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1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 ||
发布机构 | 索引号 | 0218077J/2011-13522 | |
主题分类 | 自然生态保护 | 文号 | |
发布日期 | 主题词 | ||
效力状态 |
湿地保护 2010年,首次建立了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专项,安排资金2亿元,用于补助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监控监测和生态恢复等工作。认真履行《湿地公约》,强化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的作用,顺利实施中澳、中德、中美等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45处,国际重要湿地37处。
生物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海洋生态系统等。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6445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
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也是野生和栽培果树的主要起源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栽培作物1339种,其野生近缘种达1930个,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家养动物品种576个。
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中国人工林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内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渔业资源减少。
物种濒危程度加剧。据估计,中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其中,裸子植物、兰科植物等高达40%以上。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
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一些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栖息地丧失,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已经消失或萎缩。部分珍贵和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外来入侵物种已对农业、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由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组织20多个部委共同参与。于2007年4月启动,历时4年。2010年5月18日,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召开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第126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年9月17日,《战略与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Biodiversity is life,Biodiversity is our life)。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2010年3月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任主席,国家25个部门的主管领导任委员会成员的“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按照国家委员会审议发布的《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万多场(次),宣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成效,提高地方政府和公众的保护意识。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万件,覆盖面达9.2亿人次。
通过宣传,各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明显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保护行动给以充分肯定,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摘自《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来源: 时间:2011-06-30
湿地保护 2010年,首次建立了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专项,安排资金2亿元,用于补助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监控监测和生态恢复等工作。认真履行《湿地公约》,强化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的作用,顺利实施中澳、中德、中美等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45处,国际重要湿地37处。
生物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海洋生态系统等。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6445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
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也是野生和栽培果树的主要起源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栽培作物1339种,其野生近缘种达1930个,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家养动物品种576个。
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中国人工林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内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渔业资源减少。
物种濒危程度加剧。据估计,中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其中,裸子植物、兰科植物等高达40%以上。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
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一些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栖息地丧失,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已经消失或萎缩。部分珍贵和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外来入侵物种已对农业、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由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组织20多个部委共同参与。于2007年4月启动,历时4年。2010年5月18日,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召开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第126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年9月17日,《战略与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Biodiversity is life,Biodiversity is our life)。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2010年3月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任主席,国家25个部门的主管领导任委员会成员的“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按照国家委员会审议发布的《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万多场(次),宣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成效,提高地方政府和公众的保护意识。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万件,覆盖面达9.2亿人次。
通过宣传,各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明显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保护行动给以充分肯定,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摘自《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