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发布日期:2022-06-25 10:55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6月23日
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主题聚焦: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
出席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
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
主持发布会

通报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

生态环境部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刘友宾: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明确生态环境领域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五项重点举措。一是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中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二是强化环评服务保障,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三是创新惠企纾困举措,优化调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部分管理要求。四是优化环境监管方式,深入摸排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环保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政策需求,助企纾困解难。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国家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库建设。

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

刘友宾: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各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开展“绿色护考”等专项行动、强化执法监管,推动法律实施。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认真履行职责,继续贯彻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依法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标准、加强监督执法、强化能力建设、持续宣传普法。

国合会2022年年会暨3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刘友宾: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22年年会暨国合会30周年纪念活动于6月13-16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主题为“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合会主席韩正出席闭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23个国家和38个国际组织以及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界和社会组织代表约2500人(次)出席会议。年会讨论形成了国合会2022年年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举办了国合会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国合会30周年论坛,启动了第七届国合会(2022-2026年)工作。

介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状况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步明晰

张志锋:“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作起步顺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进入快车道;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国家、省、市、海湾上下贯通、分级治理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的攻坚战平稳起步;《关于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两个领域监管保障有效加强。2021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趋好,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海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不断提升

刘德军:积极推动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监管体系,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执法力量布局不断优化,在沿海所有省市县部署海警局和工作站;执法协作配合不断深化,成功办理海警首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聚焦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活动,查处非法围填海、非法倾废、破坏海岛等案件360余起,收缴罚款近2亿元,联合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互联网+”倾废活动监管模式,精准查获违规倾废案件261起;严密防范关键环节生态环境风险,建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定期巡查机制。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片段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
↓↓↓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1月份多部门共同印发了《“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个规划提出要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规划还涉及了要建设50个美丽海湾的目标,请问为什么这样重视美丽海湾的建设下一步推动规划目标如期实现有哪些主要的思路和举措

张志锋: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抓住了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突破口,抓住了沿海地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牛鼻子。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283个海湾(湾区)各自的自然禀赋和突出问题,实施“一湾一策”;强化技术帮扶、指导督促,组织驻点技术帮扶组会、建立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协助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指导督促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引导激励、多方参与,继续征集美丽海湾建设优秀案例并宣传推广,既加强对沿海地方的引导激励,又强化监督、压实责任。

凤凰卫视记者:海洋微塑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请问目前中国海域的海洋微塑料的情况如何,在加强治理方面生态环境部有哪些措施

张志锋:我国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密度约为3.6千克/平方千米,近海微塑料平均密度约为0.44个/立方米,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均处于中低水平。下一步,将继续严格塑料垃圾的源头管控与入海防控,大幅减少塑料垃圾环境泄漏量;推进沿海地方政府加强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组织相关沿海地方在胶州湾等11个重点海湾(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拉网式塑料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加强海洋垃圾防治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联合各方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和宣传教育,争取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净滩净海公益活动和美丽海湾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陆地排放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请介绍一下目前入海排污口排查的进展,后续还将如何落实《意见》要求

张志锋:2019年,生态环境部率先在渤海组织开展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排查出1.8万余个入海排污口。当前,环渤海三省一市正在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的溯源整治,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省份也全面启动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区分类推进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监管体系,加强入海排污口的日常监管。

新黄河记者:我们关注到《“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继续开展‘碧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行动”,请问今年是否继续开展,有哪些具体考虑

刘德军:自2020年中国海警局联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连续开展“碧海”专项执法行动以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监管检查得到了全面强化,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出问题得到了集中整治,成效非常明显。今年专项行动将在全领域覆盖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打击整治的重点,增强行动的针对性;要加强专项行动和执法力量的统筹,有效减轻基层的执法负担,提升打击整治成效;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协作配合,让各级海警机构和地方海上执法部门联勤联动更加经常、工作配合更加顺畅、协同执法更加高效。

中国日报社记者:最近几年大家特别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况。我想问一下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生态的总体情况怎么样在进一步保护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生态环境部有哪些计划

张志锋:近年来,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高,全国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均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但监测的大部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配合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海洋生物生态保护,指导督促沿海地方加强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加强海洋生物生态的监测监管。


南方都市报记者:近日生态环境部开展了部分海水浴场水质监测并公布了三期2022年部分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周报,是否会通报其他区域的海水水质周报,对水质较差的区域有何举措

张志锋:从历年监测结果来看,目前监测的32个海水浴场水质总体处于优良水平,但也有个别浴场在部分时段出现海水中粪大肠菌群数量超标等问题,还有个别浴场海面上有少量漂浮物等,影响了公众的亲海体验。近年来,沿海各地开展了不少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指导督促沿海地方继续做好海水浴场环境治理和监测信息发布等工作:加强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公众亲海区环境整治;全面排查整治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周边入海污染源,坚决取缔非法和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继续加强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海水浴场环境信息,为公众临海亲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便民信息服务。

环球时报记者:请问在疫情防控情况下,我国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情况如何

刘友宾:2021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40万吨,集中处置能力超215万吨/年,比疫情前提高了39%,还储备了较为充足的协同应急处置能力,医疗废物处理能力显著提升。近期,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总体平稳有序,所有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紫荆杂志记者:今年2月,多部委联合印发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确定了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为重点方向,请问这几个重点海域是如何确定的,在治理上有哪些难点

张志锋:确定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为重点攻坚方向,主要考虑是:三大重点海域都处于我国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交汇区,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相对比较集中和突出,人民群众对这些区域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集中各方力量协同攻坚,以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的突出成效,引领和带动全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改善逐步由量变转向质变。治理的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还需深化,重点是要把好入海排污口和入海河流这两道关键入海“闸口”;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仍需久久为功,重点是要协同推进重要海洋生物栖息地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这两类重大生态修复任务;治理监管的长效机制还需建立健全,特别是要加强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记者:最近我们关注到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请问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份文件,文件里有哪些亮点和措施值得关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刘友宾:制定实施《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具体举措,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提高审批效率。《通知》以改革试点方式提出环评审批方式新举措:对具有同质性、关联性的一类建设项目,开展“打捆”环评审批;取消污染物排放量很小的项目环评审批和总量指标挂钩;规划与项目环评统筹推进、压茬审查审批。《通知》发布以来,生态环境部已批复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3项,涉及总投资超过3100亿元。

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发展态势也备受关注。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请问生态环境部在海洋领域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志锋:在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积极主动对接,建立重大项目台账,开辟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加快推进环评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今年第一、二季度先后批复海洋工程建设项目15个,涉及总投资约669亿元;畅通服务渠道,推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审查,便利企业和个人实行“不见面”审批审查。在海洋倾倒管理方面,充分保障沿海港口航道建设和运行维护中的疏浚物倾倒等重大需求;做好倾倒许可证核发工作,今年以来共核发倾倒许可证378本;将“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核发”审批事项下放至3个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方便沿海相关企业就近办理许可证。

来源:生态环境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6月23日
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主题聚焦: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
出席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
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
主持发布会

通报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

生态环境部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刘友宾: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明确生态环境领域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五项重点举措。一是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中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二是强化环评服务保障,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三是创新惠企纾困举措,优化调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部分管理要求。四是优化环境监管方式,深入摸排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环保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政策需求,助企纾困解难。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国家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库建设。

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

刘友宾: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各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开展“绿色护考”等专项行动、强化执法监管,推动法律实施。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认真履行职责,继续贯彻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依法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标准、加强监督执法、强化能力建设、持续宣传普法。

国合会2022年年会暨3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刘友宾: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22年年会暨国合会30周年纪念活动于6月13-16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主题为“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合会主席韩正出席闭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23个国家和38个国际组织以及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界和社会组织代表约2500人(次)出席会议。年会讨论形成了国合会2022年年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举办了国合会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国合会30周年论坛,启动了第七届国合会(2022-2026年)工作。

介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状况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步明晰

张志锋:“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作起步顺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进入快车道;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国家、省、市、海湾上下贯通、分级治理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的攻坚战平稳起步;《关于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两个领域监管保障有效加强。2021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趋好,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海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不断提升

刘德军:积极推动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监管体系,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执法力量布局不断优化,在沿海所有省市县部署海警局和工作站;执法协作配合不断深化,成功办理海警首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聚焦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活动,查处非法围填海、非法倾废、破坏海岛等案件360余起,收缴罚款近2亿元,联合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互联网+”倾废活动监管模式,精准查获违规倾废案件261起;严密防范关键环节生态环境风险,建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定期巡查机制。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片段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
↓↓↓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1月份多部门共同印发了《“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个规划提出要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规划还涉及了要建设50个美丽海湾的目标,请问为什么这样重视美丽海湾的建设下一步推动规划目标如期实现有哪些主要的思路和举措

张志锋: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抓住了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突破口,抓住了沿海地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牛鼻子。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283个海湾(湾区)各自的自然禀赋和突出问题,实施“一湾一策”;强化技术帮扶、指导督促,组织驻点技术帮扶组会、建立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协助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指导督促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引导激励、多方参与,继续征集美丽海湾建设优秀案例并宣传推广,既加强对沿海地方的引导激励,又强化监督、压实责任。

凤凰卫视记者:海洋微塑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请问目前中国海域的海洋微塑料的情况如何,在加强治理方面生态环境部有哪些措施

张志锋:我国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密度约为3.6千克/平方千米,近海微塑料平均密度约为0.44个/立方米,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均处于中低水平。下一步,将继续严格塑料垃圾的源头管控与入海防控,大幅减少塑料垃圾环境泄漏量;推进沿海地方政府加强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组织相关沿海地方在胶州湾等11个重点海湾(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拉网式塑料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加强海洋垃圾防治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联合各方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和宣传教育,争取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净滩净海公益活动和美丽海湾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陆地排放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请介绍一下目前入海排污口排查的进展,后续还将如何落实《意见》要求

张志锋:2019年,生态环境部率先在渤海组织开展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排查出1.8万余个入海排污口。当前,环渤海三省一市正在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的溯源整治,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省份也全面启动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区分类推进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监管体系,加强入海排污口的日常监管。

新黄河记者:我们关注到《“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继续开展‘碧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行动”,请问今年是否继续开展,有哪些具体考虑

刘德军:自2020年中国海警局联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连续开展“碧海”专项执法行动以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监管检查得到了全面强化,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出问题得到了集中整治,成效非常明显。今年专项行动将在全领域覆盖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打击整治的重点,增强行动的针对性;要加强专项行动和执法力量的统筹,有效减轻基层的执法负担,提升打击整治成效;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协作配合,让各级海警机构和地方海上执法部门联勤联动更加经常、工作配合更加顺畅、协同执法更加高效。

中国日报社记者:最近几年大家特别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况。我想问一下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生态的总体情况怎么样在进一步保护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生态环境部有哪些计划

张志锋:近年来,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高,全国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均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但监测的大部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配合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海洋生物生态保护,指导督促沿海地方加强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加强海洋生物生态的监测监管。


南方都市报记者:近日生态环境部开展了部分海水浴场水质监测并公布了三期2022年部分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周报,是否会通报其他区域的海水水质周报,对水质较差的区域有何举措

张志锋:从历年监测结果来看,目前监测的32个海水浴场水质总体处于优良水平,但也有个别浴场在部分时段出现海水中粪大肠菌群数量超标等问题,还有个别浴场海面上有少量漂浮物等,影响了公众的亲海体验。近年来,沿海各地开展了不少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指导督促沿海地方继续做好海水浴场环境治理和监测信息发布等工作:加强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公众亲海区环境整治;全面排查整治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周边入海污染源,坚决取缔非法和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继续加强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海水浴场环境信息,为公众临海亲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便民信息服务。

环球时报记者:请问在疫情防控情况下,我国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情况如何

刘友宾:2021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40万吨,集中处置能力超215万吨/年,比疫情前提高了39%,还储备了较为充足的协同应急处置能力,医疗废物处理能力显著提升。近期,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总体平稳有序,所有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紫荆杂志记者:今年2月,多部委联合印发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确定了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为重点方向,请问这几个重点海域是如何确定的,在治理上有哪些难点

张志锋:确定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为重点攻坚方向,主要考虑是:三大重点海域都处于我国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交汇区,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相对比较集中和突出,人民群众对这些区域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集中各方力量协同攻坚,以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的突出成效,引领和带动全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改善逐步由量变转向质变。治理的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还需深化,重点是要把好入海排污口和入海河流这两道关键入海“闸口”;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仍需久久为功,重点是要协同推进重要海洋生物栖息地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这两类重大生态修复任务;治理监管的长效机制还需建立健全,特别是要加强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记者:最近我们关注到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请问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份文件,文件里有哪些亮点和措施值得关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刘友宾:制定实施《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具体举措,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提高审批效率。《通知》以改革试点方式提出环评审批方式新举措:对具有同质性、关联性的一类建设项目,开展“打捆”环评审批;取消污染物排放量很小的项目环评审批和总量指标挂钩;规划与项目环评统筹推进、压茬审查审批。《通知》发布以来,生态环境部已批复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3项,涉及总投资超过3100亿元。

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发展态势也备受关注。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请问生态环境部在海洋领域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志锋:在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积极主动对接,建立重大项目台账,开辟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加快推进环评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今年第一、二季度先后批复海洋工程建设项目15个,涉及总投资约669亿元;畅通服务渠道,推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审查,便利企业和个人实行“不见面”审批审查。在海洋倾倒管理方面,充分保障沿海港口航道建设和运行维护中的疏浚物倾倒等重大需求;做好倾倒许可证核发工作,今年以来共核发倾倒许可证378本;将“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核发”审批事项下放至3个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方便沿海相关企业就近办理许可证。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