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塞北的一个小山城——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我家住在距离潮河不过1000米的小后街。从家里出门往左拐,从小后街往东,穿过孙家胡同就到了潮河岸边——那时都把潮河叫作东河套。
曾经的潮河
小时候潮河水面很大,水流湍急,清澈见底。两岸覆盖着青青碧草,一直延伸向远方。河边经常有妇女带着孩子洗衣服,她们边洗衣服边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则退下长裤,甩掉鞋子,跳进清澈的河水里,打水仗、摸鱼虾。这里成了女人们聚会聊天的场所和孩子们嬉戏放飞的天堂。这里人歌、鸟语、水响自然和谐,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潮河岸边的一草一木,潮河里的每一波一浪记录着大阁老街的故事,记录着孩子们的天真烂漫。
从记事开始,我就跟着妈妈到潮河边上去洗衣服。在那里可以肆意地趟水、高兴地摸鱼、欢快地采花。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去河边玩耍,经常和小朋友们约好,借洗衣服到潮河边去玩儿,玩儿够了,再把衣服随便洗一下,然后匆忙赶回家吃饭。吃完饭,听着妈妈的故事,枕着潮河的涛声入睡。
潮河也有发怒的时候,每到雨季,淫雨连绵,河水猛涨,有时会发洪水,家长带着孩子去看大水。洪水下来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咆哮而下,那气势排山倒海,呼啸而过,人们都站在离河道很远的地方看洪水,孩子们更是拉紧大人的衣襟,既兴奋又害怕。事后会向没去看洪水的小朋友们有声有色地炫耀一番。往往洪水过后会发清水河,清水河比平时的水大得多,水流湍急。这时大人们绝对不允许孩子们去河边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是不知道清水河的厉害。洪水会给人以震慑,让人望而却步,清水河却是温柔的陷阱……
成家后仍住在县城的东边,距离潮河更近。冬季可听到潮河结冰被冻裂“嘣嘣”的响声,夏季每到天气晴好的夜晚在院里的葡萄架下听蛙鼓、赏虫鸣、品香茶、闻花香,静谧、安详、惬意。当雨季到来,每有大雨降临,在屋里就能听到轰隆轰隆的洪水声,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声音格外大,我们在隆隆的涛声中悠悠入睡。
潮河水量充沛,在潮河下游人们开稻池种水稻,满川的稻田承载着农民的希望,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收益。
曾几何时,由于各种原因,潮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道堵塞,河水经常断流。这不但给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为北京饮用水源——密云水库带来了危机。为了修复生态,涵养水源,保证首都用水,丰宁、滦平、兴隆等潮河流域各县修复潮河生态的工程,从2007年3月,承德市的潮白河流域“稻改旱”工程启动开始拉开序幕,到目前为止十多年来,出动大量人力物力,投资成百上千亿资金,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禁牧禁伐、小流域治理、污水垃圾处理等综合措施,对潮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
现在的东河套
丰宁“一主四副”工程,给潮河以崭新的面貌。2017年以来,为改善潮河流域环境,丰宁投入6.88亿元,实施了潮河县城段“一主四副”综合治理工程,对潮河主河道,撒袋沟、棠树沟、达袋沟、西南川4条支流河道进行系统整治。同时,完成新改建县城雨污分流管网18.8公里。“一主四副”综合治理工程是丰宁着力打造最美“两河”源头的生动缩影。目前,丰宁正加快实施散、乱、污企业搬迁、河道整治、沿河缓冲带建设、傍河村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五大工程,大力发展溯河源休闲农业,建设“两河”(潮河、滦河)流域绿色生态产业带。工程建成后,必将为丰宁满族自治县城居民提供一个生产生活、栖息繁衍的现实“桃花源”,极大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整体提升城市品位,为开发县城旅游创造条件。“一主四副”工程,先后修建了橡胶坝、水上栈道,上游蓄水、下游种花。从春到秋两岸的迎春花、樱桃红、格桑花、黄芙蓉、金盏子、步步高等色彩纷呈,馨香四溢。潮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曾写下《滨河夜景》一首:
滨河夜景
谁将秦淮十里波,移来大阁作滨河。
华灯初上郎摇橹,月景偏西妹踏歌。
川话吴音声婉转,池花岸柳影婆娑。
媪翁俚语眼前事,不见当年乱石窝。
2020年6月,丰宁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牛背鹭。这一消息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摄影爱好者的朋友圈疯传开,几十只牛背鹭在丰宁县城第一、二道橡胶坝或专注觅食、或闲庭信步、或追逐嬉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美不胜收。牛背鹭到丰宁“做客”,在大家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这说明丰宁的生态环境正在变好。丰宁摄影爱好者乔振乾说:“近几年随着丰宁生态环境改善,已经有白枕鹤、天鹅、苍鹭、鸬鹚、黑鹳、鸳鸯、赤麻鸭、野鸭、豆雁、大鸨等多种候鸟在丰宁栖息过站,而牛背鹭能在华北北部的丰宁县城出现实属罕见!”
潮河源的保护
潮河源的概念是我二线后,被聘到县史志办做编辑后才有的。起因是一名村支部书记要把村名瓦窑沟改为潮河源,到史志办查找相关历史依据。从那时起便对潮河源好奇起来。是什么原因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会让村支部书记不惜耗时、费力地做这项工作怀着这样的好奇心,先后几次探访了位于丰宁黄旗镇辖区内的几处“潮河源”,看后感触颇深。几处潮河源各居一方,春兰秋菊,各有特点。
探访的第一个是瓦窑沟里的潮河源。那是2018年应作协会员的邀请探访。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公路一路往山里走,走几里路后,忽然看到在路边有一块巨石,上边用红漆写着三个大字“潮河源”。铁丝网保护着它里面的花草树木。铁丝网向远处延伸到看不见为止。开门进入铁丝网里边,沿着石阶往下走,便看到了一个周边用大石块砌成的大水泉,有几十平米大,泉水碧绿,清澈见底,泉周围肆意地长着一人多深的芦苇、蒲草等湿地植物。从泉下边流出一脉清流,哗哗作响。清流上有人工建造的小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两边的风景,水里倒映着青山,云彩在水底惬意地漂浮。周围几平方公里都是人工栽植的油松和其他树木。到这里顿觉气定神闲,大自然仿佛洗去了人们的浮躁情绪,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下了小桥还可以到水边洗手、濯足、看水中蛙泳、捉水底树影。鱼儿在水底自由游弋,蜉蝣在水面快速穿梭,鸟语不断从远近山上传来。山光云影,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看得出,这里是下了很大功夫,经过十几年治理和保护的。
在这里会员们诗兴大发,我也写下了《访潮河源羡山居》:
访潮河源羡山居
青堂瓦舍小村居,院内时鲜几样齐。
茄子歪头迎远客,辣椒红脸映日曦。
压枝水果熟正半,染岭秋花望欲迷。
最喜房前栖鸟鹊,依山面水好格局。
最后一个探访的便是哈拉海湾所在的潮河源。这里又是另一种生态环境。在山间的乱石中,汩汩细流滋润了山里的一草一木,有典型的湿地特点,走在厚厚的绿草间,像踏在绵软的地毯上,碎石镶嵌在草地上,像珍珠洒落,增添了无限原始意味。细流顺山势而下行,便聚集起一个小水塘,塘里蝌蚪成群结队,看到到访的人们它们也游得更欢更快。插花生长的蔡树、桦树、枫树等树木郁郁苍苍,隐天蔽日。灌木丛也仿佛列队欢迎前来参观的人群。在停车场的边上有一棵高大挺拔的老榆树,它的根扎在两个巨石的中间,历经雨雪风霜,独自在潮河源外面静守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村里人把它命名为迎仙树,或许凡是到这里的人们都会染上仙气吧,不管有没有仙气,这名字看着就高兴,听着就喜庆。
几处潮河源天造地设,各有千秋,都是名至实归。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潮河也是由若干细流逐渐汇集成河的,潮河是丰宁人民的母亲河,是滋润丰宁大地的英雄河,是北京首都的饮用水源地。潮河的保护是丰宁人民义不容辞的家国责任和义务。
潮河下游的生态建设
随着承德市文联以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的采风活动的脚步,来到潮河下游的滦平县北甸村,潮河在这里展示的更是另一番风采,河道宽阔、水流充沛、芦苇青翠、睡莲妖艳。河中麻鸭戏水、白鹅拨浪。栈道上的人三五成群、拍摄、散步、交谈。在潮河水的滋润下,小村更有灵气、物产更加丰美。湿地博物馆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大型的湿地治理模型、美好的愿景、各种鸟类图片、新型智能大屏幕,无不展示着滦平县对潮河治理、保护的用心所在。填一首《西江月》赞美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
西江月·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新韵)
雨意云容献媚,莺歌燕语添声。麻鸭石上逗鱼情。水下睡莲筑梦。
美矣山容水貌,善哉环境民生。齐心协力向中兴。必定兴龙引凤。
兴隆县给我的印象是富庶的,雨水丰沛,气候宜人。秋天的苹果、梨、红果都是令人向往的。我去过兴隆三次,特意专程来拜访兴隆的河还是第一次。兴隆县的清水河是这次兴隆之行的第一站。清水河展示给人们的是另一番景象。高高的石碑笔直地矗立在清水河的岸边,上书三个红色的大字“清水河”。沿小路下行,便见到了石坝拦成的几方池塘,塘水狭长平稳,青荇在水里招摇。岸芷在水边迎风,雎鸠在远处“关关”,杨柳在岸上拂堤。一湾湾的芦苇,青翠欲滴,河水出塘后在弯曲的河道里不急不缓地流淌着。我们欢快地踏上搭石,飞奔过去,探访清水河彼岸的风景去了……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兴奋地嘻闹着,有的捡起河边的石子打水漂、有的互相打起了水仗,水花四溅。水声和着欢笑声、呐喊声。有的人则干脆甩掉鞋袜,把脚伸到清清的河水中,享受着河水温柔的抚摸,人们高兴到了极点。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兴隆县分局的同志介绍了他们县对流入潮河的几条河的保护情况。我感觉到因为他们县离北京更近,环保的力度也更大。兴隆县分局的同志说,兴隆县也有一个潮河源。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亲眼看到兴隆潮河源的风采,我想那里也一定是个水草丰美、环境幽雅、奇花异草、树木茂密的好去处。结束兴隆一天的采访感慨多多,收获满满。潮河下游的保护治理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真正的福祉,也为北京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在发展,潮河生态环境正在被流域内各县不断地优化。
返回的路是溯潮河而行。坐在车上,脑海里不断闪现着潮河保护的画面,耳际隐隐地流淌着潮河的涛声。慢慢地,我又在潮河的涛声中入睡……
(作者:杨丽娟 推荐地区:承德)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枕着潮河的涛声入睡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4-12-06
我出生在塞北的一个小山城——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我家住在距离潮河不过1000米的小后街。从家里出门往左拐,从小后街往东,穿过孙家胡同就到了潮河岸边——那时都把潮河叫作东河套。
曾经的潮河
小时候潮河水面很大,水流湍急,清澈见底。两岸覆盖着青青碧草,一直延伸向远方。河边经常有妇女带着孩子洗衣服,她们边洗衣服边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则退下长裤,甩掉鞋子,跳进清澈的河水里,打水仗、摸鱼虾。这里成了女人们聚会聊天的场所和孩子们嬉戏放飞的天堂。这里人歌、鸟语、水响自然和谐,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潮河岸边的一草一木,潮河里的每一波一浪记录着大阁老街的故事,记录着孩子们的天真烂漫。
从记事开始,我就跟着妈妈到潮河边上去洗衣服。在那里可以肆意地趟水、高兴地摸鱼、欢快地采花。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去河边玩耍,经常和小朋友们约好,借洗衣服到潮河边去玩儿,玩儿够了,再把衣服随便洗一下,然后匆忙赶回家吃饭。吃完饭,听着妈妈的故事,枕着潮河的涛声入睡。
潮河也有发怒的时候,每到雨季,淫雨连绵,河水猛涨,有时会发洪水,家长带着孩子去看大水。洪水下来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咆哮而下,那气势排山倒海,呼啸而过,人们都站在离河道很远的地方看洪水,孩子们更是拉紧大人的衣襟,既兴奋又害怕。事后会向没去看洪水的小朋友们有声有色地炫耀一番。往往洪水过后会发清水河,清水河比平时的水大得多,水流湍急。这时大人们绝对不允许孩子们去河边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是不知道清水河的厉害。洪水会给人以震慑,让人望而却步,清水河却是温柔的陷阱……
成家后仍住在县城的东边,距离潮河更近。冬季可听到潮河结冰被冻裂“嘣嘣”的响声,夏季每到天气晴好的夜晚在院里的葡萄架下听蛙鼓、赏虫鸣、品香茶、闻花香,静谧、安详、惬意。当雨季到来,每有大雨降临,在屋里就能听到轰隆轰隆的洪水声,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声音格外大,我们在隆隆的涛声中悠悠入睡。
潮河水量充沛,在潮河下游人们开稻池种水稻,满川的稻田承载着农民的希望,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收益。
曾几何时,由于各种原因,潮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道堵塞,河水经常断流。这不但给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为北京饮用水源——密云水库带来了危机。为了修复生态,涵养水源,保证首都用水,丰宁、滦平、兴隆等潮河流域各县修复潮河生态的工程,从2007年3月,承德市的潮白河流域“稻改旱”工程启动开始拉开序幕,到目前为止十多年来,出动大量人力物力,投资成百上千亿资金,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禁牧禁伐、小流域治理、污水垃圾处理等综合措施,对潮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
现在的东河套
丰宁“一主四副”工程,给潮河以崭新的面貌。2017年以来,为改善潮河流域环境,丰宁投入6.88亿元,实施了潮河县城段“一主四副”综合治理工程,对潮河主河道,撒袋沟、棠树沟、达袋沟、西南川4条支流河道进行系统整治。同时,完成新改建县城雨污分流管网18.8公里。“一主四副”综合治理工程是丰宁着力打造最美“两河”源头的生动缩影。目前,丰宁正加快实施散、乱、污企业搬迁、河道整治、沿河缓冲带建设、傍河村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五大工程,大力发展溯河源休闲农业,建设“两河”(潮河、滦河)流域绿色生态产业带。工程建成后,必将为丰宁满族自治县城居民提供一个生产生活、栖息繁衍的现实“桃花源”,极大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整体提升城市品位,为开发县城旅游创造条件。“一主四副”工程,先后修建了橡胶坝、水上栈道,上游蓄水、下游种花。从春到秋两岸的迎春花、樱桃红、格桑花、黄芙蓉、金盏子、步步高等色彩纷呈,馨香四溢。潮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曾写下《滨河夜景》一首:
滨河夜景
谁将秦淮十里波,移来大阁作滨河。
华灯初上郎摇橹,月景偏西妹踏歌。
川话吴音声婉转,池花岸柳影婆娑。
媪翁俚语眼前事,不见当年乱石窝。
2020年6月,丰宁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牛背鹭。这一消息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摄影爱好者的朋友圈疯传开,几十只牛背鹭在丰宁县城第一、二道橡胶坝或专注觅食、或闲庭信步、或追逐嬉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美不胜收。牛背鹭到丰宁“做客”,在大家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这说明丰宁的生态环境正在变好。丰宁摄影爱好者乔振乾说:“近几年随着丰宁生态环境改善,已经有白枕鹤、天鹅、苍鹭、鸬鹚、黑鹳、鸳鸯、赤麻鸭、野鸭、豆雁、大鸨等多种候鸟在丰宁栖息过站,而牛背鹭能在华北北部的丰宁县城出现实属罕见!”
潮河源的保护
潮河源的概念是我二线后,被聘到县史志办做编辑后才有的。起因是一名村支部书记要把村名瓦窑沟改为潮河源,到史志办查找相关历史依据。从那时起便对潮河源好奇起来。是什么原因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会让村支部书记不惜耗时、费力地做这项工作怀着这样的好奇心,先后几次探访了位于丰宁黄旗镇辖区内的几处“潮河源”,看后感触颇深。几处潮河源各居一方,春兰秋菊,各有特点。
探访的第一个是瓦窑沟里的潮河源。那是2018年应作协会员的邀请探访。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公路一路往山里走,走几里路后,忽然看到在路边有一块巨石,上边用红漆写着三个大字“潮河源”。铁丝网保护着它里面的花草树木。铁丝网向远处延伸到看不见为止。开门进入铁丝网里边,沿着石阶往下走,便看到了一个周边用大石块砌成的大水泉,有几十平米大,泉水碧绿,清澈见底,泉周围肆意地长着一人多深的芦苇、蒲草等湿地植物。从泉下边流出一脉清流,哗哗作响。清流上有人工建造的小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两边的风景,水里倒映着青山,云彩在水底惬意地漂浮。周围几平方公里都是人工栽植的油松和其他树木。到这里顿觉气定神闲,大自然仿佛洗去了人们的浮躁情绪,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下了小桥还可以到水边洗手、濯足、看水中蛙泳、捉水底树影。鱼儿在水底自由游弋,蜉蝣在水面快速穿梭,鸟语不断从远近山上传来。山光云影,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看得出,这里是下了很大功夫,经过十几年治理和保护的。
在这里会员们诗兴大发,我也写下了《访潮河源羡山居》:
访潮河源羡山居
青堂瓦舍小村居,院内时鲜几样齐。
茄子歪头迎远客,辣椒红脸映日曦。
压枝水果熟正半,染岭秋花望欲迷。
最喜房前栖鸟鹊,依山面水好格局。
最后一个探访的便是哈拉海湾所在的潮河源。这里又是另一种生态环境。在山间的乱石中,汩汩细流滋润了山里的一草一木,有典型的湿地特点,走在厚厚的绿草间,像踏在绵软的地毯上,碎石镶嵌在草地上,像珍珠洒落,增添了无限原始意味。细流顺山势而下行,便聚集起一个小水塘,塘里蝌蚪成群结队,看到到访的人们它们也游得更欢更快。插花生长的蔡树、桦树、枫树等树木郁郁苍苍,隐天蔽日。灌木丛也仿佛列队欢迎前来参观的人群。在停车场的边上有一棵高大挺拔的老榆树,它的根扎在两个巨石的中间,历经雨雪风霜,独自在潮河源外面静守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村里人把它命名为迎仙树,或许凡是到这里的人们都会染上仙气吧,不管有没有仙气,这名字看着就高兴,听着就喜庆。
几处潮河源天造地设,各有千秋,都是名至实归。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潮河也是由若干细流逐渐汇集成河的,潮河是丰宁人民的母亲河,是滋润丰宁大地的英雄河,是北京首都的饮用水源地。潮河的保护是丰宁人民义不容辞的家国责任和义务。
潮河下游的生态建设
随着承德市文联以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的采风活动的脚步,来到潮河下游的滦平县北甸村,潮河在这里展示的更是另一番风采,河道宽阔、水流充沛、芦苇青翠、睡莲妖艳。河中麻鸭戏水、白鹅拨浪。栈道上的人三五成群、拍摄、散步、交谈。在潮河水的滋润下,小村更有灵气、物产更加丰美。湿地博物馆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大型的湿地治理模型、美好的愿景、各种鸟类图片、新型智能大屏幕,无不展示着滦平县对潮河治理、保护的用心所在。填一首《西江月》赞美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
西江月·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新韵)
雨意云容献媚,莺歌燕语添声。麻鸭石上逗鱼情。水下睡莲筑梦。
美矣山容水貌,善哉环境民生。齐心协力向中兴。必定兴龙引凤。
兴隆县给我的印象是富庶的,雨水丰沛,气候宜人。秋天的苹果、梨、红果都是令人向往的。我去过兴隆三次,特意专程来拜访兴隆的河还是第一次。兴隆县的清水河是这次兴隆之行的第一站。清水河展示给人们的是另一番景象。高高的石碑笔直地矗立在清水河的岸边,上书三个红色的大字“清水河”。沿小路下行,便见到了石坝拦成的几方池塘,塘水狭长平稳,青荇在水里招摇。岸芷在水边迎风,雎鸠在远处“关关”,杨柳在岸上拂堤。一湾湾的芦苇,青翠欲滴,河水出塘后在弯曲的河道里不急不缓地流淌着。我们欢快地踏上搭石,飞奔过去,探访清水河彼岸的风景去了……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兴奋地嘻闹着,有的捡起河边的石子打水漂、有的互相打起了水仗,水花四溅。水声和着欢笑声、呐喊声。有的人则干脆甩掉鞋袜,把脚伸到清清的河水中,享受着河水温柔的抚摸,人们高兴到了极点。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兴隆县分局的同志介绍了他们县对流入潮河的几条河的保护情况。我感觉到因为他们县离北京更近,环保的力度也更大。兴隆县分局的同志说,兴隆县也有一个潮河源。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亲眼看到兴隆潮河源的风采,我想那里也一定是个水草丰美、环境幽雅、奇花异草、树木茂密的好去处。结束兴隆一天的采访感慨多多,收获满满。潮河下游的保护治理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真正的福祉,也为北京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在发展,潮河生态环境正在被流域内各县不断地优化。
返回的路是溯潮河而行。坐在车上,脑海里不断闪现着潮河保护的画面,耳际隐隐地流淌着潮河的涛声。慢慢地,我又在潮河的涛声中入睡……
(作者:杨丽娟 推荐地区:承德)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