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 一道景

发布日期:2024-12-06 15:51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224 字体 :[ 大 ][ 中 ][ 小 ]

00:00
00:00

今夏时节,朋友邀约灵寿大明川采风,生怕我道不熟,反复叮嘱说,高速到五岳寨出口下,前行二百米即到,就是原来的花溪谷树桥公园。

我不以为然,一个公园有什么好采风的。

朋友知我误解了,戏谑说,跟你说话真费劲,这我可得好好给你恶补一下功课。大明川这个地方,可是一片极具文化内涵的地域,据清《钦定四库全书·畿辅通志》记载:“大明川,在灵寿县西北九十里,横山岭西、团泊口东,俗呼为锦绣大明川。”景区这个地方原为一片河滩地,杂草丛生、杨树遍野。2018年10月,锦绣大明川也就是树桥旅游区启动建设,是石家庄市第四届旅发大会的重点项目。现在的大明川,就是在河滩地的基础上,经过更新理念,创新发展,建成了石家庄唯一的树桥公园,再现了夕日明川错锦的胜景。

末了,朋友说,相信我,你肯定不虚此行,大明川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我对桥情有独钟,一听有桥,还是树桥,顿时来了精神。

我的家乡在苏北,河道多,桥便也多。从小到大,见过也走过好多桥,像木桥、石桥、砖桥、竹桥、藤桥、铁桥……形形色色,不可枚举。

多年前,为了创作中篇小说《老木桥》,我曾独自一人远赴云南大理,目睹了堪称桥梁活化石的松水藤桥的真容;斜靠在重庆江津一座历经180余年风雨的利济桥桥头,抽着老艄公递过的旱烟袋,听他讲石拱桥的光阴故事;也曾冒着烈日,在湖北恩施那没有一根桥桩,却安稳浮在水面上的狮子关浮桥上徜徉;顶着酷暑,在赵州桥桥面上,弯腰寻找张果老的驴蹄印、赵匡胤的车辙沟……唯独没有见过走过树桥。

无疑,朋友一句“石家庄唯一的树桥公园”引起了我的兴趣,勾起了一睹树桥芳容的欲望。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诗《桥》中说: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河流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那树桥应该长什么样会带给我怎样的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呢

放下朋友电话,我就想,农业文明时代的人是多么的幸运啊,他们迈着悠闲的步子走上小桥,脚踩在青石板上,“笃笃笃”的声音传达出脉脉的温情;惬意地站在桥顶看翻滚的麦浪、看摇摆的荷叶、看飞扬的芦花、看落山的夕阳……如今,桥越建越多,越来越雄伟,可人们为了生计却失去了时间和心情在桥上驻留,文化的步履永远赶不上呼啸而过的车辆。

平凡简单才是生活的本原,而如白水一样的生活也才更能回到自己的初心。主打“漫山、漫水、慢生活”牌的大明川,能提供这么一个契机,让人们的纷繁杂扰的内心得到久违的释放吗

或许是景区刻意安排,抑或是机缘巧合,我住宿体验的12号房车门口是慈河古河道,河道上方便是由40棵老杨树以栈道缀连而成、长约650米的树桥。

园区独具匠心的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放眼望去,树桥环着景区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穿树而过。桥面上三五美女、几小玩童小心翼翼行走,不时传来嬉笑惊叫声。

禁不住诱惑,和一众文友也迫不及待踏上树桥,体验一下传说中的“仙即是我,我即是仙”的感觉。

走在桥上,吱吱嘎嘎,晃晃悠悠,身边高大的杨树撑成一伞的繁华,线条流苏,晕染大明川的温柔背景;耳边“知了—知了”的蝉声唱着炎热的夏天,激昂悠扬,装点大明川的乡间野趣;桥下蜿蜒的古船道,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飘着几只小船,悠闲自得,揉碎了大明川的静好时光。

人在半空,放眼望去,远山含黛,近水含烟,古藤老树缠绕于脚下,轻云薄雾飘移于山腰。桥与树,与山,与云,与流水,相映成趣。风动枝摇,蝉鸣林间,如画如仙景……

行一路,看一途,觉一丝清风,闻一缕花香,望一片云雾,听一声鸟鸣。走着走着,摇晃间,日子就这样慢了下来,时光就这样慢了下来,心就这样慢了下来。

也许这便是陶渊明曾向往的那种生活: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匆忙的人们,稍微停留一下你的脚步,抚着桥栏,看一眼西天的残阳,听一听桥下的水声,这是多么清雅恬适的生活啊!

锦绣大明川,诗意人间境。

不得不说,大明川的夜色也真的很美,那房、那树、那小桥、那流水……在霓虹灯的妆点下,曼妙生姿,美轮美奂。树桥宛若一条墨龙,静卧在夜色里,凉风习习,树影婆娑,溪水轻漾,花草溢香,千千美妙,荡然于心。

朋友诚不欺我也。

如果说,我和树桥是因为朋友邀约大明川采风而结缘,倒不如说我和树桥相遇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它就如一个守船的艄公,不知我来、何时来还是不来,依然在晚风中等待着我。

登车返石,回望景区,树桥依然静静地卧在那里,无悲、无乐、无寂、无忧,如一抹浅淡笔墨,似一幅写意山水,等待有缘人。脑海顿时浮现出汪曾祺老先生送给朋友的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作者简介:

付世军,笔名拾雨,1966年生,江苏徐州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吆喝声里的乡愁》《涂满桑椹的五月》;军旅短篇小说集《酸枣树》;中篇小说《雨季,打湿我的心情》《老木桥》;长篇小说《婚祭》《玉蝉》等。首届《河北文学奖》获得者;散文《娘的石榴树》被江苏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用作阅读理解题;小说《黑鹰》荣获全国文学原创大赛“华夏文豪杯”奖。

电话:13930428398

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槐安西路305号怡中苑小区

(作者:付世军 推荐地区:石家庄)

00:00
00:00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三等奖

今夏时节,朋友邀约灵寿大明川采风,生怕我道不熟,反复叮嘱说,高速到五岳寨出口下,前行二百米即到,就是原来的花溪谷树桥公园。

我不以为然,一个公园有什么好采风的。

朋友知我误解了,戏谑说,跟你说话真费劲,这我可得好好给你恶补一下功课。大明川这个地方,可是一片极具文化内涵的地域,据清《钦定四库全书·畿辅通志》记载:“大明川,在灵寿县西北九十里,横山岭西、团泊口东,俗呼为锦绣大明川。”景区这个地方原为一片河滩地,杂草丛生、杨树遍野。2018年10月,锦绣大明川也就是树桥旅游区启动建设,是石家庄市第四届旅发大会的重点项目。现在的大明川,就是在河滩地的基础上,经过更新理念,创新发展,建成了石家庄唯一的树桥公园,再现了夕日明川错锦的胜景。

末了,朋友说,相信我,你肯定不虚此行,大明川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我对桥情有独钟,一听有桥,还是树桥,顿时来了精神。

我的家乡在苏北,河道多,桥便也多。从小到大,见过也走过好多桥,像木桥、石桥、砖桥、竹桥、藤桥、铁桥……形形色色,不可枚举。

多年前,为了创作中篇小说《老木桥》,我曾独自一人远赴云南大理,目睹了堪称桥梁活化石的松水藤桥的真容;斜靠在重庆江津一座历经180余年风雨的利济桥桥头,抽着老艄公递过的旱烟袋,听他讲石拱桥的光阴故事;也曾冒着烈日,在湖北恩施那没有一根桥桩,却安稳浮在水面上的狮子关浮桥上徜徉;顶着酷暑,在赵州桥桥面上,弯腰寻找张果老的驴蹄印、赵匡胤的车辙沟……唯独没有见过走过树桥。

无疑,朋友一句“石家庄唯一的树桥公园”引起了我的兴趣,勾起了一睹树桥芳容的欲望。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诗《桥》中说: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河流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那树桥应该长什么样会带给我怎样的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呢

放下朋友电话,我就想,农业文明时代的人是多么的幸运啊,他们迈着悠闲的步子走上小桥,脚踩在青石板上,“笃笃笃”的声音传达出脉脉的温情;惬意地站在桥顶看翻滚的麦浪、看摇摆的荷叶、看飞扬的芦花、看落山的夕阳……如今,桥越建越多,越来越雄伟,可人们为了生计却失去了时间和心情在桥上驻留,文化的步履永远赶不上呼啸而过的车辆。

平凡简单才是生活的本原,而如白水一样的生活也才更能回到自己的初心。主打“漫山、漫水、慢生活”牌的大明川,能提供这么一个契机,让人们的纷繁杂扰的内心得到久违的释放吗

或许是景区刻意安排,抑或是机缘巧合,我住宿体验的12号房车门口是慈河古河道,河道上方便是由40棵老杨树以栈道缀连而成、长约650米的树桥。

园区独具匠心的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放眼望去,树桥环着景区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穿树而过。桥面上三五美女、几小玩童小心翼翼行走,不时传来嬉笑惊叫声。

禁不住诱惑,和一众文友也迫不及待踏上树桥,体验一下传说中的“仙即是我,我即是仙”的感觉。

走在桥上,吱吱嘎嘎,晃晃悠悠,身边高大的杨树撑成一伞的繁华,线条流苏,晕染大明川的温柔背景;耳边“知了—知了”的蝉声唱着炎热的夏天,激昂悠扬,装点大明川的乡间野趣;桥下蜿蜒的古船道,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飘着几只小船,悠闲自得,揉碎了大明川的静好时光。

人在半空,放眼望去,远山含黛,近水含烟,古藤老树缠绕于脚下,轻云薄雾飘移于山腰。桥与树,与山,与云,与流水,相映成趣。风动枝摇,蝉鸣林间,如画如仙景……

行一路,看一途,觉一丝清风,闻一缕花香,望一片云雾,听一声鸟鸣。走着走着,摇晃间,日子就这样慢了下来,时光就这样慢了下来,心就这样慢了下来。

也许这便是陶渊明曾向往的那种生活: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匆忙的人们,稍微停留一下你的脚步,抚着桥栏,看一眼西天的残阳,听一听桥下的水声,这是多么清雅恬适的生活啊!

锦绣大明川,诗意人间境。

不得不说,大明川的夜色也真的很美,那房、那树、那小桥、那流水……在霓虹灯的妆点下,曼妙生姿,美轮美奂。树桥宛若一条墨龙,静卧在夜色里,凉风习习,树影婆娑,溪水轻漾,花草溢香,千千美妙,荡然于心。

朋友诚不欺我也。

如果说,我和树桥是因为朋友邀约大明川采风而结缘,倒不如说我和树桥相遇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它就如一个守船的艄公,不知我来、何时来还是不来,依然在晚风中等待着我。

登车返石,回望景区,树桥依然静静地卧在那里,无悲、无乐、无寂、无忧,如一抹浅淡笔墨,似一幅写意山水,等待有缘人。脑海顿时浮现出汪曾祺老先生送给朋友的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作者简介:

付世军,笔名拾雨,1966年生,江苏徐州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吆喝声里的乡愁》《涂满桑椹的五月》;军旅短篇小说集《酸枣树》;中篇小说《雨季,打湿我的心情》《老木桥》;长篇小说《婚祭》《玉蝉》等。首届《河北文学奖》获得者;散文《娘的石榴树》被江苏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用作阅读理解题;小说《黑鹰》荣获全国文学原创大赛“华夏文豪杯”奖。

电话:13930428398

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槐安西路305号怡中苑小区

(作者:付世军 推荐地区:石家庄)

00:00
00:00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