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各地头条|绘就生态画卷 再现水清河晏 ——秦皇岛市全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侧记

发布日期:2022-02-09 20:29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秦皇岛是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承担着暑期服务保障的特殊任务,生态优美是最大优势,水质优良是最靓品牌。水不仅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源泉,也是城市的历史、传承和未来。对于拥有众多河流、浅滩的秦皇岛来说,守好一方碧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的永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秦皇岛也吹响了“总攻”的号角。

万众一心,挺进蔚蓝。在轰轰烈烈的“护水”之战中,秦皇岛的决心与信心异常坚定!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作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市生态环境局,全体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党员为先锋,干部顶一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减排与环境扩容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以不进则退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坚拔寨的干劲强力推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谱写了一曲守护蔚蓝的赞歌。

生态治理

水清岸绿风光好

水污染防治工作,事关长远发展,任务繁复艰巨,需要统筹谋划,坚定不移加以推进。秦皇岛市高度重视,定期专题研究水污染防治工作,秦皇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水污染防治现场检查督办。

无规矩,难成方圆。秦皇岛市用制度压实责任,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秦皇岛市编制完成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制定了《秦皇岛市2021年水生态保护工作方案》《2021年秦皇岛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作方案》《秦皇岛市2021年旅游旺季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及主要入海河流水质保障方案,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为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好水质离不开好机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推进;系统治理,生态优先;重点突破,工程带动;区域联动,共治共享的四项基本原则。”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介绍说,在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过程中,秦皇岛市从水体污染、河流干涸断流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出发,坚持减排增容两手发力,系统推动河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流量保障和环境风险防控,科学开展秦皇岛市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在深入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减排的基础上,着力实施水生态建设、生态缓冲带修复、河流水系连通、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等生态扩容措施,用生态治水方式推动秦皇岛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转变。以石河、汤河、戴河、洋河、饮马河、人造河、滦河、沙河、东沙河、排洪河、新河、新开河、七里海等为重点,围绕污染减排、生态流量保障、水生态保护修复等主要任务,谋划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河流生态缓冲带修复、河流水系连通等精品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秦皇岛市深化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促进建立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完善跨界断面上下游补偿机制,形成治理责任共担、治理成果共享格局,共同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为确保水质安全,确保水污染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秦皇岛市围绕排洪河稳定消除劣Ⅴ类,汤河、新开河、饮马河水质提升等工作目标,编制实施水质提升方案,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明确重点任务和完成时限。围绕东沙河氟化物超标问题,加强源头治理,强化整治措施,开展生态修复。对出现超标的河流断面及时编制水质提升方案,严格落实工程措施和管控措施,确保河流稳定达标,同时,以旅游旺季水生态环境保障为抓手,精心打造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加快推进戴河下游生态修复工程、蒲河湿地工程、新河湿地工程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进展,实施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及应急保障工程,提升入海河流水质,保护河湖生态空间和河湖生物资源,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制定河道生态水量保障方案,统筹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建立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机制,保证枯水期河流水系生态水量。

美不美,家乡水。秦皇岛市通过持续推进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巩固提升青龙满族自治县八一水库和大营子集水廊道、昌黎县后孟营水源地、卢龙县范庄水源地、抚宁区细河水源地水源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昌黎县不达标水源的治理改造或替换,对饮用水水源水质不达标情况开展调研及成因分析。开展“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昌黎县康官营2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识标牌等规范化建设工作。

加强重点河流流域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开展城镇污水和黑臭水体深度治理、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深化渤海综合治理……一项项有力举措,擦亮了秦皇岛生态底色。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秦皇岛市1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优良比例81.8%;19个入海河(渠)断面全部达标,达标率100%。旅游旺季期间,扣除强降雨影响后,13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达Ⅲ类。秦皇岛市3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100%。秦皇岛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100%;旅游旺季期间,北戴河8个海水浴场水质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秦皇岛市柳江、枣园2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均达到良好,无恶化。

从源头治理

让河水涌动清流

沿着石河走过,记者发现尽管河岸两侧不少村庄农田、饭店、养殖场,但是未发现一处向河道偷排污水行为。举目南望,石河宛如一道曲折的雕刻深深地印秦皇岛的大地上……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进一步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综合整治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确定的总体要求,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医源性废水监管、加强工业污水排放监管。“在整治过程中,秦皇岛市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陆海统筹,以河保海。以溯源为导向,精准发力;坚持分类处置,按‘全覆盖、有侧重’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类型入海排污口整治措施,分类施治。结合全市入海排污口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科学高效、切合实际的整治措施。”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介绍说,各沿海县区人民政府承担入海排污口整治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湾长制、河长制”的管理优势,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入河排污口排查实施方案,成立组织体系,落实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不断把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

      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河流、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闸口”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出不得半点纰漏。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排查全市入河排污口,对排查出的问题实施分类整治,溯源倒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建立健全“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规范体系,对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缔,对依法依规设置的排污口,开展规范化建设并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排污口水质排放标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持续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放状况改善,全面提升秦皇岛市入河排污口环境管理水平。

      排污口虽小,但意义却不小,其治理是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硬仗的重要突破口,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生工程,而推进工业园区污染整治,就是入河排污口治理中的难点、重点。为此,秦皇岛市加快完善工业园区配套管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推进“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实现园区内工业企业废水统一收集。推进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工业集聚区内工业企业废水预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方可排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依法公开排污信息;利用远程监控手段,及时发现超标排放情况,及时预警,县区及时处置。加强日常环境执法工作,全面落实“双随机”制度,深化网格化监管制度,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持续推进工业园区“一园一档”“一企一册”环保管理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园区水环境管理台账。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秦皇岛市已审批的入河排污口共有39个,其中,20个正常运行,10个已封堵,9个停运。10月份,开展了全市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入河排污口位置、口门设置、监测点位设置、标志牌设置等,填写《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检查表》,记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情况,对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时交办整改。通过污水转运、截污纳管等措施,完成了汤河沿岸小型污水处理站整治,污水处理站入河排污口全部封堵。

构成护河新秩序

打造水清新生态

河水流淌着乡愁,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保护好每一条河道,留住秦皇岛水环境的生态底色,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全市民众的期盼。面对河道多、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实际,在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中,秦皇岛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上下协力,忠诚履职,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有力有序推进各项措施与专项行动,留住生态高“颜值”。

      曾经,洋河虽然是秦皇岛市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但河中有采砂船作业,岸边堆放了不少砂石。

      勤于耕耘,方有收获。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这些画面成为了“历史”。总体上,秦皇岛市河湖治理保护取得初步成效。如何持续推动河长制工作,解决好部分河长履职不到位、农村河湖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河湖“四乱”等问题。

      近年来,秦皇岛市坚持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市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情况亲自调研、重点问题亲自督导、关键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会议亲自主持。完成市级河湖长体系调整,并在主要媒体公示了市县河湖长名单,向各级河湖长转发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指导意见》和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基层河(湖)长履职细则>的通知》,对河湖长履职作出细致要求,并在2020年初,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河湖水环境稳定及度汛相关工作的通知》(秦皇岛市总河湖长令〔2020〕第1号),要求各级河湖长切实发挥河湖长在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中的领导、推动作用,迅速开展河湖问题排查集中行动,保障河湖水环境稳定达标、安全度汛。充分发挥了河长办督导协调作用,压实河湖长责任,凝聚部门合力,提升工作成效。

      河道就是河长们的“责任田”,他们用脚步丈量河道。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定期巡河并听取河长制工作汇报……各级河长切实发挥“头雁”作用,不断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努力把河长湖长责任在“巡”中压实、问题在“巡”中发现、措施在“巡”中完善、生态在“巡”中改善。如今,全市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戴河、汤河、石河、排洪河等河流成为城市的“绿肺”,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宝地。这样的改变与秦皇岛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不无关系。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随着河长制工作深入推进,秦皇岛一条条河流、一座座水库经过“洗礼”正重新焕发光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水污染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呵护好水资源,涵养好水生态,对秦皇岛来说尤为重要。接下来,秦皇岛市将以“三水”统筹、陆海联动为导向,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统筹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加强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县级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乡镇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及规范化建设,确保水质安全;保障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巩固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果,对照水质目标,因河施策,突出治理重点,精准谋划2022年旅游旺季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现旅游旺季水质持续向好。

来源:秦皇岛日报、秦皇岛生态环境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秦皇岛是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承担着暑期服务保障的特殊任务,生态优美是最大优势,水质优良是最靓品牌。水不仅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源泉,也是城市的历史、传承和未来。对于拥有众多河流、浅滩的秦皇岛来说,守好一方碧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的永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秦皇岛也吹响了“总攻”的号角。

万众一心,挺进蔚蓝。在轰轰烈烈的“护水”之战中,秦皇岛的决心与信心异常坚定!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作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市生态环境局,全体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党员为先锋,干部顶一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减排与环境扩容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以不进则退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坚拔寨的干劲强力推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谱写了一曲守护蔚蓝的赞歌。

生态治理

水清岸绿风光好

水污染防治工作,事关长远发展,任务繁复艰巨,需要统筹谋划,坚定不移加以推进。秦皇岛市高度重视,定期专题研究水污染防治工作,秦皇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水污染防治现场检查督办。

无规矩,难成方圆。秦皇岛市用制度压实责任,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秦皇岛市编制完成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制定了《秦皇岛市2021年水生态保护工作方案》《2021年秦皇岛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作方案》《秦皇岛市2021年旅游旺季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及主要入海河流水质保障方案,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为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好水质离不开好机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推进;系统治理,生态优先;重点突破,工程带动;区域联动,共治共享的四项基本原则。”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介绍说,在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过程中,秦皇岛市从水体污染、河流干涸断流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出发,坚持减排增容两手发力,系统推动河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流量保障和环境风险防控,科学开展秦皇岛市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在深入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减排的基础上,着力实施水生态建设、生态缓冲带修复、河流水系连通、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等生态扩容措施,用生态治水方式推动秦皇岛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转变。以石河、汤河、戴河、洋河、饮马河、人造河、滦河、沙河、东沙河、排洪河、新河、新开河、七里海等为重点,围绕污染减排、生态流量保障、水生态保护修复等主要任务,谋划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河流生态缓冲带修复、河流水系连通等精品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秦皇岛市深化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促进建立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完善跨界断面上下游补偿机制,形成治理责任共担、治理成果共享格局,共同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为确保水质安全,确保水污染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秦皇岛市围绕排洪河稳定消除劣Ⅴ类,汤河、新开河、饮马河水质提升等工作目标,编制实施水质提升方案,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明确重点任务和完成时限。围绕东沙河氟化物超标问题,加强源头治理,强化整治措施,开展生态修复。对出现超标的河流断面及时编制水质提升方案,严格落实工程措施和管控措施,确保河流稳定达标,同时,以旅游旺季水生态环境保障为抓手,精心打造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加快推进戴河下游生态修复工程、蒲河湿地工程、新河湿地工程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进展,实施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及应急保障工程,提升入海河流水质,保护河湖生态空间和河湖生物资源,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制定河道生态水量保障方案,统筹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建立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机制,保证枯水期河流水系生态水量。

美不美,家乡水。秦皇岛市通过持续推进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巩固提升青龙满族自治县八一水库和大营子集水廊道、昌黎县后孟营水源地、卢龙县范庄水源地、抚宁区细河水源地水源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昌黎县不达标水源的治理改造或替换,对饮用水水源水质不达标情况开展调研及成因分析。开展“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昌黎县康官营2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识标牌等规范化建设工作。

加强重点河流流域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开展城镇污水和黑臭水体深度治理、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深化渤海综合治理……一项项有力举措,擦亮了秦皇岛生态底色。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秦皇岛市1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优良比例81.8%;19个入海河(渠)断面全部达标,达标率100%。旅游旺季期间,扣除强降雨影响后,13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达Ⅲ类。秦皇岛市3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100%。秦皇岛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100%;旅游旺季期间,北戴河8个海水浴场水质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秦皇岛市柳江、枣园2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均达到良好,无恶化。

从源头治理

让河水涌动清流

沿着石河走过,记者发现尽管河岸两侧不少村庄农田、饭店、养殖场,但是未发现一处向河道偷排污水行为。举目南望,石河宛如一道曲折的雕刻深深地印秦皇岛的大地上……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进一步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综合整治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确定的总体要求,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医源性废水监管、加强工业污水排放监管。“在整治过程中,秦皇岛市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陆海统筹,以河保海。以溯源为导向,精准发力;坚持分类处置,按‘全覆盖、有侧重’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类型入海排污口整治措施,分类施治。结合全市入海排污口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科学高效、切合实际的整治措施。”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介绍说,各沿海县区人民政府承担入海排污口整治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湾长制、河长制”的管理优势,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入河排污口排查实施方案,成立组织体系,落实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不断把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

      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河流、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闸口”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出不得半点纰漏。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排查全市入河排污口,对排查出的问题实施分类整治,溯源倒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建立健全“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规范体系,对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缔,对依法依规设置的排污口,开展规范化建设并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排污口水质排放标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持续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放状况改善,全面提升秦皇岛市入河排污口环境管理水平。

      排污口虽小,但意义却不小,其治理是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硬仗的重要突破口,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生工程,而推进工业园区污染整治,就是入河排污口治理中的难点、重点。为此,秦皇岛市加快完善工业园区配套管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推进“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实现园区内工业企业废水统一收集。推进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工业集聚区内工业企业废水预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方可排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依法公开排污信息;利用远程监控手段,及时发现超标排放情况,及时预警,县区及时处置。加强日常环境执法工作,全面落实“双随机”制度,深化网格化监管制度,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持续推进工业园区“一园一档”“一企一册”环保管理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园区水环境管理台账。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秦皇岛市已审批的入河排污口共有39个,其中,20个正常运行,10个已封堵,9个停运。10月份,开展了全市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入河排污口位置、口门设置、监测点位设置、标志牌设置等,填写《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检查表》,记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情况,对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时交办整改。通过污水转运、截污纳管等措施,完成了汤河沿岸小型污水处理站整治,污水处理站入河排污口全部封堵。

构成护河新秩序

打造水清新生态

河水流淌着乡愁,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保护好每一条河道,留住秦皇岛水环境的生态底色,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全市民众的期盼。面对河道多、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实际,在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中,秦皇岛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上下协力,忠诚履职,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有力有序推进各项措施与专项行动,留住生态高“颜值”。

      曾经,洋河虽然是秦皇岛市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但河中有采砂船作业,岸边堆放了不少砂石。

      勤于耕耘,方有收获。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这些画面成为了“历史”。总体上,秦皇岛市河湖治理保护取得初步成效。如何持续推动河长制工作,解决好部分河长履职不到位、农村河湖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河湖“四乱”等问题。

      近年来,秦皇岛市坚持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市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情况亲自调研、重点问题亲自督导、关键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会议亲自主持。完成市级河湖长体系调整,并在主要媒体公示了市县河湖长名单,向各级河湖长转发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指导意见》和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基层河(湖)长履职细则>的通知》,对河湖长履职作出细致要求,并在2020年初,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河湖水环境稳定及度汛相关工作的通知》(秦皇岛市总河湖长令〔2020〕第1号),要求各级河湖长切实发挥河湖长在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中的领导、推动作用,迅速开展河湖问题排查集中行动,保障河湖水环境稳定达标、安全度汛。充分发挥了河长办督导协调作用,压实河湖长责任,凝聚部门合力,提升工作成效。

      河道就是河长们的“责任田”,他们用脚步丈量河道。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定期巡河并听取河长制工作汇报……各级河长切实发挥“头雁”作用,不断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努力把河长湖长责任在“巡”中压实、问题在“巡”中发现、措施在“巡”中完善、生态在“巡”中改善。如今,全市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戴河、汤河、石河、排洪河等河流成为城市的“绿肺”,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宝地。这样的改变与秦皇岛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不无关系。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随着河长制工作深入推进,秦皇岛一条条河流、一座座水库经过“洗礼”正重新焕发光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水污染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呵护好水资源,涵养好水生态,对秦皇岛来说尤为重要。接下来,秦皇岛市将以“三水”统筹、陆海联动为导向,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统筹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加强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县级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乡镇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及规范化建设,确保水质安全;保障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巩固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果,对照水质目标,因河施策,突出治理重点,精准谋划2022年旅游旺季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现旅游旺季水质持续向好。

来源:秦皇岛日报、秦皇岛生态环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