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省厅动态

转变理念 创新手段 严督细察 真帮实扶

—宣化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监察坚持“三有一强”

发布日期:2021-08-17 18:20 信息来源:第二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按照7月9日李晋宇厅长在全省环境监察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要求,针对宣化区上半年空气质量不升反降的突出问题,第二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于7月29日进驻宣化区,按照“三有一强”(有精度、有深度、有力度、强效果)的工作思路,开展为期10天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帮扶式专项监察。本次专项监察,着力在转变理念、创新手段、严督细察、真帮实扶上下功夫,以实实在在的监察效果,力促宣化区坚决打好“翻身仗”。

一、转变理念,科学监察,聚焦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宣化区是老工业基地,钢铁等传统产业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较大。本次监察提高站位、放宽眼界,打破惯性,对宣化区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深入剖析,由察问题向察结构拓展。监察发现,宣化区结构调整举步维艰。2018-2020年,钢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6%、15.4%、12.7%,粗钢产量分别为600.5、605.7、609.6万吨。与2018年相比,2020年钢铁行业排放污染物总量占全区比重,除二氧化硫大幅下降外,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占67.46%、72.47%,分别增加2.54和3.64个百分点,并随之伴生大量无组织排放、道路扬尘、重型柴油货车尾气等污染。“一钢独大”“尾大不掉”问题尚未得到明显改变。

二、拓宽思路,深度监察,聚焦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有的企业被多次检查,有的问题长期存在,有的行为屡禁不止。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偏弱,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甚至走形式、作样子。本次监察注重聚焦部门履职情况,从监管执法层面深入挖掘问题原因。针对工业企业料堆场普遍整治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对工信部门5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应知应会业务及法规知识测试”,暴露出基层监管执法人员业务基础不扎实,依法监管意识不强,缺乏行业标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基本常识。监察还发现综合执法改革中,有的部门只给基层压任务,不对基层作指导,不培训、不调度、不检查、不考核,乡镇街道难以胜任并实施有效监管。本次监察发现的失职失察、履职不到位问题79个,占交办问题总数的66.3%。

三、科技支撑,靶向监察,聚焦发掘企业“隐匿问题”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本次监察注重强化科技支撑,首次聘用第三方公司参与,察前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制定方案;察中监测走航导引,锁定污染源头;后续顺藤摸瓜,人工现场核查,无人机配合巡查,发现隐藏瞒报问题。监察期间,扬尘监测走航导引到宣钢附近时,PM10数值骤然飙升至105μg/m3,监察组迅速派人现场核查,调用无人机俯视航拍,发现宣钢公司9个大型料场均未按要求设置封闭料棚露天堆存;其余3个料堆场,一个符合棚化要求,另外两个未完全封闭。露天堆存物料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铁精矿、煤粉等物料15万余吨。宣钢公司和工信部门提供材料显示宣钢仅有料堆场6个,瞒报6个。针对扬尘突出问题,深入查、查深入,发现宣化区在建工地35家,有20家安装82个视频监控并接入视频监控平台,只有35个能使用,且视频监控平台无制度、无记录、无值守、无应用,形同虚设;有21家未严格按照《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技术规范》要求,规范设置足够数量的扬尘在线监测设备。

四、及时交办,严督速改,强化提升监察效果

做好监察工作,精准发现问题是基础,严格督导、科学指导,引起当地重视,使问题彻底整改解决是关键。本次监察对日常发现问题,当日发现当日交办;对严重污染问题,下达督办,提出追责问责建议;对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创新交办方式,制作PPT,于结束当日向宣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播放通报,以形象、直观、震撼的视频影像效果,现场交办。监察期间,共向宣化区政府交办问题119个,督办5个。

严肃、科学、严谨、细致的监察,引起宣化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发现的问题之多、问题之普遍,特别是部门履职当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让各部门领导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鞭策。8月13日,区委、区政府紧急召开《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省大气污染专项监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会》,对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办”,加强监督问效,压实部门责任,推进齐抓共管,举全区之力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8月16日,6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PM2.5年均浓度39μg/m3,较监察进驻前下降1微克,监察效果立竿见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厅动态

按照7月9日李晋宇厅长在全省环境监察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要求,针对宣化区上半年空气质量不升反降的突出问题,第二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于7月29日进驻宣化区,按照“三有一强”(有精度、有深度、有力度、强效果)的工作思路,开展为期10天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帮扶式专项监察。本次专项监察,着力在转变理念、创新手段、严督细察、真帮实扶上下功夫,以实实在在的监察效果,力促宣化区坚决打好“翻身仗”。

一、转变理念,科学监察,聚焦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宣化区是老工业基地,钢铁等传统产业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较大。本次监察提高站位、放宽眼界,打破惯性,对宣化区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深入剖析,由察问题向察结构拓展。监察发现,宣化区结构调整举步维艰。2018-2020年,钢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6%、15.4%、12.7%,粗钢产量分别为600.5、605.7、609.6万吨。与2018年相比,2020年钢铁行业排放污染物总量占全区比重,除二氧化硫大幅下降外,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占67.46%、72.47%,分别增加2.54和3.64个百分点,并随之伴生大量无组织排放、道路扬尘、重型柴油货车尾气等污染。“一钢独大”“尾大不掉”问题尚未得到明显改变。

二、拓宽思路,深度监察,聚焦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有的企业被多次检查,有的问题长期存在,有的行为屡禁不止。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偏弱,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甚至走形式、作样子。本次监察注重聚焦部门履职情况,从监管执法层面深入挖掘问题原因。针对工业企业料堆场普遍整治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对工信部门5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应知应会业务及法规知识测试”,暴露出基层监管执法人员业务基础不扎实,依法监管意识不强,缺乏行业标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基本常识。监察还发现综合执法改革中,有的部门只给基层压任务,不对基层作指导,不培训、不调度、不检查、不考核,乡镇街道难以胜任并实施有效监管。本次监察发现的失职失察、履职不到位问题79个,占交办问题总数的66.3%。

三、科技支撑,靶向监察,聚焦发掘企业“隐匿问题”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本次监察注重强化科技支撑,首次聘用第三方公司参与,察前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制定方案;察中监测走航导引,锁定污染源头;后续顺藤摸瓜,人工现场核查,无人机配合巡查,发现隐藏瞒报问题。监察期间,扬尘监测走航导引到宣钢附近时,PM10数值骤然飙升至105μg/m3,监察组迅速派人现场核查,调用无人机俯视航拍,发现宣钢公司9个大型料场均未按要求设置封闭料棚露天堆存;其余3个料堆场,一个符合棚化要求,另外两个未完全封闭。露天堆存物料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铁精矿、煤粉等物料15万余吨。宣钢公司和工信部门提供材料显示宣钢仅有料堆场6个,瞒报6个。针对扬尘突出问题,深入查、查深入,发现宣化区在建工地35家,有20家安装82个视频监控并接入视频监控平台,只有35个能使用,且视频监控平台无制度、无记录、无值守、无应用,形同虚设;有21家未严格按照《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技术规范》要求,规范设置足够数量的扬尘在线监测设备。

四、及时交办,严督速改,强化提升监察效果

做好监察工作,精准发现问题是基础,严格督导、科学指导,引起当地重视,使问题彻底整改解决是关键。本次监察对日常发现问题,当日发现当日交办;对严重污染问题,下达督办,提出追责问责建议;对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创新交办方式,制作PPT,于结束当日向宣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播放通报,以形象、直观、震撼的视频影像效果,现场交办。监察期间,共向宣化区政府交办问题119个,督办5个。

严肃、科学、严谨、细致的监察,引起宣化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发现的问题之多、问题之普遍,特别是部门履职当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让各部门领导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鞭策。8月13日,区委、区政府紧急召开《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省大气污染专项监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会》,对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办”,加强监督问效,压实部门责任,推进齐抓共管,举全区之力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8月16日,6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PM2.5年均浓度39μg/m3,较监察进驻前下降1微克,监察效果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