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行驶在通往丰宁满族自治县哈拉海湾村的公路上,窗外鸟鸣稠密,夏风吹拂,绿植成荫,纤云如纱,让一路略觉疲惫的心情顿感清凉,心底也生出无限热望,期待快些见到潮河的源头。
此次由承德市文联组织的丰宁采风活动,其目的是探访潮河上游丰宁段在水源生态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有人说过,生态环境的好坏,河流是最好的见证,一条河流,其实就是一个地区的发展史,它所包含的社会、人文、自然,都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河流就是大地的血脉,是生命之源。
大巴车在一山坡处停下来,按照行程安排,首先该由哈拉海湾村的村支书钱文国为我们介绍潮河源头的治理情况,这个不善言辞的北方汉子面对一群作家,不免紧张起来,略显语无伦次,于是干脆说道,大家跟着我一起来看吧!一行人穿过铁丝护网,七弯八拐之后,潮河源的真容终于曝于眼前:一条清澈的溪流缓泻而下,山水相拥,细流涓涓,像极了一位矜持而温婉的少女,唯美又恬静。而水中遍布大小圆石,两侧草丰木茂,三三两两的野花或白或粉,大家于是三五一群,或坐或立,水缓处,云影下澈,便如立坐云端之上,摄影师们争相留下这与绝美自然相融相映的瞬间。溯流而上,但见水中青苔浮动,如片片翠碧的莲叶,又见水中许多黑点或伏或游,细看时,竟是密密的蝌蚪,不禁遥想,当盛夏之时,若能来此,在绿树成荫的山间卧于青草之上,看阳光穿过时间的缝隙,在清风过耳中听取蛙声一片,该是多么惬意的时光!
作别潮河源,看着车窗外的一路风光,有人深思,有人感慨。是啊,人类的进步,是离不开河流的恩泽的,无论是选择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共同的一点便是:必须择水而居。丰宁这座小城如此,全县所有的乡村也是如此,傍山依水,方能不断繁衍生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条河,都是人类的母亲河,但是人类如果只知一味索取,终有一天,母亲会迅速老去,枯竭,因此,如何照顾好“母亲河”,给自己和后世留下更多更好的水源,就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一项举措。
让人倍感欣喜的是,丰宁人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而且成效十分显著。离开潮河源后,我们来到丰宁满族自治县清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这里,负责人辛月红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向大家介绍厂里的提标改造工程,并不时回答着大家的提问,我站在二沉池边,看着这磨盘样的巨大环池,看着它缓慢转动,污水不断被去除杂质,完成二次净化,看得久了,似乎在此完成净化的,不只是那些污水,还有我们一颗颗浮躁的尘心……
辛月红介绍说,这里承担着县城所有生活工业污水的净化任务,而净化后的水,一部分会被二次利用,既缓解了工业生产用水、景观用水需求,同时兼顾解决城市绿化用水、消防用水、城市降尘用水等,增加了中水的利用率,使中水“变废为宝”,满足了工业厂矿的正常生产用水需求,为丰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社会效益显著。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他所介绍的诸多功能因为专业性较强,我并不是很能听得懂,但是看着他一脸的自信和自豪,我们便可以知道,这份工作,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已经成为了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当然也有理由相信,这项工程必将会越来越完善,这是一项真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多年以前,人们环境意识还很淡薄,发展中带着盲目,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多地河流遭受污染,且面临枯竭,潮河也不例外。“河长制”的实行虽不能短期内实现河流的复兴,但它让山青河绿、鱼虾成群成为最切近的可能。在“河长制”的落实上,丰宁人是务实的,清理垃圾、清除岸线乱占、拆除采砂场、修防洪坝、建蓄水工程、植树造林、防治污染……这一系列措施的有力实施,让我仿若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已经近在眼前:清悠悠的潮河水静静流淌,风从水面上吹来,吹在行人的脸上,带着潮河水特有的清凉,而多种水鸟或掠过空中,或栖入水草,或戏于水上,河岸上垂钓者悠闲,游赏者络绎……
一条河流,永远流淌着一方的人文情怀和历史底蕴。如果说,丰宁的“丰”字代表这片土地,那么,其中的这一竖一定就是潮河,相信许多丰宁人便是在潮河沿岸出生、识字、工作、恋爱、成家,潮河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承载着人们的人生记忆,只有这条河越来越壮美,足以泽被万方的时候,“宁”字才会真正实现。我们愿意看到这样的景象:岸边绿树阴翳,河中水草招摇,并岸的公路上车流如织,日光朗照下,波光潋滟,天水一色。人在岸上走,鱼在水底游,一切都从容不迫地向前进。
最后去参观的是胡麻营镇的污水处理厂,作为潮河沿岸十几处污水处理厂中的一个代表,我们注意到厂内环境干净清幽,几处小园内,用净化水浇灌出的时蔬苍翠欲滴,带着诱人的颜色和味道。
回程的车在高速上疾驰,我的思绪也在疾驰,它生出翅翼,飞出窗外,飞回到潮河发源的那个山坳,然后顺流而下。潮河水汩汩地流着,像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着前方,也折射着希望,它如此激昂,又如此鲜活,向着未来,不断奋进着……
(作者:陈宝文 推荐地区:承德)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
潮河散记
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时间:2024-12-06
大巴车行驶在通往丰宁满族自治县哈拉海湾村的公路上,窗外鸟鸣稠密,夏风吹拂,绿植成荫,纤云如纱,让一路略觉疲惫的心情顿感清凉,心底也生出无限热望,期待快些见到潮河的源头。
此次由承德市文联组织的丰宁采风活动,其目的是探访潮河上游丰宁段在水源生态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有人说过,生态环境的好坏,河流是最好的见证,一条河流,其实就是一个地区的发展史,它所包含的社会、人文、自然,都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河流就是大地的血脉,是生命之源。
大巴车在一山坡处停下来,按照行程安排,首先该由哈拉海湾村的村支书钱文国为我们介绍潮河源头的治理情况,这个不善言辞的北方汉子面对一群作家,不免紧张起来,略显语无伦次,于是干脆说道,大家跟着我一起来看吧!一行人穿过铁丝护网,七弯八拐之后,潮河源的真容终于曝于眼前:一条清澈的溪流缓泻而下,山水相拥,细流涓涓,像极了一位矜持而温婉的少女,唯美又恬静。而水中遍布大小圆石,两侧草丰木茂,三三两两的野花或白或粉,大家于是三五一群,或坐或立,水缓处,云影下澈,便如立坐云端之上,摄影师们争相留下这与绝美自然相融相映的瞬间。溯流而上,但见水中青苔浮动,如片片翠碧的莲叶,又见水中许多黑点或伏或游,细看时,竟是密密的蝌蚪,不禁遥想,当盛夏之时,若能来此,在绿树成荫的山间卧于青草之上,看阳光穿过时间的缝隙,在清风过耳中听取蛙声一片,该是多么惬意的时光!
作别潮河源,看着车窗外的一路风光,有人深思,有人感慨。是啊,人类的进步,是离不开河流的恩泽的,无论是选择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共同的一点便是:必须择水而居。丰宁这座小城如此,全县所有的乡村也是如此,傍山依水,方能不断繁衍生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条河,都是人类的母亲河,但是人类如果只知一味索取,终有一天,母亲会迅速老去,枯竭,因此,如何照顾好“母亲河”,给自己和后世留下更多更好的水源,就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一项举措。
让人倍感欣喜的是,丰宁人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而且成效十分显著。离开潮河源后,我们来到丰宁满族自治县清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这里,负责人辛月红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向大家介绍厂里的提标改造工程,并不时回答着大家的提问,我站在二沉池边,看着这磨盘样的巨大环池,看着它缓慢转动,污水不断被去除杂质,完成二次净化,看得久了,似乎在此完成净化的,不只是那些污水,还有我们一颗颗浮躁的尘心……
辛月红介绍说,这里承担着县城所有生活工业污水的净化任务,而净化后的水,一部分会被二次利用,既缓解了工业生产用水、景观用水需求,同时兼顾解决城市绿化用水、消防用水、城市降尘用水等,增加了中水的利用率,使中水“变废为宝”,满足了工业厂矿的正常生产用水需求,为丰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社会效益显著。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他所介绍的诸多功能因为专业性较强,我并不是很能听得懂,但是看着他一脸的自信和自豪,我们便可以知道,这份工作,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已经成为了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当然也有理由相信,这项工程必将会越来越完善,这是一项真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多年以前,人们环境意识还很淡薄,发展中带着盲目,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多地河流遭受污染,且面临枯竭,潮河也不例外。“河长制”的实行虽不能短期内实现河流的复兴,但它让山青河绿、鱼虾成群成为最切近的可能。在“河长制”的落实上,丰宁人是务实的,清理垃圾、清除岸线乱占、拆除采砂场、修防洪坝、建蓄水工程、植树造林、防治污染……这一系列措施的有力实施,让我仿若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已经近在眼前:清悠悠的潮河水静静流淌,风从水面上吹来,吹在行人的脸上,带着潮河水特有的清凉,而多种水鸟或掠过空中,或栖入水草,或戏于水上,河岸上垂钓者悠闲,游赏者络绎……
一条河流,永远流淌着一方的人文情怀和历史底蕴。如果说,丰宁的“丰”字代表这片土地,那么,其中的这一竖一定就是潮河,相信许多丰宁人便是在潮河沿岸出生、识字、工作、恋爱、成家,潮河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承载着人们的人生记忆,只有这条河越来越壮美,足以泽被万方的时候,“宁”字才会真正实现。我们愿意看到这样的景象:岸边绿树阴翳,河中水草招摇,并岸的公路上车流如织,日光朗照下,波光潋滟,天水一色。人在岸上走,鱼在水底游,一切都从容不迫地向前进。
最后去参观的是胡麻营镇的污水处理厂,作为潮河沿岸十几处污水处理厂中的一个代表,我们注意到厂内环境干净清幽,几处小园内,用净化水浇灌出的时蔬苍翠欲滴,带着诱人的颜色和味道。
回程的车在高速上疾驰,我的思绪也在疾驰,它生出翅翼,飞出窗外,飞回到潮河发源的那个山坳,然后顺流而下。潮河水汩汩地流着,像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着前方,也折射着希望,它如此激昂,又如此鲜活,向着未来,不断奋进着……
(作者:陈宝文 推荐地区:承德)
手机扫描听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