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智 通讯员王猛)从环保部11月21日在文安县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散乱污”企业整治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阶段总结现场会上获悉,“2+26”城市今年以来排查出的6.2万家涉气“散乱污”企业,目前已全部实现分类处置。
“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确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主要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以及太原、阳泉、济南、淄博、郑州、安阳、新乡等市。
今年4月起,5600名一线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散乱污”企业整治是强化督查重点内容之一。
为持续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在环保领域首次采用压茬轮换强化督查制度。督查发现的问题当天向当地政府移交,督促地方建立台账依法查处,逐一整改销号,确保件件有落实。
目前,“2+26”城市300多万户已完成电代煤、气代煤,替代散煤1000多万吨;淘汰燃煤小锅炉4.4万台,淘汰小煤炉等散煤燃烧设施10万多个,许多地方基本实现“清零”。
同时,环保部与“2+26”城市逐一对接,完成了各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应急减排主体总数由去年的9000多家增加到今年的近5万家,基本做到了涉气企业全覆盖。
“2+26”城市在今年一季度PM2.5同比上升12.5%的严峻形势下,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全面扭转。4月1日至11月15日,“2+26”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6.5%。10月1日至11月15日,“2+26”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5.8%。其中,石家庄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41.7%,在“2+26”城市中降幅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