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白洋淀,水面宽阔,碧波荡漾,不时有成群的水鸟在淀上觅食、戏水,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小时候的白洋淀回来了!”安新县东淀头村村民任小峰感慨地说。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统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河流断面监测,不断改善白洋淀、衡水湖等重点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动图景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蓝天白云映衬下,石家庄滹沱河两岸风景如画。(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张 昊摄
突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白洋淀全域还清!
2021年,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为Ⅲ类,从2017年劣Ⅴ类全面提升至Ⅲ类,是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白洋淀首次实现全域Ⅲ类水,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强调。
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2019年10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到位于白洋淀上游的蠡县蠡吾镇暗访检查时,徒步暗访督查追寻严重威胁白洋淀环境的沟渠污水来源和去向,当场要求对全流域排污沟渠、纳污坑塘和工业污水、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和整改,列出清单、限期整改到位,并按县分段治理监测水质和考核问责。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主持召开省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领导小组会议,多次深入雄安新区调研检查,解难题、抓落实、见成效,扎实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2021年4月1日,省人大出台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施行,这是涉及雄安新区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对白洋淀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范,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处罚保护白洋淀。
坚持内外共治、标本兼治、治补并举,白洋淀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
让水多起来、净起来、活起来。我省统筹白洋淀全流域水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坚持科学治水用水,“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水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水清的白洋淀,见证着河北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不懈努力。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省委书记、省长任双总河湖长,全省5万余名河长、湖长“上岗”,河湖健康有了专属守护人。
创新治水机制。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实施“按月排名+奖惩问责”组合机制,在全国是首例。
严格排放标准。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及运东等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清河流域核心控制区对标北京,排放限值执行最严的标准,推动了相关流域水污染治理提速。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源。坚持水陆统筹、河海兼顾、综合施治,突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达标。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全省累计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037个,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全省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
近岸海域水质显著改善。2021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98.7%,12条国考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旅游旺季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8个主要海水浴场全部达到一类水质标准,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
华北“大漏斗”治理成效明显。2021年夏季以来,邢台市百泉、狗头泉和黑龙潭等泉眼相继复涌,昔日“泉城”美景重现。这背后,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所付出的努力。截至2021年底,河北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2.3亿立方米,全省超采区深浅层地下水位分别同比回升5.12米和1.87米。
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已然悄悄变了模样,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变成现实。2021年,我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为73.0%,优于年度目标任务9.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消除,优于年度目标任务8.2个百分点。
强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治 京津水源更加安全
初春时节,寒意未消。承德市滦平县付家店满族乡潮河流域的堤坝上,一个身影格外忙碌。付家店满族乡党委书记、乡级总河长金成正仔细巡查着河道。每周一次的巡河是他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
潮河位于密云水库上游,是涵养首都水源的重点区域。以前,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河道水土流失、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2016年,滦平县与北京合作开展潮河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重点在付家店满族乡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
自此,该乡铁腕治砂、生态治岸、系统治污,在恢复河道及河岸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如今,付家店满族乡境内的潮河流域,河畅水清,岸净景美,河岸两侧栈道、护栏、观景台等设施一应俱全,前来旅游观光、摄影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我省以京津水源地上游流域滦河、潮白河、永定河为重点,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开展跨界河流上下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协作,不断加大京津水源保护力度。
精准实施水污染防治,京津水源地水质越来越好。
呵护一库清水送京津。作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重点水库,潘大水库肩负着为天津、唐山供水的重任。
为改善滦河流域水质,保障天津和唐山用水安全,我省清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网箱近8万个、库鱼8650万公斤。2017年网箱养鱼清理完成后,潘大水库水质由地表Ⅴ类开始逐年向好,水库水质达到Ⅱ类。
为确保清水下山、净水进京,限制高污染高耗水行业发展,快速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严查严管违规排放……截至目前,密云水库上游潮河、白河和引滦入津工程上游黎河、沙河出境水质均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质,为保护京津水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加强水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
官厅水库——永定河水系上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曾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水库周边过度开垦、乱排污水,库区水一度受到严重污染。
以保护官厅水库及上游永定河生态环境为目标,张家口市怀来县紧锣密鼓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目前,累计完成湿地综合治理面积35.4平方公里,栽植各类乔灌木960多万株。
“湿地是水质‘净化器’。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目前入库水质已由之前的地表水Ⅳ类提升为Ⅲ类,水库水质整体达Ⅲ类,保证了出库水质。一湖清水正源源不断注入北京。”怀来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涛感慨地说。
持续强化京津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我省持续打好压水、节水、蓄水、治水、引水组合拳,有序实施潮白河流域、永定河流域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张承唐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提升水源涵养和水质保障能力,筑牢京津水源安全屏障。
推进联建联防联治,上下游全流域协同管理提速。
落实与北京、天津、山西等省份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多轮次联动执法工作。2021年,32个国考省界出境断面中,31个断面水质达到年度要求的Ⅳ类及以上标准,占比96.9%;4个界河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标准。
与北京市建立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天津市建立了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累计获得潮白河流域生态补偿金21.5亿元,引滦入津生态补偿金24.1亿元,用于支持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市相关县(市)实施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清洁小流域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有力促进了流域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2022年,我省将继续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白洋淀流域、京津水源涵养区、环渤海、冀中南四个区域分区施策,聚焦保障饮用水安全、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推进清洁化改造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四个领域,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河北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中)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2-04-04
春日的白洋淀,水面宽阔,碧波荡漾,不时有成群的水鸟在淀上觅食、戏水,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小时候的白洋淀回来了!”安新县东淀头村村民任小峰感慨地说。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统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河流断面监测,不断改善白洋淀、衡水湖等重点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动图景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蓝天白云映衬下,石家庄滹沱河两岸风景如画。(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张 昊摄
突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白洋淀全域还清!
2021年,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为Ⅲ类,从2017年劣Ⅴ类全面提升至Ⅲ类,是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白洋淀首次实现全域Ⅲ类水,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强调。
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2019年10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到位于白洋淀上游的蠡县蠡吾镇暗访检查时,徒步暗访督查追寻严重威胁白洋淀环境的沟渠污水来源和去向,当场要求对全流域排污沟渠、纳污坑塘和工业污水、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和整改,列出清单、限期整改到位,并按县分段治理监测水质和考核问责。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主持召开省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领导小组会议,多次深入雄安新区调研检查,解难题、抓落实、见成效,扎实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2021年4月1日,省人大出台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施行,这是涉及雄安新区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对白洋淀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范,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处罚保护白洋淀。
坚持内外共治、标本兼治、治补并举,白洋淀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
让水多起来、净起来、活起来。我省统筹白洋淀全流域水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坚持科学治水用水,“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水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水清的白洋淀,见证着河北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不懈努力。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省委书记、省长任双总河湖长,全省5万余名河长、湖长“上岗”,河湖健康有了专属守护人。
创新治水机制。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实施“按月排名+奖惩问责”组合机制,在全国是首例。
严格排放标准。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及运东等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清河流域核心控制区对标北京,排放限值执行最严的标准,推动了相关流域水污染治理提速。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源。坚持水陆统筹、河海兼顾、综合施治,突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达标。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全省累计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037个,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全省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
近岸海域水质显著改善。2021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98.7%,12条国考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旅游旺季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8个主要海水浴场全部达到一类水质标准,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
华北“大漏斗”治理成效明显。2021年夏季以来,邢台市百泉、狗头泉和黑龙潭等泉眼相继复涌,昔日“泉城”美景重现。这背后,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所付出的努力。截至2021年底,河北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2.3亿立方米,全省超采区深浅层地下水位分别同比回升5.12米和1.87米。
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已然悄悄变了模样,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变成现实。2021年,我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为73.0%,优于年度目标任务9.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消除,优于年度目标任务8.2个百分点。
强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治 京津水源更加安全
初春时节,寒意未消。承德市滦平县付家店满族乡潮河流域的堤坝上,一个身影格外忙碌。付家店满族乡党委书记、乡级总河长金成正仔细巡查着河道。每周一次的巡河是他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
潮河位于密云水库上游,是涵养首都水源的重点区域。以前,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河道水土流失、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2016年,滦平县与北京合作开展潮河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重点在付家店满族乡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
自此,该乡铁腕治砂、生态治岸、系统治污,在恢复河道及河岸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如今,付家店满族乡境内的潮河流域,河畅水清,岸净景美,河岸两侧栈道、护栏、观景台等设施一应俱全,前来旅游观光、摄影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我省以京津水源地上游流域滦河、潮白河、永定河为重点,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开展跨界河流上下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协作,不断加大京津水源保护力度。
精准实施水污染防治,京津水源地水质越来越好。
呵护一库清水送京津。作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重点水库,潘大水库肩负着为天津、唐山供水的重任。
为改善滦河流域水质,保障天津和唐山用水安全,我省清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网箱近8万个、库鱼8650万公斤。2017年网箱养鱼清理完成后,潘大水库水质由地表Ⅴ类开始逐年向好,水库水质达到Ⅱ类。
为确保清水下山、净水进京,限制高污染高耗水行业发展,快速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严查严管违规排放……截至目前,密云水库上游潮河、白河和引滦入津工程上游黎河、沙河出境水质均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质,为保护京津水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加强水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
官厅水库——永定河水系上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曾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水库周边过度开垦、乱排污水,库区水一度受到严重污染。
以保护官厅水库及上游永定河生态环境为目标,张家口市怀来县紧锣密鼓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目前,累计完成湿地综合治理面积35.4平方公里,栽植各类乔灌木960多万株。
“湿地是水质‘净化器’。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目前入库水质已由之前的地表水Ⅳ类提升为Ⅲ类,水库水质整体达Ⅲ类,保证了出库水质。一湖清水正源源不断注入北京。”怀来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涛感慨地说。
持续强化京津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我省持续打好压水、节水、蓄水、治水、引水组合拳,有序实施潮白河流域、永定河流域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张承唐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提升水源涵养和水质保障能力,筑牢京津水源安全屏障。
推进联建联防联治,上下游全流域协同管理提速。
落实与北京、天津、山西等省份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多轮次联动执法工作。2021年,32个国考省界出境断面中,31个断面水质达到年度要求的Ⅳ类及以上标准,占比96.9%;4个界河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标准。
与北京市建立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天津市建立了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累计获得潮白河流域生态补偿金21.5亿元,引滦入津生态补偿金24.1亿元,用于支持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市相关县(市)实施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清洁小流域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有力促进了流域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2022年,我省将继续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白洋淀流域、京津水源涵养区、环渤海、冀中南四个区域分区施策,聚焦保障饮用水安全、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推进清洁化改造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四个领域,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