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 张伟亚
编者按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而重大的命题。4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和雄安新区坚决扛起白洋淀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协同推进补水、治污、防洪,成效显著。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提升,淀区整体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2020年的Ⅳ类,淀心区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按照更高的目标要求,今年起,全省各级各相关部门将聚焦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扎实推进白洋淀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即日起,本报推出《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系列报道,多层次、多角度报道新区各相关部门以更大力度、更强的决心推动白洋淀“华北明珠”重现光彩,不断提升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创造良好环境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初秋的白洋淀天蓝水碧,芦苇摇翠。8月15日,安新县地方海事处副处长田鹏带队在端村镇渡口执法,主要检查淀中船舶是否配备了油污水和垃圾收集储存设备。
“根据要求,须配备吸油毡、围油栏、垃圾桶等设施,防止机器漏油,有效收集油污水、船舶垃圾,禁止直排入淀。”田鹏说,《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实施后,他们执法更加严格了。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其权威在于执行。
今年以来,省有关部门和雄安新区以该条例为依托,牢记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历史重任,进一步加大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从白洋淀水域到淀区生产、生活排放监管,全面亮剑出击,为新区铸就蓝绿本底打下坚实基础。
依法严惩
违法排放将付出更大代价
安新县北曲堤志远冷库是该县为数不多仍在生产的涉水企业。
“你看我这冷凝蒸发器里面,一点水垢附着物都没有,说明咱这水质没问题。”8月17日,该冷库负责人王志远和前去例行检查的安新县生态环境分局执法人员交流着。
该冷库2009年投产,以前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厂子外面的大坑里,一些杂草树叶腐烂其中,造成水体变质。新区设立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不符合条件的涉水企业被关停并转。特别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实施后,对企业排放进一步刚性约束。
“现在违法排放成本很高,动则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罚款承受不起不说,闹不好还要受刑罚。”王志远说,他们下决心投入70多万元提标改造冷库,更新污水处理设施。“如今排放水的水质完全能够达到白洋淀最严标准,你看化学需氧量每升在20毫克以内,氨氮每升在1.0毫克以下。”王志远指着一排监测设备上显示的数据说。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军称,当前,重点围绕白洋淀流域重点涉水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站、入河入淀排污口等重点涉水环境点位,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对无证排污、污染防治设施缺失、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以及利用渗井、渗坑排放水污染物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处重罚。
根据《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许可排放浓度、许可排放量排放污染物,或者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除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以外,还应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对整改不到位继续违规生产、违法排污的企业,将及时启动按日计罚,这将进一步增强对企业违法的震慑力。下一步,违法案件的查办将更加严格而有法可依。”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支队长盛立新表示,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坚持科学执法、精准执法、依法执法,组织三县分局聚焦污水处理厂(站)、涉水排放重点行业企业、入淀河流两岸、有水坑塘周边,利用科技监管手段、无人机飞检等方式,逐一开展体验式执法检查。对检查发现无证排污、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超标排放、私设暗管、监测数据造假、未建立和落实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责令立即停止排污,依法严惩。同时,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充分运用行政处罚、行政命令,联合司法机关采取行政、刑事处罚等手段,依法严厉打击。
今年以来,雄安新区依法查处固废、危废案件7件,建设项目案件4件,其他案件4件,涉嫌污染犯罪1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6件,罚款130万元。
远程执法
让违法排放无处遁形
通过一套远程执法系统,可以清楚地查看几十公里外的雄县龙湾镇污水处理厂的采样仪工作情况。
“我们通过远程控制抽查采样仪器,定时留取企业排水水样,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企业超标排放情况,保留证据。”新区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袁龙山表示,河北省污染源废水远程执法抽查系统为远程执法提供了支撑。一般从零时开始设置,每两个小时取样一次,只有第三方才能打开取走进行化验。
采取远程执法的“零点行动”,拓展了环境执法手段,增强了环境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降低执法成本,有效破解执法现场取证难、抓现行难等问题,提高了非现场执法效能。
在今年3月、6月两次季度重点“零点行动”中,雄安新区分别对雄县污水处理厂、龙湾镇污水处理厂、容城县污水处理厂、大发纸业有限公司、安新县污水处理厂、安新县三台镇污水处理厂等6家涉水企业进行了远程执法抽查,实现了远程执法每季抽查全覆盖。
不定期突击开展“零点行动”,加大对在线数据频繁出现异常的企业和在线设施故障率高的企业抽查频次。对于抽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现场核查,依法依规查处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目前,新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涉水企业已经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在安新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增加了智能化控制系统,新建了9组超滤膜组架车间,根据进水量和水质情况,启用不同组架的超滤膜设备。
“我们还有精准加药系统、光伏发电等,你看我们监测设备显示的数据,总氮的数值基本在10毫克/升以下,但接近10个点,我就发慌,必须严格控制。”8月13日,安新县污水处理厂厂长董振中熟练地介绍着厂内配备的各种高标准设备。
“在线监测设备可以第一时间提供问题的线索,而通过远程执法,则可以快速锁定违法证据,两者结合起来,执法更有效率。”袁龙山称,他们还充分利用电量核查、分表计电等手段,组织有针对性的核查,及时发现“散乱污”企业及工业企业违法违规问题线索,组织依法依规查处整治。
坚持差异化执法监管。对于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的企业,主要采取在线监控、分表计电、远程执法、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开展监督执法,对于举报投诉、来信来访反映的污染问题,以及“非现场”监控设施推送的问题线索,第一时间现场调查处理。对偷排偷放、恶意排污、监测数据造假,以及侵害群众健康、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污染环境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查处。
扛起责任
不让一滴污水入淀
“管理部门对我们这种自备用船管得严,也正在推行清洁能源改造,明年底要全部完成。”安新县安新镇郭里口村的车向飞说。遇到有事外出,车向飞都会把快艇擦拭得干干净净。
据了解,淀区内纳入安新县海事部门登记的营运机动船舶共计582艘,2020年3月21日完成景区营运船舶的清洁能源改造提升任务。目前,按照省、新区要求,有关部门正在对客渡用船及淀区百姓生产生活自备用船进行清洁能源改造提升。
“过去燃油船舶是白洋淀的主要运输工具,另外还有看上去很拉风的摩托艇在水面纵横,油污滴漏在水面,容易给白洋淀水体造成污染。”安新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峰表示,在新区重拳出击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特别是条例出台后,执法力度更大。
细分工强监管,各司其职,切实将属地主体责任扛在肩,才是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淀的制胜法宝。
“条例明晰了各级工作任务,要求起草分工落实方案,细化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负责或者牵头的省有关部门,列明主要配合的省有关部门,同时压实白洋淀流域市、县政府和雄安新区管委会属地主体责任。”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强监管,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白洋淀85%水面在安新县,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严厉整治燃油船舶污染打击船舶非法营运的通告》《安新县取缔摩托艇非法航行暨船舶非法营运非法载客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严禁新增燃油船舶,停止新增燃油船舶审批,倡导清洁能源船舶使用。
“严禁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向水体倾倒、排放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违法者将付出更沉重的代价。”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贾见勇表示,相关市县、单位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对出现的违法行为予以重拳打击,还要注重常态化巡查和多频次专项检查,夯实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不留执法的任何死角。
压实排污企业主体责任,是扎牢污染的“第一道防线”。今年起,新区强化在线监控数据超标(异常)核实查处,严格审查企业反馈信息,压实运营单位监督管理责任,严格生态环境信息监控和执法部门的审核及执法监管责任,对查实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固定违法证据,依法依规快查快办。
安新县围绕烧车淀、光淀张庄、圈头、采蒲台等8个国考点位进行常态化巡查,对尾水导排工程、私设排污口、藕田退水、淀边村垃圾污水入淀等问题开展日常执法检查。
“新区上下正在用智慧和汗水打造体现价值、增强吸引力的生态环境,全力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之城,全力托起‘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追梦之城。”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