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基层风采

承德推进“两区”建设 构建“绿色长城”

发布日期:2022-07-04 09:46 信息来源:承德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邻京津,北倚蒙辽,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这里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支撑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

近年来,承德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水源涵养、生态支撑”两区建设政治责任,持之以恒建生态、保生态、营生态,构筑起了拱卫京津生态的“绿色长城”。

建设好生态,森林覆盖率位居华北地区首位。

清澈见底的潮河,一路流淌向前,汇集汤河、天河、白河等支流,最终流向供应北京用水的密云水库。“现在水越来越多,前几年干旱都没断流过。”62岁的承德市丰宁小坝子乡海子沟村村民赵树桂,2000年承包了周边1200亩荒山,泉眼就在他承包的山脚下。小坝子乡曾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之一,沙化面积曾高达70%多,威胁着潮白河的水源,直接影响着北京的生活用水。在沙窝里种树,在源头边护泉,承德人一干就是20多年。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承德市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承德市重点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首都水保护等157个项目,累计完成退化草地治理7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88平方公里。从昔日的茫茫荒漠,到如今的茂密林海,塞罕坝机械林场每年可固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森林湿地资源资产总价值达231.2亿元,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不断扩大“绿色版图”,今天的塞罕坝人正在谱写“二次创业”的新篇章。河北省印发推进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实施方案,深入实施林草生态价值转化工程、森林资源培育及质量提升工程、绿色产业培育壮大工程等八大工程,力争用十年时间让塞罕坝续写绿色奇迹。

从塞罕坝百万亩林海到青松岭山楂树下,从绿进沙退的小坝子到牧场草原御道口,绿色成为承德市最鲜明的底色。全市森林、湿地和草原资源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据统计,承德市有林地面积3556万亩,占京津冀地区的32%,森林覆盖率达到60.03%,位居华北地区首位。

保护好生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京津冀领先。

“两岸河滩平整了,还新建起了生态石笼护坝,稀有候鸟也回来了,我们村边的滦河可是变了个大样儿。”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山前村村民史艳波说。让他感到“变了个大样儿”的,是承德市实施“八百里滦河水质保护工程”的结果。这一工程也正是承德市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承德市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塞罕坝精神发源地,肩负着为京津冀城市群“涵养水源、生态支撑”的重大政治责任。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承德市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让天空湛蓝清新。

承德市聚焦“减煤、治企、控车、抑尘”攻坚行动,在河北省率先推行“点位长”责任制,率先淘汰实心粘土砖,大力压减钢铁、水泥产能,全力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整治,实行全域禁售禁放烟花爆竹,实现市域清洁取暖全覆盖。

2021年,承德市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六项大气主要污染物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29天,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京津冀城市前列。

——让河湖鱼翔浅底。

承德市率先建立河长制、河湖警长制、断面长责任制等制度,创新实行“一断面一策”精细化管控,大力实施滦河、潮河流域治理,投资41.8亿元,完成“三年百项重点治污工程”107项。全面实施“八百里滦河水质保护工程”和“潮河二百里净水廊道工程”,推进河道生态护岸、河流缓冲带建设等重点工程75项,完工25项。

一系列治理保护措施,让承德市水多了、水净了。全市年均自产水量28.45亿立方米,每年为京津供水22亿立方米;全市23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滦河、潮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全市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稳居河北省第一。

——让沃野生机勃勃。

承德市坚持科学管控、分类治理,全市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全部达到100%。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2个。累计修复矿山生态环境60平方公里。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百乡千村治理工程,2449个行政村实现污水管控全覆盖。

紫塞大地上,到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塞罕坝机械林场、隆化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兴隆县、滦平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经营好生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区域碳汇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森林固碳试点;与中国航天科技氢能工程研发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河北省第一个风光氢储产业协同发展项目落户丰宁……一串串前行的脚印,正是承德市经营好生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承德市充分发挥生态引力,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新路径,构建全市文旅康养体育、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大数据、特色智能制造“3+3”现代产业体系,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创新生态经营模式。创建“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组建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337个农副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绿色有机认证,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率先开展碳汇交易,“十三五”期间,承德市累计完成碳汇交易23笔、36.94万吨,累计交易额1574.8万元;2021年,实现河北省内首笔森林固碳产品交易,累计交易金额2031.8万元。

实施绿色GDP考核,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2017年,对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率先启动绿色GDP核算;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绿色GDP核算。通过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将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综合考评,不仅强化了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还促进了环保意识的养成,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天蓝,万壑鸟鸣。承德市坚持全流域生态建设、全系统生态保护、全要素价值实现,正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层风采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邻京津,北倚蒙辽,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这里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支撑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

近年来,承德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水源涵养、生态支撑”两区建设政治责任,持之以恒建生态、保生态、营生态,构筑起了拱卫京津生态的“绿色长城”。

建设好生态,森林覆盖率位居华北地区首位。

清澈见底的潮河,一路流淌向前,汇集汤河、天河、白河等支流,最终流向供应北京用水的密云水库。“现在水越来越多,前几年干旱都没断流过。”62岁的承德市丰宁小坝子乡海子沟村村民赵树桂,2000年承包了周边1200亩荒山,泉眼就在他承包的山脚下。小坝子乡曾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之一,沙化面积曾高达70%多,威胁着潮白河的水源,直接影响着北京的生活用水。在沙窝里种树,在源头边护泉,承德人一干就是20多年。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承德市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承德市重点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首都水保护等157个项目,累计完成退化草地治理7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88平方公里。从昔日的茫茫荒漠,到如今的茂密林海,塞罕坝机械林场每年可固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森林湿地资源资产总价值达231.2亿元,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不断扩大“绿色版图”,今天的塞罕坝人正在谱写“二次创业”的新篇章。河北省印发推进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实施方案,深入实施林草生态价值转化工程、森林资源培育及质量提升工程、绿色产业培育壮大工程等八大工程,力争用十年时间让塞罕坝续写绿色奇迹。

从塞罕坝百万亩林海到青松岭山楂树下,从绿进沙退的小坝子到牧场草原御道口,绿色成为承德市最鲜明的底色。全市森林、湿地和草原资源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据统计,承德市有林地面积3556万亩,占京津冀地区的32%,森林覆盖率达到60.03%,位居华北地区首位。

保护好生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京津冀领先。

“两岸河滩平整了,还新建起了生态石笼护坝,稀有候鸟也回来了,我们村边的滦河可是变了个大样儿。”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山前村村民史艳波说。让他感到“变了个大样儿”的,是承德市实施“八百里滦河水质保护工程”的结果。这一工程也正是承德市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承德市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塞罕坝精神发源地,肩负着为京津冀城市群“涵养水源、生态支撑”的重大政治责任。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承德市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让天空湛蓝清新。

承德市聚焦“减煤、治企、控车、抑尘”攻坚行动,在河北省率先推行“点位长”责任制,率先淘汰实心粘土砖,大力压减钢铁、水泥产能,全力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整治,实行全域禁售禁放烟花爆竹,实现市域清洁取暖全覆盖。

2021年,承德市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六项大气主要污染物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29天,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京津冀城市前列。

——让河湖鱼翔浅底。

承德市率先建立河长制、河湖警长制、断面长责任制等制度,创新实行“一断面一策”精细化管控,大力实施滦河、潮河流域治理,投资41.8亿元,完成“三年百项重点治污工程”107项。全面实施“八百里滦河水质保护工程”和“潮河二百里净水廊道工程”,推进河道生态护岸、河流缓冲带建设等重点工程75项,完工25项。

一系列治理保护措施,让承德市水多了、水净了。全市年均自产水量28.45亿立方米,每年为京津供水22亿立方米;全市23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滦河、潮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全市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稳居河北省第一。

——让沃野生机勃勃。

承德市坚持科学管控、分类治理,全市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全部达到100%。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2个。累计修复矿山生态环境60平方公里。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百乡千村治理工程,2449个行政村实现污水管控全覆盖。

紫塞大地上,到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塞罕坝机械林场、隆化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兴隆县、滦平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经营好生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区域碳汇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森林固碳试点;与中国航天科技氢能工程研发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河北省第一个风光氢储产业协同发展项目落户丰宁……一串串前行的脚印,正是承德市经营好生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承德市充分发挥生态引力,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新路径,构建全市文旅康养体育、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大数据、特色智能制造“3+3”现代产业体系,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创新生态经营模式。创建“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组建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337个农副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绿色有机认证,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率先开展碳汇交易,“十三五”期间,承德市累计完成碳汇交易23笔、36.94万吨,累计交易额1574.8万元;2021年,实现河北省内首笔森林固碳产品交易,累计交易金额2031.8万元。

实施绿色GDP考核,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2017年,对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率先启动绿色GDP核算;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绿色GDP核算。通过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将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综合考评,不仅强化了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还促进了环保意识的养成,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天蓝,万壑鸟鸣。承德市坚持全流域生态建设、全系统生态保护、全要素价值实现,正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