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点赞河北:白洋淀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华北平原的明珠重放异彩
“大家可以看看这幅图,不管是水质也好,湖岸的生态景观也好,白洋淀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发布会上,黄润秋这样介绍白洋淀。
黄润秋说,白洋淀里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一些土著鱼类也在逐渐得到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华北平原的明珠重放异彩。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今年夏天,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将白洋淀作为繁殖地,意味着白洋淀生态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
“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2021年白洋淀淀区以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基本实现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形成“候鸟天堂”。今年上半年,雄安新区在白洋淀划定了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而且将白洋淀湿地全域列为禁猎区、全年列为禁猎期,最大限度限制人类活动。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提出,到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淀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本世纪中叶,淀区水质功能稳定达标,淀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白洋淀生态修复全面完成。
打造城淀相依、共生共融新景象
雄安新区白洋淀旅游码头。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城淀相依、共生共融。白洋淀的生态之变,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
先植绿、后建城,“千年秀林”成为千年大计的开篇。如今,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6.9万亩,2300多万棵苗与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
这是一片生态林,也是一片碳汇林。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芦苇项目和雄安新区2018年秋季植树造林项目等2个固碳生态产品评估结果,签发核算期内固碳产品37287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为雄安新区首批签发的固碳产品,实现了雄安新区固碳产品开发里程碑式突破。
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央绿谷水系。图片来源:新华社
雄安新区中央绿谷是启动区核心绿色空间,贯穿启动区南北,南接临淀湾区,未来其水系将与白洋淀相连,可供游船通航。目前,该项目雏形已经显现。
郊野公园、悦容公园、金湖公园等一个个蓝绿交织、富有人文意境的公园,让“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格局加速成为现实,“千年绿脉,融汇古今”。
依法依规淘汰现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也是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提升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让燕赵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遗鸥徜徉在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通讯员 武海笑 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除了青头潜鸭“安家”白洋淀,最近,河北生态环境方面“喜事连连”。
今年河北各设区市全部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名,为近年来首次。
邢台干涸多年的百泉泉域多个泉眼稳定复涌,曾经的芦苇、莲藕、鱼虾、水禽,都回来了。
沧州东光县“600岁古井”重新涌出清水,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世界濒危候鸟遗鸥到张家口康巴诺尔湖栖息繁殖,这里也成为著名的生态旅游打卡地。
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现华北豹,曹妃甸湿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鹈鹕……
上图:今年7月份拍摄的邢台百泉泉域;下图:2016年拍摄的邢台百泉泉域。
这些都是河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河北生态环境稳步提升的生动注脚。
下一步,河北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注重治标向标本兼治、向主攻治本逐步转变,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从抓后期治理向抓前期准入转变。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塞罕坝二次创业取得新成果、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等目标。
期待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鸟语花香。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来源:冀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生态环境部点赞河北,因为这件事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2-09-16
9月15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点赞河北:白洋淀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华北平原的明珠重放异彩
“大家可以看看这幅图,不管是水质也好,湖岸的生态景观也好,白洋淀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发布会上,黄润秋这样介绍白洋淀。
黄润秋说,白洋淀里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一些土著鱼类也在逐渐得到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华北平原的明珠重放异彩。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今年夏天,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将白洋淀作为繁殖地,意味着白洋淀生态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
“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2021年白洋淀淀区以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基本实现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形成“候鸟天堂”。今年上半年,雄安新区在白洋淀划定了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而且将白洋淀湿地全域列为禁猎区、全年列为禁猎期,最大限度限制人类活动。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提出,到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淀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本世纪中叶,淀区水质功能稳定达标,淀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白洋淀生态修复全面完成。
打造城淀相依、共生共融新景象
雄安新区白洋淀旅游码头。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城淀相依、共生共融。白洋淀的生态之变,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
先植绿、后建城,“千年秀林”成为千年大计的开篇。如今,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6.9万亩,2300多万棵苗与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
这是一片生态林,也是一片碳汇林。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芦苇项目和雄安新区2018年秋季植树造林项目等2个固碳生态产品评估结果,签发核算期内固碳产品37287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为雄安新区首批签发的固碳产品,实现了雄安新区固碳产品开发里程碑式突破。
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央绿谷水系。图片来源:新华社
雄安新区中央绿谷是启动区核心绿色空间,贯穿启动区南北,南接临淀湾区,未来其水系将与白洋淀相连,可供游船通航。目前,该项目雏形已经显现。
郊野公园、悦容公园、金湖公园等一个个蓝绿交织、富有人文意境的公园,让“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格局加速成为现实,“千年绿脉,融汇古今”。
依法依规淘汰现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也是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提升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让燕赵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遗鸥徜徉在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通讯员 武海笑 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除了青头潜鸭“安家”白洋淀,最近,河北生态环境方面“喜事连连”。
今年河北各设区市全部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名,为近年来首次。
邢台干涸多年的百泉泉域多个泉眼稳定复涌,曾经的芦苇、莲藕、鱼虾、水禽,都回来了。
沧州东光县“600岁古井”重新涌出清水,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世界濒危候鸟遗鸥到张家口康巴诺尔湖栖息繁殖,这里也成为著名的生态旅游打卡地。
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现华北豹,曹妃甸湿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鹈鹕……
上图:今年7月份拍摄的邢台百泉泉域;下图:2016年拍摄的邢台百泉泉域。
这些都是河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河北生态环境稳步提升的生动注脚。
下一步,河北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注重治标向标本兼治、向主攻治本逐步转变,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从抓后期治理向抓前期准入转变。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塞罕坝二次创业取得新成果、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等目标。
期待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鸟语花香。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