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针对目前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作为县级组织部门,当努力实施固本强基“六个提升”工程,着力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党建责任”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主体作用,用责任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党建任务全面落实。健全责任体系明责。建立健全县、乡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领导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等制度。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软任务量化成硬指标,与中心工作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推行清单管理定责。推动基层党组织制定小微权力清单、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定期查摆问题清单,层层压实固本强基的政治责任。强化述职考核评责。实行“两述两评三公示”制度,坚持党建成效“上下共评、积分管理”,考准考实党建工作实绩;配套健全考评奖励问责制度,全面树立党建工作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组织功能”提升。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推动组织覆盖更“全”。全面推行部门抓党建做法,按照“一会一委一站”布局,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有效覆盖,实现各领域党建均衡发展。促进服务功能更“优”。开通互联网、手机微信等信息化智慧党建服务平台,常态高效开展“党组织-党员-群众”互动联络;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三代三帮”等服务方式,做实党建微服务,搭建党群“连心桥”。力求整顿帮扶更“精”。倒排软弱后进村党组织,选准着力点、把握关键点,细化“一村一策”开展精准帮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把市县领导挂点、部门进村结对帮扶等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
“骨干力量”提升。加强党建工作力量和党员先锋两支队伍建设,大力培育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用发挥好的党建骨干。配强“带头人”。结合村两委换届,采取优秀村书记跨村任职、面向大学生村干部公开选拔、在外能人回村任职等方式,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好村级党组织书记、机关党组织书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三支队伍培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建强“中心户”。选优训强党员服务中心户,健全县乡党代表联系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群联系链;进一步发挥中心户集聚辐射作用,把中心户建成党员群众“学习中心”、社情民意“集散中心”、家长里短“调处中心”和创业致富“帮扶中心”。树强“好榜样”。开展《身边党员的感人故事》征集活动,结合庆祝建党95周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党建网等平台大力传播先进事迹,放大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党员素质”提升。全方位、多元化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基层党员坚守党性、升华境界。抓实学习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坚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强化领导带头,务求实效,推动学习教育从集中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净化党员队伍。消除党员发展薄弱点,加强在农民工、“两新”组织等领域发展党员;全面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全员培训制、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票决制和记实公开制,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回头看”,积极稳妥做好“失联”党员处置等有关工作。严格组织生活。在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好常规党内活动基础上,积极探索网上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新形式。结合党内活动“四明确两报告一抽查”制度,加强《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十项规定》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对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执行不规范、质量不高的基层党组织,责令限期整改。
“基础保障”提升。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要求,建立更加牢固的基础保障体系。强化经费保障。县乡严格按照每名党员每年不少于100元标准,县直机关按照每名党员不低于400元标准,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县乡、部门财政预算。按照每个社区20万元标准,设立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强化待遇保障。深化村干部薪酬保障体系改革,建立在职村党组织书记年功性保险补贴制度,落实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津贴。强化阵地保障。继续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和规范化建设,推动机关、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普遍设立党员活动室。通过整合资源、丰富内容、规范制度,将党员活动阵地打造成为集服务、议事、教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平台。
“改革创新”提升。将基层党建成果向基层综合治理、基层组织运行延伸,不断彰显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加强基层治理试验区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基层治理法治化资源,加强基层党组织干部法律法规知识普及,促进基层述职述廉述法有机结合,大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村级组织运行民主化。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建立“党员上门问事、户组梳理提事、支部研究议事、干部领衔办事、群众民主评事”的群众工作新机制,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积极在基层营造从严务实和谐的良好政治生态。(臧国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实施“六个提升” 夯实基层堡垒
来源: 时间:2017-06-22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针对目前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作为县级组织部门,当努力实施固本强基“六个提升”工程,着力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党建责任”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主体作用,用责任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党建任务全面落实。健全责任体系明责。建立健全县、乡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领导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等制度。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软任务量化成硬指标,与中心工作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推行清单管理定责。推动基层党组织制定小微权力清单、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定期查摆问题清单,层层压实固本强基的政治责任。强化述职考核评责。实行“两述两评三公示”制度,坚持党建成效“上下共评、积分管理”,考准考实党建工作实绩;配套健全考评奖励问责制度,全面树立党建工作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组织功能”提升。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推动组织覆盖更“全”。全面推行部门抓党建做法,按照“一会一委一站”布局,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有效覆盖,实现各领域党建均衡发展。促进服务功能更“优”。开通互联网、手机微信等信息化智慧党建服务平台,常态高效开展“党组织-党员-群众”互动联络;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三代三帮”等服务方式,做实党建微服务,搭建党群“连心桥”。力求整顿帮扶更“精”。倒排软弱后进村党组织,选准着力点、把握关键点,细化“一村一策”开展精准帮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把市县领导挂点、部门进村结对帮扶等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
“骨干力量”提升。加强党建工作力量和党员先锋两支队伍建设,大力培育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用发挥好的党建骨干。配强“带头人”。结合村两委换届,采取优秀村书记跨村任职、面向大学生村干部公开选拔、在外能人回村任职等方式,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好村级党组织书记、机关党组织书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三支队伍培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建强“中心户”。选优训强党员服务中心户,健全县乡党代表联系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群联系链;进一步发挥中心户集聚辐射作用,把中心户建成党员群众“学习中心”、社情民意“集散中心”、家长里短“调处中心”和创业致富“帮扶中心”。树强“好榜样”。开展《身边党员的感人故事》征集活动,结合庆祝建党95周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党建网等平台大力传播先进事迹,放大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党员素质”提升。全方位、多元化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基层党员坚守党性、升华境界。抓实学习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坚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强化领导带头,务求实效,推动学习教育从集中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净化党员队伍。消除党员发展薄弱点,加强在农民工、“两新”组织等领域发展党员;全面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全员培训制、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票决制和记实公开制,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回头看”,积极稳妥做好“失联”党员处置等有关工作。严格组织生活。在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好常规党内活动基础上,积极探索网上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新形式。结合党内活动“四明确两报告一抽查”制度,加强《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十项规定》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对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执行不规范、质量不高的基层党组织,责令限期整改。
“基础保障”提升。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要求,建立更加牢固的基础保障体系。强化经费保障。县乡严格按照每名党员每年不少于100元标准,县直机关按照每名党员不低于400元标准,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县乡、部门财政预算。按照每个社区20万元标准,设立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强化待遇保障。深化村干部薪酬保障体系改革,建立在职村党组织书记年功性保险补贴制度,落实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津贴。强化阵地保障。继续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和规范化建设,推动机关、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普遍设立党员活动室。通过整合资源、丰富内容、规范制度,将党员活动阵地打造成为集服务、议事、教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平台。
“改革创新”提升。将基层党建成果向基层综合治理、基层组织运行延伸,不断彰显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加强基层治理试验区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基层治理法治化资源,加强基层党组织干部法律法规知识普及,促进基层述职述廉述法有机结合,大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村级组织运行民主化。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建立“党员上门问事、户组梳理提事、支部研究议事、干部领衔办事、群众民主评事”的群众工作新机制,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积极在基层营造从严务实和谐的良好政治生态。(臧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