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环境对策与思考
辐射环境管理站 孙军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检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项制度的施行为我们解决现实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行政管理手段,使环境治理有了更可靠的执法保障。下面我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联系个人谈谈实际体会:
一、生态环境的现状
(一)物种灭绝。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植物均占世界的10%左右。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和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三)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达20.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从原来的7%下降到2%,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自然灾害损毁耕地约200万亩。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五年计划则是多变的计划,受制于政治与意识形态斗争。其中的失误也层出不穷,主要是因为:信息制约带来的盲目性、决策的形成与修订缺乏广泛参预的民主机制。古语曰:“预则立,不预则废。”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保留了社会主义传统体制下的五年计划(后改为“规划”),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重视经济发展的计划性、预见性、协调性、平衡性。
(二)新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将在资本主义国家发育起来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作为经济资源的配置手段,引到社会主义的土壤上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创性发展。在发展市场经济初期,我们党就估计和认识到市场机制“双刃剑”的特征,即既有开掘劳动者、投资者、经营者与自身利益相联系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一面,又有“金钱至上”“市场盲目性”的一面。对此,发展市场经济也需要运用国家的计划或规划、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来纠正市场的缺陷与不足。五中全会召开后,国外有著名学者在发表感想时说,中国的五年规划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处之一。我想,制定五年规划,确实反映着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重要的“顶层设计”的工作。
三、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环境的现状要求我们,加强环境治理势在持续加强,刻不容缓,结合“五个理念”,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科学的方法做指导。一是防止污染,包括防止工业生产的排放的“三废”、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排放。二是防止破坏,包括防止有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要考虑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此外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和强制性。
(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计算机为引领的革命,现在还在进行中,包括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纳米等新材料技术,现在畅行的互联网+技术、3D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由此产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新变化。我国的科技创新有很大进步,不少项目的成功,使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原始性创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新技术是我们以市场换来的,并且仿造别人的居多。比如,苹果手机一款式,出厂价600美元,苹果总部因专利创造获利300美元,韩国日本德国因部件获利294美元,中国因组装获利6美元。中国处于国际生产链中下端状况急需改变。我们启动并热烈开展的“互联网+行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都是重要的举措。
(三)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确定的一个目标。但过去,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较多,而今天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更加严峻。面对挑战,我们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说,“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预测,“十三五”规划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肯定有落实的更多措施,有资源环境方面的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环境对策与思考
来源: 时间:2016-05-20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环境对策与思考
辐射环境管理站 孙军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检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项制度的施行为我们解决现实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行政管理手段,使环境治理有了更可靠的执法保障。下面我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联系个人谈谈实际体会:
一、生态环境的现状
(一)物种灭绝。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植物均占世界的10%左右。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和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三)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达20.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从原来的7%下降到2%,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自然灾害损毁耕地约200万亩。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五年计划则是多变的计划,受制于政治与意识形态斗争。其中的失误也层出不穷,主要是因为:信息制约带来的盲目性、决策的形成与修订缺乏广泛参预的民主机制。古语曰:“预则立,不预则废。”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保留了社会主义传统体制下的五年计划(后改为“规划”),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重视经济发展的计划性、预见性、协调性、平衡性。
(二)新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将在资本主义国家发育起来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作为经济资源的配置手段,引到社会主义的土壤上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创性发展。在发展市场经济初期,我们党就估计和认识到市场机制“双刃剑”的特征,即既有开掘劳动者、投资者、经营者与自身利益相联系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一面,又有“金钱至上”“市场盲目性”的一面。对此,发展市场经济也需要运用国家的计划或规划、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来纠正市场的缺陷与不足。五中全会召开后,国外有著名学者在发表感想时说,中国的五年规划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处之一。我想,制定五年规划,确实反映着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重要的“顶层设计”的工作。
三、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环境的现状要求我们,加强环境治理势在持续加强,刻不容缓,结合“五个理念”,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科学的方法做指导。一是防止污染,包括防止工业生产的排放的“三废”、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排放。二是防止破坏,包括防止有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要考虑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此外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和强制性。
(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计算机为引领的革命,现在还在进行中,包括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纳米等新材料技术,现在畅行的互联网+技术、3D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由此产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新变化。我国的科技创新有很大进步,不少项目的成功,使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原始性创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新技术是我们以市场换来的,并且仿造别人的居多。比如,苹果手机一款式,出厂价600美元,苹果总部因专利创造获利300美元,韩国日本德国因部件获利294美元,中国因组装获利6美元。中国处于国际生产链中下端状况急需改变。我们启动并热烈开展的“互联网+行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都是重要的举措。
(三)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确定的一个目标。但过去,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较多,而今天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更加严峻。面对挑战,我们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说,“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预测,“十三五”规划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肯定有落实的更多措施,有资源环境方面的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