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摘掉全国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来看“唐山经验”→

发布日期:2023-02-20 16:08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蓝天,我们触摸不到,但它的色彩总是映照着我们的生活;

蓝天,我们用心守护,让它成为这座城市的“常驻客”。

2022年,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打了一场振奋人心的“退后十”翻身仗、荣誉战,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后十”位中再也找不到“唐山”的名字,打破了近10年的踯躅,跃居到后38位。

这一跨越式的进步,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有着深切的感受:

上午,幸福花园社区的广场上,伴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一众老人开始起舞锻炼,几个学龄前的小娃娃也跟在队伍后面扭起来,煞是有趣。“天蓝了,云白了,空气也更加清新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都变好了……”说起近来的空气质量,老人们争相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有雾霾的时候,憋得慌,出不来气,现在好了,每天都特别痛快!”

习惯在南湖景区晨跑的周贺先生,每天都会格外关注空气质量:“空气好的时候跑步,对身体特别有益。咱们唐山的空气确实越来越好,来跑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从“雾霾灰”到“晴空蓝”,蓝天不再是唐山的“稀客”“贵客”,而成为这座钢铁大市的“常驻客”。去年,唐山还成功举行了2022年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宣传活动。来自蓝天的幸福感越来越多,背后是唐山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系统施治的成效。

2022年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成绩单

取得四个“历史之最”,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最低、排位最好、优良天数最多、重污染天数最少;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自2013年以来首次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十”位,跨越式迈入后38位;

PM2.5平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首次到“30+”水平,比“治霾元年”2013年降低66.96%;

优良天数275天,同比增加19天,优良比率75.3%。

誓“退后十”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

“退后十”是唐山的心结,已成为影响唐山美誉度的最大短板。为此,唐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

2022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唐山市委、市政府就召开“退后十”誓师大会,笃定“退后十”目标,与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签订责任书。印发了《唐山市党政机关及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按照“人头对人头”工作机制,明确53个单位252项职责,制定了“退后十”方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7”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逐项明确任务清单。组建“退后十”专项督查组,开展常态化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见效。

环境优美空气好,人们锻炼热情高。记者 北男 闫军 摄

制定《唐山市经济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实施月度考核;印发《唐山市2022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定“退后十”政治监督工作方案》《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责任网格量化监督管理办法》,按照“不贰过”要求,着力整治在“退后十”中出现的缺位、失位、不到位问题,倒逼大气污染治理走深走实。

从年头抓到年尾,一天一天算账、一微克一微克争取,坚定不移减总量、强力攻坚控扬尘、持之以恒管夜间、立行立改削高值,着力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臭氧污染防治、扬尘面源整治等多领域综合治理攻坚,精准有效应对污染过程,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大绿色体系拓宽“退后十”科学路径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唐山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稳定“退后十”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牢牢抓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牛鼻子,全力推动产业、生态、能源、城镇、交通“五个绿色体系”建设,厚植发展绿色本底。

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优。记者 北男 闫军 摄

加快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强力推进钢铁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累计完成11家钢铁企业、2家焦化企业退城搬迁,推动9家钢铁企业整合重组,钢铁领域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到39%。结合自身比较优势,招引投资200亿元的吉利动力电池和新能源商务用车项目、投资100亿元的东方电气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的三一重工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等新能源项目、投资30亿元以上的达闼机器人运营制造项目、投资3亿元的汇博机器人制造项目,落户唐山并开工建设;全力推进津西钢铁新能源软磁材料等新材料项目及宁德时代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华为数字机器人开发项目等洽谈对接,推动战新产业扩容增量,全年预计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

加快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推进城市增绿提质,全面构建绿色生态系统,着力提升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减量化、集约化、生态化和规范化原则,对新关闭的41处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完成营造林44.2万亩。开展农田林网提升、农村绿化美化建设,深入排查治理农村裸露耕地、闲置农田,有效改善局地扬沙。

加快绿色能源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聚焦“风光水火储氢氨”,实施绿电引进计划,与吉利集团、东方电气等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唐山市光伏、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万亿级储能项目,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散煤动态清零,增扩禁燃区面积,累计完成154万户双代改造任务,实现平原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

加快绿色城镇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整治,努力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优。大力优化城市环境治理结构,把扬尘治理纳入重点领域,打造绿色工地、绿色街道,道路积尘负荷同比下降40.2%,PM10排名同比提升37个位次。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打通常态化监管“最后一公里”,过去春天烧荒、夏天露天烧烤、秋天烧秸秆、冬天烧散煤、一年四季烧垃圾的“五烧”顽疾得到有效遏制,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加快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坚持海铁联运为重点、新能源车辆优先的原则,协同攻坚运输结构清洁化、低碳化,着力打造“绿色运输”城市名片。积极推进新能源重卡更新替代,累计更换电力重卡5500辆,更换总量居全国第一。实施城市“双大外环”项目,全力解决大车穿城、怠速污染问题。建设非临港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12条,实现铁路专用线接入全覆盖,被央视新闻称赞。

靶向治理蓄足“退后十”源头活水

2022年,唐山市系统总结历年影响空气质量的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关键因子,摸索每个季节的治理重点和攻坚方向,以科学、精准、靶向的路径推动空气质量有效改善。

突出重点时段。根据大气污染特征对症施策,夏秋季高温时段重点管控臭氧,强力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秋冬季重点管控一氧化碳,逐企业制定防控方案,实现逐工序、逐装备以及全时段、全过程精准管控。重污染天气期间加强分析研判,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针对早晚污染高值现象,加大夜间和凌晨执法监管,防止污染物过量积累。

突出重点区域。围绕重点区域所在地,建立污染源清单台账,实行分类整治,开展重点问题攻坚,提标提质重点区域周边总体环境水平,全面消除近点源影响。针对高值易发区域和冒泡点位,充分发挥智慧环保平台和监测数据导向作用,做到提前预警、快速锁定,高效处置污染源,最大限度“削峰降频”。

突出重点对象。结合大气源清单分析,精准锁定重点管控对象。一方面,聚焦工业企业排放源,将占全市工业排放量90%以上的24家长流程钢铁、15家独立焦化、19家电力、14家水泥、4家玻璃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实施浓度和强度双调控,完成204项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和701项治理工程,减排各项污染物101.12万吨;另一方面,聚焦扬尘污染源,将495个建筑施工工地、621条城市道路、32条国省公路作为扬尘重点治理对象,开展常态化清洁唐山行动,有效遏制面源污染。

突出重点问题。围绕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和部、省帮扶反馈问题,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坚持点对点精准整改、举一反三系统整改、建章立制长效整改,坚决防止问题反弹,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效,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退后十’是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去年,我市坚持把‘退后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驰而不息抓根子,全力推动结构减排;久久为功抓里子,深入开展工程减排;持之以恒抓面子,持续管控面源污染。以最大的决心、最硬的手腕和最严的纪律强力推进,务求决战决胜。”

统筹高效实现“大气更好、打扰更少”

唐山市在保持大气治理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正确处理稳经济大盘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深入开展“三提升三促进四服务”活动,落实“三不一保”稳经济政策和“三不罚、三必罚”执法原则,全力服务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完善环境管理标准,执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免打扰和入企执法报告制度,探索数字化、智能化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健全“蓝天云指挥系统”,逐步形成预警、监测、考核、执法、治理一体化的“智慧+环保”科学监管新模式,切实做到“不扰民、不伤企”,实现“大气更好、打扰更少”。

城市上空蓝天白云。记者 北男 闫军摄

唐山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介绍,去年,唐山在提高执法效能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首创现场监督检查“四联单”制度,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改革,全力构建智慧环保体系,现场执法检查次数减少82.6%,重复问题发生率减少72%,经验做法被生态环境部在全国推广。“我们实施柔性执法、温情执法,坚持‘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立案处罚不重数量重质量,努力提升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

全力推进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创A行动,为企业绿色发展赋能,以绩效等级提升带动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前唐山市A级企业达到58家、引领性83家,数量全省第一。特别是钢铁行业,继2020年1月首钢迁钢成为全国首家绩效A级企业后,目前已有13家达到了A级,占全省21家A级钢铁企业的一半以上。按照能纳尽纳原则,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外贸、军民融合、专精特新、高产排比等重点企业(项目)纳入正面清单,数量由2020年的248家增加至699家。

发挥环保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秉承用市场引产业的理念,积极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重点围绕新能源车推广、VOCs深度治理、重点企业创A等领域,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以大河环科集团为领军的环保龙头企业,让更多优势环保企业扎根唐山,强力打造全链条环保产业体系。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我市在省内率先成立第一家国有性质的环保集团——大河环科集团,谋划实施‘创B争A’工程治理、生态修复和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攻关等环保产业项目,对推动我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宏伟目标,努力交出‘五张优异成绩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回望2022年,唐山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交出合格的蓝天答卷,得益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不懈奋斗,得益于真抓实干、较真叫板的工作作风,得益于科学精准、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得益于全民共治、区域协同的治理体系。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环境效益逐步释放,唐山摘掉了全国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为国内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治理大气污染贡献了“唐山经验”。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蓝天,我们触摸不到,但它的色彩总是映照着我们的生活;

蓝天,我们用心守护,让它成为这座城市的“常驻客”。

2022年,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打了一场振奋人心的“退后十”翻身仗、荣誉战,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后十”位中再也找不到“唐山”的名字,打破了近10年的踯躅,跃居到后38位。

这一跨越式的进步,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有着深切的感受:

上午,幸福花园社区的广场上,伴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一众老人开始起舞锻炼,几个学龄前的小娃娃也跟在队伍后面扭起来,煞是有趣。“天蓝了,云白了,空气也更加清新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都变好了……”说起近来的空气质量,老人们争相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有雾霾的时候,憋得慌,出不来气,现在好了,每天都特别痛快!”

习惯在南湖景区晨跑的周贺先生,每天都会格外关注空气质量:“空气好的时候跑步,对身体特别有益。咱们唐山的空气确实越来越好,来跑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从“雾霾灰”到“晴空蓝”,蓝天不再是唐山的“稀客”“贵客”,而成为这座钢铁大市的“常驻客”。去年,唐山还成功举行了2022年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宣传活动。来自蓝天的幸福感越来越多,背后是唐山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系统施治的成效。

2022年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成绩单

取得四个“历史之最”,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最低、排位最好、优良天数最多、重污染天数最少;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自2013年以来首次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十”位,跨越式迈入后38位;

PM2.5平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首次到“30+”水平,比“治霾元年”2013年降低66.96%;

优良天数275天,同比增加19天,优良比率75.3%。

誓“退后十”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

“退后十”是唐山的心结,已成为影响唐山美誉度的最大短板。为此,唐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

2022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唐山市委、市政府就召开“退后十”誓师大会,笃定“退后十”目标,与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签订责任书。印发了《唐山市党政机关及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按照“人头对人头”工作机制,明确53个单位252项职责,制定了“退后十”方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7”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逐项明确任务清单。组建“退后十”专项督查组,开展常态化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见效。

环境优美空气好,人们锻炼热情高。记者 北男 闫军 摄

制定《唐山市经济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实施月度考核;印发《唐山市2022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定“退后十”政治监督工作方案》《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责任网格量化监督管理办法》,按照“不贰过”要求,着力整治在“退后十”中出现的缺位、失位、不到位问题,倒逼大气污染治理走深走实。

从年头抓到年尾,一天一天算账、一微克一微克争取,坚定不移减总量、强力攻坚控扬尘、持之以恒管夜间、立行立改削高值,着力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臭氧污染防治、扬尘面源整治等多领域综合治理攻坚,精准有效应对污染过程,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大绿色体系拓宽“退后十”科学路径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唐山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稳定“退后十”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牢牢抓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牛鼻子,全力推动产业、生态、能源、城镇、交通“五个绿色体系”建设,厚植发展绿色本底。

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优。记者 北男 闫军 摄

加快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强力推进钢铁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累计完成11家钢铁企业、2家焦化企业退城搬迁,推动9家钢铁企业整合重组,钢铁领域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到39%。结合自身比较优势,招引投资200亿元的吉利动力电池和新能源商务用车项目、投资100亿元的东方电气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的三一重工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等新能源项目、投资30亿元以上的达闼机器人运营制造项目、投资3亿元的汇博机器人制造项目,落户唐山并开工建设;全力推进津西钢铁新能源软磁材料等新材料项目及宁德时代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华为数字机器人开发项目等洽谈对接,推动战新产业扩容增量,全年预计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

加快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推进城市增绿提质,全面构建绿色生态系统,着力提升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减量化、集约化、生态化和规范化原则,对新关闭的41处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完成营造林44.2万亩。开展农田林网提升、农村绿化美化建设,深入排查治理农村裸露耕地、闲置农田,有效改善局地扬沙。

加快绿色能源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聚焦“风光水火储氢氨”,实施绿电引进计划,与吉利集团、东方电气等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唐山市光伏、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万亿级储能项目,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散煤动态清零,增扩禁燃区面积,累计完成154万户双代改造任务,实现平原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

加快绿色城镇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整治,努力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优。大力优化城市环境治理结构,把扬尘治理纳入重点领域,打造绿色工地、绿色街道,道路积尘负荷同比下降40.2%,PM10排名同比提升37个位次。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打通常态化监管“最后一公里”,过去春天烧荒、夏天露天烧烤、秋天烧秸秆、冬天烧散煤、一年四季烧垃圾的“五烧”顽疾得到有效遏制,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加快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坚持海铁联运为重点、新能源车辆优先的原则,协同攻坚运输结构清洁化、低碳化,着力打造“绿色运输”城市名片。积极推进新能源重卡更新替代,累计更换电力重卡5500辆,更换总量居全国第一。实施城市“双大外环”项目,全力解决大车穿城、怠速污染问题。建设非临港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12条,实现铁路专用线接入全覆盖,被央视新闻称赞。

靶向治理蓄足“退后十”源头活水

2022年,唐山市系统总结历年影响空气质量的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关键因子,摸索每个季节的治理重点和攻坚方向,以科学、精准、靶向的路径推动空气质量有效改善。

突出重点时段。根据大气污染特征对症施策,夏秋季高温时段重点管控臭氧,强力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秋冬季重点管控一氧化碳,逐企业制定防控方案,实现逐工序、逐装备以及全时段、全过程精准管控。重污染天气期间加强分析研判,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针对早晚污染高值现象,加大夜间和凌晨执法监管,防止污染物过量积累。

突出重点区域。围绕重点区域所在地,建立污染源清单台账,实行分类整治,开展重点问题攻坚,提标提质重点区域周边总体环境水平,全面消除近点源影响。针对高值易发区域和冒泡点位,充分发挥智慧环保平台和监测数据导向作用,做到提前预警、快速锁定,高效处置污染源,最大限度“削峰降频”。

突出重点对象。结合大气源清单分析,精准锁定重点管控对象。一方面,聚焦工业企业排放源,将占全市工业排放量90%以上的24家长流程钢铁、15家独立焦化、19家电力、14家水泥、4家玻璃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实施浓度和强度双调控,完成204项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和701项治理工程,减排各项污染物101.12万吨;另一方面,聚焦扬尘污染源,将495个建筑施工工地、621条城市道路、32条国省公路作为扬尘重点治理对象,开展常态化清洁唐山行动,有效遏制面源污染。

突出重点问题。围绕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和部、省帮扶反馈问题,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坚持点对点精准整改、举一反三系统整改、建章立制长效整改,坚决防止问题反弹,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效,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退后十’是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去年,我市坚持把‘退后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驰而不息抓根子,全力推动结构减排;久久为功抓里子,深入开展工程减排;持之以恒抓面子,持续管控面源污染。以最大的决心、最硬的手腕和最严的纪律强力推进,务求决战决胜。”

统筹高效实现“大气更好、打扰更少”

唐山市在保持大气治理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正确处理稳经济大盘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深入开展“三提升三促进四服务”活动,落实“三不一保”稳经济政策和“三不罚、三必罚”执法原则,全力服务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完善环境管理标准,执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免打扰和入企执法报告制度,探索数字化、智能化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健全“蓝天云指挥系统”,逐步形成预警、监测、考核、执法、治理一体化的“智慧+环保”科学监管新模式,切实做到“不扰民、不伤企”,实现“大气更好、打扰更少”。

城市上空蓝天白云。记者 北男 闫军摄

唐山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介绍,去年,唐山在提高执法效能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首创现场监督检查“四联单”制度,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改革,全力构建智慧环保体系,现场执法检查次数减少82.6%,重复问题发生率减少72%,经验做法被生态环境部在全国推广。“我们实施柔性执法、温情执法,坚持‘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立案处罚不重数量重质量,努力提升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

全力推进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创A行动,为企业绿色发展赋能,以绩效等级提升带动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前唐山市A级企业达到58家、引领性83家,数量全省第一。特别是钢铁行业,继2020年1月首钢迁钢成为全国首家绩效A级企业后,目前已有13家达到了A级,占全省21家A级钢铁企业的一半以上。按照能纳尽纳原则,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外贸、军民融合、专精特新、高产排比等重点企业(项目)纳入正面清单,数量由2020年的248家增加至699家。

发挥环保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秉承用市场引产业的理念,积极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重点围绕新能源车推广、VOCs深度治理、重点企业创A等领域,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以大河环科集团为领军的环保龙头企业,让更多优势环保企业扎根唐山,强力打造全链条环保产业体系。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我市在省内率先成立第一家国有性质的环保集团——大河环科集团,谋划实施‘创B争A’工程治理、生态修复和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攻关等环保产业项目,对推动我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宏伟目标,努力交出‘五张优异成绩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回望2022年,唐山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交出合格的蓝天答卷,得益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不懈奋斗,得益于真抓实干、较真叫板的工作作风,得益于科学精准、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得益于全民共治、区域协同的治理体系。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环境效益逐步释放,唐山摘掉了全国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为国内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治理大气污染贡献了“唐山经验”。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