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基层风采

秦皇岛6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5.7%

发布日期:2023-11-24 12:20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近日,生态环境部在秦皇岛市组织召开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工作推进会,秦皇岛市作经验交流发言。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全面开展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工作攻坚战,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反弹得到有效遏制,今年1至10月底,全市6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为3.22毫克/升,较去年同期下降35.7%,治理成效明显。

建立支流沟渠全域监管机制。秦皇岛市组织编制13条主要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总氮治理与管控方案,建立重点污染源管控清单和支流边沟清单,确定重点末端监管污染源3420个,河道支流边沟865条,增设沟渠协管员,补齐巡河护河的末端短板。

加强雨污管网管理和应急处置。颁布实施《秦皇岛市城镇排水管理办法》,实现全市城镇排水有法可依。采用内窥镜、管道机器人等科技手段,整治重点溢流点位29个,制定截污倒排应急措施,建立由生态、城管和属地政府分工协作的管网溢流排查处置工作机制,使溢流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秦皇岛市组织实施入海河流综合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以涉水企业、农业面源污染、城镇面源污染等为重点,开展“八清”专项行动,累计出动4300余人次,清理垃圾8.5万余立方米,清掏雨水井10300余座,清淤1300余立方米,排查整治各类问题2479个。

探索建立汛期精准管控机制。制定《强降雨过程陆源污染精准管控工作方案》,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精准管控机制,成立7个专项帮扶组,加强应对强降雨污染管控工作的督导帮扶,有效应对4次强降雨过程。

建立“测查改”巡查整改机制。制定《秦皇岛市旅游旺季污染源巡查方案》,盯紧“测、查、改”三个环节,坚持定人、定位、定频、定责的工作机制,构建“以测促治、管治结合”的管控体系,推动各项管控措施落实,监测点位5485个,排查整改问题680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层风采

近日,生态环境部在秦皇岛市组织召开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工作推进会,秦皇岛市作经验交流发言。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全面开展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工作攻坚战,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反弹得到有效遏制,今年1至10月底,全市6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为3.22毫克/升,较去年同期下降35.7%,治理成效明显。

建立支流沟渠全域监管机制。秦皇岛市组织编制13条主要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总氮治理与管控方案,建立重点污染源管控清单和支流边沟清单,确定重点末端监管污染源3420个,河道支流边沟865条,增设沟渠协管员,补齐巡河护河的末端短板。

加强雨污管网管理和应急处置。颁布实施《秦皇岛市城镇排水管理办法》,实现全市城镇排水有法可依。采用内窥镜、管道机器人等科技手段,整治重点溢流点位29个,制定截污倒排应急措施,建立由生态、城管和属地政府分工协作的管网溢流排查处置工作机制,使溢流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秦皇岛市组织实施入海河流综合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以涉水企业、农业面源污染、城镇面源污染等为重点,开展“八清”专项行动,累计出动4300余人次,清理垃圾8.5万余立方米,清掏雨水井10300余座,清淤1300余立方米,排查整治各类问题2479个。

探索建立汛期精准管控机制。制定《强降雨过程陆源污染精准管控工作方案》,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精准管控机制,成立7个专项帮扶组,加强应对强降雨污染管控工作的督导帮扶,有效应对4次强降雨过程。

建立“测查改”巡查整改机制。制定《秦皇岛市旅游旺季污染源巡查方案》,盯紧“测、查、改”三个环节,坚持定人、定位、定频、定责的工作机制,构建“以测促治、管治结合”的管控体系,推动各项管控措施落实,监测点位5485个,排查整改问题6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