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播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播报

河北日报:污染联防联控 生态共建共享

发布日期:2018-03-09 09:16 信息来源: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闵庆文:

  建立完善“造血型”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北京日报记者 高 枝

  生态环保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保育和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资源生态室主任闵庆文建议,京津冀三地以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为重点,建立完善“造血型”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上下游关系紧密。加强生态合作具有自然合理性。”闵庆文委员说,三地的环境保护,不仅要在污染治理上联防联控,更应从生态角度主动合作,从“小环境保护”转向“大生态保育”。

  “目前,三地在生态合作方面仍有不少问题。”闵庆文表示,三地缺乏流域生态与区域生态综合治理观念,融合发展还远远不够。合作领域仍然较少,合作区域不平衡,合作方式主要依赖行政力量以及单边投入的项目建设,缺乏“造血型”合作。

  闵庆文委员建议,三地按照统一的思路和标准编制生态功能区划,统一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生态合作重点区域与重点任务。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重点加强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以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重点开展生态过渡带建设。以北京延庆长城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为基础,连接天津、河北长城分布区域,建立统一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规划建设若干不同类型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连通性。”

  “宣化的葡萄、宽城和迁西的板栗、兴隆的山楂、平谷的麻核桃……这些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以及传统农耕技术体系、相关民俗文化和独特乡村景观,构成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永定河文化带等优质旅游文化资源。”闵庆文委员建议,三地生态保护要以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为重点,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立完善“造血型”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闵庆文委员还建议,京津冀联合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探索建立多元、长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三地可共同出资设立生态补偿基金,主要用于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管理能力和机制建设、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周潮洪:

  加强通武廊水资源协同治理与利用

  □天津日报记者 魏 彧

  “京津冀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的一个重点,就是协同呵护水环境。建议从三地交界的通武廊区域入手,这既有现实考虑,也具备可操作性。”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周潮洪说。

  周潮洪代表透露,天津市多条河道与北京、河北同处海河流域,部分地区互为上下游、左右岸,现有水资源管理以行政区域为主,水资源治理与利用多一事一议。虽然天津市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水环境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协同管理。

  周潮洪代表从两方面提出对策。

  首先,三地要积极探索水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其中的关键,就是打破行政区划,明确部门间、地区间、流域与地方间的各方面权责关系。”他建议建立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共同设立水资源保护补偿基金,用于跨区域水资源保护重大事项,形成灵活多样的地区间、上下游间横向水生态补偿制度。同时,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污水管网建设,规范污水处理流程,实现有污水产生就有管道排污、能入尽入,达到雨水入河流、污水进管道;建立健全综合水信息共享和协商合作机制,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控、预警、管理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协同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按照一河一策、制定合理的阶段考核指标,把三地的河长制考核串联起来。

  “在此基础上,实施最严格的治理与利用机制,大力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周潮洪代表建议,把用水管控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专项用于水利建设、管理与水环境整治工作,对于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区等生态产品受益不明确的区域应给予适当补偿;以深化三地河长制为新起点,构建管理、治理、保护“三位一体”的河湖保护机制,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控,并结合实际制定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工作督办制度等;综合治理工业污染,实现工业废水处理全覆盖,排查、淘汰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限制淘汰高耗水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场长张利民:

  弘扬塞罕坝精神 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3月份,正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成幼林全面管护验收关键期;3月15日,又要进入森林防火戒严期。来北京之前,全国人大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场长张利民把林场的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要保证做到参会、工作两不误”。

  张利民代表说,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塞罕坝造林的黄金期,目前苗木、场地、人力等各项造林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今年仅北曼甸林场就要再攻坚造林2700亩。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之初就承担着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的重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塞罕坝已经形成了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兼具的多样性综合生态系统,忠实履行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的神圣使命。”张利民代表说,如今,塞罕坝112万亩林海已经和承德、张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连成一体,筑起一道绿色长城,成为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

  张利民代表介绍,按照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科学培育商品绿化原冠苗,积极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打造优质生态景区,发展森林养生游、生态体验游等新兴业态,大力传播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新时代,塞罕坝人进一步明确自身处于‘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功能区’的定位,要扛起阻沙源、涵水源的政治责任。”

  张利民代表说,林场将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典型引领作用,弘扬塞罕坝精神,积极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为同类地区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塞罕坝周边百姓加强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全面提升塞罕坝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来之不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塞罕坝这颗绿色明珠,以确保滦河、辽河水质,保障京津用水安全,筑牢京津生态屏障。”张利民代表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媒体播报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闵庆文:

  建立完善“造血型”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北京日报记者 高 枝

  生态环保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保育和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资源生态室主任闵庆文建议,京津冀三地以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为重点,建立完善“造血型”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上下游关系紧密。加强生态合作具有自然合理性。”闵庆文委员说,三地的环境保护,不仅要在污染治理上联防联控,更应从生态角度主动合作,从“小环境保护”转向“大生态保育”。

  “目前,三地在生态合作方面仍有不少问题。”闵庆文表示,三地缺乏流域生态与区域生态综合治理观念,融合发展还远远不够。合作领域仍然较少,合作区域不平衡,合作方式主要依赖行政力量以及单边投入的项目建设,缺乏“造血型”合作。

  闵庆文委员建议,三地按照统一的思路和标准编制生态功能区划,统一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生态合作重点区域与重点任务。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重点加强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以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重点开展生态过渡带建设。以北京延庆长城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为基础,连接天津、河北长城分布区域,建立统一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规划建设若干不同类型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连通性。”

  “宣化的葡萄、宽城和迁西的板栗、兴隆的山楂、平谷的麻核桃……这些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以及传统农耕技术体系、相关民俗文化和独特乡村景观,构成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永定河文化带等优质旅游文化资源。”闵庆文委员建议,三地生态保护要以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为重点,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立完善“造血型”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闵庆文委员还建议,京津冀联合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探索建立多元、长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三地可共同出资设立生态补偿基金,主要用于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管理能力和机制建设、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周潮洪:

  加强通武廊水资源协同治理与利用

  □天津日报记者 魏 彧

  “京津冀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的一个重点,就是协同呵护水环境。建议从三地交界的通武廊区域入手,这既有现实考虑,也具备可操作性。”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周潮洪说。

  周潮洪代表透露,天津市多条河道与北京、河北同处海河流域,部分地区互为上下游、左右岸,现有水资源管理以行政区域为主,水资源治理与利用多一事一议。虽然天津市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水环境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协同管理。

  周潮洪代表从两方面提出对策。

  首先,三地要积极探索水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其中的关键,就是打破行政区划,明确部门间、地区间、流域与地方间的各方面权责关系。”他建议建立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共同设立水资源保护补偿基金,用于跨区域水资源保护重大事项,形成灵活多样的地区间、上下游间横向水生态补偿制度。同时,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污水管网建设,规范污水处理流程,实现有污水产生就有管道排污、能入尽入,达到雨水入河流、污水进管道;建立健全综合水信息共享和协商合作机制,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控、预警、管理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协同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按照一河一策、制定合理的阶段考核指标,把三地的河长制考核串联起来。

  “在此基础上,实施最严格的治理与利用机制,大力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周潮洪代表建议,把用水管控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专项用于水利建设、管理与水环境整治工作,对于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区等生态产品受益不明确的区域应给予适当补偿;以深化三地河长制为新起点,构建管理、治理、保护“三位一体”的河湖保护机制,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控,并结合实际制定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工作督办制度等;综合治理工业污染,实现工业废水处理全覆盖,排查、淘汰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限制淘汰高耗水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场长张利民:

  弘扬塞罕坝精神 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3月份,正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成幼林全面管护验收关键期;3月15日,又要进入森林防火戒严期。来北京之前,全国人大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场长张利民把林场的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要保证做到参会、工作两不误”。

  张利民代表说,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塞罕坝造林的黄金期,目前苗木、场地、人力等各项造林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今年仅北曼甸林场就要再攻坚造林2700亩。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之初就承担着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的重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塞罕坝已经形成了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兼具的多样性综合生态系统,忠实履行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的神圣使命。”张利民代表说,如今,塞罕坝112万亩林海已经和承德、张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连成一体,筑起一道绿色长城,成为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

  张利民代表介绍,按照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科学培育商品绿化原冠苗,积极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打造优质生态景区,发展森林养生游、生态体验游等新兴业态,大力传播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新时代,塞罕坝人进一步明确自身处于‘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功能区’的定位,要扛起阻沙源、涵水源的政治责任。”

  张利民代表说,林场将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典型引领作用,弘扬塞罕坝精神,积极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为同类地区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塞罕坝周边百姓加强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全面提升塞罕坝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来之不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塞罕坝这颗绿色明珠,以确保滦河、辽河水质,保障京津用水安全,筑牢京津生态屏障。”张利民代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