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老四样”变“新六强”!邯郸科学治污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发布日期:2022-10-10 16:17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图为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俯瞰曲折蜿蜒的滏阳河。河北日报通讯员 吕风献摄

邯郸市是河北省重工业城市,在蓝天保卫战中,邯郸市强化治本攻坚,注重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在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记者从9月27日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喜迎二十大 邯郸向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齐海新向媒体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邯郸市举全市之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优良天正成为‘主角’。在治污攻坚中,邯郸市推动产业结构实现了由重变轻,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逐渐变成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强’。”

深挖工业减排,实行“邯郸限值”

邯郸市作为老工业基地,钢铁、煤炭、建材、电力等重工业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把时间拉回到十年前,2013年秋冬季,邯郸市PM2.5浓度多次爆表,雾霾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呼吸之患’‘心肺之患’。”齐海新介绍说。

深化工业污染减排,推动工业企业治理提标升级成了邯郸市治理雾霾的“拳头”举措。

近年来,邯郸市持续推进重点企业深度治理,钢铁、焦化、火电、水泥、玻璃、陶瓷等6大行业84家企业稳定实现超低排放,对砖瓦窑、炭素、石灰、铸造、岩棉、氧化锌等六个行业执行严于国标省标的“邯郸限值”。全面开展能效对标和环保绩效“升A晋B”行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实行“一厂一策”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全链条、全环节控制VOCs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

加强一氧化碳长流程治理,邯郸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钢铁行业烧结机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试验治理。

在治企同时,邯郸市坚持系统治理,打好抑尘、治车、控煤、禁烧组合拳。坚持有污必治、应治尽治,一个点位一个点位查,0.1微克0.1微克扣,攻坚“锱铢必较”,推动大气环境质量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齐海新认为,邯郸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退后十”。自2013年国家实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以来,邯郸市始终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后十”徘徊,最差时排名倒2。2021年,邯郸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国倒15,打破了重工业城市退不了“后十”的固有认识,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通过生态修复,邯郸园博园所在区域实现了工业废弃地到生态公园的精彩蝶变。复兴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结构变轻,绿色发展后劲更足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突出矛盾,邯郸市全力推动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优布局,着力解决结构性、布局性污染,在大幅削减污染排放同时,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近十年来,邯郸市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董恒利向记者介绍说,2013年以来,邯郸市累计压减炼铁产能2033万吨、炼钢产能1812.6万吨、火电产能74.1万千瓦;实现4.3米及以下焦炉全市清零。整治“散乱污”企业30251家,体量全省第一。

经过综合整治,邯郸市工业企业在“瘦身减肥”的同时,实现了“强身健体”,全市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逐渐变成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发展后劲更足。

紧盯能源结构调整,邯郸市在河北省率先开展“拆锅炉、拔烟囱”专项行动,累计淘汰燃煤锅炉8651台、12965蒸吨,实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2018年起,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化取暖,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59.25万户,基本实现了农村平原地区散煤清零,西部山区洁净煤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立煤矸石砖瓦窑企业淘汰退出机制,大比例退出煤矸石砖瓦窑企业,大幅度消减劣质用煤。

“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邯郸市加大‘公转铁’力度,强力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董恒利介绍说,2018—2021年底,邯郸市先后投资25.34亿元,建成9条铁路专用线,全市有铁路专用线企业由2018年11家增至20家。推动运输结构由旧变新,2013年以来,邯郸市淘汰老旧机动车17.8万余辆,推广电动公交车1244辆,累计推广新能源标准车9.51万辆,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达到90%以上,路上行驶的绿牌新能源车越来越多。

此外,加强扬尘污染防控,邯郸市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八项标准,530家建筑工地全部安装PM10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1184辆渣土车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城市道路实现“双五双十”和“六无六净”标准。累计完成319处矿山修复治理,主城区西部的园博园、沁河郊野公园、紫山公园等连接成片,矿区厂区变景区,渣山荒山变青山,成为生态建设示范区。

邯郸持续改善空气质量,2021年实现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退后十”。这是蓝天映衬下的城市一角。董源摄

十年治污攻坚,优良天成“主角”

“自2021年9月16日起,按照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部署要求,重点城市‘退后十’工作实行日调度,节假日、双休日一天不停,雷打不动。昨天,也就是9月26日下午得6点到8点,邯郸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系统、相关部门、有关乡镇共500人参加了日调度,反馈整改问题56个,推送问题线索203个。”齐海新对邯郸市空气质量改变的点点滴滴都深有感触,“从去年的到今年,一共是376天,即便是现在邯郸市已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后十’之外,这样的日调度从未间断。在这个排位赛中,不进则退,邯郸市仍需要持之以恒推进治理,巩固改善成效。”

十年治污攻坚,邯郸市始终坚持力度不减,咬定青山不放松,从2013年启动“大气十条”治理,到2018年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再到2021年,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邯郸市一路攻坚克难,积量变为质变,唤回蓝天白云。

监测数据显示,2013—2021年,邯郸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11.95下降到4.81,下降59.7%;PM2.5浓度由13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6微克/立方米,下降65.7%;重污染天数由98天减少到15天;优良天由74天增加至245天,好天占比近七成,优良天已成“主角”。

来源:中国环境客户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图为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俯瞰曲折蜿蜒的滏阳河。河北日报通讯员 吕风献摄

邯郸市是河北省重工业城市,在蓝天保卫战中,邯郸市强化治本攻坚,注重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在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记者从9月27日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喜迎二十大 邯郸向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齐海新向媒体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邯郸市举全市之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优良天正成为‘主角’。在治污攻坚中,邯郸市推动产业结构实现了由重变轻,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逐渐变成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强’。”

深挖工业减排,实行“邯郸限值”

邯郸市作为老工业基地,钢铁、煤炭、建材、电力等重工业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把时间拉回到十年前,2013年秋冬季,邯郸市PM2.5浓度多次爆表,雾霾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呼吸之患’‘心肺之患’。”齐海新介绍说。

深化工业污染减排,推动工业企业治理提标升级成了邯郸市治理雾霾的“拳头”举措。

近年来,邯郸市持续推进重点企业深度治理,钢铁、焦化、火电、水泥、玻璃、陶瓷等6大行业84家企业稳定实现超低排放,对砖瓦窑、炭素、石灰、铸造、岩棉、氧化锌等六个行业执行严于国标省标的“邯郸限值”。全面开展能效对标和环保绩效“升A晋B”行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实行“一厂一策”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全链条、全环节控制VOCs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

加强一氧化碳长流程治理,邯郸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钢铁行业烧结机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试验治理。

在治企同时,邯郸市坚持系统治理,打好抑尘、治车、控煤、禁烧组合拳。坚持有污必治、应治尽治,一个点位一个点位查,0.1微克0.1微克扣,攻坚“锱铢必较”,推动大气环境质量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齐海新认为,邯郸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退后十”。自2013年国家实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以来,邯郸市始终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后十”徘徊,最差时排名倒2。2021年,邯郸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国倒15,打破了重工业城市退不了“后十”的固有认识,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通过生态修复,邯郸园博园所在区域实现了工业废弃地到生态公园的精彩蝶变。复兴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结构变轻,绿色发展后劲更足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突出矛盾,邯郸市全力推动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优布局,着力解决结构性、布局性污染,在大幅削减污染排放同时,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近十年来,邯郸市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董恒利向记者介绍说,2013年以来,邯郸市累计压减炼铁产能2033万吨、炼钢产能1812.6万吨、火电产能74.1万千瓦;实现4.3米及以下焦炉全市清零。整治“散乱污”企业30251家,体量全省第一。

经过综合整治,邯郸市工业企业在“瘦身减肥”的同时,实现了“强身健体”,全市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逐渐变成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发展后劲更足。

紧盯能源结构调整,邯郸市在河北省率先开展“拆锅炉、拔烟囱”专项行动,累计淘汰燃煤锅炉8651台、12965蒸吨,实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2018年起,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化取暖,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59.25万户,基本实现了农村平原地区散煤清零,西部山区洁净煤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立煤矸石砖瓦窑企业淘汰退出机制,大比例退出煤矸石砖瓦窑企业,大幅度消减劣质用煤。

“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邯郸市加大‘公转铁’力度,强力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董恒利介绍说,2018—2021年底,邯郸市先后投资25.34亿元,建成9条铁路专用线,全市有铁路专用线企业由2018年11家增至20家。推动运输结构由旧变新,2013年以来,邯郸市淘汰老旧机动车17.8万余辆,推广电动公交车1244辆,累计推广新能源标准车9.51万辆,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达到90%以上,路上行驶的绿牌新能源车越来越多。

此外,加强扬尘污染防控,邯郸市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八项标准,530家建筑工地全部安装PM10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1184辆渣土车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城市道路实现“双五双十”和“六无六净”标准。累计完成319处矿山修复治理,主城区西部的园博园、沁河郊野公园、紫山公园等连接成片,矿区厂区变景区,渣山荒山变青山,成为生态建设示范区。

邯郸持续改善空气质量,2021年实现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退后十”。这是蓝天映衬下的城市一角。董源摄

十年治污攻坚,优良天成“主角”

“自2021年9月16日起,按照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部署要求,重点城市‘退后十’工作实行日调度,节假日、双休日一天不停,雷打不动。昨天,也就是9月26日下午得6点到8点,邯郸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系统、相关部门、有关乡镇共500人参加了日调度,反馈整改问题56个,推送问题线索203个。”齐海新对邯郸市空气质量改变的点点滴滴都深有感触,“从去年的到今年,一共是376天,即便是现在邯郸市已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后十’之外,这样的日调度从未间断。在这个排位赛中,不进则退,邯郸市仍需要持之以恒推进治理,巩固改善成效。”

十年治污攻坚,邯郸市始终坚持力度不减,咬定青山不放松,从2013年启动“大气十条”治理,到2018年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再到2021年,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邯郸市一路攻坚克难,积量变为质变,唤回蓝天白云。

监测数据显示,2013—2021年,邯郸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11.95下降到4.81,下降59.7%;PM2.5浓度由13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6微克/立方米,下降65.7%;重污染天数由98天减少到15天;优良天由74天增加至245天,好天占比近七成,优良天已成“主角”。

来源:中国环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