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文静
阅读提示
“坚决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省第九次党代会上,赵克志同志所作报告中,有关“脱贫攻坚、推进共享”的表述情深意切,充分显示出我省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显示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民生工作的担当和决心。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推动民生工作迈上新台阶,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未来五年,全省人民将实实在在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聚焦精准,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
【报告要点】“加快环首都贫困带脱贫步伐,积极推进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片区扶贫开发”
【报告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河北当前还有62个贫困县(区)、7366个贫困村、310万贫困人口。特别是环首都周边有28个贫困县(区)、213万贫困人口,与国际化大都市形成强烈反差。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片区是贫困程度比较深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生存条件较差,社会事业滞后,脱贫难度很大。
因此,报告在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时,特别明确了今后五年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坚决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设置了重点区域。
【报告要点】“要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报告解读】“五个一批”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的,是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的破题药方。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政策兜底“五个一批”,对全省现有31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分别作出具体安排,并落实到各县各乡各村各户。
“五个一批”工程体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坚定决心,而且要思路对头,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状况,采取相应的脱贫措施,划定时间节点,分期分批推进。
【报告要点】“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举措”“建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
【报告解读】贫困地区要发展、要稳定脱贫,关键要靠内生动力,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举措,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而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推进产业扶贫的有效形式。正如报告提出的,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变项目资金到户为权益资本到户,持续增加农民收益。
建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我省“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当头炮”,事关42万农村人口能否挪出穷窝拔穷根。而报告强调产业园区与移民社区“两区同建”,能够实现改善居住条件与增加创业就业机会同步推进,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脱贫。
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报告则明确,要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兜住民生底线,解决好因病因灾返贫问题。
【报告要点】“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
【报告解读】报告用“领导工作实、任务责任实、资金保障实、督查验收实、贫困退出实”“五个实”,突出强调了脱贫攻坚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时间服从质量,科学安排进度。
今年是我省实施贫困退出机制的第一年,这项工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根据脱贫滚动计划,我省将有100万人、3442个村、20个县脱贫出列。我省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贫困群众认可为标准,运行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防止出现数字脱贫和大面积返贫。
从报告字里行间所透露的信息可以读出,“坚决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其背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生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河北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逐步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小康惠及全体人民。
【报告要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作用”
【报告解读】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重要基础,推进扶贫开发必须坚持重心下移、打牢基础。报告强调“落实贫困地区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就是要统筹抓好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给他们交责任、压担子、放手使用。
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因村派人精准”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带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22164名优秀干部进驻全省736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全覆盖。
改善民生,让人民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报告要点】“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报告解读】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此,报告提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的路径,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双创”扶持政策,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双创”热情。目前,全省共建设各类众创空间200余家,建设省级以上孵化器61家。“双创”火花在燕赵大地竞相迸发,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燎原之势。“饭碗”更多,就业质量更佳,拓宽了全民增收渠道。
【报告要点】“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
【报告解读】我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特别是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三大重点群体就业态势良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重点人群就业压力依然未减。面对这一形势,我省把重点人群就业当作解决民生问题的大事来抓。
对此,我省“十三五”规划也进行了细致安排: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退役军人就业扶持,促进残疾人就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开展定向帮扶和援助,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职工转岗再就业工作;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形成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长效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报告要点】“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
【报告解读】夯实底线,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为此,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
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今年5月,我省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年内将全面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整合工作,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政策范围内大病保险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保持在50%以上。
另外,我省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今年前三季度,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516.14万人,同比增加5.6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255.4%。
【报告要点】“全面建设健康河北”
【报告解读】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一轮医改以来,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问题,我省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了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卫生与健康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紧迫任务。报告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从生活、服务、保障、环境、产业五个层面为全面建设健康河北构建起一个综合指标体系。
与此目标相适应,报告还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相关安排。
完善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报告要点】“加强各部门应急联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
【报告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于此,报告强调,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要强化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提高应急决策和指挥能力,加强各部门应急联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
面对“7·19”特大洪灾,各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紧急行动、日夜奋战,把坚强的党性写在了抗洪救灾的战场上,是我省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力量源泉。
【报告要点】“加强自然灾害预防和灾害管理全过程综合协调”
【报告解读】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系统治理的理念,即政府主导下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框架。健全体制机制,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自然灾害预防和灾害管理全过程综合协调,构建军地协同联动、救援力量调配、物资储运调配等应急机制。
有关专家介绍,围绕相关机制的建立,我省将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力争基本形成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权责明晰的灾害管理领导体制,基本形成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
同时,全面落实救灾资金按比例分担机制,全省各级均出台受灾人员生活救助标准,并适时调整补助项目、补助标准,更加有力地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初步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报告要点】“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报告解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关键是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报告就多个方面进行了部署,譬如,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治理、河堤修复整治、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加强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排水防洪、地下管廊、备用水源地、应急避难场所等建设,强化地质灾害防治。
从抗御“7·19”特大洪灾的情况看,我省防洪工程体系还有一些薄弱环节,未来补短板的重点在平原,难点在山区。对此,有关方面介绍,在平原,我省将加快滦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南运河等骨干河道的流域系统整治。在山区,将通过综合治理,增加植被覆盖,涵养水源,力求小雨不下山、大雨缓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