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潮河在河北,潮河在承德。
潮河从丰宁碾子沟南山出发,一路高歌,奔腾南下,汇入北京密云水库,是首都北京饮用水重要的水源。流域面积达1419平方公里,流经有15万人口之多的10个乡镇。潮河,在岁月长河的流转中承载着重要的角色。
潮河是什么样子的呢一个特别的机会,我有幸走近滦平段的潮河。这里是密云水库上游,可以说是和北京密云区隔山相望,和密云水库一水相连,这里是潮河湿地公园。地理地标位于北纬40毅41忆,东经116毅59忆,湿地面积437.34公顷,湿地率为78.87%。这块湿地在河北滦平县境内,湿地类型分为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河流长58公里,水面平均宽30米,常年有水;洪泛平原湿地主要是河滩、河心洲、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主要分布在主河道两侧。
我们听着潺潺的水声,望着河畔翠绿,欣赏着水禽的翻飞,没想到地处燕山深处的潮河会是这么美,丰富的植被和众多野生动物,资源多得让人震撼、令人称奇。
潮河是首都饮用水资源的重要保障及保障密云水库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有人说:潮河湿地是北京人的水塔,依我看,还真配得上“水塔”这个名分呢。
潮河,地处承德市西南、滦平县西部,位于冀北山地深山区,地理区位属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与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的交会地带。“十四五”以来,滦平县在《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框架下,呈现着什么状态呢带着好奇,我们沿着潮河湿地公园往上游行走,来到潮河流域滦平段的一个行政村:西营坊。它隶属于滦平县虎什哈镇。
西营坊段河流长5公里。站在这5公里长、30米宽的河畔上,我看到了野鸭、苍鹭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觅食,水中有小鱼在石间嬉戏,山清水秀,山水相依,天地间汇聚的清流在此环境中和谐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水面光亮如镜、水鸟翻飞,翻飞里愈是显出水天一色的浩渺与空阔来……
在潮河堤坝上,迎接我们的是村支部书记和会计,我认出了那位村支书,同时脑海里想起“长城网”在2021年7月22日发布的一条消息,题目是“河北滦平:‘硬核书记’守护‘生命河’构筑生态屏障”。原来他就是那条消息的主人——“硬核书记”李树民!
提到潮河生态环境的养护,李书记侃侃而谈,面对着青山绿水,他的豁达竟直抵我心底。这个置身山水间的汉子,在一草一木中是怎样获得睿智和感悟的呢还有他身边那位会计,我怎么感觉他有教书先生的气质呢!这天、这地、这人、这风景,这会儿我就想知道他们的事迹。
(二)
潮河,古称鲍邱水,因水流湍急、其声如潮而得名,北宋沈括在《熙宁使虏图抄》中有记载。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山戎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滦平的潮河流域出土过山戎图腾蛙面人身像、蛙水纹圆形配饰。2017年,我随文联组织的采风团去过潮河源头,在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潮河源自然村,还见过丰宁文史办主编的一本书,名为《潮河源头山戎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潮河水缠绵蜿蜒、静静流淌,潮河流域在岁月绵延中,依旧是山青水绿、物产丰富,潮河两岸依旧是水甜地肥的鱼米之乡。潮河尘封着一条民族融合的文化古道,承载着历史,诉说着过往,也沉淀着沧桑。
《密云县志》里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为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朝廷下旨,着顺天府密云县县令周钺“疏通潮河上游河道,以便运输大型建筑材料”。法国传教士张诚(英文名:Gerbillon)曾8次随康熙北巡塞外,《张诚日记》里记述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结束后返京情况:“10日,前进九十里,皇帝骑马二十里,其余坐船走水路,船只比前次大,可坐船上打猎、射鸟、打兔子。”由此可见,潮河川早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融合交汇的节点,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承载了水运通道的职责。
好水滋养万物生,潮河为流域两岸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养分,两岸的人们挖渠引水种水稻,那是一辈一辈人的美好记忆。
(三)
早上下了一阵小雨,天空有些雾气,地面上一丝浮尘都没有,眼前清清爽爽的,呈现一大片银白。天空中一块云慢慢地移动过来,迟缓地从东边飘到西边去了,此时任何的存在都显得那么合理。空中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甚至连地面上的一株嫩草都能看得清晰。
当时我在想,眼前这条河流,流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一滴滴的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它们的使命竟是这样厚重,从它起步那地方、那时刻起,途经丰宁、滦平、密云三个县,汇入了水库,水用它的“脚板”丈量了潮河的流域,目标竟是这样笃定。风刮过来飘过去,你未言我未语,可谁又能说清楚两岸人民在岁月里的付出和贡献呢
这时,滦平县生态环境分局的小张带着那位会计走过来:“老师,这是西营坊的村民小组长,也是村会计。”我伸出手:“您好!您怎么称呼”他说:“张桂甫。老师您”“我,文春。”寒暄之后,由于职业相同的缘故,我们俩迅速地聊在了一起。
张桂甫说:“老师,你想问啥尽管问,我知道的都能告诉你。”我很高兴地说:“好的,谢谢你!你们这里的环境这么好,生活在这儿真是一辈子的福气。”他笑着对我说:“是啊!我就生在这儿,潮河边长大的,小时候夏天去河里捉鱼、捞虾米,冬天坐在冰车上滑冰、做游戏,那时河水很清,流量很大,村里人都去河边引水种稻子,住在燕山深处的山沟里,还能吃上大米,感觉日子还挺幸福的。”
张桂甫接着说:“潮河是北京的重要饮用水源,为了保证首都人民饮用水的质量,2007年承德市潮白河流域全面实行‘稻改旱’政策,将7万多亩水稻退换成玉米,昔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再也不见了。
“作为京津水源涵养区的潮河流域,两岸只能种些玉米、高粱之类的旱田农作物,这样直接影响了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好多年轻力壮的农民走出村庄,到处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剩下年老体衰的,开始上山小片开荒。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干旱气候也就经年可见,一些人就看上了潮河沿的河滩地,开始三三两两的人家到河道内种玉米,后来就发展到了三十几户人家。由于缺乏管理,河床内的农作物横七竖八、没规没矩,看一眼心都是乱的。”
“村委会没制止吗”
“制止了,村委会多次制止,怎奈都是一些留守的老弱病残,加上经济拮据和利益的驱使,他们根本就不听,你说你的他种他的,十里潮河到处是垃圾,乱哄哄的成堆。
“2015年,村委会改选,李树民上任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李书记和大伙商量,要把河道的事管管、治理治理。李书记说干就干,不几日就从相关部门取来了治理河道的公告,通知大家:禁止河道内种地、挖沙、电鱼、扔垃圾。一些村民就对李书记说:‘你不好好当村干部,管河道干啥呀费力不讨好还得罪人。’这时李书记的一个亲戚说:‘你是支部书记,你不管谁管’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对书记触动很大,他觉得为官一任咋也得干点实际的。下定决心后,李书记迅速召开班子会议,大家讨论说:‘这事得管,一定得管住。’会上决定通过两件事:第一,村委会收回33户在河道内开荒的地;第二,关闭河道内的沙场。
“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李书记就率先退出了自己家老伴儿开荒的20亩地,同时也要求村干部、党员无条件地退出自家在河道内开荒的地。还别说,还真把大家管住了。”
我插话说:“那些事迹新闻上都有,你说说自己行吗”
这个朴实的汉子竟然腼腆地犹豫起来:“没啥说的、没啥说的,都是在书记的带动下干出来的。”
我就策略地对他说:“你可以这样理解:书记是决策,你们是执行,你就说说你会计工作之外的事吧,比如说,整治河道期间你协助书记做了哪些工作,遇到困难了吗”
听我这么一问,他才说:“协助工作那倒是有,每天我利用广播向大家宣传在河道内种植作物的危害,会计工作完事了就书写宣传标语,我写了五六十条的标语,都张贴在街头巷尾的墙上。当时有十几户人家听到宣传后不打算种了,但大多数仍然在观望,仍然旋耕撒种再种植。”
我问他:“这事当时很难办吧”
他说:“是啊,最难的是我走访过的村民徐全瑞,他身体不好,患轻微脑梗,还有些半身不遂,当时他已经60多岁了。多次劝说无效,他仍然到河道内挖垵种庄稼,我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耐心地和他唠家常,时间长了,从言语中得知,他种地只是想挣点零花钱,免得拖累姑娘。我赶紧说:‘大叔,你要想种地,我家有块三等地,我顾不过来打理,你去种吧,给不给钱都无所谓,现在上级禁止在河道种地,一是影响泄洪,二是一旦有山洪时您的地就白种了,也不安全。’无论我怎么说老头就是不答应,那个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我只得讲道理,摆明政策趋势。去他家的遍数多了,他老伴儿就吐露,徐全瑞听女儿的。我当即另辟蹊径,回家用电话联系他大女儿。赶巧了,他女儿正想找村委会帮忙,给她父亲买一处新房院养老,我和她谈了河道内种地的事,她爽快地答应说服父亲,并说早就不想让父亲种地了。就这样徐全瑞老大难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人的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
“保护生态、治理潮河,无形中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我们村河段上有个沙场,是前些年郭姓老板同村子签订合同承包的,那几年由于大量采砂,河道内出现许许多多的大坑,生态环境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尤其孩子们放暑假,河道内的大坑实在是个安全隐患。
“李书记上任时,承包合同还差几个月到期,村委会决定终止合同,退还剩余时间的承包费,可郭老板不同意,村子几次下告知书,对郭老板都不起作用,村子叫停,他白天不能开采就在夜间挖。”
我插嘴问:“后来咋样了”
“那还咋样!告知书不行,我们找了执法部门,强行关停了!”
据张桂甫说,李树民书记筹集资金50万,用于清理河道、治理生态环境。清理河道村里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出动人力近60人,铲车、钩机、大小车辆10多台,清除垃圾上千方。挖沙的大坑填平了,还在河边补栽柳树400棵,杨树5000棵。
被疏通的河道里,河水哗哗地流淌,响声是蓝天下旋飞的音符,紧扣的起伏是潮河母亲的心歌,是偌大五线谱上的抑扬顿挫。炊烟起,两岸灯火燃着万家平安喜乐。这条河水养育着两岸人民,两岸人民也亲着这条河,愿意永远守护这条河。
世人都知道母亲是无私的、伟大的,可母亲也有泼辣发脾气的时候。那是2021年夏季,雨水特别多,潮河上涨,在一次大雨之后,潮河将西营坊的一段河坝撕裂开一道口子,洪水一下子涌进庄稼地,庄稼被一码平地抿倒在泥水里。为了避免更大损失,村里立刻申请垒砌石坝的项目,从申请、立项、设计、规划、到审批等诸多程序,时间不等人、也急人,事实上的危机不等人。
在这种情况下,张桂甫便通过个人关系联系了采石场老板,先赊欠来石料,找来铲车司机修道垫坑,连夜带着几位村民起早贪黑地干了一个星期,以最快的速度修好堤坝,解除了隐患,村民的经济损失也降到了最低。
碧水蓝天的美好,是离不开政策扶持的,离不开政府各部门长期不断的政策宣传,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取得的成果,也是有许多个李树民、张桂甫这样的人,携手共建,才给这片土地着上了最美的颜色。
(四)
张桂甫继续说:“经过当地村干部一番不懈的努力,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河道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了,潮河湿地公园建成以后,水质清澈,芦苇茂盛,各种珍稀水鸟重返了潮河。记得2017年3月,李书记上任的第二年,西红旗村来了6只白天鹅,村两委立即决定,安排专人24小时在岸边守护,每天投放3次饲料,并及时将情况报送县、镇两级政府,政府表示一定要招待好这几只“远来的客人”,守护人员的工资和饲料费用也报销了。为此村子专门制定了护鸟村规民约,设专人看护潮河。
“由于我们经常投放饵料,吸引来大量的赤麻鸭、绿头鸭和一些名贵的鸟,也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一时间西红旗热闹了,‘长枪短炮’对着潮河里遨游着的一些骄傲的禽类一顿拍照。2023年,滦平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王占山发现并拍摄下29只天鹅。
“其实,这些年一到冬季雪天,李书记都亲自去雪地里撒玉米,喂一些鸟类。我也是每天到河边巡视一下,日久天长我成了义务的巡河员,为此老婆没少数落我,她说:‘人家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你是啥你是活雷锋呀!’对此我只是淡淡地笑笑:‘我还在村里呢,李书记不也一样干吗!”
我看张桂甫沉思的样子,好像闻到了这个村庄的淳朴村味。
潮河,西营坊人的母亲河,它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千年文明,秦时的土、汉时的地、唐时的月、宋时的雨。土地里长出来的不光是水稻,还有人文风情对自然的审美。老玉米成了现今的村史,他们用万千辛劳将紧紧涩涩的日子褪去,才有现如今村路长卷上独有的现代意识。
远处房舍拂过缕缕炊烟,优美曲线才是这方水土涌动的诗情画意。作为潮河流域的儿女们,他们也许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母亲恩泽的一种回馈,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生态保护者,他们用潮河母亲所给予的一切造福了社会。
大概40分钟的接触,我便随采风团匆匆离去,事后,滦平文友景馨向我介绍了一些张桂甫的信息,并推荐了他的微信,我游历一番。我惊讶自己的感觉,张桂甫还真是个教书先生呢!在20世纪90年代,张桂甫担任过5年的代课老师。他的字,字象之诗,顺着文笔的路径便能领略到写字者的心性,诗味意境便赫然在笔墨间闪现。他竟然还是西营坊村“百姓大舞台”的导演、主持人。
张桂甫,是一个农民,是一个我们新时代的新农人!
(作者:文 春 推荐地区:承德)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滦平·潮河的守护者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4-12-06
(一)
潮河在河北,潮河在承德。
潮河从丰宁碾子沟南山出发,一路高歌,奔腾南下,汇入北京密云水库,是首都北京饮用水重要的水源。流域面积达1419平方公里,流经有15万人口之多的10个乡镇。潮河,在岁月长河的流转中承载着重要的角色。
潮河是什么样子的呢一个特别的机会,我有幸走近滦平段的潮河。这里是密云水库上游,可以说是和北京密云区隔山相望,和密云水库一水相连,这里是潮河湿地公园。地理地标位于北纬40毅41忆,东经116毅59忆,湿地面积437.34公顷,湿地率为78.87%。这块湿地在河北滦平县境内,湿地类型分为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河流长58公里,水面平均宽30米,常年有水;洪泛平原湿地主要是河滩、河心洲、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主要分布在主河道两侧。
我们听着潺潺的水声,望着河畔翠绿,欣赏着水禽的翻飞,没想到地处燕山深处的潮河会是这么美,丰富的植被和众多野生动物,资源多得让人震撼、令人称奇。
潮河是首都饮用水资源的重要保障及保障密云水库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有人说:潮河湿地是北京人的水塔,依我看,还真配得上“水塔”这个名分呢。
潮河,地处承德市西南、滦平县西部,位于冀北山地深山区,地理区位属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与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的交会地带。“十四五”以来,滦平县在《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框架下,呈现着什么状态呢带着好奇,我们沿着潮河湿地公园往上游行走,来到潮河流域滦平段的一个行政村:西营坊。它隶属于滦平县虎什哈镇。
西营坊段河流长5公里。站在这5公里长、30米宽的河畔上,我看到了野鸭、苍鹭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觅食,水中有小鱼在石间嬉戏,山清水秀,山水相依,天地间汇聚的清流在此环境中和谐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水面光亮如镜、水鸟翻飞,翻飞里愈是显出水天一色的浩渺与空阔来……
在潮河堤坝上,迎接我们的是村支部书记和会计,我认出了那位村支书,同时脑海里想起“长城网”在2021年7月22日发布的一条消息,题目是“河北滦平:‘硬核书记’守护‘生命河’构筑生态屏障”。原来他就是那条消息的主人——“硬核书记”李树民!
提到潮河生态环境的养护,李书记侃侃而谈,面对着青山绿水,他的豁达竟直抵我心底。这个置身山水间的汉子,在一草一木中是怎样获得睿智和感悟的呢还有他身边那位会计,我怎么感觉他有教书先生的气质呢!这天、这地、这人、这风景,这会儿我就想知道他们的事迹。
(二)
潮河,古称鲍邱水,因水流湍急、其声如潮而得名,北宋沈括在《熙宁使虏图抄》中有记载。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山戎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滦平的潮河流域出土过山戎图腾蛙面人身像、蛙水纹圆形配饰。2017年,我随文联组织的采风团去过潮河源头,在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潮河源自然村,还见过丰宁文史办主编的一本书,名为《潮河源头山戎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潮河水缠绵蜿蜒、静静流淌,潮河流域在岁月绵延中,依旧是山青水绿、物产丰富,潮河两岸依旧是水甜地肥的鱼米之乡。潮河尘封着一条民族融合的文化古道,承载着历史,诉说着过往,也沉淀着沧桑。
《密云县志》里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为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朝廷下旨,着顺天府密云县县令周钺“疏通潮河上游河道,以便运输大型建筑材料”。法国传教士张诚(英文名:Gerbillon)曾8次随康熙北巡塞外,《张诚日记》里记述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结束后返京情况:“10日,前进九十里,皇帝骑马二十里,其余坐船走水路,船只比前次大,可坐船上打猎、射鸟、打兔子。”由此可见,潮河川早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融合交汇的节点,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承载了水运通道的职责。
好水滋养万物生,潮河为流域两岸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养分,两岸的人们挖渠引水种水稻,那是一辈一辈人的美好记忆。
(三)
早上下了一阵小雨,天空有些雾气,地面上一丝浮尘都没有,眼前清清爽爽的,呈现一大片银白。天空中一块云慢慢地移动过来,迟缓地从东边飘到西边去了,此时任何的存在都显得那么合理。空中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甚至连地面上的一株嫩草都能看得清晰。
当时我在想,眼前这条河流,流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一滴滴的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它们的使命竟是这样厚重,从它起步那地方、那时刻起,途经丰宁、滦平、密云三个县,汇入了水库,水用它的“脚板”丈量了潮河的流域,目标竟是这样笃定。风刮过来飘过去,你未言我未语,可谁又能说清楚两岸人民在岁月里的付出和贡献呢
这时,滦平县生态环境分局的小张带着那位会计走过来:“老师,这是西营坊的村民小组长,也是村会计。”我伸出手:“您好!您怎么称呼”他说:“张桂甫。老师您”“我,文春。”寒暄之后,由于职业相同的缘故,我们俩迅速地聊在了一起。
张桂甫说:“老师,你想问啥尽管问,我知道的都能告诉你。”我很高兴地说:“好的,谢谢你!你们这里的环境这么好,生活在这儿真是一辈子的福气。”他笑着对我说:“是啊!我就生在这儿,潮河边长大的,小时候夏天去河里捉鱼、捞虾米,冬天坐在冰车上滑冰、做游戏,那时河水很清,流量很大,村里人都去河边引水种稻子,住在燕山深处的山沟里,还能吃上大米,感觉日子还挺幸福的。”
张桂甫接着说:“潮河是北京的重要饮用水源,为了保证首都人民饮用水的质量,2007年承德市潮白河流域全面实行‘稻改旱’政策,将7万多亩水稻退换成玉米,昔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再也不见了。
“作为京津水源涵养区的潮河流域,两岸只能种些玉米、高粱之类的旱田农作物,这样直接影响了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好多年轻力壮的农民走出村庄,到处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剩下年老体衰的,开始上山小片开荒。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干旱气候也就经年可见,一些人就看上了潮河沿的河滩地,开始三三两两的人家到河道内种玉米,后来就发展到了三十几户人家。由于缺乏管理,河床内的农作物横七竖八、没规没矩,看一眼心都是乱的。”
“村委会没制止吗”
“制止了,村委会多次制止,怎奈都是一些留守的老弱病残,加上经济拮据和利益的驱使,他们根本就不听,你说你的他种他的,十里潮河到处是垃圾,乱哄哄的成堆。
“2015年,村委会改选,李树民上任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李书记和大伙商量,要把河道的事管管、治理治理。李书记说干就干,不几日就从相关部门取来了治理河道的公告,通知大家:禁止河道内种地、挖沙、电鱼、扔垃圾。一些村民就对李书记说:‘你不好好当村干部,管河道干啥呀费力不讨好还得罪人。’这时李书记的一个亲戚说:‘你是支部书记,你不管谁管’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对书记触动很大,他觉得为官一任咋也得干点实际的。下定决心后,李书记迅速召开班子会议,大家讨论说:‘这事得管,一定得管住。’会上决定通过两件事:第一,村委会收回33户在河道内开荒的地;第二,关闭河道内的沙场。
“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李书记就率先退出了自己家老伴儿开荒的20亩地,同时也要求村干部、党员无条件地退出自家在河道内开荒的地。还别说,还真把大家管住了。”
我插话说:“那些事迹新闻上都有,你说说自己行吗”
这个朴实的汉子竟然腼腆地犹豫起来:“没啥说的、没啥说的,都是在书记的带动下干出来的。”
我就策略地对他说:“你可以这样理解:书记是决策,你们是执行,你就说说你会计工作之外的事吧,比如说,整治河道期间你协助书记做了哪些工作,遇到困难了吗”
听我这么一问,他才说:“协助工作那倒是有,每天我利用广播向大家宣传在河道内种植作物的危害,会计工作完事了就书写宣传标语,我写了五六十条的标语,都张贴在街头巷尾的墙上。当时有十几户人家听到宣传后不打算种了,但大多数仍然在观望,仍然旋耕撒种再种植。”
我问他:“这事当时很难办吧”
他说:“是啊,最难的是我走访过的村民徐全瑞,他身体不好,患轻微脑梗,还有些半身不遂,当时他已经60多岁了。多次劝说无效,他仍然到河道内挖垵种庄稼,我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耐心地和他唠家常,时间长了,从言语中得知,他种地只是想挣点零花钱,免得拖累姑娘。我赶紧说:‘大叔,你要想种地,我家有块三等地,我顾不过来打理,你去种吧,给不给钱都无所谓,现在上级禁止在河道种地,一是影响泄洪,二是一旦有山洪时您的地就白种了,也不安全。’无论我怎么说老头就是不答应,那个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我只得讲道理,摆明政策趋势。去他家的遍数多了,他老伴儿就吐露,徐全瑞听女儿的。我当即另辟蹊径,回家用电话联系他大女儿。赶巧了,他女儿正想找村委会帮忙,给她父亲买一处新房院养老,我和她谈了河道内种地的事,她爽快地答应说服父亲,并说早就不想让父亲种地了。就这样徐全瑞老大难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人的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
“保护生态、治理潮河,无形中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我们村河段上有个沙场,是前些年郭姓老板同村子签订合同承包的,那几年由于大量采砂,河道内出现许许多多的大坑,生态环境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尤其孩子们放暑假,河道内的大坑实在是个安全隐患。
“李书记上任时,承包合同还差几个月到期,村委会决定终止合同,退还剩余时间的承包费,可郭老板不同意,村子几次下告知书,对郭老板都不起作用,村子叫停,他白天不能开采就在夜间挖。”
我插嘴问:“后来咋样了”
“那还咋样!告知书不行,我们找了执法部门,强行关停了!”
据张桂甫说,李树民书记筹集资金50万,用于清理河道、治理生态环境。清理河道村里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出动人力近60人,铲车、钩机、大小车辆10多台,清除垃圾上千方。挖沙的大坑填平了,还在河边补栽柳树400棵,杨树5000棵。
被疏通的河道里,河水哗哗地流淌,响声是蓝天下旋飞的音符,紧扣的起伏是潮河母亲的心歌,是偌大五线谱上的抑扬顿挫。炊烟起,两岸灯火燃着万家平安喜乐。这条河水养育着两岸人民,两岸人民也亲着这条河,愿意永远守护这条河。
世人都知道母亲是无私的、伟大的,可母亲也有泼辣发脾气的时候。那是2021年夏季,雨水特别多,潮河上涨,在一次大雨之后,潮河将西营坊的一段河坝撕裂开一道口子,洪水一下子涌进庄稼地,庄稼被一码平地抿倒在泥水里。为了避免更大损失,村里立刻申请垒砌石坝的项目,从申请、立项、设计、规划、到审批等诸多程序,时间不等人、也急人,事实上的危机不等人。
在这种情况下,张桂甫便通过个人关系联系了采石场老板,先赊欠来石料,找来铲车司机修道垫坑,连夜带着几位村民起早贪黑地干了一个星期,以最快的速度修好堤坝,解除了隐患,村民的经济损失也降到了最低。
碧水蓝天的美好,是离不开政策扶持的,离不开政府各部门长期不断的政策宣传,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取得的成果,也是有许多个李树民、张桂甫这样的人,携手共建,才给这片土地着上了最美的颜色。
(四)
张桂甫继续说:“经过当地村干部一番不懈的努力,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河道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了,潮河湿地公园建成以后,水质清澈,芦苇茂盛,各种珍稀水鸟重返了潮河。记得2017年3月,李书记上任的第二年,西红旗村来了6只白天鹅,村两委立即决定,安排专人24小时在岸边守护,每天投放3次饲料,并及时将情况报送县、镇两级政府,政府表示一定要招待好这几只“远来的客人”,守护人员的工资和饲料费用也报销了。为此村子专门制定了护鸟村规民约,设专人看护潮河。
“由于我们经常投放饵料,吸引来大量的赤麻鸭、绿头鸭和一些名贵的鸟,也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一时间西红旗热闹了,‘长枪短炮’对着潮河里遨游着的一些骄傲的禽类一顿拍照。2023年,滦平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王占山发现并拍摄下29只天鹅。
“其实,这些年一到冬季雪天,李书记都亲自去雪地里撒玉米,喂一些鸟类。我也是每天到河边巡视一下,日久天长我成了义务的巡河员,为此老婆没少数落我,她说:‘人家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你是啥你是活雷锋呀!’对此我只是淡淡地笑笑:‘我还在村里呢,李书记不也一样干吗!”
我看张桂甫沉思的样子,好像闻到了这个村庄的淳朴村味。
潮河,西营坊人的母亲河,它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千年文明,秦时的土、汉时的地、唐时的月、宋时的雨。土地里长出来的不光是水稻,还有人文风情对自然的审美。老玉米成了现今的村史,他们用万千辛劳将紧紧涩涩的日子褪去,才有现如今村路长卷上独有的现代意识。
远处房舍拂过缕缕炊烟,优美曲线才是这方水土涌动的诗情画意。作为潮河流域的儿女们,他们也许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母亲恩泽的一种回馈,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生态保护者,他们用潮河母亲所给予的一切造福了社会。
大概40分钟的接触,我便随采风团匆匆离去,事后,滦平文友景馨向我介绍了一些张桂甫的信息,并推荐了他的微信,我游历一番。我惊讶自己的感觉,张桂甫还真是个教书先生呢!在20世纪90年代,张桂甫担任过5年的代课老师。他的字,字象之诗,顺着文笔的路径便能领略到写字者的心性,诗味意境便赫然在笔墨间闪现。他竟然还是西营坊村“百姓大舞台”的导演、主持人。
张桂甫,是一个农民,是一个我们新时代的新农人!
(作者:文 春 推荐地区:承德)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