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生态环境普法

把牢法治中国正确航向(全面依法治国新成就) ——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发布日期:2020-12-10 14:43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全面依法治国新成就】系列报道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全面依法治国新成就”系列报道,展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法治成色亮眼。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铺展了法治中国的宏伟画卷。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18年3月11日下午3时52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高票表决通过。这是共和国宪法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如潮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长时间响起。

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修改宪法的重大决策,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说,这次修宪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的宪法权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中央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快研究制定法治国家建设规划……党中央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谋划,确保法治中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党领导法治建设形成制度性安排

2020年1月7日,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党中央每年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就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使之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形成制度性安排。”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说。

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法治中国生机勃勃、成就辉煌。

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出台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颁布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填补相关领域法律空白;出台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预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相继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法治基础。

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的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基本实现“一站式”和“网上办理”。企业开办手续原来过程繁杂、耗时费力,现在一般不到5个工作日就能办成;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前用时一两年甚至几年,如今一般不超过120个工作日。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扭住司法责任制“牛鼻子”,优质司法资源充实办案一线。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签署的裁判文书达98%以上,入额办案、办案担责、有责追究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张文显说,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体现了实践必然性、时代现实性和法理正当性,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不能放弃、不能动摇。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2014年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清晰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正式全面启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入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新阶段。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大议程中,对法治的重视和推进一以贯之。

——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定方向、定规划、定举措、抓落实;

——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强调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

——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深刻阐明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围绕实施好民法典作出安排部署;

——两次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为政法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出席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为平安中国建设指明方向……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居住证改革让两亿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扎根、筑起防范权力干预司法的“防火墙”“高压线”、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守牢防范冤错案件的底线、开展示范创建、法治督察为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增效、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回首过往,全面依法治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大提升。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生态环境普法

【全面依法治国新成就】系列报道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全面依法治国新成就”系列报道,展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法治成色亮眼。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铺展了法治中国的宏伟画卷。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18年3月11日下午3时52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高票表决通过。这是共和国宪法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如潮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长时间响起。

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修改宪法的重大决策,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说,这次修宪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的宪法权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中央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快研究制定法治国家建设规划……党中央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谋划,确保法治中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党领导法治建设形成制度性安排

2020年1月7日,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党中央每年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就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使之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形成制度性安排。”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说。

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法治中国生机勃勃、成就辉煌。

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出台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颁布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填补相关领域法律空白;出台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预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相继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法治基础。

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的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基本实现“一站式”和“网上办理”。企业开办手续原来过程繁杂、耗时费力,现在一般不到5个工作日就能办成;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前用时一两年甚至几年,如今一般不超过120个工作日。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扭住司法责任制“牛鼻子”,优质司法资源充实办案一线。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签署的裁判文书达98%以上,入额办案、办案担责、有责追究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张文显说,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体现了实践必然性、时代现实性和法理正当性,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不能放弃、不能动摇。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2014年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清晰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正式全面启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入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新阶段。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大议程中,对法治的重视和推进一以贯之。

——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定方向、定规划、定举措、抓落实;

——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强调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

——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深刻阐明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围绕实施好民法典作出安排部署;

——两次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为政法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出席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为平安中国建设指明方向……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居住证改革让两亿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扎根、筑起防范权力干预司法的“防火墙”“高压线”、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守牢防范冤错案件的底线、开展示范创建、法治督察为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增效、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回首过往,全面依法治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大提升。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