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之歌

发布日期:2024-12-06 15:56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91 字体 :[ 大 ][ 中 ][ 小 ]

00:00
00:00

水之韵,清澈而深邃,若君子之美德,高尚且圣洁;水之魂,蜿蜒而细流,似淑女之纤指,轻柔且灵动;水之歌,琤瑽而叮咚,如琴瑟之和鸣,悦耳且悠扬。水乃万物之源,滋润而生,其泽被广袤,草木得以繁荣,生灵能够繁衍。水之途,或平滑如镜,映天地之美;或汹涌澎湃,宣江海之威。所以“上善若水”,以其不争而争,以其无为而为,因此天下大同,和谐共生!

位于兴隆县六道河镇的清水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鲍丘水……又西北径伏凌山南,与石门水合。水出伏凌山,山高峻,岩鄣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一水西南流注之,是水有‘桑谷’之名,盖沿出桑溪故也。”(《水经注·郦道元》)文中的石门水即清水河,而桑谷就是今天的六道河镇,鲍丘水即潮河,千年之前郦道元就将清水河划入了潮河流域,这也是首次将兴隆的山水见诸典籍。沧海桑田,岁月静好,1400多年过去了,虽然后来成为“后龙风水”的禁地,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湾水。遗憾的是,发源于兴隆境内的柳河和潵河,却被字字珠玑而又惜墨如金的郦道元省略掉了,可见清水河在这位政治家和地理学家心中的地位。

“从小丘而行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步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的这段《小石潭记》,不也是对今天的清水河穿越时空的描写吗虽然我们不能隔着竹林去聆听水声,但是我们却能拨开苇丛与鸟共鸣;虽然我们不能伐竹开道行而远之,但是我们却能杖藜徐步鼓浪赏鱼,又何止与游者相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野鸭浮波,蜻蜓冲浪,那一幅幅燕山褶皱中的精彩画卷,不时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与我们同行的兴隆县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刘楠楠,深情地讲起了“后龙风水”曾经的故事,“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杜甫》)是她的追思;“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杨万里》)是她的回望;“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杜甫》)是她的经历;“到处江山皆玉立,谁家庭院不花开”(《雪·杨基》)是她的记忆。不管是春水还是夏浪,无论是秋波还是冬凌,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的视觉冲击,总会给人一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灵魂洗礼和精神升华。

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山涧流水,驻足在野花烂漫的柳径小溪,徜徉在枫叶摇荡的响泉彼岸,逍遥在风花雪月的凌汛大潮,是春是夏是秋还是冬已经无关风月,不问朝夕,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曾几何时,至柔至刚、美轮美奂、有情有义、滋天润地的水,竟也遭受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索取之殇。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本来是好事,但为何非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未来是金山银山,还是绿水青山这矛盾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人们的认知从感性到理性,人类再次回到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的轨道上来,人们终于大彻大悟,没有环境的大康,就没有生活的小康;没有水土的稳健,就没有人类的雄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其音更响、其羽更丰、其神更髓、其貌更扬。自2018年10月,兴隆县生态环境局和六道沟镇政府正式启动了清水河环境治理工程。兴隆县作为京津的水源地和后花园,把改善水生态环境作为“两山理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坚决筑牢首都政治和经济生态的“护城河”。

清水河全长28.81公里,共有6条支流,流域面积178.54平方公里,直接流入密云水库,是首都重要水源地之一。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度,聘用河湖管理员,推行“清单化+责任制”,机制落实到位,组织体系健全。二是制定规划。先后制定了《环京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规划》《兴隆县2021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质效。三是筹集资金。自2018年以来,共争取潮河流域生态补偿资金31092.81万元。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为目标,最大限度利用环保资金,精准谋划实施项目,为县生态环保提供了有力的引领和支撑。四是健全“三个机制”。拉动机制、执法机制、监督机制。为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本轮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从周家庄村至二道河村河段治理长度4.215公里,其中标准段4.2公里,生态示范点1.715公里,完成河道清淤4.2公里,清淤总量13万立方米,滨河景观绿化面积3.68万平方米,种植乔木69株,灌木90株,建设生态示范点7300平方米。清水河经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防洪效益: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年均减少泥沙量0.6万吨,有效地保护了交通、通信等多种基础设施的安全。二是经济效益:带动土地开发,促进河道治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引资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生态效益:通过治理形成了清水河两岸秀丽的风景绿化带,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休闲场所,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加快了整个社会全面提升的速度。

楠楠局长自豪地告诉我们,“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粥锅里”的情景被重新复制;“兴隆山三不愁,烧柴吃水点灯油”的故事被放大演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美景被清水河重新涂抹;“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早春浐水送友人·温庭筠》)的画卷被六道沟镇再次勾勒。

“后龙雾灵山,自太行逶迤而来,天池众沟,垣局如天然。前有金星山,后有分水岭……诸胜迥环,朝拜如众星拱间。左右诸水分流,夹绕外堂,合襟并汇于龙虎一峪,渤海朝宗,势雄脉远。”(《遵化通志》)“后龙山水”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华北之肺”,绝非某种偶然,治水者,乃国之大事,亦民之所系;水利者,为富强之根本,富裕之关键。波光粼粼,鱼虾得游;流水淙淙,农田得灌;芳草萋萋,燕莺得栖;柳岸葱葱,人类得居。以自然为尊,以和谐为本,则天地之祥和可复,万物之茁壮可期,让高山跳动出自然的脉搏,让长河流淌出生命的赞歌。

楠楠局长最后表示道,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兴隆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的四大战略。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为国保环境,为民谋福祉。到那时,清水河之歌就变成了清水河之诗,直至清水河之经典,绿水青山真正成了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

(作者:杨洪文 推荐地区:承德)

00:00
00:00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优秀奖

水之韵,清澈而深邃,若君子之美德,高尚且圣洁;水之魂,蜿蜒而细流,似淑女之纤指,轻柔且灵动;水之歌,琤瑽而叮咚,如琴瑟之和鸣,悦耳且悠扬。水乃万物之源,滋润而生,其泽被广袤,草木得以繁荣,生灵能够繁衍。水之途,或平滑如镜,映天地之美;或汹涌澎湃,宣江海之威。所以“上善若水”,以其不争而争,以其无为而为,因此天下大同,和谐共生!

位于兴隆县六道河镇的清水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鲍丘水……又西北径伏凌山南,与石门水合。水出伏凌山,山高峻,岩鄣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一水西南流注之,是水有‘桑谷’之名,盖沿出桑溪故也。”(《水经注·郦道元》)文中的石门水即清水河,而桑谷就是今天的六道河镇,鲍丘水即潮河,千年之前郦道元就将清水河划入了潮河流域,这也是首次将兴隆的山水见诸典籍。沧海桑田,岁月静好,1400多年过去了,虽然后来成为“后龙风水”的禁地,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湾水。遗憾的是,发源于兴隆境内的柳河和潵河,却被字字珠玑而又惜墨如金的郦道元省略掉了,可见清水河在这位政治家和地理学家心中的地位。

“从小丘而行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步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的这段《小石潭记》,不也是对今天的清水河穿越时空的描写吗虽然我们不能隔着竹林去聆听水声,但是我们却能拨开苇丛与鸟共鸣;虽然我们不能伐竹开道行而远之,但是我们却能杖藜徐步鼓浪赏鱼,又何止与游者相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野鸭浮波,蜻蜓冲浪,那一幅幅燕山褶皱中的精彩画卷,不时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与我们同行的兴隆县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刘楠楠,深情地讲起了“后龙风水”曾经的故事,“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杜甫》)是她的追思;“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杨万里》)是她的回望;“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杜甫》)是她的经历;“到处江山皆玉立,谁家庭院不花开”(《雪·杨基》)是她的记忆。不管是春水还是夏浪,无论是秋波还是冬凌,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的视觉冲击,总会给人一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灵魂洗礼和精神升华。

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山涧流水,驻足在野花烂漫的柳径小溪,徜徉在枫叶摇荡的响泉彼岸,逍遥在风花雪月的凌汛大潮,是春是夏是秋还是冬已经无关风月,不问朝夕,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曾几何时,至柔至刚、美轮美奂、有情有义、滋天润地的水,竟也遭受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索取之殇。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本来是好事,但为何非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未来是金山银山,还是绿水青山这矛盾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人们的认知从感性到理性,人类再次回到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的轨道上来,人们终于大彻大悟,没有环境的大康,就没有生活的小康;没有水土的稳健,就没有人类的雄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其音更响、其羽更丰、其神更髓、其貌更扬。自2018年10月,兴隆县生态环境局和六道沟镇政府正式启动了清水河环境治理工程。兴隆县作为京津的水源地和后花园,把改善水生态环境作为“两山理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坚决筑牢首都政治和经济生态的“护城河”。

清水河全长28.81公里,共有6条支流,流域面积178.54平方公里,直接流入密云水库,是首都重要水源地之一。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度,聘用河湖管理员,推行“清单化+责任制”,机制落实到位,组织体系健全。二是制定规划。先后制定了《环京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规划》《兴隆县2021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质效。三是筹集资金。自2018年以来,共争取潮河流域生态补偿资金31092.81万元。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为目标,最大限度利用环保资金,精准谋划实施项目,为县生态环保提供了有力的引领和支撑。四是健全“三个机制”。拉动机制、执法机制、监督机制。为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本轮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从周家庄村至二道河村河段治理长度4.215公里,其中标准段4.2公里,生态示范点1.715公里,完成河道清淤4.2公里,清淤总量13万立方米,滨河景观绿化面积3.68万平方米,种植乔木69株,灌木90株,建设生态示范点7300平方米。清水河经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防洪效益: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年均减少泥沙量0.6万吨,有效地保护了交通、通信等多种基础设施的安全。二是经济效益:带动土地开发,促进河道治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引资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生态效益:通过治理形成了清水河两岸秀丽的风景绿化带,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休闲场所,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加快了整个社会全面提升的速度。

楠楠局长自豪地告诉我们,“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粥锅里”的情景被重新复制;“兴隆山三不愁,烧柴吃水点灯油”的故事被放大演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美景被清水河重新涂抹;“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早春浐水送友人·温庭筠》)的画卷被六道沟镇再次勾勒。

“后龙雾灵山,自太行逶迤而来,天池众沟,垣局如天然。前有金星山,后有分水岭……诸胜迥环,朝拜如众星拱间。左右诸水分流,夹绕外堂,合襟并汇于龙虎一峪,渤海朝宗,势雄脉远。”(《遵化通志》)“后龙山水”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华北之肺”,绝非某种偶然,治水者,乃国之大事,亦民之所系;水利者,为富强之根本,富裕之关键。波光粼粼,鱼虾得游;流水淙淙,农田得灌;芳草萋萋,燕莺得栖;柳岸葱葱,人类得居。以自然为尊,以和谐为本,则天地之祥和可复,万物之茁壮可期,让高山跳动出自然的脉搏,让长河流淌出生命的赞歌。

楠楠局长最后表示道,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兴隆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的四大战略。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为国保环境,为民谋福祉。到那时,清水河之歌就变成了清水河之诗,直至清水河之经典,绿水青山真正成了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

(作者:杨洪文 推荐地区:承德)

00:00
00:00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