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了近期重点工作,正式发布了2021年度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我省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入选,成为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
美丽海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海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景象,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集中体现,是人民群众身边的优质生态产品。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多次赴入海河流、海滨湿地、社区农村等沿海一线调研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生态环境厅谋划实施“4421”工作思路举措,聚焦美丽海湾建设主线,坚持陆海统筹、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协同推进污染控制、生态保护、风险防控,实施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牢牢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攻坚任务抓在手上,率先在秦皇岛市示范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严格管控陆源污染。深入实施农业面源和固定污染源治理,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造了沿海农村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不断完善河道清理漂浮垃圾和河岸保洁机制,实现河道捞漂清理、外运作业的无缝衔接。开展洋河、戴河等重点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蒲河、戴河、新河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城市管网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等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坚决杜绝污水入河入海,旅游旺季期间实行污水处理设施提标运行,主要入海河流提质管控。2021年,秦皇岛市7条国考入海河流中6条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旅游旺季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8个主要海水浴场全部达到一类水质。
强力推进生态修复。以岸线侵蚀修复、滨海湿地保护和保障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在侵蚀岸段修复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沙丘-海滩-沙坝-潜堤”的“岬湾砂质旅游海滩生态修复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养滩模式寿命短、海滩自营力丧失的问题和养滩工程与生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海滩养护领域创造了“北戴河模式”,有效恢复了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推动了北戴河滨海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先后实施了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沙滩修复工程等多个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恢复滨海湿地538.28公顷,岸线14.623千米。七里海瀉湖湿地生态修复在完成一期退养还海449.7公顷的基础上,二期退养还海315.09公顷正在实施,完成后将实现七里海全部退养还海,恢复生态功能。
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推进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北戴河国家级海洋公园保护与建设,实施新河口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地形整理、恢复植被、生态补水等措施,不断改善自然环境条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目前,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碱蓬生长茂盛,红海滩景观吸引大批游人前来观赏,湿地内已发现鸟类412种,占全国总鸟类的三分之一,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近70种,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和国际四大观鸟胜地之一。
持续提升亲海品质。先后制定《海水浴场条例》《沿海防护林条例》《海岸线保护条例》,将海湾环境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实施湾长制,严格落实各片区、各浴场、各渔港属地管理职责,明确管理目标任务,每一米沙滩明确一名责任人,每一个浴场设有一个管理小组。设置湾长制公示牌,向社会公布责任海域、岸线监管内容和责任人,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沙滩垃圾定期清洁和集中处理制度,对沙滩上生活垃圾、生产物料、废弃船只设施进行全面清理,增加旅游旺季清洁频次,严格查处沙滩留宿、沙滩烧烤、擅自设摊经营等不文明行为,开展美丽浴场评选活动,公众亲海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2021年旅游旺季期间,累计组织人员约7070人次,出动机械、车辆约1100车次,清理岸滩垃圾11209吨、藻类1185吨;组建专业化赤潮应急消除队伍,针对性开展综合演练6次,在戴河口、洋河口近岸海域开展了约7平方公里的预防性赤潮应急,出动赤潮消除船15艘次,喷洒硅藻土12吨,将赤潮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在重点浴场海域布设新型海蜇拦截网1万米,出动捕捞人员5600余人次、捕捞作业船艇1300余艘次,捕捞海蜇约402吨,有力地保障了环境安全,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高点建设美丽海湾。高点定位、高位谋划,高效推进、高质落实,自汤河口至新开口68公里绵长的海岸线,着力打造金梦海湾、浅水湾城市休闲区、北戴河国家风景区、南戴河海滨旅游区、黄金海岸风景区、阿那亚-阿尔卡迪亚滨海康养社区网红打卡地等六大节点,做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三项保障,满足滨海旅游胜地、国家康养示范基地两大功能,展现生态之美、环境之美、和谐之美,美丽海湾建设将持续引领秦皇岛市向现代化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迈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碧海金滩入画来——我省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2-01-26
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了近期重点工作,正式发布了2021年度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我省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入选,成为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
美丽海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海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景象,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集中体现,是人民群众身边的优质生态产品。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多次赴入海河流、海滨湿地、社区农村等沿海一线调研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生态环境厅谋划实施“4421”工作思路举措,聚焦美丽海湾建设主线,坚持陆海统筹、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协同推进污染控制、生态保护、风险防控,实施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牢牢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攻坚任务抓在手上,率先在秦皇岛市示范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严格管控陆源污染。深入实施农业面源和固定污染源治理,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造了沿海农村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不断完善河道清理漂浮垃圾和河岸保洁机制,实现河道捞漂清理、外运作业的无缝衔接。开展洋河、戴河等重点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蒲河、戴河、新河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城市管网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等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坚决杜绝污水入河入海,旅游旺季期间实行污水处理设施提标运行,主要入海河流提质管控。2021年,秦皇岛市7条国考入海河流中6条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旅游旺季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8个主要海水浴场全部达到一类水质。
强力推进生态修复。以岸线侵蚀修复、滨海湿地保护和保障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在侵蚀岸段修复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沙丘-海滩-沙坝-潜堤”的“岬湾砂质旅游海滩生态修复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养滩模式寿命短、海滩自营力丧失的问题和养滩工程与生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海滩养护领域创造了“北戴河模式”,有效恢复了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推动了北戴河滨海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先后实施了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沙滩修复工程等多个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恢复滨海湿地538.28公顷,岸线14.623千米。七里海瀉湖湿地生态修复在完成一期退养还海449.7公顷的基础上,二期退养还海315.09公顷正在实施,完成后将实现七里海全部退养还海,恢复生态功能。
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推进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北戴河国家级海洋公园保护与建设,实施新河口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地形整理、恢复植被、生态补水等措施,不断改善自然环境条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目前,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碱蓬生长茂盛,红海滩景观吸引大批游人前来观赏,湿地内已发现鸟类412种,占全国总鸟类的三分之一,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近70种,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和国际四大观鸟胜地之一。
持续提升亲海品质。先后制定《海水浴场条例》《沿海防护林条例》《海岸线保护条例》,将海湾环境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实施湾长制,严格落实各片区、各浴场、各渔港属地管理职责,明确管理目标任务,每一米沙滩明确一名责任人,每一个浴场设有一个管理小组。设置湾长制公示牌,向社会公布责任海域、岸线监管内容和责任人,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沙滩垃圾定期清洁和集中处理制度,对沙滩上生活垃圾、生产物料、废弃船只设施进行全面清理,增加旅游旺季清洁频次,严格查处沙滩留宿、沙滩烧烤、擅自设摊经营等不文明行为,开展美丽浴场评选活动,公众亲海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2021年旅游旺季期间,累计组织人员约7070人次,出动机械、车辆约1100车次,清理岸滩垃圾11209吨、藻类1185吨;组建专业化赤潮应急消除队伍,针对性开展综合演练6次,在戴河口、洋河口近岸海域开展了约7平方公里的预防性赤潮应急,出动赤潮消除船15艘次,喷洒硅藻土12吨,将赤潮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在重点浴场海域布设新型海蜇拦截网1万米,出动捕捞人员5600余人次、捕捞作业船艇1300余艘次,捕捞海蜇约402吨,有力地保障了环境安全,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高点建设美丽海湾。高点定位、高位谋划,高效推进、高质落实,自汤河口至新开口68公里绵长的海岸线,着力打造金梦海湾、浅水湾城市休闲区、北戴河国家风景区、南戴河海滨旅游区、黄金海岸风景区、阿那亚-阿尔卡迪亚滨海康养社区网红打卡地等六大节点,做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三项保障,满足滨海旅游胜地、国家康养示范基地两大功能,展现生态之美、环境之美、和谐之美,美丽海湾建设将持续引领秦皇岛市向现代化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