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求是网 作者:靳仔囡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每朵浪花一样澎湃,这是最好的未来……”
喜欢听刘若英演唱的歌曲《最好的未来》,尤其是当听到“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的那句,我都会心潮澎湃良久,心湖泛起朵朵盛开的、“排比式”的涟漪。
5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透过一组亮眼的排比句,不难咂摸到总书记对“让世界人知道‘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所饱含的殷切期盼。这份期盼就像应该盛开的“每种色彩”一样。“舌尖上的中国”已如约盛开在世界东方,缘何“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依然要“含苞待放”?
不妨立足时代潮头,分析现状。众所周知,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面对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挑起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担当尤显重要。虽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学科体系不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薄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尚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我国虽然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均排在前面,但我们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哲学社会科学的色彩同“舌尖上的中国”的色彩一样,都需要在世界的舞台上盛开。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是时代与人民的呼唤,是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迫切需要。要让“哲学社会科学”阳光的背后,不只剩下黑白,就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要以主体性、原创性支撑起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就不能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助长学术浮夸之风,助长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不良风气,只求数量不保质量。就要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就要有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坐得十年冷板凳的纯朴的执着与无怨的坚守。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惟有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方能让“哲学社会科学”的阳光的背后,不只剩下黑白,方能让“哲学社会科学”的色彩,如约盛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学习园地
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来源: 时间: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