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聚科教人才合力 筑国家强盛之基——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新华社记者
连日来,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以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悟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和贯彻落实设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大家表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凝聚智慧和力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回望非凡十年,伟大成就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发展。
深秋微凉,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内热火朝天。带着C919大型客机获颁型号合格证的喜悦,项目团队正全力以赴冲锋首架机交付工作。
C919第一架机团队负责人严子焜说:“二十大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在作报告时又提到大飞机制造,我和团队成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创新之重大、使命之光荣。”
厚积薄发,展翅翱翔。十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从499亿元增加到1817亿元。
“研究条件越来越好,同学、老师成果越来越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赵路远的切身感受印证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亮出自己正在参与研究的机器化学家项目,她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很自豪!”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不断完善,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更加充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说:“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老中青搭配、传帮带有序的‘医学国家队’,实现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心、医学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心和医学新技术的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
日新月异的时代,青春动能在奔涌,创造思维在迸发。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0级博士生刘迪波心潮澎湃地回想起担任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难忘经历:“从首钢园背后的工业遗产涅槃重生到延庆场馆的生态保护,再到为外国宾客讲解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场冬奥之行,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过去十年是我们国家依托创新驱动发展的非凡十年,也更加笃定作为一名环境学子的责任:我们应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积蓄力量。”
创新驱动擘画未来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
“创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系列原创观点、作出了许多创新部署,无论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探索,还是对科教领域的统筹部署,都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对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部署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印象深刻,“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三大战略愈发体现出我们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日臻成熟的全局视野与系统观念。”
11月1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常盛会议中心内座无虚席。党的二十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为师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创新的种子必须精心培养、用心浇灌,才能茁壮成长。”林占熺回忆起21世纪初,菌草技术走到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坚决支持在福建农林大学建设菌草科学实验室。该实验室迄今已培养181名菌草研究方向的硕博士毕业生,来自中国的小菌草变成了惠及全球的大产业。
厚植沃土,蓬勃而出。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刻思考和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影响深远。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近年来通过一系列课程改革,求解“钱学森之问”的时代课题。校长王莉萍说:“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呼唤创新人才的涌现。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以教育改革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路,注重实践、锻炼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加强全人格教育,让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力等得到全面发展。”
“新的部署是一项伟大工程。”三大战略的有序贯通令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教授谭久彬倍感振奋,“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要始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入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逻辑内涵,以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为创新途径,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梦想感召砥砺奋进
磁子在反应瓶中高速旋转,通风橱传来阵阵嗡鸣……时至深夜,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一群身着白衣的科研人员还在加速攻关。
“科技创新没有终点。”实验室主任崔春明说,“当今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推出更多成果。”
广州市技师学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内,几名学生正在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黄枫杰带领下进行操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我们普通工人也能成为国家栋梁、实现人生出彩。”这位曾代表中国首次出战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的全国青联委员说,“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培养和带动勤学苦练、深入钻研的技能人才,不断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贡献智慧力量。”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表述,令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倍感鼓舞:“我们要继续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聚焦时代前沿,感知社会脉动,用丰富生动的艺术形式记录奔涌向前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创造,用昂扬自信的文化气象为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和广阔舞台。”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回响。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深感责任重大,“教育是科技、人才、创新的起点。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加快建设十二年一贯制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今天活跃在菁菁校园中的青年一代,正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关键一棒。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与使命。”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郭娟梅对未来信心满怀,“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更加认真地钻研科学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扎根西部、建功基层,让青春之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征程上绚丽绽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聚科教人才合力 筑国家强盛之基——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2-11-07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聚科教人才合力 筑国家强盛之基——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新华社记者
连日来,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以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悟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和贯彻落实设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大家表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凝聚智慧和力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回望非凡十年,伟大成就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发展。
深秋微凉,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内热火朝天。带着C919大型客机获颁型号合格证的喜悦,项目团队正全力以赴冲锋首架机交付工作。
C919第一架机团队负责人严子焜说:“二十大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在作报告时又提到大飞机制造,我和团队成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创新之重大、使命之光荣。”
厚积薄发,展翅翱翔。十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从499亿元增加到1817亿元。
“研究条件越来越好,同学、老师成果越来越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赵路远的切身感受印证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亮出自己正在参与研究的机器化学家项目,她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很自豪!”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不断完善,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更加充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说:“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老中青搭配、传帮带有序的‘医学国家队’,实现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心、医学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心和医学新技术的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
日新月异的时代,青春动能在奔涌,创造思维在迸发。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0级博士生刘迪波心潮澎湃地回想起担任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难忘经历:“从首钢园背后的工业遗产涅槃重生到延庆场馆的生态保护,再到为外国宾客讲解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场冬奥之行,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过去十年是我们国家依托创新驱动发展的非凡十年,也更加笃定作为一名环境学子的责任:我们应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积蓄力量。”
创新驱动擘画未来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
“创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系列原创观点、作出了许多创新部署,无论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探索,还是对科教领域的统筹部署,都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对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部署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印象深刻,“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三大战略愈发体现出我们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日臻成熟的全局视野与系统观念。”
11月1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常盛会议中心内座无虚席。党的二十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为师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创新的种子必须精心培养、用心浇灌,才能茁壮成长。”林占熺回忆起21世纪初,菌草技术走到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坚决支持在福建农林大学建设菌草科学实验室。该实验室迄今已培养181名菌草研究方向的硕博士毕业生,来自中国的小菌草变成了惠及全球的大产业。
厚植沃土,蓬勃而出。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刻思考和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影响深远。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近年来通过一系列课程改革,求解“钱学森之问”的时代课题。校长王莉萍说:“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呼唤创新人才的涌现。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以教育改革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路,注重实践、锻炼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加强全人格教育,让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力等得到全面发展。”
“新的部署是一项伟大工程。”三大战略的有序贯通令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教授谭久彬倍感振奋,“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要始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入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逻辑内涵,以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为创新途径,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梦想感召砥砺奋进
磁子在反应瓶中高速旋转,通风橱传来阵阵嗡鸣……时至深夜,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一群身着白衣的科研人员还在加速攻关。
“科技创新没有终点。”实验室主任崔春明说,“当今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推出更多成果。”
广州市技师学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内,几名学生正在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黄枫杰带领下进行操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我们普通工人也能成为国家栋梁、实现人生出彩。”这位曾代表中国首次出战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的全国青联委员说,“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培养和带动勤学苦练、深入钻研的技能人才,不断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贡献智慧力量。”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表述,令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倍感鼓舞:“我们要继续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聚焦时代前沿,感知社会脉动,用丰富生动的艺术形式记录奔涌向前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创造,用昂扬自信的文化气象为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和广阔舞台。”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回响。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深感责任重大,“教育是科技、人才、创新的起点。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加快建设十二年一贯制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今天活跃在菁菁校园中的青年一代,正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关键一棒。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与使命。”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郭娟梅对未来信心满怀,“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更加认真地钻研科学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扎根西部、建功基层,让青春之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征程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