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精神文明

倡导文明新风 遏制升学宴请歪风还需真抓严管

发布日期:2016-06-30 14:48 信息来源: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倡导文明新风 遏制升学宴请歪风还需真抓严管

导语:为防止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操办“升学宴”“谢师宴”,滋生隐形“四风”问题,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一系列措施,早行动、早预防、早教育,积极打好违规举办“升学宴”“谢师宴”的预防针。

狠刹“升学宴”,倡导文明新风

学校教学取得了好成绩,应当充分肯定,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举办“庆功宴”不可为。教书育人是教育部门的天职,醇化社会风气要从“娃娃”抓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理应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尽职尽责,作出表率,各类“庆功宴”助长不正之风,违反廉洁纪律,必须叫停。

升学类的宴请之风,由来已久,很多慢慢都变了味,有的党员干部将其作为敛财的机会,有的商家为牟取利益推波助澜,有的人讲排场、比阔气,甚至变成了“腐败宴”,已经成为了一种“四风”顽疾、社会陋习,务必整治,务必刹风。

培育社会新风,人人有责。应当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廉洁”的方式和风尚。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精神,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严禁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和参加变味的“谢师宴”“庆功宴”“升学宴”,对借机变相敛财、铺张浪费、公款宴请等行为,严查严究,公开曝光,决不姑息。

遏制升学宴请“歪风”仅靠一纸禁令还不够

需融入法治精神

“知律法于心,守法律于行”,“升学宴”必须以法律为准则和前提,超越了法律的“度”,“宴请”就要变味,“往来”就会变质。这需要让《通知》真正发力,从纸上走到纸下,筑牢“防火墙”,帮助党员干部厘清人情与党纪的界限,划清公与私的边界,防止行为触碰法治“红线”,从而将“升学宴”和“人情”牢牢拴在安全区。

需要用严惩重责给党员干部带上“紧箍咒”

要坚持惩处问责的刚性,以高压态势和“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借各种宴席敛财的腐败行为。同时还要完善监督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公众力量,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络,让顶风违纪行为“无处藏身”。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遏制歪风的蔓延,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需要制度的“防腐剂”

要防止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管好领导干部自身是关键。因为不可否认的是,在各个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地握有一定的权力,容易在人情宴上进行权力寻租。鉴于此,要根除“升学”不宴,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党员、干部职工应严格管理和监督,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包庇纵容;再者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规定的执行力度,在问责中划定廉洁自律的红线。对违反规定的公职人员,要追究设宴人、分管责任人和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或许如此,才能便于领导干部对照制度认真把握,明辨慎行。

一言以蔽之。升学宴滋生的隐形“四风”问题,折射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对党规党纪置若罔闻,把手中的权力玩弄于股掌之间,钻空子,搞投机,谋一己之私利。试想,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对党风廉政建设是何等的伤害这无形之中给相关监督部门以警醒。如何强化监督、严厉查处,让干部子女“升学宴”不会沦为自摆的“鸿门宴”如何矫正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不会因为价值观的扭曲最终导致“引火烧身”

谢师不一定非得用“宴”

每年中、高考结束后,“谢师宴”几乎就成了感谢老师教导之恩的惯用方式。但随着宴请奢华程度的不断升级,“谢师宴”的商业气息和功利思维也越来越强,虚荣心和攀比之风盛行,不但违背了“谢师”的初衷,也使得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庸俗化。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但谢师方法有很多种,绝不仅仅体现在“舌尖”上。经常给恩师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寄张贺卡,都能激起老师心中的那股自豪感。在新岗位继续刻苦学习,努力锻炼自己,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国家和社会,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精神文明

倡导文明新风 遏制升学宴请歪风还需真抓严管

导语:为防止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操办“升学宴”“谢师宴”,滋生隐形“四风”问题,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一系列措施,早行动、早预防、早教育,积极打好违规举办“升学宴”“谢师宴”的预防针。

狠刹“升学宴”,倡导文明新风

学校教学取得了好成绩,应当充分肯定,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举办“庆功宴”不可为。教书育人是教育部门的天职,醇化社会风气要从“娃娃”抓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理应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尽职尽责,作出表率,各类“庆功宴”助长不正之风,违反廉洁纪律,必须叫停。

升学类的宴请之风,由来已久,很多慢慢都变了味,有的党员干部将其作为敛财的机会,有的商家为牟取利益推波助澜,有的人讲排场、比阔气,甚至变成了“腐败宴”,已经成为了一种“四风”顽疾、社会陋习,务必整治,务必刹风。

培育社会新风,人人有责。应当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廉洁”的方式和风尚。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精神,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严禁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和参加变味的“谢师宴”“庆功宴”“升学宴”,对借机变相敛财、铺张浪费、公款宴请等行为,严查严究,公开曝光,决不姑息。

遏制升学宴请“歪风”仅靠一纸禁令还不够

需融入法治精神

“知律法于心,守法律于行”,“升学宴”必须以法律为准则和前提,超越了法律的“度”,“宴请”就要变味,“往来”就会变质。这需要让《通知》真正发力,从纸上走到纸下,筑牢“防火墙”,帮助党员干部厘清人情与党纪的界限,划清公与私的边界,防止行为触碰法治“红线”,从而将“升学宴”和“人情”牢牢拴在安全区。

需要用严惩重责给党员干部带上“紧箍咒”

要坚持惩处问责的刚性,以高压态势和“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借各种宴席敛财的腐败行为。同时还要完善监督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公众力量,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络,让顶风违纪行为“无处藏身”。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遏制歪风的蔓延,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需要制度的“防腐剂”

要防止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管好领导干部自身是关键。因为不可否认的是,在各个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地握有一定的权力,容易在人情宴上进行权力寻租。鉴于此,要根除“升学”不宴,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党员、干部职工应严格管理和监督,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包庇纵容;再者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规定的执行力度,在问责中划定廉洁自律的红线。对违反规定的公职人员,要追究设宴人、分管责任人和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或许如此,才能便于领导干部对照制度认真把握,明辨慎行。

一言以蔽之。升学宴滋生的隐形“四风”问题,折射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对党规党纪置若罔闻,把手中的权力玩弄于股掌之间,钻空子,搞投机,谋一己之私利。试想,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对党风廉政建设是何等的伤害这无形之中给相关监督部门以警醒。如何强化监督、严厉查处,让干部子女“升学宴”不会沦为自摆的“鸿门宴”如何矫正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不会因为价值观的扭曲最终导致“引火烧身”

谢师不一定非得用“宴”

每年中、高考结束后,“谢师宴”几乎就成了感谢老师教导之恩的惯用方式。但随着宴请奢华程度的不断升级,“谢师宴”的商业气息和功利思维也越来越强,虚荣心和攀比之风盛行,不但违背了“谢师”的初衷,也使得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庸俗化。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但谢师方法有很多种,绝不仅仅体现在“舌尖”上。经常给恩师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寄张贺卡,都能激起老师心中的那股自豪感。在新岗位继续刻苦学习,努力锻炼自己,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国家和社会,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