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境界,是导航大学生人生方向的引擎。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热点问题
理想信念教育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作为指导,又要联系中国具体国情,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讲授。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搞教条主义,不能僵化在文本的记忆上。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具有其内在规律,它既不同于考背功、划重点的知识教育,也不同于重理解、讲推理的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是为了改造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并且在宣扬理念的同时,经得起学生的反驳。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做好上课的传授工作,还要不断深化自身的理论素养,一方面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另一方面也要学习中央的文件与讲话,并将这些理论与政策很好地落地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释理论,解释政策,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在自媒体时代,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微博、微信上流通,对这些问题的各色评论也会铺天盖地而来,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一方面掌握了了解信息的技术,另一方面又缺乏鉴别信息的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信息所影响。这就对学校“两课”教学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定的信仰,又能够关注现实、解释现实。“两课”教师不能回避这些信息带来的挑战,而是要迎难而上,在短时间内充分掌握这些信息的准确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作出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判,如此才可以疏导学生对于社会负面新闻的心理影响。
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础上,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和权力观。财富需要与劳动贡献相联系,权力需要与道德能力相联系。大学生应该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刻苦奋斗来锻炼自己的品性,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正当的劳动来获取财富。
确保校园奖惩机制公正,“努力付出就有回报”成为常态
大学校园可以是社会的缩影。但是,大学校园也是一个半封闭的系统,可以比社会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在学生工作以及其他校园工作上,需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搞人情,杜绝潜规则,制定公正有效的学校规章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依照学校相关章程办事。遇到学生质疑,不能回避,需要谨慎对待,并公开问题的处理结果,从而使大学生相信制度建设,认同领导工作。这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但比传统教育更具有教育意义。理论课上说了一万句的好,碰到现实中的执行失误,理论课的说服工作无疑会减去很大的效力。
在贴近学生利益的地方,尤其需要慎重,不能有丝毫差错。比如,在评选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评选保送生,查实贫困生等方面,稍有不慎,就会促使被落选的学生认为他人舞弊徇私,如此则会大大地打击学生脆弱的公平公正的信念,导向争相走捷径,或者消极避世。因此,奖惩机制的公正,是和思想工作同样重要的信念教育。不能讲一套说一套,而是要说到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收获到理论落实的真实效用,如此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理想信念。
在这样的制度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优良的制度可以保证,每个人的努力付出就会有得到回报。这样,学生不会热衷于走捷径,走后门,而是通过正当途径去争取自身的荣耀。如此,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大学生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熏陶日久,容易养成良好的品性,也容易坚定理想信念。即使在踏出校园,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时,也不容易被各种诱惑扰乱心思,可以比较坚定地实施其正确的人生理想。
加强校园文化通识课,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心理基础。理想信念教育,除了社会主义理论和校园公正制度的实践保证外,还需要历史文化因素的辅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都有浓厚的优质思想资源来帮助大学生调节心理问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并且将之所学用来服务大众。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儒家将人性的洞察深入到心理的深层,认为人人在抛弃利益纠葛的同时,都具有普遍的恻隐之心,这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在此意义上,儒家希望人人都能发挥其仁爱之心,投身这个世界,建设这个世界。儒家的人生观充满着刚健不息、奋发向上的力量。道家思想强调自然。道家希望人能够依照自己本性来生活,并且相信这样的生活必然是先天和谐的。人的本性不是争取掠夺,而是清静无为,不要刻意去追求外在于自己的功名利禄,不去折腾,不去造作,而是要在自己本分上依照自然之道来做事。佛家思想强调慈悲。慈悲是建立在对于世界空想的理解之上。佛家认为世界存在是众缘和合的,不是形而上学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具有相似性。而且,佛家特别怜悯人间的苦难,强调以出世的心态来做入世的事情,先成人后成佛。佛教的献身精神、公益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的文化资源。
大学生在之前的教育经历中,主要以知识学习为主,缺乏相应的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又文理工分科。大学阶段的通识课可以很好弥补这方面的缺憾。针对校园负面心理,我们提出的应对方案是思政理论、公平实践和历史文化的三位一体,以正气来抵御邪气。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公正制度实践是保障,优秀传统文化是辅助。
(陈进华,作者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直面现实挑战
来源: 时间:2016-10-10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境界,是导航大学生人生方向的引擎。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热点问题
理想信念教育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作为指导,又要联系中国具体国情,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讲授。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搞教条主义,不能僵化在文本的记忆上。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具有其内在规律,它既不同于考背功、划重点的知识教育,也不同于重理解、讲推理的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是为了改造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并且在宣扬理念的同时,经得起学生的反驳。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做好上课的传授工作,还要不断深化自身的理论素养,一方面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另一方面也要学习中央的文件与讲话,并将这些理论与政策很好地落地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释理论,解释政策,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在自媒体时代,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微博、微信上流通,对这些问题的各色评论也会铺天盖地而来,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一方面掌握了了解信息的技术,另一方面又缺乏鉴别信息的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信息所影响。这就对学校“两课”教学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定的信仰,又能够关注现实、解释现实。“两课”教师不能回避这些信息带来的挑战,而是要迎难而上,在短时间内充分掌握这些信息的准确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作出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判,如此才可以疏导学生对于社会负面新闻的心理影响。
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础上,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和权力观。财富需要与劳动贡献相联系,权力需要与道德能力相联系。大学生应该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刻苦奋斗来锻炼自己的品性,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正当的劳动来获取财富。
确保校园奖惩机制公正,“努力付出就有回报”成为常态
大学校园可以是社会的缩影。但是,大学校园也是一个半封闭的系统,可以比社会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在学生工作以及其他校园工作上,需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搞人情,杜绝潜规则,制定公正有效的学校规章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依照学校相关章程办事。遇到学生质疑,不能回避,需要谨慎对待,并公开问题的处理结果,从而使大学生相信制度建设,认同领导工作。这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但比传统教育更具有教育意义。理论课上说了一万句的好,碰到现实中的执行失误,理论课的说服工作无疑会减去很大的效力。
在贴近学生利益的地方,尤其需要慎重,不能有丝毫差错。比如,在评选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评选保送生,查实贫困生等方面,稍有不慎,就会促使被落选的学生认为他人舞弊徇私,如此则会大大地打击学生脆弱的公平公正的信念,导向争相走捷径,或者消极避世。因此,奖惩机制的公正,是和思想工作同样重要的信念教育。不能讲一套说一套,而是要说到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收获到理论落实的真实效用,如此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理想信念。
在这样的制度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优良的制度可以保证,每个人的努力付出就会有得到回报。这样,学生不会热衷于走捷径,走后门,而是通过正当途径去争取自身的荣耀。如此,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大学生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熏陶日久,容易养成良好的品性,也容易坚定理想信念。即使在踏出校园,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时,也不容易被各种诱惑扰乱心思,可以比较坚定地实施其正确的人生理想。
加强校园文化通识课,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心理基础。理想信念教育,除了社会主义理论和校园公正制度的实践保证外,还需要历史文化因素的辅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都有浓厚的优质思想资源来帮助大学生调节心理问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并且将之所学用来服务大众。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儒家将人性的洞察深入到心理的深层,认为人人在抛弃利益纠葛的同时,都具有普遍的恻隐之心,这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在此意义上,儒家希望人人都能发挥其仁爱之心,投身这个世界,建设这个世界。儒家的人生观充满着刚健不息、奋发向上的力量。道家思想强调自然。道家希望人能够依照自己本性来生活,并且相信这样的生活必然是先天和谐的。人的本性不是争取掠夺,而是清静无为,不要刻意去追求外在于自己的功名利禄,不去折腾,不去造作,而是要在自己本分上依照自然之道来做事。佛家思想强调慈悲。慈悲是建立在对于世界空想的理解之上。佛家认为世界存在是众缘和合的,不是形而上学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具有相似性。而且,佛家特别怜悯人间的苦难,强调以出世的心态来做入世的事情,先成人后成佛。佛教的献身精神、公益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的文化资源。
大学生在之前的教育经历中,主要以知识学习为主,缺乏相应的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又文理工分科。大学阶段的通识课可以很好弥补这方面的缺憾。针对校园负面心理,我们提出的应对方案是思政理论、公平实践和历史文化的三位一体,以正气来抵御邪气。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公正制度实践是保障,优秀传统文化是辅助。
(陈进华,作者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