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正在厚植美丽河北。
2021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治理管控实现全覆盖;完成营造林630万亩;累计完成修复治理退化草原42.3万亩,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5%……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的重要指示,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美丽河北的生态底色日渐亮丽。
塞罕坝机械林场风光。(资料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一体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决筑牢京津生态安全屏障
“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承德考察调研指导,首站就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深入绿意盎然的无边林海,赞誉荒漠变绿洲的精神力量,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河北实践熠熠生辉。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京津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召开推进首都“两区”建设工作会议,多次到张家口调研检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把首都“两区”建设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他反复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扎实推动首都“两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也非常重视首都“两区”建设,深入一线调研检查有关情况,部署调度相关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立足建成首都“两区”,张家口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努力厚植生态优势。推进坝上地区181万亩土地退耕还草轮牧,完成草原生态治理133万亩,草原天路成为京津冀的亮丽风景线。近年来,张家口造林136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崇礼冬奥核心区森林覆盖率已超过80%,成为滑雪胜地、户外运动天堂。924个农宅空置率50%以上“空心村”、169个农宅空置率30%到50%的“空心村”、7个农宅空置率30%以下易地新建和联村并建类村庄,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把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作为建成首都“两区”的核心支撑。去年,张家口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等六大绿色产业占GDP比重接近50%。
种下绿色,就是种下幸福。
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大规模国土空间绿化工程。张家口、石家庄、承德、秦皇岛、保定、廊坊、唐山等7市通过国家动态监测评估,继续保持“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创建37个省级森林城市,248个省级森林乡村,环京津森林城市群初步形成。
种下绿色,也孕育着希望。
沿着邯郸市峰峰矿区南响堂森林公园健身步道蜿蜒向上,松柏等常绿乔木层层叠叠,让人一点也想象不到原来的荒山模样。
“南响堂山上的石灰岩含钙量高,是做水泥的上佳原料。周边曾建起大大小小数家水泥厂,上山开矿的石料厂达20多家。整座山一度被挖得千疮百孔,几乎见不到绿。”自小就守着南响堂山长大的刘润生说,经过系统治理修复,现在南响堂山早已变绿,生态环境越来越美。
从挖矿、卖矿到养山、造绿,我省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去年625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综合治理任务全部完成。许多过去千疮百孔的山体,如今已经绿意葱茏。
种下绿色,更带来了机遇。
“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伐掉长势较差的林木,科学补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提升碳汇能力,守好这块‘绿色地图’。”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李永东说,“十四五”时期,林场将努力增加森林蓄积量,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更大力量。
继2017年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之后,去年9月底,塞罕坝机械林场又捧回了联合国土地生命奖。如今,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82%,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在去年底举行的河北省第二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服务平台启动仪式上,承德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分别与7家钢铁企业完成线上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819.27万元。
强化源头防控分类管理,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春回大地,天气渐渐回暖。卢龙县下寨乡的康美农业有限公司黄桃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给黄桃树剪枝,为春耕做准备。
“基地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原来板结的土壤变疏松了,种出的水果个头也比以前大了、匀称了,口感也好了,每公斤售价一般高出市场价30%至50%。”该公司总经理蔡卫国说,2019年,他们流转1500亩土地种植黄桃、蟠桃等。基地采用纳米膜好氧发酵堆肥技术,每年生产有机肥1000吨,可减少化肥使用量120吨左右,节省成本30%至40%。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我省大力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分区域、分作物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引导农民施用配方肥,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同时,积极推广绿色防控、高效施药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土壤,是万物之本。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我省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完善创新保障机制,聚焦重点强力攻坚,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进展。
强制度、严法律,搭建“四梁八柱”。
夯实法治保障。《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河北首次立法防治土壤污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障人居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执法监管。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改委和省工信厅等部门,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机制。截至2021年底,2236个地块纳入重点监管,严格调查评估、严格评审把关,严格从业管理,严格净地供应,有效遏制污染地块违规开发利用。
强化责任落实。省对市、市对县层层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评估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抓源头、强管控,紧盯问题攻坚。
走进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村民苏彦军家,十多盆绿植娇嫩欲滴、长势正旺,小院红砖铺地,干净敞亮。
“浇花用的水都是我们餐厨、洗浴产生的废水。这些废水经过处置后,不仅能浇花,还用来冲厕、洒扫。”苏彦军说,自从家里安上污水处置系统,污水废水都能收集起来再利用,不像以前直接泼在大街上。几十年污水横流的街巷,从此彻底变了模样。
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着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新增覆盖10800个村庄,累计覆盖39287个村庄,覆盖率达到80.3%;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我省按照受污染耕地全部落实管控措施的目标,定任务、定举措、抓落实。全省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三类耕地保护与管控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吃”,还影响“住”,给人居环境带来健康隐患。我省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严格落实净地供应制度,有效保障老百姓住得安心。
“今年,我省自我加压,在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的基础上,新增三个100%目标,即受污染耕地管控措施覆盖率100%、拟开发利用污染地块修复或风险管控目标达标率100%、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管控措施覆盖率100%,以更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筑牢土壤安全防护墙。”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晋宇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燕赵大地山清水秀、小溪潺潺、草绿花红、鸟鸣虫吟的自然生态景观越来越多。一个善待自然、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北正越来越清晰起来。
来源:河北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下)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2-04-06
绿色,正在厚植美丽河北。
2021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治理管控实现全覆盖;完成营造林630万亩;累计完成修复治理退化草原42.3万亩,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5%……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的重要指示,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美丽河北的生态底色日渐亮丽。
塞罕坝机械林场风光。(资料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一体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决筑牢京津生态安全屏障
“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承德考察调研指导,首站就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深入绿意盎然的无边林海,赞誉荒漠变绿洲的精神力量,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河北实践熠熠生辉。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京津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召开推进首都“两区”建设工作会议,多次到张家口调研检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把首都“两区”建设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他反复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扎实推动首都“两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也非常重视首都“两区”建设,深入一线调研检查有关情况,部署调度相关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立足建成首都“两区”,张家口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努力厚植生态优势。推进坝上地区181万亩土地退耕还草轮牧,完成草原生态治理133万亩,草原天路成为京津冀的亮丽风景线。近年来,张家口造林136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崇礼冬奥核心区森林覆盖率已超过80%,成为滑雪胜地、户外运动天堂。924个农宅空置率50%以上“空心村”、169个农宅空置率30%到50%的“空心村”、7个农宅空置率30%以下易地新建和联村并建类村庄,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把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作为建成首都“两区”的核心支撑。去年,张家口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等六大绿色产业占GDP比重接近50%。
种下绿色,就是种下幸福。
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大规模国土空间绿化工程。张家口、石家庄、承德、秦皇岛、保定、廊坊、唐山等7市通过国家动态监测评估,继续保持“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创建37个省级森林城市,248个省级森林乡村,环京津森林城市群初步形成。
种下绿色,也孕育着希望。
沿着邯郸市峰峰矿区南响堂森林公园健身步道蜿蜒向上,松柏等常绿乔木层层叠叠,让人一点也想象不到原来的荒山模样。
“南响堂山上的石灰岩含钙量高,是做水泥的上佳原料。周边曾建起大大小小数家水泥厂,上山开矿的石料厂达20多家。整座山一度被挖得千疮百孔,几乎见不到绿。”自小就守着南响堂山长大的刘润生说,经过系统治理修复,现在南响堂山早已变绿,生态环境越来越美。
从挖矿、卖矿到养山、造绿,我省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去年625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综合治理任务全部完成。许多过去千疮百孔的山体,如今已经绿意葱茏。
种下绿色,更带来了机遇。
“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伐掉长势较差的林木,科学补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提升碳汇能力,守好这块‘绿色地图’。”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李永东说,“十四五”时期,林场将努力增加森林蓄积量,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更大力量。
继2017年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之后,去年9月底,塞罕坝机械林场又捧回了联合国土地生命奖。如今,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82%,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在去年底举行的河北省第二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服务平台启动仪式上,承德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分别与7家钢铁企业完成线上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819.27万元。
强化源头防控分类管理,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春回大地,天气渐渐回暖。卢龙县下寨乡的康美农业有限公司黄桃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给黄桃树剪枝,为春耕做准备。
“基地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原来板结的土壤变疏松了,种出的水果个头也比以前大了、匀称了,口感也好了,每公斤售价一般高出市场价30%至50%。”该公司总经理蔡卫国说,2019年,他们流转1500亩土地种植黄桃、蟠桃等。基地采用纳米膜好氧发酵堆肥技术,每年生产有机肥1000吨,可减少化肥使用量120吨左右,节省成本30%至40%。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我省大力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分区域、分作物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引导农民施用配方肥,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同时,积极推广绿色防控、高效施药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土壤,是万物之本。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我省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完善创新保障机制,聚焦重点强力攻坚,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进展。
强制度、严法律,搭建“四梁八柱”。
夯实法治保障。《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河北首次立法防治土壤污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障人居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执法监管。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改委和省工信厅等部门,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机制。截至2021年底,2236个地块纳入重点监管,严格调查评估、严格评审把关,严格从业管理,严格净地供应,有效遏制污染地块违规开发利用。
强化责任落实。省对市、市对县层层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评估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抓源头、强管控,紧盯问题攻坚。
走进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村民苏彦军家,十多盆绿植娇嫩欲滴、长势正旺,小院红砖铺地,干净敞亮。
“浇花用的水都是我们餐厨、洗浴产生的废水。这些废水经过处置后,不仅能浇花,还用来冲厕、洒扫。”苏彦军说,自从家里安上污水处置系统,污水废水都能收集起来再利用,不像以前直接泼在大街上。几十年污水横流的街巷,从此彻底变了模样。
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着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新增覆盖10800个村庄,累计覆盖39287个村庄,覆盖率达到80.3%;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我省按照受污染耕地全部落实管控措施的目标,定任务、定举措、抓落实。全省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三类耕地保护与管控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吃”,还影响“住”,给人居环境带来健康隐患。我省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严格落实净地供应制度,有效保障老百姓住得安心。
“今年,我省自我加压,在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的基础上,新增三个100%目标,即受污染耕地管控措施覆盖率100%、拟开发利用污染地块修复或风险管控目标达标率100%、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管控措施覆盖率100%,以更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筑牢土壤安全防护墙。”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晋宇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燕赵大地山清水秀、小溪潺潺、草绿花红、鸟鸣虫吟的自然生态景观越来越多。一个善待自然、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北正越来越清晰起来。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