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邯郸以生态振兴助力美丽乡村创建

发布日期:2022-09-27 19:12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一条长长青石板路穿村而过,古朴厚重;一座座石房子“叠”在一起,错落有致。夜晚华灯亮起,依山而建的房屋形成用石头垒成的小“布达拉宫”,美不胜收。

这是邯郸市涉县大洼村,如画美景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打卡”。“2021年春节,在村头卖小吃、卖玩具的村民们,一天营业额能达到25万元,很多出去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大洼村村支部书记张巨元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以来,邯郸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全市选取100个村庄,开展了乡村生态振兴百村示范创建活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示范引领 选取100个村庄开展创建

乡村振兴,生态如何先振兴

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实施,邯郸市印发了《2022年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百村示范创建实施方案》,从创建标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创建奖励、保障措施等方面,为乡村生态振兴制定了“作战图”。

记者看到,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百村示范创建分为示范村和样板示范村两类。工作实施方面,则实行以点带面的工作策略。创建目标中,选取的100个创建村庄,武安市、峰峰矿区、魏县等11个县(市、区)各挑选6个村开展创建,曲周县、成安县等8个县各挑选4个村开展创建,经开区挑选2个村开展创建。创建既覆盖全市,又抓住重点,起到创建一个,示范带动一片的效果。

从创建内容看,邯郸市紧盯群众所盼所想展开,内容涵盖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农业面源、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五大方面21个小项。其中,样板示范村要求必须满足水冲厕所改厕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等硬性要求。

从这里不难看出,生态环境改善,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

武安市白沙村是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的创建村庄之一。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白沙村建起了绿色环村走廊和连通村内外的迎宾绿色大道,对全村进行绿化、美化,建成日处理5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此外,还打造了村南成语典故文化园和村北如意湖生态景区,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幅提升,村民生态环境幸福感不断增强。

生态振兴 打造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近日,磁县上庄村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大雁。

它们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而来,将在这里栖息长达5个月之久。据观测,这种情况已延续数年,最多的时候可达数十万只,形成了“十万大雁不南飞”的壮丽景观。

不仅环境美,更要生态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是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创建的重要内容。

邯郸市在创建工作中明确提出,各地要尊重田、塘、埂、丘、园、林、路生态要素,修复围村片林、河流沟渠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保留保护乡村自然生态风貌,打造鸟语花香、绿荫环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风光。

在沁河源头——邯郸市复兴区张岩嵛村,记者看到,绿树浓荫下、潺潺流水间,三五孩童或拨水嬉戏或追逐打闹,欢声笑语在林间回荡。张岩嵛村村支部书记郝振营说,“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市里买房,现在村里环境好起来了,许多在城里住的,都搬回来住了。”

是什么原因让城里的年轻人又回到了家乡居住

记者在张岩嵛村看到,这个有2800亩土地的村庄,绿化面积却达到1536亩,绿化率接近55%。走在村里“五纵四横”的街道上,每条街都有不同的风景。比如和睦街,被村民称为“果树一条街”,街道两侧种满了核桃树和柿子树。

村在绿中,人在景中。“我们利用沁河源头的地理优势,修建了沁河源景区,形成了垂钓台、荷花池、阳光沙滩等景观、景点。”郝振营介绍说。

家门口的景色就是“有水、有花、有生机”,沁河源景区的建设不仅成了张岩嵛村村民的休闲乐园,也成了吸引外出村民返乡的重要砝码。

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在邯郸市,通过创建活动,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像张岩嵛村一样,悄悄发生着蝶变。

生活富足 用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

村容村貌美了,生产生活也要跟得上。绿色发展是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百村示范创建活动的又一重要指标。

白沙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养殖业上,形成了饲料加工—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坚持种养结合,村里配套建设了日处理量1000吨粪污处理厂、十万立方的储水设施,用于农业灌溉,打造了现代农业科技园,40多座大棚可实现四季生产。如今,白沙村已经拥有50多个集体企业,2021年全村集体收入达到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6万元。

与白沙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同,涉县大洼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到处都是由石头垒成的梯田、建起的房屋。

“之前村民就靠种花椒、核桃、柿子等作物谋生,人均收入每年只有几千元,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张巨元说。

守着绿水青山,却长期过着穷日子。2016年“7·19”洪灾后,大洼村利用重建契机,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石头民居,发展具有乡土气息的田园风光、乡村旅游产业,“石头村”变成了“网红村”,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打卡”。

大洼村借着旅游这股东风,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以及旅游相关的产业。目前,村里已开设11家民宿,在暑期、节假日,生意火爆。

引来八方活水,浇出万紫千红。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土壤污染防治处工程师杜韶光告诉记者,大洼村、上庄村、张岩嵛村、白沙村等等这些村庄,是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的一个缩影,通过开展创建活动,邯郸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美丽乡村,有力地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水平,推动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有力地服务和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来源:中国环境客户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一条长长青石板路穿村而过,古朴厚重;一座座石房子“叠”在一起,错落有致。夜晚华灯亮起,依山而建的房屋形成用石头垒成的小“布达拉宫”,美不胜收。

这是邯郸市涉县大洼村,如画美景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打卡”。“2021年春节,在村头卖小吃、卖玩具的村民们,一天营业额能达到25万元,很多出去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大洼村村支部书记张巨元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以来,邯郸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全市选取100个村庄,开展了乡村生态振兴百村示范创建活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示范引领 选取100个村庄开展创建

乡村振兴,生态如何先振兴

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实施,邯郸市印发了《2022年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百村示范创建实施方案》,从创建标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创建奖励、保障措施等方面,为乡村生态振兴制定了“作战图”。

记者看到,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百村示范创建分为示范村和样板示范村两类。工作实施方面,则实行以点带面的工作策略。创建目标中,选取的100个创建村庄,武安市、峰峰矿区、魏县等11个县(市、区)各挑选6个村开展创建,曲周县、成安县等8个县各挑选4个村开展创建,经开区挑选2个村开展创建。创建既覆盖全市,又抓住重点,起到创建一个,示范带动一片的效果。

从创建内容看,邯郸市紧盯群众所盼所想展开,内容涵盖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农业面源、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五大方面21个小项。其中,样板示范村要求必须满足水冲厕所改厕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等硬性要求。

从这里不难看出,生态环境改善,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

武安市白沙村是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的创建村庄之一。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白沙村建起了绿色环村走廊和连通村内外的迎宾绿色大道,对全村进行绿化、美化,建成日处理5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此外,还打造了村南成语典故文化园和村北如意湖生态景区,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幅提升,村民生态环境幸福感不断增强。

生态振兴 打造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近日,磁县上庄村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大雁。

它们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而来,将在这里栖息长达5个月之久。据观测,这种情况已延续数年,最多的时候可达数十万只,形成了“十万大雁不南飞”的壮丽景观。

不仅环境美,更要生态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是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创建的重要内容。

邯郸市在创建工作中明确提出,各地要尊重田、塘、埂、丘、园、林、路生态要素,修复围村片林、河流沟渠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保留保护乡村自然生态风貌,打造鸟语花香、绿荫环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风光。

在沁河源头——邯郸市复兴区张岩嵛村,记者看到,绿树浓荫下、潺潺流水间,三五孩童或拨水嬉戏或追逐打闹,欢声笑语在林间回荡。张岩嵛村村支部书记郝振营说,“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市里买房,现在村里环境好起来了,许多在城里住的,都搬回来住了。”

是什么原因让城里的年轻人又回到了家乡居住

记者在张岩嵛村看到,这个有2800亩土地的村庄,绿化面积却达到1536亩,绿化率接近55%。走在村里“五纵四横”的街道上,每条街都有不同的风景。比如和睦街,被村民称为“果树一条街”,街道两侧种满了核桃树和柿子树。

村在绿中,人在景中。“我们利用沁河源头的地理优势,修建了沁河源景区,形成了垂钓台、荷花池、阳光沙滩等景观、景点。”郝振营介绍说。

家门口的景色就是“有水、有花、有生机”,沁河源景区的建设不仅成了张岩嵛村村民的休闲乐园,也成了吸引外出村民返乡的重要砝码。

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在邯郸市,通过创建活动,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像张岩嵛村一样,悄悄发生着蝶变。

生活富足 用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

村容村貌美了,生产生活也要跟得上。绿色发展是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百村示范创建活动的又一重要指标。

白沙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养殖业上,形成了饲料加工—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坚持种养结合,村里配套建设了日处理量1000吨粪污处理厂、十万立方的储水设施,用于农业灌溉,打造了现代农业科技园,40多座大棚可实现四季生产。如今,白沙村已经拥有50多个集体企业,2021年全村集体收入达到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6万元。

与白沙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同,涉县大洼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到处都是由石头垒成的梯田、建起的房屋。

“之前村民就靠种花椒、核桃、柿子等作物谋生,人均收入每年只有几千元,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张巨元说。

守着绿水青山,却长期过着穷日子。2016年“7·19”洪灾后,大洼村利用重建契机,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石头民居,发展具有乡土气息的田园风光、乡村旅游产业,“石头村”变成了“网红村”,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打卡”。

大洼村借着旅游这股东风,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以及旅游相关的产业。目前,村里已开设11家民宿,在暑期、节假日,生意火爆。

引来八方活水,浇出万紫千红。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土壤污染防治处工程师杜韶光告诉记者,大洼村、上庄村、张岩嵛村、白沙村等等这些村庄,是邯郸市乡村生态振兴的一个缩影,通过开展创建活动,邯郸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美丽乡村,有力地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水平,推动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有力地服务和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来源:中国环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