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倪岳峰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关键时期,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北视察指导,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深情地说:“河北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我对这里充满感情,把这里建设好是我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让7400多万燕赵儿女感到无限温暖、无比振奋、无上荣光,也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信心满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河北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战略擘画,饱含着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邃思考,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考量,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谋划,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忠诚之志,转化为做好河北工作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现在,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我们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举全省之力加快打造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全面抓好重点片区开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必须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保持历史耐心,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要把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片区、每一个项目,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合理把握开发建设节奏和时序,高水平开发启动区重点功能片区,有序推进雄安城际站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进一步明确细化城市街区、居住社区建筑风貌,确保新开工的每一栋建筑都能展现雄安特色,努力创造“雄安质量”。
全面把握集中承载地功能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我们要细化雄安新区承接疏解项目方案,争取已经明确的项目尽快落地建成、形成示范,做好承接第二批疏解对象的充分准备。推动完善疏解配套政策,进一步做实林荫停车场、交通不堵车、自来水直饮、小型足球场等“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增强对疏解对象的吸引力。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争取更多市场化疏解项目落户雄安。
全面增强雄安新区创新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雄安新区之新,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必须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我们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集聚顶尖科技人才,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依托首批疏解的央企,建立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谋划发展绿色能源、金融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创新链,推进高校协同创新,争取国家实验室等在雄安布局。优化健全雄安新区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实现“雄安事雄安办”。
全面巩固拓展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统筹谋划,扎实推进”。白洋淀作为“华北明珠”,上承九河、下注渤海,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好、保护好白洋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我们对白洋淀要格外呵护、格外珍惜,夯实周边37个县(市、区)责任,坚持上下游协同、全流域治理,一体推进补水、治污、防洪,确保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鸟类保护措施,让更多珍稀鸟类青睐“候鸟天堂”。
全面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雄安新区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我们要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扎实做好回迁安置工作,统筹新区传统产业转移升级和高端高新产业植入,加强再就业培训,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大力引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做好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托幼养老等工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
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等地大力支持下,河北深化务实合作,积极主动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有序,“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切实用好首都辐射带动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河北环绕首都,在承接疏解中接受辐射带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坚持全域对接,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工作。自觉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发挥“轨道上的京津冀”交通优势,以廊坊为重点积极承接北京区域性物流设施疏解转移,吸引物流头部企业、中介机构,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抓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等建设,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切实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借助京津资源推进创新发展,河北大有可为。我们要加强与京津科研机构沟通协作,打造孵化转化平台载体,强化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服务,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让更多创新资源落脚河北。围绕京津创新链布局河北产业链,构建适应协同创新要求的创新体系,推动开展机器人、中医药、钒钛等领域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全面提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承载能力,共建区域性产业集群。
切实抓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河北交通优势便利,已经形成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2022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69亿吨,跃居世界第二位。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区域内联通效率,努力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河北有条件、有能力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聚焦织密织好高铁、高速等区域互联互通网络,加快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克承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省会及各设区市通达效率。切实发挥河北港口集团作用,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努力把唐山港打造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和综合贸易大港,把黄骅港打造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把秦皇岛港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港和现代贸易港,与天津共同谋划推进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深化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合作,强化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提升机场综合保障能力。
切实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22年以来,河北所有设区市历史性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入京津河流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天蓝地绿水秀逐渐成为河北底色。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是河北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联手京津加强协同治理,开展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区域空气质量。着眼推进北方防沙带建设,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继续抓好张承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60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0万亩,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
切实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同北京、天津相比,河北在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上差距明显,还要下更大的功夫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要围绕缩小与京津公共服务的落差,加强与京津知名学校、三甲医院的对接,完善配套服务,争取更多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携手推进医联体建设,布局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吸引京津居民到河北养老。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精准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平安河北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努力开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2022年以来,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激发潜力,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绿色发展成效明显,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我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燕赵大地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只要领会透了、把握准了就不会走弯路,只要执行坚决、落实到位就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对河北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河北力量。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2年以来,河北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突破口,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普遍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等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依靠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潜力巨大。我们要进一步指导支持各设区市基于自身优势错位发展,明确主导产业,全面提升集群化、差异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抓好大数据深度挖掘利用,持续保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领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为河北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注入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强化主体责任、属地责任、部门职能责任,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与京津建立决策、协调、执行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三省市协同发展重大问题会商。坚持全省一盘棋,进一步推动人才向雄安汇聚、政策向雄安聚焦、项目向雄安落地、资金向雄安倾斜,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场深刻革命。河北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必须在全面绿色转型上走在前列、率先突破。我们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多点布局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协同发展光伏、风电、氢能,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大力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碳排放强度。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河北是沿海省份,必须在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我们要着眼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从政务服务这个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领导干部定期与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推动所有涉企事项和民生领域审批事项集中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提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通率,让群众依规办事不求人、方便快捷少跑腿。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落实企业上市前扶持政策,积极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发挥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平台作用,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对标京津标准推进通关便利化,提升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近年来,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必须奋起直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要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河北净菜”品牌,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坚持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因地制宜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深入实施“领跑者”行动,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做大做强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原载2023年第14期求是杂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倪岳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时间:2023-07-17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倪岳峰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关键时期,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北视察指导,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深情地说:“河北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我对这里充满感情,把这里建设好是我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让7400多万燕赵儿女感到无限温暖、无比振奋、无上荣光,也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信心满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河北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战略擘画,饱含着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邃思考,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考量,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谋划,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忠诚之志,转化为做好河北工作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现在,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我们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举全省之力加快打造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全面抓好重点片区开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必须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保持历史耐心,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要把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片区、每一个项目,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合理把握开发建设节奏和时序,高水平开发启动区重点功能片区,有序推进雄安城际站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进一步明确细化城市街区、居住社区建筑风貌,确保新开工的每一栋建筑都能展现雄安特色,努力创造“雄安质量”。
全面把握集中承载地功能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我们要细化雄安新区承接疏解项目方案,争取已经明确的项目尽快落地建成、形成示范,做好承接第二批疏解对象的充分准备。推动完善疏解配套政策,进一步做实林荫停车场、交通不堵车、自来水直饮、小型足球场等“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增强对疏解对象的吸引力。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争取更多市场化疏解项目落户雄安。
全面增强雄安新区创新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雄安新区之新,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必须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我们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集聚顶尖科技人才,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依托首批疏解的央企,建立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谋划发展绿色能源、金融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创新链,推进高校协同创新,争取国家实验室等在雄安布局。优化健全雄安新区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实现“雄安事雄安办”。
全面巩固拓展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统筹谋划,扎实推进”。白洋淀作为“华北明珠”,上承九河、下注渤海,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好、保护好白洋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我们对白洋淀要格外呵护、格外珍惜,夯实周边37个县(市、区)责任,坚持上下游协同、全流域治理,一体推进补水、治污、防洪,确保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鸟类保护措施,让更多珍稀鸟类青睐“候鸟天堂”。
全面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雄安新区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我们要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扎实做好回迁安置工作,统筹新区传统产业转移升级和高端高新产业植入,加强再就业培训,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大力引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做好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托幼养老等工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
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等地大力支持下,河北深化务实合作,积极主动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有序,“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切实用好首都辐射带动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河北环绕首都,在承接疏解中接受辐射带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坚持全域对接,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工作。自觉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发挥“轨道上的京津冀”交通优势,以廊坊为重点积极承接北京区域性物流设施疏解转移,吸引物流头部企业、中介机构,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抓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等建设,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切实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借助京津资源推进创新发展,河北大有可为。我们要加强与京津科研机构沟通协作,打造孵化转化平台载体,强化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服务,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让更多创新资源落脚河北。围绕京津创新链布局河北产业链,构建适应协同创新要求的创新体系,推动开展机器人、中医药、钒钛等领域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全面提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承载能力,共建区域性产业集群。
切实抓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河北交通优势便利,已经形成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2022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69亿吨,跃居世界第二位。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区域内联通效率,努力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河北有条件、有能力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聚焦织密织好高铁、高速等区域互联互通网络,加快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克承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省会及各设区市通达效率。切实发挥河北港口集团作用,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努力把唐山港打造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和综合贸易大港,把黄骅港打造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把秦皇岛港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港和现代贸易港,与天津共同谋划推进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深化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合作,强化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提升机场综合保障能力。
切实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22年以来,河北所有设区市历史性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入京津河流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天蓝地绿水秀逐渐成为河北底色。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是河北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联手京津加强协同治理,开展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区域空气质量。着眼推进北方防沙带建设,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继续抓好张承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60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0万亩,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
切实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同北京、天津相比,河北在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上差距明显,还要下更大的功夫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要围绕缩小与京津公共服务的落差,加强与京津知名学校、三甲医院的对接,完善配套服务,争取更多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携手推进医联体建设,布局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吸引京津居民到河北养老。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精准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平安河北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努力开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2022年以来,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激发潜力,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绿色发展成效明显,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我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燕赵大地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只要领会透了、把握准了就不会走弯路,只要执行坚决、落实到位就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对河北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河北力量。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2年以来,河北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突破口,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普遍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等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依靠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潜力巨大。我们要进一步指导支持各设区市基于自身优势错位发展,明确主导产业,全面提升集群化、差异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抓好大数据深度挖掘利用,持续保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领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为河北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注入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强化主体责任、属地责任、部门职能责任,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与京津建立决策、协调、执行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三省市协同发展重大问题会商。坚持全省一盘棋,进一步推动人才向雄安汇聚、政策向雄安聚焦、项目向雄安落地、资金向雄安倾斜,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场深刻革命。河北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必须在全面绿色转型上走在前列、率先突破。我们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多点布局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协同发展光伏、风电、氢能,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大力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碳排放强度。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河北是沿海省份,必须在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我们要着眼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从政务服务这个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领导干部定期与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推动所有涉企事项和民生领域审批事项集中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提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通率,让群众依规办事不求人、方便快捷少跑腿。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落实企业上市前扶持政策,积极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发挥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平台作用,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对标京津标准推进通关便利化,提升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近年来,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必须奋起直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要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河北净菜”品牌,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坚持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因地制宜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深入实施“领跑者”行动,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做大做强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原载2023年第14期求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