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构建生态文明法治化体系 走出强县富民之路

发布日期:2022-10-31 18:05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塞罕坝人一代接着一代,建起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也铸就了塞罕坝精神。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首都生态护城河建设的重要节点,坚持以生态法治建设为引领,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法治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被评为“河北省依法行政工作优秀单位”,成功创建了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和“土地生命奖”。多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切实扛起了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重大责任,通过构建生态文明法治化体系,走出了一条法治护航、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之路。今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称号。

塞罕坝机械林场风光。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强化法治建设  保障绿色发展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南至北京直线距离177公里,总面积9037.43平方公里,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县,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首都周围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近年来,该县为强化法治建设,保障绿色发展,着力强化生态立法,修订了自治县自治条例1部,制定了单行条例4部,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立县之本。该县参与起草了《河北省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和《承德市滦河武烈河保护条例》,先后制定出台了《生态建设十年规划纲要》《关于禁止野外用火的决定》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等规范性文件40多个,坚持重大生态环境决策法制审核和风险评估制度,科学细化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法治建设体系,营造了造林有奖、防火有责、污染防治有举措、损坏生态有处罚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该县严格落实党政负责人生态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细化指标任务,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加大督导考核和责任审计力度,促进了生态法治建设指标任务全面落实。

强化综合执法  护航绿色发展

法治先行,筑牢发展基石。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积极推行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在生态环境领域,成立了6个县直综合执法队和37个乡镇综合执法队,优先配强执法力量,不断强化生态环境领域联合执法,建立了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和乡镇联合执法机制,跨部门、跨乡镇开展联合执法和集中专项整治。同时,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执法力度,推出了生态环境管护网格化云端管理系统,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实现了河流、矿山、林草视频重点部位全覆盖,切实做到了违法现象早发现早打击早治理。该县聘用了3000余名生态管护员,实现了线下监管全覆盖。5年来,全县受理查处各类涉林案件501起,减少损失1.5亿元。

“通过成立塞罕坝综合行政执法队,设立生态环境巡回法庭,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严格执法,精准有效地预防了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春辉介绍。该县落实的重大生态环境决策法制审核和风险评估制度,将23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票否决”,依法关停120余家环保不达标企业。建立“二盟五市”防火联防联控机制,

打造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一体化生态环境资源管护体系,创下了塞罕坝及周边乡镇造林至今60年无火灾的纪录。

强化法治宣传  助力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为此,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成立了专门组织,建立了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普法网络。创新普法形式,在电视台、新媒体平台等开设生态环境普法专栏,年累计发布普法信息近千条;开办环保夜校、绿色生态大讲堂,着力培养干部群众的法治思维、环保意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农村大喇叭开展以案说法、法律风险告知、法律常识宣传,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5年来,该县毁林开荒、盗伐林木等破坏生态行为减少80%以上。同时,该县坚持“普治并举”,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公民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打造了集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于一体,县乡村三级贯通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近年来,该县有效化解生态环境纠纷2300多起,全县有14个行政村(社区)被命名为国家或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该县四合永镇被命名为河北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助力了绿色发展。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生态安全、绿色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2021年,全县风光电产值40.5亿元、旅游业收入15.7亿元、环保新材料产业产值7亿元,绿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实现了14.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6385元增长到2021年的12220元;全县有林面积达8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25%,水源地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全国领先。近年来,该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典型经验等6项示范案例在国内外发布推广。

来源:河北法制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塞罕坝人一代接着一代,建起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也铸就了塞罕坝精神。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首都生态护城河建设的重要节点,坚持以生态法治建设为引领,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法治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被评为“河北省依法行政工作优秀单位”,成功创建了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和“土地生命奖”。多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切实扛起了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重大责任,通过构建生态文明法治化体系,走出了一条法治护航、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之路。今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称号。

塞罕坝机械林场风光。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强化法治建设  保障绿色发展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南至北京直线距离177公里,总面积9037.43平方公里,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县,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首都周围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近年来,该县为强化法治建设,保障绿色发展,着力强化生态立法,修订了自治县自治条例1部,制定了单行条例4部,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立县之本。该县参与起草了《河北省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和《承德市滦河武烈河保护条例》,先后制定出台了《生态建设十年规划纲要》《关于禁止野外用火的决定》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等规范性文件40多个,坚持重大生态环境决策法制审核和风险评估制度,科学细化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法治建设体系,营造了造林有奖、防火有责、污染防治有举措、损坏生态有处罚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该县严格落实党政负责人生态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细化指标任务,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加大督导考核和责任审计力度,促进了生态法治建设指标任务全面落实。

强化综合执法  护航绿色发展

法治先行,筑牢发展基石。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积极推行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在生态环境领域,成立了6个县直综合执法队和37个乡镇综合执法队,优先配强执法力量,不断强化生态环境领域联合执法,建立了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和乡镇联合执法机制,跨部门、跨乡镇开展联合执法和集中专项整治。同时,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执法力度,推出了生态环境管护网格化云端管理系统,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实现了河流、矿山、林草视频重点部位全覆盖,切实做到了违法现象早发现早打击早治理。该县聘用了3000余名生态管护员,实现了线下监管全覆盖。5年来,全县受理查处各类涉林案件501起,减少损失1.5亿元。

“通过成立塞罕坝综合行政执法队,设立生态环境巡回法庭,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严格执法,精准有效地预防了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春辉介绍。该县落实的重大生态环境决策法制审核和风险评估制度,将23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票否决”,依法关停120余家环保不达标企业。建立“二盟五市”防火联防联控机制,

打造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一体化生态环境资源管护体系,创下了塞罕坝及周边乡镇造林至今60年无火灾的纪录。

强化法治宣传  助力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为此,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成立了专门组织,建立了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普法网络。创新普法形式,在电视台、新媒体平台等开设生态环境普法专栏,年累计发布普法信息近千条;开办环保夜校、绿色生态大讲堂,着力培养干部群众的法治思维、环保意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农村大喇叭开展以案说法、法律风险告知、法律常识宣传,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5年来,该县毁林开荒、盗伐林木等破坏生态行为减少80%以上。同时,该县坚持“普治并举”,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公民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打造了集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于一体,县乡村三级贯通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近年来,该县有效化解生态环境纠纷2300多起,全县有14个行政村(社区)被命名为国家或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该县四合永镇被命名为河北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助力了绿色发展。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生态安全、绿色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2021年,全县风光电产值40.5亿元、旅游业收入15.7亿元、环保新材料产业产值7亿元,绿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实现了14.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6385元增长到2021年的12220元;全县有林面积达8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25%,水源地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全国领先。近年来,该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典型经验等6项示范案例在国内外发布推广。

来源:河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