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瞬间,我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只见宽阔的河面碧波荡漾,水质清澈,岸边芦苇丛生,睡莲一丛丛一片片。这一丛睡莲碧绿的莲叶贴着水面,盛开的粉色莲花灿若云霞;那一片睡莲蓄势待发,白嫩嫩的花苞正从绿叶下羞涩地探出头儿来,好奇地凝望着莲叶下忽聚忽散的游鱼。
成群的野鸭在河里欢快地戏水,高傲的白鹅正用红掌拨着清波,引颈放声向天歌。河两岸修建有观景木栈道,踏过了漫水桥,我心情愉悦地徜徉在山脚下的木栈道。从这观潮河,又是一番景象,河岸绿树成荫,林木掩映着红瓦白墙的小村庄。木栈道栏杆上间或挂有潮河野生动植物的介绍牌匾。我仔细看了看,有我从没听说过的麦穗鱼和鸭跖草,还有河边、湿草地常见的因编织而负盛名的杞柳。
沿着木栈道往前走,见一位穿水鞋的大姐正猫腰在桥下摘着什么。我问她在摘什么,她笑着举起手里的一棵绿色植物说:“水芹菜呀,可以包馅儿吃,可好吃啦!”孤陋寡闻的我从不知道还有水芹菜,赶紧拿出手机百度了一下,百度告诉我,水芹为水八仙中的一种,因在干净的水源附近能够繁茂生长,所以得名“水芹”。
继续往里走,我边走边仔细搜寻着桥下的水芹菜。哇!真的让我发现了,好大的一片水芹菜,翠生生的在那随风招摇。我赶紧招呼那位大姐快来这边。可惜我没带水鞋,不然也会迫不及待地加入采摘水芹菜的行列。自己摘的野菜,回家做着吃,肯定会别有一番风味吧。
经同行的滦平作协袁老师给我们介绍,我了解到了潮河古称鲍丘水,宋代因水流湍急,其声如潮而得名潮里河,简称潮河。潮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槽碾沟南山,经滦平县到古北口入北京市密云区境,汇入密云水库。
潮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山戎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在滦平潮河流域出土的山戎图腾蛙面人身像、蛙水纹圆形配饰、雁形串饰和虎纹配饰,也说明了历史上的潮河曾经水草繁茂,依水而生的野生动物众多。
北宋沈括在《熙宁使虏图抄》中有记载:“东北行,数涉潮里。……潮里之水,贯泻清冽。”可见当时的潮河水流汹涌丰沛,水体清凉明澈。
清朝时潮河水量充沛,可以行走大船。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时很多大型建筑材料都是从潮河水运通道运输的。潮河还是著名的“木兰秋狝”水路御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
潮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害河,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年内和年际间降水量分配不均,丰枯多变,丰水年汛期河水暴涨,常给人、畜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近现代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潮河也没能幸免。
滦平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西南部,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最前沿,与北京密云区隔山相望,一水相连。境内潮河总长64.14公里,流域面积1417.9平方公里,是首都重要地表水源地。随着关停污染企业、水田改旱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的有效实施,特别是滦平县潮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使潮河流域水质清澈、蒲苇茂盛、鱼虾成群,各种珍稀水禽又重返潮河。
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长58.5公里,总面积554.5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37.34公顷。湿地类型分为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两种,湿地率为78.87%,已全部纳入生态环保红线。几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水资源得以保障,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6.45%提高到了62.38%,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强。水环境得到修复,湿地公园的自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均值由2015年建园前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提升到了Ⅱ类,个别月份达到了Ⅰ类水标准。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明显增加。怪不得刚才会看到那么多水芹菜,要知道,水芹菜只有在干净的水源地附近才能够繁茂生长啊。
公园内现有植物408种,野生脊椎动物184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20余种。
听着袁老师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潮河的野生动物,我才想起他的另一个身份——滦平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
袁老师说,随着滦平对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等工作力度的加大,县域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水环境持续优化,吸引了大批野生鸟类来此繁衍生息。尤其近两年,在滦平县境内就发现国家一级、二级、三级等野生鸟类数十种数千只。2022年7月初,在潮河支流发现有9只黑鹳栖息在山顶的大松树上,到7月5日,黑鹳群增加到11只,并在一座山崖上发现一个黑鹳巢,巢内有两只大黑鹳,孵化出4只幼雏。这是滦平境内从没有过的可喜现象。
袁老师说到这里,往上推了推黑框眼镜,嘴角露出掩饰不住的笑意。他说,2022年春天,500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鹭突然飞临滦平境内,它们飞起时整个湿地河道上空都是翩翩起舞的白色精灵,蔚为壮观。
滦平有关部门加大环保和野保理念的宣传,广大群众环保、野保观念都有了很大提高,保护、救助野生动物的动人事件不断出现。
“滦平县野保协会曾先后救助过金雕、大鸨、黑鹳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我还救助过一只苍鹰呢,喂养了十来天。今年三月份,我们还救助了一只受伤落单的鸳鸯,伤好后放生了。”袁老师接着说。
“这几年,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也年年来滦平生活。2023年观测到的大天鹅种群是最多的一年,最大种群达29只。还有大批的赤麻鸭、绿头鸭、苍鹭、白鹭、黑鹳等等,现在咱们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繁衍的天堂。”
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色诱人,成群的野鸭、大雁、天鹅在这里驻足栖息,这种恢宏的场景在华北地区十分罕见,由此也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来潮河拍鸟。今年5月23日,滦平县野保协会首席摄影师吴洪波在滦平首次拍到“三有”保护动物“翘嘴娘子”——反嘴鹬。
“这种水鸟首次在滦平出现。”袁老师欣慰地说。
“你看,它的嘴细细长长地向上翘着,多可爱!”袁老师打开手机相册,让我看反嘴鹬的照片。
“有白天鹅的照片吗”我期待着。
“当然有了。今年天鹅在滦平潮河驻留了四十多天,是历年来停留时间最长的年份。滦平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环保、野保志愿者越来越多,观鸟人的素质也提升了。真希望美丽的天鹅能成为祥和宁静大美滦平的留鸟。”
望着感慨中的袁老师,我心生感动。是啊,蓝天碧水间,有一群洁白的天鹅优雅地飞过,永远是潮河湿地最美的风景啊。
说话间,远处的水域“嘎——嘎嘎——嘎嘎嘎——”一群赤麻鸭扇动着翅膀,边欢叫边从水面腾空而起。
望着大自然这和谐美丽的场景,我含笑自语道:又见潮河群鸟飞。望着大自然这和谐美丽的场景,我不禁疑问:群鸟从我头顶飞过,是否也飞过你的头顶
(作者:方华 推荐地区:承德)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群鸟从我头顶飞过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4-12-06
踏入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瞬间,我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只见宽阔的河面碧波荡漾,水质清澈,岸边芦苇丛生,睡莲一丛丛一片片。这一丛睡莲碧绿的莲叶贴着水面,盛开的粉色莲花灿若云霞;那一片睡莲蓄势待发,白嫩嫩的花苞正从绿叶下羞涩地探出头儿来,好奇地凝望着莲叶下忽聚忽散的游鱼。
成群的野鸭在河里欢快地戏水,高傲的白鹅正用红掌拨着清波,引颈放声向天歌。河两岸修建有观景木栈道,踏过了漫水桥,我心情愉悦地徜徉在山脚下的木栈道。从这观潮河,又是一番景象,河岸绿树成荫,林木掩映着红瓦白墙的小村庄。木栈道栏杆上间或挂有潮河野生动植物的介绍牌匾。我仔细看了看,有我从没听说过的麦穗鱼和鸭跖草,还有河边、湿草地常见的因编织而负盛名的杞柳。
沿着木栈道往前走,见一位穿水鞋的大姐正猫腰在桥下摘着什么。我问她在摘什么,她笑着举起手里的一棵绿色植物说:“水芹菜呀,可以包馅儿吃,可好吃啦!”孤陋寡闻的我从不知道还有水芹菜,赶紧拿出手机百度了一下,百度告诉我,水芹为水八仙中的一种,因在干净的水源附近能够繁茂生长,所以得名“水芹”。
继续往里走,我边走边仔细搜寻着桥下的水芹菜。哇!真的让我发现了,好大的一片水芹菜,翠生生的在那随风招摇。我赶紧招呼那位大姐快来这边。可惜我没带水鞋,不然也会迫不及待地加入采摘水芹菜的行列。自己摘的野菜,回家做着吃,肯定会别有一番风味吧。
经同行的滦平作协袁老师给我们介绍,我了解到了潮河古称鲍丘水,宋代因水流湍急,其声如潮而得名潮里河,简称潮河。潮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槽碾沟南山,经滦平县到古北口入北京市密云区境,汇入密云水库。
潮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山戎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在滦平潮河流域出土的山戎图腾蛙面人身像、蛙水纹圆形配饰、雁形串饰和虎纹配饰,也说明了历史上的潮河曾经水草繁茂,依水而生的野生动物众多。
北宋沈括在《熙宁使虏图抄》中有记载:“东北行,数涉潮里。……潮里之水,贯泻清冽。”可见当时的潮河水流汹涌丰沛,水体清凉明澈。
清朝时潮河水量充沛,可以行走大船。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时很多大型建筑材料都是从潮河水运通道运输的。潮河还是著名的“木兰秋狝”水路御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
潮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害河,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年内和年际间降水量分配不均,丰枯多变,丰水年汛期河水暴涨,常给人、畜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近现代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潮河也没能幸免。
滦平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西南部,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最前沿,与北京密云区隔山相望,一水相连。境内潮河总长64.14公里,流域面积1417.9平方公里,是首都重要地表水源地。随着关停污染企业、水田改旱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的有效实施,特别是滦平县潮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使潮河流域水质清澈、蒲苇茂盛、鱼虾成群,各种珍稀水禽又重返潮河。
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长58.5公里,总面积554.5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37.34公顷。湿地类型分为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两种,湿地率为78.87%,已全部纳入生态环保红线。几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水资源得以保障,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6.45%提高到了62.38%,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强。水环境得到修复,湿地公园的自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均值由2015年建园前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提升到了Ⅱ类,个别月份达到了Ⅰ类水标准。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明显增加。怪不得刚才会看到那么多水芹菜,要知道,水芹菜只有在干净的水源地附近才能够繁茂生长啊。
公园内现有植物408种,野生脊椎动物184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20余种。
听着袁老师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潮河的野生动物,我才想起他的另一个身份——滦平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
袁老师说,随着滦平对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等工作力度的加大,县域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水环境持续优化,吸引了大批野生鸟类来此繁衍生息。尤其近两年,在滦平县境内就发现国家一级、二级、三级等野生鸟类数十种数千只。2022年7月初,在潮河支流发现有9只黑鹳栖息在山顶的大松树上,到7月5日,黑鹳群增加到11只,并在一座山崖上发现一个黑鹳巢,巢内有两只大黑鹳,孵化出4只幼雏。这是滦平境内从没有过的可喜现象。
袁老师说到这里,往上推了推黑框眼镜,嘴角露出掩饰不住的笑意。他说,2022年春天,500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鹭突然飞临滦平境内,它们飞起时整个湿地河道上空都是翩翩起舞的白色精灵,蔚为壮观。
滦平有关部门加大环保和野保理念的宣传,广大群众环保、野保观念都有了很大提高,保护、救助野生动物的动人事件不断出现。
“滦平县野保协会曾先后救助过金雕、大鸨、黑鹳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我还救助过一只苍鹰呢,喂养了十来天。今年三月份,我们还救助了一只受伤落单的鸳鸯,伤好后放生了。”袁老师接着说。
“这几年,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也年年来滦平生活。2023年观测到的大天鹅种群是最多的一年,最大种群达29只。还有大批的赤麻鸭、绿头鸭、苍鹭、白鹭、黑鹳等等,现在咱们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繁衍的天堂。”
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色诱人,成群的野鸭、大雁、天鹅在这里驻足栖息,这种恢宏的场景在华北地区十分罕见,由此也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来潮河拍鸟。今年5月23日,滦平县野保协会首席摄影师吴洪波在滦平首次拍到“三有”保护动物“翘嘴娘子”——反嘴鹬。
“这种水鸟首次在滦平出现。”袁老师欣慰地说。
“你看,它的嘴细细长长地向上翘着,多可爱!”袁老师打开手机相册,让我看反嘴鹬的照片。
“有白天鹅的照片吗”我期待着。
“当然有了。今年天鹅在滦平潮河驻留了四十多天,是历年来停留时间最长的年份。滦平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环保、野保志愿者越来越多,观鸟人的素质也提升了。真希望美丽的天鹅能成为祥和宁静大美滦平的留鸟。”
望着感慨中的袁老师,我心生感动。是啊,蓝天碧水间,有一群洁白的天鹅优雅地飞过,永远是潮河湿地最美的风景啊。
说话间,远处的水域“嘎——嘎嘎——嘎嘎嘎——”一群赤麻鸭扇动着翅膀,边欢叫边从水面腾空而起。
望着大自然这和谐美丽的场景,我含笑自语道:又见潮河群鸟飞。望着大自然这和谐美丽的场景,我不禁疑问:群鸟从我头顶飞过,是否也飞过你的头顶
(作者:方华 推荐地区:承德)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