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组照片——美丽河北的照片。”8月9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正在作主题发布的省委书记倪岳峰举起一本图册,一下子吸引了所有记者的目光。
8月9日,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石家庄举行。这是省委书记倪岳峰通过照片,生动展示河北生态环境发生的显著变化。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天空澄碧、林海苍茫,以塞罕坝风光为底的图册封面上,三行白字尤为醒目。倪岳峰逐行点读: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地下水超采区出现泉水复涌,河北城市空气质量今年全部退出全国“后十”。
这是美丽河北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河北的生动实践。
翻开图册,首组照片映入眼帘。大家看到,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只青头潜鸭在前面轻松游弋,后面的小鸭奋力追赶。“这是最近在白洋淀拍的照片,大家看,这只小鸭子正在学习游泳。”倪岳峰幽默地说。
青头潜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等级物种。2022年7月,在白洋淀观测到雏鸟,这是首次在白洋淀发现。白洋淀已成为青头潜鸭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青头潜鸭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是全球极濒危物种,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以往只在遥远的西伯利亚繁育雏鸟。今年7月,人们首次在白洋淀观测到青头潜鸭雏鸟——这里已成为青头潜鸭栖息和繁育的“家”。
青头潜鸭落户,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打出补水、清淤、治污一套组合拳,白洋淀水质实现由劣Ⅴ类到稳定Ⅲ类的历史性跨越。近期,白洋淀淀区划定了9块鸟类栖息地,不许人类到访,打造候鸟天堂。截至目前,已有237种野生鸟类在此“安家落户”。
上图:今年7月份拍摄的邢台百泉泉域;下图:2016年拍摄的邢台百泉泉域。
翻开第二组照片,记者们首先看到两幅对比鲜明的景象:2016年的邢台百泉泉域,泉水几乎全部干涸,裸露出灰色的泥土;今年7月份,在同一位置,泉水已经复涌,形成广阔水面。短短6年,邢台百泉重生,日均出水量6万立方米,汇聚成790亩的水域。
油坊口村古井,位于爱国武术家霍元甲故乡东光县,建成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井深10米,上世纪80年代完全干涸。2014年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后,地下水位不断回升,古井又见清水,目前水面距地面2米。
与邢台百泉互为印证的,是沧州市东光县油坊口村古井。倪岳峰手指照片,向大家展示:人们围拢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井前,用辘轳提起清冽的井水。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大运河断流和地下水超采,油坊口村古井变为枯井。近年来,河北“节、引、调、补、蓄、管”多措并举,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2.3亿立方米。2019年,久已干涸的古井又见清水。图册中的一幅“河北省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变幅图”,让大家直观地看到了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河北“漏斗区”面积逐年缩小,衡水、沧州区域已成一片深蓝。
上图:今年7月份拍摄的石家庄电视塔;下图:2015年拍摄的石家庄电视塔。
最后,倪岳峰向大家展示了石家庄、邢台、唐山三组城市空气质量对比图:拍摄于2013年至2015年间的照片中,雾霾笼罩城市,建筑朦胧难辨。而在今年7月份,照片中的城市碧空如洗、空气清新。“2013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倒数第二,就在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这一刻,石家庄的AQI是23,PM2.5浓度是15微克/立方米。”倪岳峰高兴地告诉大家,记者们纷纷点头回应。
一本图册,折射河北十年生态之变。“河北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美丽河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聚在一起,交谈着,憧憬着。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本图册为什么吸引了所有记者目光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2-08-10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组照片——美丽河北的照片。”8月9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正在作主题发布的省委书记倪岳峰举起一本图册,一下子吸引了所有记者的目光。
8月9日,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石家庄举行。这是省委书记倪岳峰通过照片,生动展示河北生态环境发生的显著变化。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天空澄碧、林海苍茫,以塞罕坝风光为底的图册封面上,三行白字尤为醒目。倪岳峰逐行点读: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地下水超采区出现泉水复涌,河北城市空气质量今年全部退出全国“后十”。
这是美丽河北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河北的生动实践。
翻开图册,首组照片映入眼帘。大家看到,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只青头潜鸭在前面轻松游弋,后面的小鸭奋力追赶。“这是最近在白洋淀拍的照片,大家看,这只小鸭子正在学习游泳。”倪岳峰幽默地说。
青头潜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等级物种。2022年7月,在白洋淀观测到雏鸟,这是首次在白洋淀发现。白洋淀已成为青头潜鸭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青头潜鸭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是全球极濒危物种,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以往只在遥远的西伯利亚繁育雏鸟。今年7月,人们首次在白洋淀观测到青头潜鸭雏鸟——这里已成为青头潜鸭栖息和繁育的“家”。
青头潜鸭落户,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打出补水、清淤、治污一套组合拳,白洋淀水质实现由劣Ⅴ类到稳定Ⅲ类的历史性跨越。近期,白洋淀淀区划定了9块鸟类栖息地,不许人类到访,打造候鸟天堂。截至目前,已有237种野生鸟类在此“安家落户”。
上图:今年7月份拍摄的邢台百泉泉域;下图:2016年拍摄的邢台百泉泉域。
翻开第二组照片,记者们首先看到两幅对比鲜明的景象:2016年的邢台百泉泉域,泉水几乎全部干涸,裸露出灰色的泥土;今年7月份,在同一位置,泉水已经复涌,形成广阔水面。短短6年,邢台百泉重生,日均出水量6万立方米,汇聚成790亩的水域。
油坊口村古井,位于爱国武术家霍元甲故乡东光县,建成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井深10米,上世纪80年代完全干涸。2014年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后,地下水位不断回升,古井又见清水,目前水面距地面2米。
与邢台百泉互为印证的,是沧州市东光县油坊口村古井。倪岳峰手指照片,向大家展示:人们围拢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井前,用辘轳提起清冽的井水。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大运河断流和地下水超采,油坊口村古井变为枯井。近年来,河北“节、引、调、补、蓄、管”多措并举,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2.3亿立方米。2019年,久已干涸的古井又见清水。图册中的一幅“河北省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变幅图”,让大家直观地看到了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河北“漏斗区”面积逐年缩小,衡水、沧州区域已成一片深蓝。
上图:今年7月份拍摄的石家庄电视塔;下图:2015年拍摄的石家庄电视塔。
最后,倪岳峰向大家展示了石家庄、邢台、唐山三组城市空气质量对比图:拍摄于2013年至2015年间的照片中,雾霾笼罩城市,建筑朦胧难辨。而在今年7月份,照片中的城市碧空如洗、空气清新。“2013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倒数第二,就在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这一刻,石家庄的AQI是23,PM2.5浓度是15微克/立方米。”倪岳峰高兴地告诉大家,记者们纷纷点头回应。
一本图册,折射河北十年生态之变。“河北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美丽河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聚在一起,交谈着,憧憬着。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