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保护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自然生态保护
名称 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机构 自然生态保护处(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 索引号 0218077J/2015-01847
主题分类 自然生态保护 文号
发布日期 主题词
效力级别

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5-06-09 09:10 信息来源:自然生态保护处(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北部,地处太行山中段北部区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41´43"~113°53´35",北纬38°33´13"~38°45´48.7"之间,保护区总面积21312hm2

2001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河北驼梁省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地理位置特殊,地层古老,沟谷交错,山势险峻,地形地貌复杂,分布着较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且垂直带谱明显,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研究太行山区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对太行山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对石家庄市饮用水源地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上游水源涵养与植被保护等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保护区所在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气候多变。年平均气温8.0℃,年平均降水量690mm。区内土壤种类繁多,可分为亚高山草甸土、棕壤、褐土、草甸土4个土类,11个亚类,37个土属,87个土种。

保护区地处冀西山地,太行山中段北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区内生长、繁育有高等植物143科、552属、1187种。其中,苔藓植物25科,96属,267种(包括种以下单位),裸子植物3科、6属、8种,被子植物102科、427属、870种(含种下单位)。蕨类植物13科,23属,42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核桃、大花杓兰、羊乳、斑花杓兰、杓兰等5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绶草、野大豆、列当、草麻黄等27种。

 经初步调查保护区内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资源226种,隶属5纲24目69科149属,其中硬骨鱼纲1目1科10属11种,两栖纲1目3科3属5种,爬行纲2目6科9属17种,鸟纲14目44科100属164种,哺乳纲6目15科27属29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金雕、白鹤、大鸨、豹5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白额雁、鸳鸯、鹗、凤头蜂鹰、黑鸢、赤腹鹰、苍鹰、雀鹰等34种。另有昆虫资源11目96科709种。

森林生态系统

高山草甸

                           鸳 鸯                                    黒 鹳

                           苍 鹭                                    白 鹭

                       黄 檗                                   大叶藓

                       黄花菜                                   大花杓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自然生态保护

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北部,地处太行山中段北部区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41´43"~113°53´35",北纬38°33´13"~38°45´48.7"之间,保护区总面积21312hm2

2001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河北驼梁省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地理位置特殊,地层古老,沟谷交错,山势险峻,地形地貌复杂,分布着较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且垂直带谱明显,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研究太行山区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对太行山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对石家庄市饮用水源地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上游水源涵养与植被保护等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保护区所在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气候多变。年平均气温8.0℃,年平均降水量690mm。区内土壤种类繁多,可分为亚高山草甸土、棕壤、褐土、草甸土4个土类,11个亚类,37个土属,87个土种。

保护区地处冀西山地,太行山中段北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区内生长、繁育有高等植物143科、552属、1187种。其中,苔藓植物25科,96属,267种(包括种以下单位),裸子植物3科、6属、8种,被子植物102科、427属、870种(含种下单位)。蕨类植物13科,23属,42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核桃、大花杓兰、羊乳、斑花杓兰、杓兰等5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绶草、野大豆、列当、草麻黄等27种。

 经初步调查保护区内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资源226种,隶属5纲24目69科149属,其中硬骨鱼纲1目1科10属11种,两栖纲1目3科3属5种,爬行纲2目6科9属17种,鸟纲14目44科100属164种,哺乳纲6目15科27属29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金雕、白鹤、大鸨、豹5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白额雁、鸳鸯、鹗、凤头蜂鹰、黑鸢、赤腹鹰、苍鹰、雀鹰等34种。另有昆虫资源11目96科709种。

森林生态系统

高山草甸

                           鸳 鸯                                    黒 鹳

                           苍 鹭                                    白 鹭

                       黄 檗                                   大叶藓

                       黄花菜                                   大花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