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省厅动态

我省召开2014年全省环境保护暨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2014-02-28 15:38 信息来源: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227日,全省环境保护暨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总结了2013年全省环保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国鹰做重要讲话,省环保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智明主持会议。

  陈国鹰在讲话中指出,2013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繁重工作,全省环保系统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团结一致,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我省环保事业呈现了大发展的难得势头,取得了新成绩,迈出了新步伐。这些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是广大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

  陈国鹰强调,2014年环保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环境保护大变革、大发展中,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勇于突破,努力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具体来说,2014年环保工作,就是要深刻理解和努力实现九个方面的转变:

(一)发展战略由过去简单追求GDP向实现绿色崛起、山清水秀转变。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建设全面小康、殷实富裕、山清水秀的河北,并取消了对市县GDP排名和考核,加大了生态环境的考核权重。这一重大转变,摒弃了传统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理念,指明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认识飞跃和战略优化。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战略转变的机遇,搞好顶层设计,深化环保改革,激发工作活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环境保护由过去服从经济发展向引领和优化经济发展转变。实践证明,只保护不发展,只能守住绿水青山受穷;只发展不保护,就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只有充分发挥环保“引擎”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

(三)治理重点由过去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单项、常规控制向区域协同控制、整体推进转变。一是以治理颗粒物为重点,强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今年重中之重是要抓好扬尘、烟尘、粉尘“三尘”治理,强力督导施工工地、道路运输、矿山开采、企业厂区扬尘治理,严格企业烟尘粉尘排放管理。二是以重污染河流整治为抓手,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以及未达到功能区划要求的重污染河流作为整治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湿地建设、加密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治理攻坚生态修复行动。提高断面水质考核标准,建立河流水质警戒制度,设立国控、省控和主要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红色警戒线”,对水质不达标的地区实施黄、橙、红色警戒,对整改不到位的实施建设项目流域限批。三是以划定优先保护区域和开展修复试点为突破口,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启动土壤污染状况加密调查,建立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数据库。开展垃圾、污水、危险废物等集中式污染设施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启动土壤治理与修复示范项目。四是以防范环境风险为导向,深入推进危险废物和化学品、重金属、辐射环境管理。五是以共治共享为目标,统筹抓好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污染排放由过去以浓度控制为主向浓度和总量联合控制转变。在钢铁、电力、水泥、玻璃四个行业所有企业安装污染物IC卡总量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刷卡排污,总量和浓度双控制。修订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严格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加强对持证单位日常排污情况的全过程监管。核定、公示企业的初始排污权指标,建立企业许可排污量、实际排污量、削减排污量管理台账,形成可见、可查的持证单位排污总量数据库,健全省、市、县统一、规范、有效的排污许可证管理体系。

  (五)环境管理由过去粗放型管理向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转变。以落实网格责任为重点,强力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运行,督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职到位;今年6月底前第二批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要全部建成并实现省级联网,提前谋划建设县级质控站和第二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制定《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重点河流、湖库监测断面(点位)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要抓好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营,加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严厉打击私改点位、加装设备、擅改数据、人为断电断网等弄虚作假行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加快在线监测增点扩面,年底前重点企业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借助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数据资源、扩建应用系统,建设环境要素多源感知、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环境状况形象展示的全省智能化生态环境监管平台。

  (六)监管重心由过去重末端治理、防治设施建设向全程严管、建管并重转变。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是推进环境治理的基本保障,环境执法监管是推进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要突出念好“防、管、惩”三字经,建立健全严格的环境保护全过程监管体系。一是要坚持源头严防;二是要坚持过程严管;三是要坚持后果严惩。

  (七)考核方式由过去重过程考核向质量、过程双考核转变。高度重视环保考核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建立科学的环保考核机制。在考核指标上,要严格按照省委的考核办法规定,既要突出环境质量改善,又要注重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把各项主要污染物浓度控制目标作为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在考核方式上,要逐步拓展考核评价要素,对评价各要素的质量指标逐一进行考核,计算改善率,防止以“基本达标”、“明显改善”等原则性、概念化术语替代量化评价。

  (八)工作方法由过去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向协同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合力推动转变。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国民经济生产与再生产的全过程,这就决定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必须正确处理好统一监管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一要抓好责任分解;二要建立联动机制;三要强化社会监督。

(九)管理手段由过去重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转变。环境问题单靠行政手段是难以解决的,必须运用法律、市场、技术等综合手段,打出“组合拳”,打造环境保护“升级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厅动态

 

  227日,全省环境保护暨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总结了2013年全省环保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国鹰做重要讲话,省环保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智明主持会议。

  陈国鹰在讲话中指出,2013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繁重工作,全省环保系统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团结一致,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我省环保事业呈现了大发展的难得势头,取得了新成绩,迈出了新步伐。这些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是广大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

  陈国鹰强调,2014年环保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环境保护大变革、大发展中,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勇于突破,努力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具体来说,2014年环保工作,就是要深刻理解和努力实现九个方面的转变:

(一)发展战略由过去简单追求GDP向实现绿色崛起、山清水秀转变。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建设全面小康、殷实富裕、山清水秀的河北,并取消了对市县GDP排名和考核,加大了生态环境的考核权重。这一重大转变,摒弃了传统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理念,指明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认识飞跃和战略优化。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战略转变的机遇,搞好顶层设计,深化环保改革,激发工作活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环境保护由过去服从经济发展向引领和优化经济发展转变。实践证明,只保护不发展,只能守住绿水青山受穷;只发展不保护,就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只有充分发挥环保“引擎”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

(三)治理重点由过去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单项、常规控制向区域协同控制、整体推进转变。一是以治理颗粒物为重点,强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今年重中之重是要抓好扬尘、烟尘、粉尘“三尘”治理,强力督导施工工地、道路运输、矿山开采、企业厂区扬尘治理,严格企业烟尘粉尘排放管理。二是以重污染河流整治为抓手,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以及未达到功能区划要求的重污染河流作为整治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湿地建设、加密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治理攻坚生态修复行动。提高断面水质考核标准,建立河流水质警戒制度,设立国控、省控和主要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红色警戒线”,对水质不达标的地区实施黄、橙、红色警戒,对整改不到位的实施建设项目流域限批。三是以划定优先保护区域和开展修复试点为突破口,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启动土壤污染状况加密调查,建立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数据库。开展垃圾、污水、危险废物等集中式污染设施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启动土壤治理与修复示范项目。四是以防范环境风险为导向,深入推进危险废物和化学品、重金属、辐射环境管理。五是以共治共享为目标,统筹抓好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污染排放由过去以浓度控制为主向浓度和总量联合控制转变。在钢铁、电力、水泥、玻璃四个行业所有企业安装污染物IC卡总量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刷卡排污,总量和浓度双控制。修订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严格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加强对持证单位日常排污情况的全过程监管。核定、公示企业的初始排污权指标,建立企业许可排污量、实际排污量、削减排污量管理台账,形成可见、可查的持证单位排污总量数据库,健全省、市、县统一、规范、有效的排污许可证管理体系。

  (五)环境管理由过去粗放型管理向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转变。以落实网格责任为重点,强力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运行,督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职到位;今年6月底前第二批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要全部建成并实现省级联网,提前谋划建设县级质控站和第二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制定《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重点河流、湖库监测断面(点位)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要抓好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营,加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严厉打击私改点位、加装设备、擅改数据、人为断电断网等弄虚作假行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加快在线监测增点扩面,年底前重点企业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借助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数据资源、扩建应用系统,建设环境要素多源感知、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环境状况形象展示的全省智能化生态环境监管平台。

  (六)监管重心由过去重末端治理、防治设施建设向全程严管、建管并重转变。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是推进环境治理的基本保障,环境执法监管是推进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要突出念好“防、管、惩”三字经,建立健全严格的环境保护全过程监管体系。一是要坚持源头严防;二是要坚持过程严管;三是要坚持后果严惩。

  (七)考核方式由过去重过程考核向质量、过程双考核转变。高度重视环保考核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建立科学的环保考核机制。在考核指标上,要严格按照省委的考核办法规定,既要突出环境质量改善,又要注重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把各项主要污染物浓度控制目标作为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在考核方式上,要逐步拓展考核评价要素,对评价各要素的质量指标逐一进行考核,计算改善率,防止以“基本达标”、“明显改善”等原则性、概念化术语替代量化评价。

  (八)工作方法由过去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向协同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合力推动转变。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国民经济生产与再生产的全过程,这就决定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必须正确处理好统一监管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一要抓好责任分解;二要建立联动机制;三要强化社会监督。

(九)管理手段由过去重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转变。环境问题单靠行政手段是难以解决的,必须运用法律、市场、技术等综合手段,打出“组合拳”,打造环境保护“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