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基层风采

廊坊市生态环境系统多措并举 激发企业绿色

发布日期:2022-09-26 10:59 信息来源:廊坊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日前,廊坊市制定了《扎实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其中,廊坊市生态环境局研究制定了《廊坊市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住经济大盘的八项措施》,旨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两手抓、两手硬”。

推动激励性绩效分级工作。廊坊市生态环境局积极组织各地主动做好相关激励政策和申报流程等方面的宣讲工作,落实“多宣传、真帮扶、促发展”要求,并参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和《重点行业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指标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中相关指标,全面排查梳理全市符合相关要求的行业企业,做到“应帮尽帮、应纳尽纳”,帮扶工业企业提升生态环境绩效等级,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经排查,廊坊市共有68家企业属于相关激励政策明确的重点行业。目前,该局正在指导企业对照《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明白卡》内容及相关激励政策要求,全面梳理自身实际情况并及时报送申报材料。

切实助力企业正常生产。对轻微环境违法实施“零罚款”,实施“三个禁用”管控措施助力企业正常生产。今年二季度至今,廊坊市未对企业采取过限产、停产、停工的处罚和管控措施,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正常施工前提下开展问题整改,全力帮助企业绿色生产、正常生产。

开展“环评服务百日攻坚”活动。对符合环评审批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主动对接发改、工信等项目主管部门,持续更新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台账,及时调度重点项目进度,全力做好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工作。目前,2022年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廊坊市的6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66个项目环评审批工作。尚未完成环评审批的1个省重点项目,正全力做好环评服务保障工作。

开展环保服务“两进三送”和企业问题“一次清·大帮扶”活动。精准对接帮扶基层和企业,助力绩效评级“升A晋B”。廊坊市建立了168家企业的“升A晋B”重点帮扶清单,组织督导包联组和专家技术人员开展远程帮扶,指导企业制定提级改造方案、修改完善评级申报材料,解答企业评级疑惑。今年以来,已有25家企业通过市级审核并报省生态环境厅审核,其中A级企业4家、B级企业13家、绩效引领型企业8家;已有26家企业通过市级审核拟报省生态环境厅审核,其中A级企业4家、B级企业19家、绩效引领型企业3家;已有108家企业报送申报材料,组织督导包联组和专家技术人员正在指导企业尽快达到相应绩效指标要求。同时,廊坊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业务技术骨干队伍,常态化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对全市污染源动态数据库中重点排污企业开展面对面指导、精准帮扶,破解企业污染治理难题,对帮扶活动中发现的环境问题不做笔录、不罚款,能立行立改的现场指导整改,不能立行立改的签订整改承诺单,限期整改。此外,对非生态环境领域的问题,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截至9月9日,廊坊市县两级共帮扶企业15063家次,共指导企业整改问题3550个。

积极争取中央、省政策支持项目和资金。廊坊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调研掌握全市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企业污染治理具体项目的筹划情况,积极指导各县(市、区)谋划的重点项目尽快达到国家政策支持的条件,争取更多中央、省专项资金投入廊坊市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今年以来,廊坊市共申报中央、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46个,总投资21.93亿元,拟申请上级资金6.82亿元。目前,中央、省已下达廊坊市生态环境治理提升资金较去年实现明显增长。

大力引导发展环保产业。廊坊市向省里推荐重点行业环保产业企业23家,作为廊坊市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开展重点扶持引导。结合廊坊市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做好政策解读宣贯。依托今年即将成立的河北环保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平台作用,助力廊坊市域内环保产业采用新技术,提质增效。配合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向廊坊银保监分局提供符合节能减排标准及等级较高环保企业的五类清单,为环保产业企业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低息信贷、工业转型升级(技改)专项资金等方面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借助国家级专业力量,提升廊坊市清审水平。梳理全市现有“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企业,及域内传统产业聚集区产业现状,厘清相关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情况,根据廊坊市产业结构和企业特点,积极对接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专家参与廊坊市清洁生产审核咨询,帮助企业解决清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助力企业“减污、降碳、提质、增效”。

推进排污权政府储备和交易改革。廊坊市作为全省首个排污权政府储备试点城市,制定印发了全省第一个排污权储备管理地方规范性文件《廊坊市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回购、回储条件的排污权指标,做到应收尽收、应储尽储,为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留足充裕的总量指标。目前累计收储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1.2万吨、化学需氧量1.7万吨、氨氮2600吨。政府储备排污权已累计为212家企业解决了建设项目所需总量指标,进一步释放了排污权政府储备红利,破解了项目建设要素制约,有力保障“十四五”时期重大建设项目顺利落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层风采

日前,廊坊市制定了《扎实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其中,廊坊市生态环境局研究制定了《廊坊市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住经济大盘的八项措施》,旨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两手抓、两手硬”。

推动激励性绩效分级工作。廊坊市生态环境局积极组织各地主动做好相关激励政策和申报流程等方面的宣讲工作,落实“多宣传、真帮扶、促发展”要求,并参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和《重点行业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指标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中相关指标,全面排查梳理全市符合相关要求的行业企业,做到“应帮尽帮、应纳尽纳”,帮扶工业企业提升生态环境绩效等级,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经排查,廊坊市共有68家企业属于相关激励政策明确的重点行业。目前,该局正在指导企业对照《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明白卡》内容及相关激励政策要求,全面梳理自身实际情况并及时报送申报材料。

切实助力企业正常生产。对轻微环境违法实施“零罚款”,实施“三个禁用”管控措施助力企业正常生产。今年二季度至今,廊坊市未对企业采取过限产、停产、停工的处罚和管控措施,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正常施工前提下开展问题整改,全力帮助企业绿色生产、正常生产。

开展“环评服务百日攻坚”活动。对符合环评审批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主动对接发改、工信等项目主管部门,持续更新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台账,及时调度重点项目进度,全力做好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工作。目前,2022年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廊坊市的6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66个项目环评审批工作。尚未完成环评审批的1个省重点项目,正全力做好环评服务保障工作。

开展环保服务“两进三送”和企业问题“一次清·大帮扶”活动。精准对接帮扶基层和企业,助力绩效评级“升A晋B”。廊坊市建立了168家企业的“升A晋B”重点帮扶清单,组织督导包联组和专家技术人员开展远程帮扶,指导企业制定提级改造方案、修改完善评级申报材料,解答企业评级疑惑。今年以来,已有25家企业通过市级审核并报省生态环境厅审核,其中A级企业4家、B级企业13家、绩效引领型企业8家;已有26家企业通过市级审核拟报省生态环境厅审核,其中A级企业4家、B级企业19家、绩效引领型企业3家;已有108家企业报送申报材料,组织督导包联组和专家技术人员正在指导企业尽快达到相应绩效指标要求。同时,廊坊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业务技术骨干队伍,常态化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对全市污染源动态数据库中重点排污企业开展面对面指导、精准帮扶,破解企业污染治理难题,对帮扶活动中发现的环境问题不做笔录、不罚款,能立行立改的现场指导整改,不能立行立改的签订整改承诺单,限期整改。此外,对非生态环境领域的问题,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截至9月9日,廊坊市县两级共帮扶企业15063家次,共指导企业整改问题3550个。

积极争取中央、省政策支持项目和资金。廊坊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调研掌握全市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企业污染治理具体项目的筹划情况,积极指导各县(市、区)谋划的重点项目尽快达到国家政策支持的条件,争取更多中央、省专项资金投入廊坊市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今年以来,廊坊市共申报中央、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46个,总投资21.93亿元,拟申请上级资金6.82亿元。目前,中央、省已下达廊坊市生态环境治理提升资金较去年实现明显增长。

大力引导发展环保产业。廊坊市向省里推荐重点行业环保产业企业23家,作为廊坊市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开展重点扶持引导。结合廊坊市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做好政策解读宣贯。依托今年即将成立的河北环保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平台作用,助力廊坊市域内环保产业采用新技术,提质增效。配合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向廊坊银保监分局提供符合节能减排标准及等级较高环保企业的五类清单,为环保产业企业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低息信贷、工业转型升级(技改)专项资金等方面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借助国家级专业力量,提升廊坊市清审水平。梳理全市现有“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企业,及域内传统产业聚集区产业现状,厘清相关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情况,根据廊坊市产业结构和企业特点,积极对接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专家参与廊坊市清洁生产审核咨询,帮助企业解决清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助力企业“减污、降碳、提质、增效”。

推进排污权政府储备和交易改革。廊坊市作为全省首个排污权政府储备试点城市,制定印发了全省第一个排污权储备管理地方规范性文件《廊坊市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回购、回储条件的排污权指标,做到应收尽收、应储尽储,为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留足充裕的总量指标。目前累计收储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1.2万吨、化学需氧量1.7万吨、氨氮2600吨。政府储备排污权已累计为212家企业解决了建设项目所需总量指标,进一步释放了排污权政府储备红利,破解了项目建设要素制约,有力保障“十四五”时期重大建设项目顺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