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青头潜鸭“落户”发现记

发布日期:2022-08-11 18:15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夏日的白洋淀,晨光熹微,大地还未完全苏醒。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

7月2日5时许,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湿地管理处处长刘洵、雄安新区林草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以及鸟类摄影师一行6人,相约来到白洋淀码头。在船工老杨热情的招呼下,他们分别登上两条小船,向白洋淀南部水域驶去。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并拍摄一种珍贵的鸟类——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鸟中大熊猫”美誉的青头潜鸭。

作为一种珍稀的迁徙性鸟类,青头潜鸭在河北主要为过境候鸟,此前并不在此繁殖。然而,在今年5月下旬对白洋淀湿地鸟类进行观测考察时,野生动物专家却意外发现了10余只青头潜鸭成鸭。

这是继2021年年底发现青头潜鸭越冬后,白洋淀首次在鸟类繁殖季发现该物种成体。

“难道以往仅为‘过客’的青头潜鸭,要在白洋淀繁育雏鸟‘安家落户’了”这一发现,让刘洵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喜出望外。他们决心要找到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的证据。

两条小船往南行驶10余分钟,来到了一处较为开阔的河塘。突然,一行人发现,前方二三百米处,有几只形似青头潜鸭的黑影正在觅食。

“青头潜鸭!”大家不敢高声说话,悄声招呼船工慢慢划桨靠近,以便观察和拍摄。

小船离鸭群越来越近。在距离鸭群约五六十米处,终于可以看清,是1只雌鸭带着4只小鸭正在觅食。

然而,还没等人们仔细观察,警觉的鸭群就迅速钻进了旁边的芦苇荡中。担心鸭群从芦苇荡另一侧“溜走”,一行人决定“兵分两路”:一条船继续原地坚守,另一条船绕到另一侧去观察。

静悄悄的等待,大约有十几分钟。一只形似雌鸭的青头潜鸭带着一只小鸭从芦苇里游了出来。

“青头潜鸭真的在白洋淀繁育雏鸭了”一行人来不及兴奋,赶忙拿起手中的摄影摄像设备记录下这珍贵的画面。

三四十分钟时间里,成鸭带着小鸭在芦苇荡中出来进去,穿梭了三四次,但一直保持着警惕。

为了拍到更多清晰影像,一行人把船停靠在芦苇边躲藏起来。不一会儿,成鸭又带着小鸭出来了,大摇大摆地向湖对面游去。一行人随即悄悄跟随,伴随着不停按下的快门声,人们终于拍到了更加清晰的细节:雌鸭鸭头为黑褐色,眼睛虹膜呈褐色,背部深色,两肋红褐色略带白色;小鸭绒毛较多,身上绒毛有浅带花纹,具有明显的青头潜鸭特征。

“发现高度疑似青头潜鸭物种在白洋淀育雏场景,赶紧请权威专家鉴定。”回到石家庄后,刘洵立即组织河北师大教授吴跃峰、河北大学教授侯建华、衡水学院教授武大勇、省林草局教授级高工安春林等省内野生动物专家对照片和视频进行识别,并初步判定为青头潜鸭雌鸭与雏鸭活动影像。

随后,安春林就这一发现,又向中国青头潜鸭保护监测工作组组长丁长青、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李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鲁长虎等多位国内专家进行求证。专家们经过讨论,排除了白眼潜鸭与青头潜鸭杂交个体的可能性,一致认定为青头潜鸭成鸟带雏。

这说明,白洋淀已是青头潜鸭的繁殖地,在区域内形成了稳定的种群。

大量清晰的青头潜鸭照片和视频,为何需要十几位省内外一流专家共同鉴定才能确认呢

“主要是因为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种源较近,混群现象普遍,而且常有杂交。此外,青头潜鸭雌鸟与白眼潜鸭雌鸟十分相似,雏鸟就更难区分。这次的重要发现,到底是不是纯种青头潜鸭抚育雏鸟,需要十分谨慎细致地去辨别,才能最终确认。”安春林介绍。

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实现稳定栖息、顺利繁殖,是白洋淀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的有力佐证。白洋淀优良的生态和栖息环境,让它们流连忘返,甚至正从候鸟变成留鸟。

野生鸟类被称为地方生态系统的“晴雨表”“环评师”,白洋淀每一个新增鸟种的记录,都能反映出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好转。

来源:河北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夏日的白洋淀,晨光熹微,大地还未完全苏醒。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

7月2日5时许,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湿地管理处处长刘洵、雄安新区林草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以及鸟类摄影师一行6人,相约来到白洋淀码头。在船工老杨热情的招呼下,他们分别登上两条小船,向白洋淀南部水域驶去。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并拍摄一种珍贵的鸟类——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鸟中大熊猫”美誉的青头潜鸭。

作为一种珍稀的迁徙性鸟类,青头潜鸭在河北主要为过境候鸟,此前并不在此繁殖。然而,在今年5月下旬对白洋淀湿地鸟类进行观测考察时,野生动物专家却意外发现了10余只青头潜鸭成鸭。

这是继2021年年底发现青头潜鸭越冬后,白洋淀首次在鸟类繁殖季发现该物种成体。

“难道以往仅为‘过客’的青头潜鸭,要在白洋淀繁育雏鸟‘安家落户’了”这一发现,让刘洵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喜出望外。他们决心要找到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的证据。

两条小船往南行驶10余分钟,来到了一处较为开阔的河塘。突然,一行人发现,前方二三百米处,有几只形似青头潜鸭的黑影正在觅食。

“青头潜鸭!”大家不敢高声说话,悄声招呼船工慢慢划桨靠近,以便观察和拍摄。

小船离鸭群越来越近。在距离鸭群约五六十米处,终于可以看清,是1只雌鸭带着4只小鸭正在觅食。

然而,还没等人们仔细观察,警觉的鸭群就迅速钻进了旁边的芦苇荡中。担心鸭群从芦苇荡另一侧“溜走”,一行人决定“兵分两路”:一条船继续原地坚守,另一条船绕到另一侧去观察。

静悄悄的等待,大约有十几分钟。一只形似雌鸭的青头潜鸭带着一只小鸭从芦苇里游了出来。

“青头潜鸭真的在白洋淀繁育雏鸭了”一行人来不及兴奋,赶忙拿起手中的摄影摄像设备记录下这珍贵的画面。

三四十分钟时间里,成鸭带着小鸭在芦苇荡中出来进去,穿梭了三四次,但一直保持着警惕。

为了拍到更多清晰影像,一行人把船停靠在芦苇边躲藏起来。不一会儿,成鸭又带着小鸭出来了,大摇大摆地向湖对面游去。一行人随即悄悄跟随,伴随着不停按下的快门声,人们终于拍到了更加清晰的细节:雌鸭鸭头为黑褐色,眼睛虹膜呈褐色,背部深色,两肋红褐色略带白色;小鸭绒毛较多,身上绒毛有浅带花纹,具有明显的青头潜鸭特征。

“发现高度疑似青头潜鸭物种在白洋淀育雏场景,赶紧请权威专家鉴定。”回到石家庄后,刘洵立即组织河北师大教授吴跃峰、河北大学教授侯建华、衡水学院教授武大勇、省林草局教授级高工安春林等省内野生动物专家对照片和视频进行识别,并初步判定为青头潜鸭雌鸭与雏鸭活动影像。

随后,安春林就这一发现,又向中国青头潜鸭保护监测工作组组长丁长青、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李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鲁长虎等多位国内专家进行求证。专家们经过讨论,排除了白眼潜鸭与青头潜鸭杂交个体的可能性,一致认定为青头潜鸭成鸟带雏。

这说明,白洋淀已是青头潜鸭的繁殖地,在区域内形成了稳定的种群。

大量清晰的青头潜鸭照片和视频,为何需要十几位省内外一流专家共同鉴定才能确认呢

“主要是因为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种源较近,混群现象普遍,而且常有杂交。此外,青头潜鸭雌鸟与白眼潜鸭雌鸟十分相似,雏鸟就更难区分。这次的重要发现,到底是不是纯种青头潜鸭抚育雏鸟,需要十分谨慎细致地去辨别,才能最终确认。”安春林介绍。

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实现稳定栖息、顺利繁殖,是白洋淀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的有力佐证。白洋淀优良的生态和栖息环境,让它们流连忘返,甚至正从候鸟变成留鸟。

野生鸟类被称为地方生态系统的“晴雨表”“环评师”,白洋淀每一个新增鸟种的记录,都能反映出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好转。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