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一盘棋,同心绘宏图。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十周年。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再到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不断书写新时代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个个标志性的节点,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一次次关键的突破,书写着协同发展的非凡历程,也昭示着这一历史性工程更加雄阔壮丽的未来图景。
公立医院试水跨省托管——2015年5月,保定市儿童医院委托北京儿童医院管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家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一场公立医院跨省托管合作的新实践、新探索随之开启。
北京农批市场开到了高碑店——2015年10月,首衡高碑店市场正式运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农批产业疏解的首个项目,首衡高碑店市场目前已成长为京津冀地区体量大、品类多、功能全的综合性市场,入驻商户8700余家。
“同城”时代来了——2015年12月28日,津保铁路开通运营,成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率先破题的一条通道。保定与天津跨入1小时“同城”时代,京津冀实现高铁“无缝连接”,区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因这条纽带而更加紧密。
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2016年7月,入驻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药企等来好消息,园区实行京冀“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入驻的北京药企可以直接在沧州生产“北京药”。
异地看病,报销不再折腾——2017年1月5日,京冀签署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协议,同时在河北燕达医院首次开通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标志着京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破冰。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了集中承载地——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6年多的时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着墨,稳扎稳打,如今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一泓碧水润津门——2017年6月,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第一期签署。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好山好水成了津冀共同守护的“有价之宝”。
一个自贸片区,地跨京冀两地——2019年8月31日,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挂牌成立,是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域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京冀携手试制度,共同育产业,将创新“试验田”打造成高端高新项目聚集的“高产田”。
区域协同立法破局——2020年1月,京津冀三省市人大率先从机动车污染防治上破题,分别在各自人代会上通过了同一文本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京津冀首部全面协同法规诞生,将三地机动车污染联防联治纳入法治化轨道。
永定河流动起来了——2021年9月27日,永定河865公里治理河道全线贯通,时隔25年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这条河,成为京津冀区域近十年来首条通过跨区域协同治理实现通水的河流。
敢闯敢试的京津冀,活力迸发的京津冀,积蓄动能的京津冀,充满希望的京津冀!
从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开始,京津冀不断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释放“协同动能”,让创新奔涌,让创造激荡。
今天,本报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特别报道”特刊,将目光锁定十年中的十个“突破”,用这个独特视角,记录协同十年的坚实履痕,记录我们共同走过的历程。
文/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日报:十年·突破
来源:河北日报 时间:2024-02-26
落子一盘棋,同心绘宏图。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十周年。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再到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不断书写新时代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个个标志性的节点,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一次次关键的突破,书写着协同发展的非凡历程,也昭示着这一历史性工程更加雄阔壮丽的未来图景。
公立医院试水跨省托管——2015年5月,保定市儿童医院委托北京儿童医院管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家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一场公立医院跨省托管合作的新实践、新探索随之开启。
北京农批市场开到了高碑店——2015年10月,首衡高碑店市场正式运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农批产业疏解的首个项目,首衡高碑店市场目前已成长为京津冀地区体量大、品类多、功能全的综合性市场,入驻商户8700余家。
“同城”时代来了——2015年12月28日,津保铁路开通运营,成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率先破题的一条通道。保定与天津跨入1小时“同城”时代,京津冀实现高铁“无缝连接”,区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因这条纽带而更加紧密。
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2016年7月,入驻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药企等来好消息,园区实行京冀“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入驻的北京药企可以直接在沧州生产“北京药”。
异地看病,报销不再折腾——2017年1月5日,京冀签署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协议,同时在河北燕达医院首次开通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标志着京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破冰。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了集中承载地——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6年多的时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着墨,稳扎稳打,如今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一泓碧水润津门——2017年6月,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第一期签署。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好山好水成了津冀共同守护的“有价之宝”。
一个自贸片区,地跨京冀两地——2019年8月31日,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挂牌成立,是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域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京冀携手试制度,共同育产业,将创新“试验田”打造成高端高新项目聚集的“高产田”。
区域协同立法破局——2020年1月,京津冀三省市人大率先从机动车污染防治上破题,分别在各自人代会上通过了同一文本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京津冀首部全面协同法规诞生,将三地机动车污染联防联治纳入法治化轨道。
永定河流动起来了——2021年9月27日,永定河865公里治理河道全线贯通,时隔25年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这条河,成为京津冀区域近十年来首条通过跨区域协同治理实现通水的河流。
敢闯敢试的京津冀,活力迸发的京津冀,积蓄动能的京津冀,充满希望的京津冀!
从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开始,京津冀不断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释放“协同动能”,让创新奔涌,让创造激荡。
今天,本报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特别报道”特刊,将目光锁定十年中的十个“突破”,用这个独特视角,记录协同十年的坚实履痕,记录我们共同走过的历程。
文/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