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强大合力

发布日期:2024-09-10 14:26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提出了“七个聚焦”,其中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为“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和伟大事业。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程序,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1.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须遵循的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政治动能。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规划部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呈现。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奋斗历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这项宏伟事业的建设主体,更是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承载主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效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创全体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政治保障。通过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项运行机制,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管理的本领能够得到全方位实践锻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效能不断得以充分释放。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源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共同追寻和探索的进步事业,但在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却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现代化道路,与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具有本质区别。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设想和论证推向了新的高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始终遵循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注重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人民群众真实、丰富的民主参与权利,从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始终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待。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才能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才能汇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首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显著的政治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果,归根到底是因为坚持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有序、配合紧密并最终实现,同样也是由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党的领导制度为政治支撑,充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增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党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政治能力,另一方面确保党制定的方针政策能够广泛汲取群众智慧、获得群众支持,从而不断夯实党统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政治基础。

2.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实践不断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凭借科学先进的民主价值理念、系统高效的民主运行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坚强政治保障,确保了中国式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广泛汇集群众的力量智慧。中国共产党在统揽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实践中,培育了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优良传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坚持听民意、聚民智、汇民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制中,人民群众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多种途径,为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贡献真知灼见和实践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14亿多人口,亿万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加在一起,谁能比得过”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制度,将各领域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充分汇集起来,使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广泛汲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获得人民群众的自觉支持和衷心拥护,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和汇集亿万人民群众力量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于世界上任何国家而言,现代化道路都非一帆风顺的坦途。如何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团结统一,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政治难题。一些国家由于未能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导致民主失效,甚至民主崩溃与失败,不仅背离实现现代化的初衷,更是直接迟滞了本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维护整个国家和社会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共享美好、安居乐业,团结奋进、建功立业。

持续塑造强大的政治共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历史过程,不可避免遇到诸多矛盾和困难。这就要求中国式民主必须具备化解矛盾分歧、塑造共同利益的强大政治功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具备塑造政治共识的功能设定,从而有助于统筹处理各方面利益诉求,避免了社会内耗和资源分散。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塑造政治共识的突出优势,与西式民主制度条件下经常出现的“否决政治”“党争政治”形成了鲜明对比。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极大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念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各方面有效达成发展共识、制定共同目标。

3.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制

《决定》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这一重要要求,从两个层面指明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点。一方面,从制度建设层面看,要以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为载体,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从制度运行层面看,要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丰富更完善的民主参与实践,在全社会创造积极向上的民主实践氛围。

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民主制度与程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需要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更新、更高实践需求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加快建立健全满足人民民主需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现实问题的体制机制和程序规范,并将民主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安排。《决定》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四个层面,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了全方位部署。新征程上,应回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要求,把这些部署包含的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各项具体民主制度之间的贯通和衔接,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

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制的监督。确保民主制度在运行环节中不变形、不走样,是民主效能得以持续释放的关键,也是检验民主制度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涉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对民主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提出了极高要求。建立全过程的民主监督机制,是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新征程上,一方面应加强对制度执行的常态化监督,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制度执行意识,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权威;另一方面应健全民主制度的执行和评价机制,形成制度执行、制度评价和制度优化的良性循环,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真正落地生根、管用见效。

持之以恒涵养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制度与文化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涵养民主文化是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底蕴和运行效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设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既彰显了“天下为公”“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以民为本”“求同存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内核,又坚持和发扬了党领导人民培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征程上,应坚定文化自信,结合具体的民主实践活动广泛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风尚,从精神文明的高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同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提出了“七个聚焦”,其中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为“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和伟大事业。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程序,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1.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须遵循的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政治动能。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规划部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呈现。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奋斗历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这项宏伟事业的建设主体,更是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承载主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效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创全体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政治保障。通过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项运行机制,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管理的本领能够得到全方位实践锻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效能不断得以充分释放。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源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共同追寻和探索的进步事业,但在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却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现代化道路,与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具有本质区别。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设想和论证推向了新的高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始终遵循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注重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人民群众真实、丰富的民主参与权利,从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始终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待。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才能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才能汇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首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显著的政治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果,归根到底是因为坚持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有序、配合紧密并最终实现,同样也是由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党的领导制度为政治支撑,充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增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党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政治能力,另一方面确保党制定的方针政策能够广泛汲取群众智慧、获得群众支持,从而不断夯实党统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政治基础。

2.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实践不断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凭借科学先进的民主价值理念、系统高效的民主运行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坚强政治保障,确保了中国式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广泛汇集群众的力量智慧。中国共产党在统揽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实践中,培育了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优良传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坚持听民意、聚民智、汇民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制中,人民群众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多种途径,为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贡献真知灼见和实践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14亿多人口,亿万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加在一起,谁能比得过”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制度,将各领域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充分汇集起来,使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广泛汲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获得人民群众的自觉支持和衷心拥护,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和汇集亿万人民群众力量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于世界上任何国家而言,现代化道路都非一帆风顺的坦途。如何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团结统一,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政治难题。一些国家由于未能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导致民主失效,甚至民主崩溃与失败,不仅背离实现现代化的初衷,更是直接迟滞了本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维护整个国家和社会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共享美好、安居乐业,团结奋进、建功立业。

持续塑造强大的政治共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历史过程,不可避免遇到诸多矛盾和困难。这就要求中国式民主必须具备化解矛盾分歧、塑造共同利益的强大政治功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具备塑造政治共识的功能设定,从而有助于统筹处理各方面利益诉求,避免了社会内耗和资源分散。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塑造政治共识的突出优势,与西式民主制度条件下经常出现的“否决政治”“党争政治”形成了鲜明对比。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极大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念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各方面有效达成发展共识、制定共同目标。

3.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制

《决定》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这一重要要求,从两个层面指明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点。一方面,从制度建设层面看,要以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为载体,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从制度运行层面看,要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丰富更完善的民主参与实践,在全社会创造积极向上的民主实践氛围。

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民主制度与程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需要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更新、更高实践需求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加快建立健全满足人民民主需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现实问题的体制机制和程序规范,并将民主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安排。《决定》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四个层面,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了全方位部署。新征程上,应回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要求,把这些部署包含的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各项具体民主制度之间的贯通和衔接,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

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制的监督。确保民主制度在运行环节中不变形、不走样,是民主效能得以持续释放的关键,也是检验民主制度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涉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对民主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提出了极高要求。建立全过程的民主监督机制,是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新征程上,一方面应加强对制度执行的常态化监督,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制度执行意识,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权威;另一方面应健全民主制度的执行和评价机制,形成制度执行、制度评价和制度优化的良性循环,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真正落地生根、管用见效。

持之以恒涵养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制度与文化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涵养民主文化是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底蕴和运行效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设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既彰显了“天下为公”“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以民为本”“求同存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内核,又坚持和发扬了党领导人民培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征程上,应坚定文化自信,结合具体的民主实践活动广泛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风尚,从精神文明的高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