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省厅动态

河北日报: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河北记忆⑤--攻坚

发布日期:2012-10-12 14:31 信息来源: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2012-10-10   来源:河北日报

 

 

    图为华北明珠白洋淀的迷人风光。随着上游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白洋淀淀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记者田瑞夫摄

□本报记者 李 巍 吴艳荣

    十年,对于自然界来说,一棵幼苗可以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而其间,必然要经历狂风骤雨、酷暑严寒的考验;

    十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一个新的发展理念,从提出、倡导到自觉践行,需要不断攻坚克难,而其间,必然要克服旧有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发展惯性的依赖,甚至经历利益取舍的阵痛。

    经济与环境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要实现这样的理想,重工业特征明显的河北,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承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人们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洁净的水,成为考验河北领导干部执政智慧的重要课题。

    而在河北节能减排、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攻坚之路上,有探索,有收获,有感悟,这些都是河北努力追求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统筹兼顾的真实印记。

(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首要的是转变唯GDP的观念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对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狂热发出过振聋发聩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这个预言在人类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屡屡应验。时间指针指向二十一世纪,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喜悦中,河北也开始体会到来自大自然的警告。

    2006年3月初,白洋淀冰面刚刚开始融化。以往这个时候,正是白洋淀渔民开始下水捕鱼的日子。而安新县圈头乡光淀村渔民张洪达却发现,冰融后的水面泛着墨绿色,臭味扑鼻,成片的死鱼漂浮在湖面上,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银光。

    张洪达和其他渔民们一道,将死鱼捞上船,开始清理水域。

    但他们很快发现,不仅白洋淀围网养殖区内的鱼大量死亡,公共水域的野生鱼也成片死亡。

    经调查,大量直接排入白洋淀的工业污水,是死鱼事件的罪魁祸首。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第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这样的警钟:必须重视现代工业带给地球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其后的这50年里,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都无法回避蕾切尔·卡逊的提问:怎么才能避免出现“寂静的春天”?

    DDT,这种顶着诺贝尔奖的学术光环的有机杀虫剂被禁止使用,成为世界环保运动兴起的标志,而河北乃至中国的环保事业,也是从张家口沙城农药厂停产DDT开始的。

    面对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停产排污企业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然而现实生活中,这却是最难采取的措施。

    2006年3月15日,保定市决定采取断水、断电等果断措施,对污染防治设施简陋、不能保证排污长期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立即关停。然而,该市领导在随后的暗访中发现,一些污染重点区域竟然毫无动静。

    直到4天之后,新市区一名主管副区长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该区环保局局长引咎辞职,两名环保局副局长被免职,大家才发现,这次是来真的了。

    2006年的白洋淀死鱼事件,拉开了河北因污染问责官员的大幕,上游工业企业的深度治理和产业革命由此开启。

    经过治理整顿,满城县204家造纸企业缩减到94家,并创新了企业排污监管模式。

    “剩下的企业实施‘一厂一管’的排污管理模式。”满城县环保局大册营环保分局局长张锁立告诉记者,这一做法彻底堵住了企业偷排漏洞,杜绝了超标排污。

    “那时候,很多上游企业甚至地方官员都认为,作为九河下梢的白洋淀,就是为了周边藏污纳垢而存在,对其‘华北之肾’的生态功能没有切身感受。”如今,在保定市环保局局长肖宝元看来,白洋淀死鱼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思想上对环保理解得不到位,对科学发展观认识得不深刻。

    从国际经验看,一条河流从污染治理到基本恢复生态功能,至少需要30至50年时间。白洋淀尽早恢复自净功能,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呵护。



    白洋淀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呵护,全省能耗高、污染重的环境状况也需要下“猛药”治理。

    2007年,我省能耗居全国第二位,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七位。全省万元产值能耗、废水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33%和88%。

    如果说,死鱼事件问责官员,仅仅是发生在保定的一个典型事件,那么,不摘“黑帽子”、就摘“官帽子”的“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影响更为深远。

    “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即对占全省污染负荷50%、耗能最大的30个县(市、区)以及30家重点企业,从2008年起,实施省级考核,要求在三年内必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考核为优秀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可作为提拔对象重点考虑;未完成目标的,责令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国有企业法人代表就地免职,民营企业停产整治。”

    这一考核机制,引发了全省各地领导干部的思想震动。

    “它让热衷于单纯抓经济发展的政府和企业的‘一把手’深刻认识到,GDP不再是决定他们升迁任免的唯一指标,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武义青说。

    “我们的厂子关了,这么多职工到哪里吃饭?”

    “这家企业是县里的财政支柱,不让干了,县里的干部喝西北风去?”

    ……

    “过去,当环境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出现矛盾时,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一些地方由于片面强调环保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导致出现了环保为发展让路、环保执法不严等问题。”省环保厅厅长姬振海说:“‘双三十’工程的实施,纠正了这种错误理念,是一次深度的思想洗礼。”

    治理纺织废水污染,曾是高阳县的老大难。如今,他们不再为此发愁了。

    7月25日,记者走进高阳县污水处理厂。在这里,气味刺鼻的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这在国内县级污水处理厂中并不多见。

    而投资建设这家污水处理厂的竟是高阳县一家生产棉纱的民营企业。

    甘愿出资5亿元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全县所有纺织企业排放的污水,很多人对河北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做出的这一举动感到不理解。而今,经历过一轮又一轮近乎严苛的节能减排攻坚战后,高阳所有的纺织企业老板都对王超当年的举动心生感激。

    这座经过扩建、日处理能力达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实际日处理污水在12万吨左右。富余出来的处理能力,为全县纺织产业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双三十”工程让抓经济的行家里手,也成了环保专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把环保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到2010年底,全省“双三十”单位全部完成了三年承诺目标,对全省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经环保部核定,201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我省节能降耗目标也如期实现。

    “十二五”期间,我省继续实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考核的单位数量则增加了一倍。

    生态学者利奥波德说:“人们不断地回到起点,以重新开始寻找那些永恒的价值观。”

    追求绿色发展,我们比发达国家晚走了很多年,但未必比他们后到,只要我们选对方向,只要我们已在路上。

(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最大的核心是有形的经济利益与无形的公众利益间的博弈,最难的问题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



    蠡县皮毛闻名中外,赵县淀粉享誉业内。

    治理水污染,却改变了这两个县的产业发展轨迹。

    2011年,蠡县最大的皮毛生产企业凌爵皮革公司停产,这意味着曾经一度辉煌,为蠡县经济赢得“南有温州、北有蠡县”美誉的皮毛业彻底退出当地的经济舞台。

    已显陈旧的“中国留史皮毛城”在落日余晖中孤单矗立在留史这个小镇上。

    曾经,这里是亚洲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如今它只能在落寞中追忆昔日的辉煌。偌大的交易大厅人去楼空。沿街门脸,或者停业,或者改换门庭做起了服装生意。

    10多年前交易大厅的人声鼎沸,早就淹没在生态环境整治的号角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留史制革户一个转鼓转一天就能纯赚1万多元,可谓日进斗金。”曾任留史镇党委书记的张俊营回忆。然而小作坊式的生产,污水肆意横流,成堆的工业垃圾被扔到野外,导致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2008年5月,蠡县县委书记田钧履新。保定市委有关领导在与他任职谈话时,交代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治污”。

    “宁可经济倒退几年,也要为未来发展留一片净土。”田钧说,皮革业可以创造一时的GDP、带来眼前的财富,可带来的严重污染,却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破坏了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蠡县的根本出路在转型,必须克服过分依赖传统产业的“怀旧”情结,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

    壮士断腕,阵痛难免。产业整治后的蠡县,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02年的全省第29位下降到2009年的第108位。

    如今的蠡县,正在爬坡过坎,加速培育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精细纺织、现代物流等产业,期冀重振旗鼓。

    2007年3月,因淀粉企业排放的废水难达标,省环保部门对赵县实施“区域限批”,要求在有关企业完成整改验收前,省、石家庄市环保部门暂停该县增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审批。

    “区域限批”如同警钟,重重敲击在赵县领导干部心上,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全县淀粉业该何去何从?

    当时,赵县共有大大小小淀粉企业49家,这些企业中,有的没有治污设施,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不能达标排放,有的甚至属于未批先建。

    赵县有“华北最大淀粉生产基地”之称,经过数年发展淀粉产业已初具规模,淀粉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但淀粉行业又是用水大户,水污染问题突出。“如果淀粉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年生产能力在2万吨以下的根本不赚钱。”这本账,他们不是没算过。然而,受利益驱动,环境成了牺牲品。

    挂牌督办、区域限批,来自省环保部门的种种措施,让赵县上上下下深刻地意识到,长期以来挣“污染钱”的老路行不通了,只有不惜一切代价治理污染,这个产业才有未来。

    “通过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我们关停了20多家淀粉企业。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全县淀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最终只能保留3家。”赵县县委书记王建海介绍。

    近年来,赵县传统的淀粉产业在环保严要求的倒逼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扩大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大部分淀粉企业已经从原来单一的淀粉生产,相继发展到液糖、麦芽糊精、山梨醇、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有效利用了资源,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传统产业获得了新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节能减排倒逼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的是为了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容不得计算一时一事的得失。



    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最大的核心是有形的经济利益与无形的公众利益间的博弈,最难的问题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维护公众利益、确保长远利益,国家部委强化执法手段,环保行动尽显凌厉之风。

    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趋势,国家环保部门态度鲜明地亮起了“红牌”。

    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成立30年来首次启动“区域限批”行政处罚措施——— 不整改现有违规项目,决不批新项目。我省的唐山市被列为4个“区域限批”行政区域之一。

    国家环保总局对唐山滦南华瑞钢铁有限公司钢铁项目等8个未批先建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的违规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已建成投产的,责令停止生产”,这意味着,“先上车”的这些项目根本没有“补票”的可能。

    当头棒喝,让唐山痛定思痛:经济总量虽占全省1/5,消耗掉的相关资源却占全省1/3。走资源型道路带来的产品低端、经营粗放、能耗物耗居高不下、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唐山遭遇“区域限批”,也给河北敲响了警钟。审视河北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我们不得不自问:要量的扩张,还是质的提高?要现实的速度,还是长远的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治理高耗能、高污染的根本途径。

    2008年,已经成为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的王义芳上任首板斧,就砍在三座“功勋炉”上。

    那一年的6月和9月,河北钢铁集团先后拆除了唐钢公司炼铁厂1座400立方米的高炉和两座450立方米的高炉。当时,这些高炉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国内同级别高炉中依然名列前茅,而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该级别高炉完全可以沿用到2010年。

    而为了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绿色钢城,河北钢铁集团毫不犹豫地让这三个贡献了多年利润,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的“功勋炉”下岗。

    拆出来的50万平方米空地怎么办?尽管厂区内寸土寸金,王义芳还是决定,这块空地不再规划建设任何工业项目,全部用于绿化美化,建成企业生态花园。

    “河北钢铁集团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基础上。”王义芳介绍,这一年,企业仅在唐钢一家子公司就投资5亿元推进节能减排,完成环保项目27项,削减烟尘排放2000吨。

    转方式、调结构,钢铁大市加快了步伐,传统产业大省拿出了行动。

    来自唐山市政府的信息,今年208个市重点项目中,服务业项目93项,占全部项目的比重45%;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项目62项,占全部工业项目的比重61.4%。今年上半年,引导全市民营企业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项目126个,转移资本达137亿元。

    来自省工信厅的信息,去年,我省列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12个行业、432家企业的主要设备拆除完毕,如期完成全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9个行业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自2009年10月份以来,我省暂停了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生产能力的核准、备案手续。凡列入国家淘汰落后标准的产能项目,严格市场准入,坚决不予审批。

    省环保厅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完成5个国家级工业园区、32个开发区、117个工业聚集区的规划环评审查,仅2009年以来省级层面否决“两高一资”项目就达138个。强化了重点区域、行业规划源头污染防治措施,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三)仅有“环保风暴”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长久、富有全局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制度的激励与约束



晨雾氤氲。7月30日早晨6时,安平县中大良村村民杜连社早早起床,拧开自来水龙头,甘甜清冽的井水喷涌而出。他先给水缸里打满水,然后开始做饭,新的一天开始了。

    中大良村在滹沱河沿岸。在杜连社的记忆中,滹沱河曾是河内有鱼虾、沿河有水鸟的一条大河。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两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倾入,河水就开始变黑变臭了。随着受污染的滹沱河水不断下渗,中大良村地下井水也开始变坏。

    “烧水时壶里结满水垢,放上两天水就变绿了。”杜连社说。

    2009年4月,政府出资为村里打了一眼深水井,杜连社终于喝上了期盼多年的干净水。同时,他发现,滹沱河的水也不像原来那么脏了。

    杜连社并不知道,身边的变化来自我省实施的生态补偿管理机制。

    子牙河是我省七大水系中污染最重的河流,“治水”成为环保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因为在上下游间,水质污染成了一本“糊涂账”,板子打不到任何人身上,导致上游向下游排污的跨界污染愈演愈烈。

    为加快改善子牙河水系水环境质量,2008年3月,我省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生态补偿政策,在子牙河水系主要河流实行跨市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并扣缴生态补偿金。第二年4月开始,在全省七大水系201个河流跨界断面实行生态补偿政策,在全国开创了全流域生态补偿的先河。

    哪里的断面超标,就扣哪里的钱!

    超标越多,扣得越狠!

    每月省财政部门按照环保部门提供的考核断面水质超标倍数和扣缴数额,直接从设区市财政扣缴,专项用于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减排工程。2008年10月,安平县第一次领到了上游330万元生态补偿金,与安国市一道,成为我省首批获得生态补偿的县(市)。

    “中大良村打深水井的资金就是来自生态补偿金。”安平县环保局副局长刘洪波告诉记者,他们利用这笔生态补偿金,为饮水困难的村庄打深水井12眼,还补助了联村供水工程中的村网改造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而在安平县上游的深泽县,火烧到了官员头上,当时分管环保的副县长被责令停止工作。

    科学规范的制度,让河流跨界污染这个极易纠缠不清的难题得到破解。

    今年年初,我省申报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获得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这是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环保类项目。

    “谁污染、谁埋单”,以经济杠杆为核心的生态补偿机制在我省实施四年来,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遏制了上游向下游排污,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推进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我省进行了多项创新。

    污染减排专项立法———

    2009年5月,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填补了污染减排专项立法的空白。《条例》明确了总量控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强化了政府的环境责任,要求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实行重点监管;将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推动污染责任保险写入《条例》;突出了“重罚”和“双罚”,单位违法排污,对负责人处以其上年收入20%至50%的罚款。

    区域禁(限)批制度化———

    2009年,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各市的生态功能区定位、区域禁止和限制建设项目类型以及环境敏感区建设项目管理要求。在具体审批工作中,我省将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鼓励类项目污染物排放实施“减一增一”,对其他类项目实施“减二增一”。

    出台最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标准———

    今年,《河北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国内钢铁行业最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标准。用最严格标准扭转最严峻形势,“标准”成了我省这个钢铁大省通过环保措施倒逼产业转型的一剂“猛药”。

    干部考核既是激励措施,又是鲜明导向———

    2008年4月,省委完善考核办法,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把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列入领导干部实绩综合考核评价量化指标,权重占1/4。这项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强化了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是全国领先的新探索。

    一系列创新举措,激励、约束我省各地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优先考虑,推动我省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生态建设,只有依靠科学严格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既得利益者的封锁和抵制。



    多年来,我们往往把每一次环保执法行动都称作“风暴”。而每一次“风暴”都跟在突发事件和被动形势后面“亡羊补牢”,“风暴”能改变的远远不如人们期待的多。

    在环保复位的过程中,“风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的强势,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中重新建立环保的权威。而相对于“风暴”,我们更需要长久、富有全局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制度建设。

    “力争6月份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7个设区市开展PM2.5监测并公布数据。”在今年4月全省第八次环境保护大会上,我省PM2.5监测与治理工作排上了日程表。

    其实,“十二五”期间,我省环境污染治理的“新面孔”还不止这一个。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由2项扩大到4项,新增氮氧化物和氨氮两项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

    “天蓝水净、地绿山青”;

    “河畅其流、水复其清”;

    “城乡绿荫环绕,道路绿树成行”;

    ……

    在2012年7月召开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成为会议的两大主题。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抓住了河北发展的‘命门之穴’。这些年来我们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环境压力仍在持续加大,我省改善水质、大气、土壤、植被、草原等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非常繁重。”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说。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我省一场新的生态环境改善攻坚战由此打响。

    8月16日,石家庄洨河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导流工程正式开工。它是石家庄市整治洨河、打造洨河碧水清流的主要工程之一,是洨河综合整治的亮点和关键工程。主河槽清淤清污整治、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滩地绿化和河道垃圾处理……工程将于明年6月13日前完工。

    在邯郸,挖掘、发挥独特优势,进一步做好“水”文章,下大力建设“四湖”、整治“五河”、提升“一淀”、实施“双引”,形成都市区4.5万亩、中心城区2.25万亩的循环水系,致力打造“四湖叠映、五河环绕、碧水萦回、绿树环抱、道路畅通、景观秀美”的北方水城。

    邢台八个专项行动剑指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将持续到年底,实现主要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比2011年下降20%以上、氨氮浓度下降20%以上,且出市口水质好于入市口。

    ……

    水环境治理、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生态环境建设、草原生态恢复,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相继开工,将共同绘就河北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美丽图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厅动态

2012-10-10   来源:河北日报

 

 

    图为华北明珠白洋淀的迷人风光。随着上游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白洋淀淀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记者田瑞夫摄

□本报记者 李 巍 吴艳荣

    十年,对于自然界来说,一棵幼苗可以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而其间,必然要经历狂风骤雨、酷暑严寒的考验;

    十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一个新的发展理念,从提出、倡导到自觉践行,需要不断攻坚克难,而其间,必然要克服旧有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发展惯性的依赖,甚至经历利益取舍的阵痛。

    经济与环境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要实现这样的理想,重工业特征明显的河北,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承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人们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洁净的水,成为考验河北领导干部执政智慧的重要课题。

    而在河北节能减排、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攻坚之路上,有探索,有收获,有感悟,这些都是河北努力追求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统筹兼顾的真实印记。

(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首要的是转变唯GDP的观念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对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狂热发出过振聋发聩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这个预言在人类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屡屡应验。时间指针指向二十一世纪,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喜悦中,河北也开始体会到来自大自然的警告。

    2006年3月初,白洋淀冰面刚刚开始融化。以往这个时候,正是白洋淀渔民开始下水捕鱼的日子。而安新县圈头乡光淀村渔民张洪达却发现,冰融后的水面泛着墨绿色,臭味扑鼻,成片的死鱼漂浮在湖面上,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银光。

    张洪达和其他渔民们一道,将死鱼捞上船,开始清理水域。

    但他们很快发现,不仅白洋淀围网养殖区内的鱼大量死亡,公共水域的野生鱼也成片死亡。

    经调查,大量直接排入白洋淀的工业污水,是死鱼事件的罪魁祸首。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第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这样的警钟:必须重视现代工业带给地球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其后的这50年里,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都无法回避蕾切尔·卡逊的提问:怎么才能避免出现“寂静的春天”?

    DDT,这种顶着诺贝尔奖的学术光环的有机杀虫剂被禁止使用,成为世界环保运动兴起的标志,而河北乃至中国的环保事业,也是从张家口沙城农药厂停产DDT开始的。

    面对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停产排污企业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然而现实生活中,这却是最难采取的措施。

    2006年3月15日,保定市决定采取断水、断电等果断措施,对污染防治设施简陋、不能保证排污长期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立即关停。然而,该市领导在随后的暗访中发现,一些污染重点区域竟然毫无动静。

    直到4天之后,新市区一名主管副区长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该区环保局局长引咎辞职,两名环保局副局长被免职,大家才发现,这次是来真的了。

    2006年的白洋淀死鱼事件,拉开了河北因污染问责官员的大幕,上游工业企业的深度治理和产业革命由此开启。

    经过治理整顿,满城县204家造纸企业缩减到94家,并创新了企业排污监管模式。

    “剩下的企业实施‘一厂一管’的排污管理模式。”满城县环保局大册营环保分局局长张锁立告诉记者,这一做法彻底堵住了企业偷排漏洞,杜绝了超标排污。

    “那时候,很多上游企业甚至地方官员都认为,作为九河下梢的白洋淀,就是为了周边藏污纳垢而存在,对其‘华北之肾’的生态功能没有切身感受。”如今,在保定市环保局局长肖宝元看来,白洋淀死鱼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思想上对环保理解得不到位,对科学发展观认识得不深刻。

    从国际经验看,一条河流从污染治理到基本恢复生态功能,至少需要30至50年时间。白洋淀尽早恢复自净功能,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呵护。



    白洋淀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呵护,全省能耗高、污染重的环境状况也需要下“猛药”治理。

    2007年,我省能耗居全国第二位,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七位。全省万元产值能耗、废水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33%和88%。

    如果说,死鱼事件问责官员,仅仅是发生在保定的一个典型事件,那么,不摘“黑帽子”、就摘“官帽子”的“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影响更为深远。

    “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即对占全省污染负荷50%、耗能最大的30个县(市、区)以及30家重点企业,从2008年起,实施省级考核,要求在三年内必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考核为优秀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可作为提拔对象重点考虑;未完成目标的,责令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国有企业法人代表就地免职,民营企业停产整治。”

    这一考核机制,引发了全省各地领导干部的思想震动。

    “它让热衷于单纯抓经济发展的政府和企业的‘一把手’深刻认识到,GDP不再是决定他们升迁任免的唯一指标,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武义青说。

    “我们的厂子关了,这么多职工到哪里吃饭?”

    “这家企业是县里的财政支柱,不让干了,县里的干部喝西北风去?”

    ……

    “过去,当环境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出现矛盾时,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一些地方由于片面强调环保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导致出现了环保为发展让路、环保执法不严等问题。”省环保厅厅长姬振海说:“‘双三十’工程的实施,纠正了这种错误理念,是一次深度的思想洗礼。”

    治理纺织废水污染,曾是高阳县的老大难。如今,他们不再为此发愁了。

    7月25日,记者走进高阳县污水处理厂。在这里,气味刺鼻的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这在国内县级污水处理厂中并不多见。

    而投资建设这家污水处理厂的竟是高阳县一家生产棉纱的民营企业。

    甘愿出资5亿元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全县所有纺织企业排放的污水,很多人对河北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做出的这一举动感到不理解。而今,经历过一轮又一轮近乎严苛的节能减排攻坚战后,高阳所有的纺织企业老板都对王超当年的举动心生感激。

    这座经过扩建、日处理能力达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实际日处理污水在12万吨左右。富余出来的处理能力,为全县纺织产业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双三十”工程让抓经济的行家里手,也成了环保专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把环保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到2010年底,全省“双三十”单位全部完成了三年承诺目标,对全省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经环保部核定,201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我省节能降耗目标也如期实现。

    “十二五”期间,我省继续实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考核的单位数量则增加了一倍。

    生态学者利奥波德说:“人们不断地回到起点,以重新开始寻找那些永恒的价值观。”

    追求绿色发展,我们比发达国家晚走了很多年,但未必比他们后到,只要我们选对方向,只要我们已在路上。

(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最大的核心是有形的经济利益与无形的公众利益间的博弈,最难的问题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



    蠡县皮毛闻名中外,赵县淀粉享誉业内。

    治理水污染,却改变了这两个县的产业发展轨迹。

    2011年,蠡县最大的皮毛生产企业凌爵皮革公司停产,这意味着曾经一度辉煌,为蠡县经济赢得“南有温州、北有蠡县”美誉的皮毛业彻底退出当地的经济舞台。

    已显陈旧的“中国留史皮毛城”在落日余晖中孤单矗立在留史这个小镇上。

    曾经,这里是亚洲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如今它只能在落寞中追忆昔日的辉煌。偌大的交易大厅人去楼空。沿街门脸,或者停业,或者改换门庭做起了服装生意。

    10多年前交易大厅的人声鼎沸,早就淹没在生态环境整治的号角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留史制革户一个转鼓转一天就能纯赚1万多元,可谓日进斗金。”曾任留史镇党委书记的张俊营回忆。然而小作坊式的生产,污水肆意横流,成堆的工业垃圾被扔到野外,导致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2008年5月,蠡县县委书记田钧履新。保定市委有关领导在与他任职谈话时,交代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治污”。

    “宁可经济倒退几年,也要为未来发展留一片净土。”田钧说,皮革业可以创造一时的GDP、带来眼前的财富,可带来的严重污染,却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破坏了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蠡县的根本出路在转型,必须克服过分依赖传统产业的“怀旧”情结,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

    壮士断腕,阵痛难免。产业整治后的蠡县,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02年的全省第29位下降到2009年的第108位。

    如今的蠡县,正在爬坡过坎,加速培育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精细纺织、现代物流等产业,期冀重振旗鼓。

    2007年3月,因淀粉企业排放的废水难达标,省环保部门对赵县实施“区域限批”,要求在有关企业完成整改验收前,省、石家庄市环保部门暂停该县增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审批。

    “区域限批”如同警钟,重重敲击在赵县领导干部心上,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全县淀粉业该何去何从?

    当时,赵县共有大大小小淀粉企业49家,这些企业中,有的没有治污设施,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不能达标排放,有的甚至属于未批先建。

    赵县有“华北最大淀粉生产基地”之称,经过数年发展淀粉产业已初具规模,淀粉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但淀粉行业又是用水大户,水污染问题突出。“如果淀粉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年生产能力在2万吨以下的根本不赚钱。”这本账,他们不是没算过。然而,受利益驱动,环境成了牺牲品。

    挂牌督办、区域限批,来自省环保部门的种种措施,让赵县上上下下深刻地意识到,长期以来挣“污染钱”的老路行不通了,只有不惜一切代价治理污染,这个产业才有未来。

    “通过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我们关停了20多家淀粉企业。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全县淀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最终只能保留3家。”赵县县委书记王建海介绍。

    近年来,赵县传统的淀粉产业在环保严要求的倒逼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扩大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大部分淀粉企业已经从原来单一的淀粉生产,相继发展到液糖、麦芽糊精、山梨醇、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有效利用了资源,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传统产业获得了新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节能减排倒逼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的是为了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容不得计算一时一事的得失。



    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最大的核心是有形的经济利益与无形的公众利益间的博弈,最难的问题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维护公众利益、确保长远利益,国家部委强化执法手段,环保行动尽显凌厉之风。

    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趋势,国家环保部门态度鲜明地亮起了“红牌”。

    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成立30年来首次启动“区域限批”行政处罚措施——— 不整改现有违规项目,决不批新项目。我省的唐山市被列为4个“区域限批”行政区域之一。

    国家环保总局对唐山滦南华瑞钢铁有限公司钢铁项目等8个未批先建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的违规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已建成投产的,责令停止生产”,这意味着,“先上车”的这些项目根本没有“补票”的可能。

    当头棒喝,让唐山痛定思痛:经济总量虽占全省1/5,消耗掉的相关资源却占全省1/3。走资源型道路带来的产品低端、经营粗放、能耗物耗居高不下、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唐山遭遇“区域限批”,也给河北敲响了警钟。审视河北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我们不得不自问:要量的扩张,还是质的提高?要现实的速度,还是长远的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治理高耗能、高污染的根本途径。

    2008年,已经成为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的王义芳上任首板斧,就砍在三座“功勋炉”上。

    那一年的6月和9月,河北钢铁集团先后拆除了唐钢公司炼铁厂1座400立方米的高炉和两座450立方米的高炉。当时,这些高炉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国内同级别高炉中依然名列前茅,而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该级别高炉完全可以沿用到2010年。

    而为了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绿色钢城,河北钢铁集团毫不犹豫地让这三个贡献了多年利润,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的“功勋炉”下岗。

    拆出来的50万平方米空地怎么办?尽管厂区内寸土寸金,王义芳还是决定,这块空地不再规划建设任何工业项目,全部用于绿化美化,建成企业生态花园。

    “河北钢铁集团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基础上。”王义芳介绍,这一年,企业仅在唐钢一家子公司就投资5亿元推进节能减排,完成环保项目27项,削减烟尘排放2000吨。

    转方式、调结构,钢铁大市加快了步伐,传统产业大省拿出了行动。

    来自唐山市政府的信息,今年208个市重点项目中,服务业项目93项,占全部项目的比重45%;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项目62项,占全部工业项目的比重61.4%。今年上半年,引导全市民营企业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项目126个,转移资本达137亿元。

    来自省工信厅的信息,去年,我省列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12个行业、432家企业的主要设备拆除完毕,如期完成全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9个行业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自2009年10月份以来,我省暂停了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生产能力的核准、备案手续。凡列入国家淘汰落后标准的产能项目,严格市场准入,坚决不予审批。

    省环保厅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完成5个国家级工业园区、32个开发区、117个工业聚集区的规划环评审查,仅2009年以来省级层面否决“两高一资”项目就达138个。强化了重点区域、行业规划源头污染防治措施,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三)仅有“环保风暴”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长久、富有全局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制度的激励与约束



晨雾氤氲。7月30日早晨6时,安平县中大良村村民杜连社早早起床,拧开自来水龙头,甘甜清冽的井水喷涌而出。他先给水缸里打满水,然后开始做饭,新的一天开始了。

    中大良村在滹沱河沿岸。在杜连社的记忆中,滹沱河曾是河内有鱼虾、沿河有水鸟的一条大河。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两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倾入,河水就开始变黑变臭了。随着受污染的滹沱河水不断下渗,中大良村地下井水也开始变坏。

    “烧水时壶里结满水垢,放上两天水就变绿了。”杜连社说。

    2009年4月,政府出资为村里打了一眼深水井,杜连社终于喝上了期盼多年的干净水。同时,他发现,滹沱河的水也不像原来那么脏了。

    杜连社并不知道,身边的变化来自我省实施的生态补偿管理机制。

    子牙河是我省七大水系中污染最重的河流,“治水”成为环保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因为在上下游间,水质污染成了一本“糊涂账”,板子打不到任何人身上,导致上游向下游排污的跨界污染愈演愈烈。

    为加快改善子牙河水系水环境质量,2008年3月,我省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生态补偿政策,在子牙河水系主要河流实行跨市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并扣缴生态补偿金。第二年4月开始,在全省七大水系201个河流跨界断面实行生态补偿政策,在全国开创了全流域生态补偿的先河。

    哪里的断面超标,就扣哪里的钱!

    超标越多,扣得越狠!

    每月省财政部门按照环保部门提供的考核断面水质超标倍数和扣缴数额,直接从设区市财政扣缴,专项用于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减排工程。2008年10月,安平县第一次领到了上游330万元生态补偿金,与安国市一道,成为我省首批获得生态补偿的县(市)。

    “中大良村打深水井的资金就是来自生态补偿金。”安平县环保局副局长刘洪波告诉记者,他们利用这笔生态补偿金,为饮水困难的村庄打深水井12眼,还补助了联村供水工程中的村网改造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而在安平县上游的深泽县,火烧到了官员头上,当时分管环保的副县长被责令停止工作。

    科学规范的制度,让河流跨界污染这个极易纠缠不清的难题得到破解。

    今年年初,我省申报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获得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这是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环保类项目。

    “谁污染、谁埋单”,以经济杠杆为核心的生态补偿机制在我省实施四年来,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遏制了上游向下游排污,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推进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我省进行了多项创新。

    污染减排专项立法———

    2009年5月,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填补了污染减排专项立法的空白。《条例》明确了总量控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强化了政府的环境责任,要求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实行重点监管;将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推动污染责任保险写入《条例》;突出了“重罚”和“双罚”,单位违法排污,对负责人处以其上年收入20%至50%的罚款。

    区域禁(限)批制度化———

    2009年,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各市的生态功能区定位、区域禁止和限制建设项目类型以及环境敏感区建设项目管理要求。在具体审批工作中,我省将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鼓励类项目污染物排放实施“减一增一”,对其他类项目实施“减二增一”。

    出台最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标准———

    今年,《河北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国内钢铁行业最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标准。用最严格标准扭转最严峻形势,“标准”成了我省这个钢铁大省通过环保措施倒逼产业转型的一剂“猛药”。

    干部考核既是激励措施,又是鲜明导向———

    2008年4月,省委完善考核办法,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把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列入领导干部实绩综合考核评价量化指标,权重占1/4。这项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强化了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是全国领先的新探索。

    一系列创新举措,激励、约束我省各地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优先考虑,推动我省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生态建设,只有依靠科学严格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既得利益者的封锁和抵制。



    多年来,我们往往把每一次环保执法行动都称作“风暴”。而每一次“风暴”都跟在突发事件和被动形势后面“亡羊补牢”,“风暴”能改变的远远不如人们期待的多。

    在环保复位的过程中,“风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的强势,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中重新建立环保的权威。而相对于“风暴”,我们更需要长久、富有全局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制度建设。

    “力争6月份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7个设区市开展PM2.5监测并公布数据。”在今年4月全省第八次环境保护大会上,我省PM2.5监测与治理工作排上了日程表。

    其实,“十二五”期间,我省环境污染治理的“新面孔”还不止这一个。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由2项扩大到4项,新增氮氧化物和氨氮两项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

    “天蓝水净、地绿山青”;

    “河畅其流、水复其清”;

    “城乡绿荫环绕,道路绿树成行”;

    ……

    在2012年7月召开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成为会议的两大主题。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抓住了河北发展的‘命门之穴’。这些年来我们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环境压力仍在持续加大,我省改善水质、大气、土壤、植被、草原等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非常繁重。”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说。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我省一场新的生态环境改善攻坚战由此打响。

    8月16日,石家庄洨河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导流工程正式开工。它是石家庄市整治洨河、打造洨河碧水清流的主要工程之一,是洨河综合整治的亮点和关键工程。主河槽清淤清污整治、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滩地绿化和河道垃圾处理……工程将于明年6月13日前完工。

    在邯郸,挖掘、发挥独特优势,进一步做好“水”文章,下大力建设“四湖”、整治“五河”、提升“一淀”、实施“双引”,形成都市区4.5万亩、中心城区2.25万亩的循环水系,致力打造“四湖叠映、五河环绕、碧水萦回、绿树环抱、道路畅通、景观秀美”的北方水城。

    邢台八个专项行动剑指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将持续到年底,实现主要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比2011年下降20%以上、氨氮浓度下降20%以上,且出市口水质好于入市口。

    ……

    水环境治理、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生态环境建设、草原生态恢复,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相继开工,将共同绘就河北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