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四不”问题不仅存在于基层,而且在各级党政机关都有表现。“不思进取”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思想上故步自封,行动上停滞不前,得过且过、庸碌无为,平平稳稳当官,凑凑合合干事。“不接地气”就是心里没有百姓,高高在上,走基层身子沉不下去,或者身入心不入,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不够,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定政策、提要求与实际情况脱节。“不抓落实”就是形式主义在作怪,抓工作浮于表面,发文开会了事,对党中央大政方针、话语体系跟得很快,但实际工作、工作效率没有变化。“不敢担当”就是私心太重,怕这怕那,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困难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不愿担事、不想管事、不敢作为。“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是改革的绊脚石,发展的中梗阻,使一些本来可以推进的工作没有推进,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一些本来应该及时化解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中央的大政方针无法真正贯彻落实,改革发展大业无法取得既定成果,最终会使我们丧失历史发展的机遇,甚至丧失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个梦想,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发展进入转型阵痛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方面长期积累的风险甚至会集中显露。这些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同时我们党自身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存在着“四种危险”。矛盾和风险并不可怕,没有矛盾和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人干什么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矛盾、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共产党人有大无畏的气概,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以百倍的努力和干劲,积极进取,努力作为,善作善成,最终化解各种风险,战胜诸多困难和挑战。而“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的精神状态、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怎么能够完成我们的时代主题又怎么能够去应对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抵御不断积累的重大风险、克服错综交织的重大阻力、解决深刻复杂的重大矛盾,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
“四不”是一种作风问题,根子在私心太重,问题在党性不强。在有些党员干部心目中,私心杂念作怪,“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只想着为自己求安稳、求舒适、求省事、求平安。看看廖俊波同志,总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把地方发展放在心里,遇到任务,总是勇挑重担;遇到困难,总是勇于担当;遇到矛盾,总是迎难而上。他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与纯洁的党性。“为官避事平生耻”,封建时代的官德标准对于官员尚且有这样的要求,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该修好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心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的身份搞清,要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理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人,第一责任是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绝不能把封建官场“巧宦”那一套搬到今天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以忘我的精神顽强奋斗、不懈奋斗,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不当太平官,为民办实事;才能够察民情、接地气,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重要情况、矛盾问题、群众期盼心中有数,拿出来的方案有底气、接地气;才能够狠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把中央的好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民成果;才能够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承担最重的责任,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
纠正“四不”,就要发挥好选人用人的“指挥棒”作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有什么样的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所以能面对风险挑战迎难而上,在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中挺身向前,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逆风飞扬,靠的是党中央的运筹帷幄,靠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和作为。选人用人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严格遵照好干部的标准,使选人用人的过程成为引导干部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过程,成为消除“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不良作风的过程。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打开局面,就是看他是不是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就是看他是不是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就是看他是不是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对不思进取、尸位素餐、不敢担当、消极不作为者,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唱高调、尚空谈者,在努力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还要贯彻执行好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原则,使其既想为,又必须为、积极为、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纠正“四不”,就要运用问责的“倒逼”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四不”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消极应付、不抓落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改革发展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难以突破,也无风雨也无晴,错失发展良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四不”就难以清除。强化责任追究就要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执行法规制度的强大推动力。问责既要对事、也要对人,要问到具体人头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以严肃问责督促严格落实,以刚性约束唤醒责任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在实处,以优良的作风完成好时代赋予的重任。
来源:求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反对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
来源: 时间:2017-07-13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四不”问题不仅存在于基层,而且在各级党政机关都有表现。“不思进取”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思想上故步自封,行动上停滞不前,得过且过、庸碌无为,平平稳稳当官,凑凑合合干事。“不接地气”就是心里没有百姓,高高在上,走基层身子沉不下去,或者身入心不入,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不够,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定政策、提要求与实际情况脱节。“不抓落实”就是形式主义在作怪,抓工作浮于表面,发文开会了事,对党中央大政方针、话语体系跟得很快,但实际工作、工作效率没有变化。“不敢担当”就是私心太重,怕这怕那,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困难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不愿担事、不想管事、不敢作为。“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是改革的绊脚石,发展的中梗阻,使一些本来可以推进的工作没有推进,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一些本来应该及时化解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中央的大政方针无法真正贯彻落实,改革发展大业无法取得既定成果,最终会使我们丧失历史发展的机遇,甚至丧失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个梦想,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发展进入转型阵痛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方面长期积累的风险甚至会集中显露。这些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同时我们党自身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存在着“四种危险”。矛盾和风险并不可怕,没有矛盾和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人干什么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矛盾、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共产党人有大无畏的气概,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以百倍的努力和干劲,积极进取,努力作为,善作善成,最终化解各种风险,战胜诸多困难和挑战。而“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的精神状态、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怎么能够完成我们的时代主题又怎么能够去应对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抵御不断积累的重大风险、克服错综交织的重大阻力、解决深刻复杂的重大矛盾,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
“四不”是一种作风问题,根子在私心太重,问题在党性不强。在有些党员干部心目中,私心杂念作怪,“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只想着为自己求安稳、求舒适、求省事、求平安。看看廖俊波同志,总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把地方发展放在心里,遇到任务,总是勇挑重担;遇到困难,总是勇于担当;遇到矛盾,总是迎难而上。他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与纯洁的党性。“为官避事平生耻”,封建时代的官德标准对于官员尚且有这样的要求,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该修好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心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的身份搞清,要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理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人,第一责任是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绝不能把封建官场“巧宦”那一套搬到今天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以忘我的精神顽强奋斗、不懈奋斗,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不当太平官,为民办实事;才能够察民情、接地气,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重要情况、矛盾问题、群众期盼心中有数,拿出来的方案有底气、接地气;才能够狠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把中央的好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民成果;才能够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承担最重的责任,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
纠正“四不”,就要发挥好选人用人的“指挥棒”作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有什么样的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所以能面对风险挑战迎难而上,在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中挺身向前,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逆风飞扬,靠的是党中央的运筹帷幄,靠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和作为。选人用人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严格遵照好干部的标准,使选人用人的过程成为引导干部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过程,成为消除“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不良作风的过程。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打开局面,就是看他是不是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就是看他是不是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就是看他是不是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对不思进取、尸位素餐、不敢担当、消极不作为者,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唱高调、尚空谈者,在努力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还要贯彻执行好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原则,使其既想为,又必须为、积极为、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纠正“四不”,就要运用问责的“倒逼”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四不”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消极应付、不抓落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改革发展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难以突破,也无风雨也无晴,错失发展良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四不”就难以清除。强化责任追究就要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执行法规制度的强大推动力。问责既要对事、也要对人,要问到具体人头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以严肃问责督促严格落实,以刚性约束唤醒责任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在实处,以优良的作风完成好时代赋予的重任。
来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