坐船走水路,这只船比他前次坐过的更大更宽敞。……他甚至在船上打猎,射鸟,杀死几只兔子。”

由此可见,潮河是清代著名的“木兰秋狝”水路御道,是皇帝和官员们前往木兰围场的必经之路。他们乘坐龙舟,在潮河上顺流而下,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科学家,他在《熙宁使虏图抄》中这样描述潮河:“东北行,数涉潮里……潮里之水,贯泻清冽。”简洁而传神的文字,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看见河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天空的蔚蓝与白云的飘逸。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自由自在,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喜悦。

除了皇家巡游,潮河也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胜地。他们或乘船而行,或沿河漫步,欣赏着潮河两岸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有描写潮河风光秀丽的诗句,如“碧水东流去,青山相对出”;也有抒发怀古幽思的佳作,如“潮河滚滚流,千年多少事”。这些诗篇不仅展现了潮河的美丽风光,也反映了文人墨客们的情感世界。这些诗篇和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了解清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如今的潮河,依然保持着那份宁静与美丽。站在河畔,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和心跳。它不仅是大地的血脉,更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在滦平西红旗村,我们漫步在乡间,与村民们亲切交谈。他们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借助潮河湿地项目的建成,将红旗村潮河沿岸打造成一处别具特色的休闲观鸟胜地。

蜿蜒曲折的潮河,见证了西红旗村的历史变迁。它曾是一条繁忙的航道,承载着村民们的生计与希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潮河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忙,但它依然静静地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

如今,潮河湿地项目的建成,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蒲苇茂盛,鱼虾成群,各种珍稀水禽纷纷前来栖息。每当清晨或黄昏,潮河上空便会传来阵阵鸟鸣,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村民们告诉我们,他们希望借助潮河湿地项目的优势,将红旗村潮河沿岸打造成一处别具特色的休闲观鸟胜地。他们希望游客们能够在这里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里学到更多关于自然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之心。

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仿佛看见了他们眼中美丽的愿景。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潮河上,河面便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潮河湿地里的鸟儿们开始了一天的欢歌。白鹭翩翩起舞,时而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黑鹳则在高空盘旋,锐利的目光注视着下方的一切。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人们纷纷来到潮河之畔,他们或手持望远镜,或带着孩子,一同领略这难得的观鸟盛宴。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他们被这些美丽的鸟儿深深吸引。他们学着辨认不同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与神奇。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村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清理河道垃圾,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他们积极宣传观鸟知识,引导游客文明观鸟;他们还计划建设观鸟台、观鸟步道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鸟体验。

闲谈中,村民们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们爱鸟的故事。

2017年3月3日,6只迁徙途中的白天鹅在虎什哈镇西红旗村驻足。村两委立即安排专人24小时在岸边守护,每天3次投放饲料,并及时将情况报送县镇两级政府。镇政府表示一定要招待好这些“远来的客人”,守护人员工资和饲料费用由镇财政足额报销。村里对观赏拍照的游客有着严格的距离要求,绝不允许任何人惊扰及伤害天鹅。

清凌凌的河水,营养丰富的饵料,不仅让天鹅们安心休养,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赤麻鸭、绿头鸭、苍鹭等珍稀水禽。它们在这里觅食嬉戏,自由自在,像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

说起这些珍稀的鸟禽,村民们如数家珍,言语中流露出喜爱之情。

交谈中,我们走进了湿地公园,眼前的景色让我们不由地驻足流连。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河面荡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蒲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潮河的故事。河里的睡莲露出娇羞的笑脸。偶尔,一只白鹭从水面上掠过,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岸边的松林里,灰鹤飞来飞去,数不清有多少。更远处,一群野鸭在水中嬉戏玩耍,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此时此景,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公园的深处,有一座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湿地公园的美景。在这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潮河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那曾经浑浊不堪的河水,如今已经变得清澈见底;那曾经荒芜的河岸,如今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蒲苇;那曾经消失无踪的珍稀水禽,如今已经重返潮河……

滦平潮河的生态复苏,不仅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治理的成果,更让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在这里,人们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碧水蓝天的家园。

然而,生态复苏之路仍然漫长。滦平人深知,只有持之以恒地保护环境,才能让潮河永远保持清澈见底的状态。因此,他们将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让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改善。

站在岸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在未来的日子里,潮河将继续流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将见证潮河川的人们为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它将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它将见证一个更加美好的滦平大地的崛起。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将被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潮河,是一首永不停歇的歌,唱给大地,唱给时光,也唱给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大自然的恩赐,让潮河之歌永远传唱下去。

(作者:尹瑞娟 推荐地区:承德)

00:00
00:00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