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基层风采

衡水市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指挥中心推进智慧环保

发布日期:2021-10-18 15:13 信息来源:衡水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转作风树形象讲担当促发展”活动中,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提出扎实推进“四项改革”、建设智慧环保体系的工作目标,衡水市以信息化改革为突破口,加速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创新性探索衡水智慧环保之路。

时代之问,如何做好“小地方的大文章”

2020下半年以来,通过全面摸底调研,发现在衡水市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着业务系统繁杂,各类平台林立,不同种类、不同渠道的业务数据难以联动共享的问题,仅市局层面就同时运行着20余个业务系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系统内部普遍面临着环境执法力量不足、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环境污染精准溯源难、环境监管人情干扰、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空置等一些突出问题。面对着人员、编制、资金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如何走出一条适应衡水市发展现状的环保道路,成为摆在衡水环保人面前的时代问卷。

面对时代之问,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市局与厅党组提出的信息化改革思路不谋而合,也把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系统和数据的融合,将探索与实践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作为破解以上难题的关键一招。

衡水之答,描绘科技环保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现实工作压力和改革争先的双重动因下,按照技术先行的实施策略,全力推进指挥中心的软硬件建设。2020下半年以来,衡水市局筹措资金,重组项目先后投资了400余万元,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

目前,在硬件建设上,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占地200平米,设置有300寸的作战指挥屏幕和24个操作工位,实行大屏指挥作战与人工坐席值守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各县市区配套建设了13个分指挥中心,选聘了5500余名环境监管网格员,可以实现中心与分中心之间、中心与网格员之间的实时视频指挥调度。

在软件开发上,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平台已完成对局内21个分散独立的业务系统的全面整合,基本建成了以全市162个空气监测站、261套秸秆高点摄像头、184家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313个施工工地扬尘监测、51家重点VOC企业监测、22个环境信访渠、4套移动污染源监控系统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的环境感知物联网,同时应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将相关监测信息汇总在数字地图上,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的线上管理模式。

在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上,经过反复论证,将工作中心定位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双网格合一监管体系”为抓手,以“五步闭环监管机制”为重点,以统一指挥调度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体系,为衡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贯彻科技环保理念,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跨越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敢为人先,不断摸索尝试出的改革与创新

2021年以来,在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前期开发建设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摸索与反复尝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了五项改革与创新举措。

一是创新思路,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机构改革。在生态委办工作框架下,通过整合编制,抽调相关业务人员,吸纳三方公司、运维单位人员,成立了18人的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使之成为统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司令部”。同时,全市13个县市区分别配套建设分中心,成为上传下达,直接调度网格人员工作成效的“作战室”。二是依托科技创新,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全面整合局内分散独立的业务系统,将大气、水、土、车、尘、固等相关环境监管数据通过GIS地理信息技术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的线上管理模式,统筹全市的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实现对当前环境运行状况的大数据分析。三是探索工作机制创新,建立“五步闭环监管机制”。依托开发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和“生态衡环”手机APP软件以及将空气站点指数监测、施工扬尘监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重点VOC企业监测、工业企业分表计电等业务流程纳入市县联动的指挥交办工作体系,从而实现从“实时监测”到“超标报警”到“数据分析”到“指挥调度”最后到“审核反馈”的线上管理工作机制。四是实践监管体系创新,打造“双网格合一监管体系”。为充分调动乡村等基层网格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压实属地环境监管责任,将侧重环境日常巡查工作的“乡村环境网格人员”与侧重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生态环境系统网格人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打造了以全市的5500名网格员队伍为核心,统领全市24000余名网格人员队伍的环境监管体系。五是推动监管工具创新,高标准推进市县联动的指挥调度能力建设。为保障生态环境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依托新技术、新手段,为生态环境指挥中心配备了视频通讯、高点视频监控、卫星定位、无人机互联等工具手段,确保了指挥中心能够实时与基层网格视频互联,利用技术手段统筹调度指挥上万人的网格监管队伍。

双向发力,探索实践智慧环保的衡水之路

厅党组印发的《河北省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全省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改革方向,下一步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将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在保障全省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和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两个方向持续发力。一方面,依托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前期建设成果,参照《关于建立河北省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补齐相关监测设备短板,对环境监测能力、数据整合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先行先试,为全省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总结经验;另一方面,按照《河北省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不忘初心,以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为中心,按照既定目标,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手段的提质增效,从软硬件建设上、从体制机制改革上、从科技创新应用上继续精进,最终实现“按照一张蓝图,锤炼一支队伍,打造一套机制,走出一条改革创新道路”的目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层风采

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转作风树形象讲担当促发展”活动中,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提出扎实推进“四项改革”、建设智慧环保体系的工作目标,衡水市以信息化改革为突破口,加速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创新性探索衡水智慧环保之路。

时代之问,如何做好“小地方的大文章”

2020下半年以来,通过全面摸底调研,发现在衡水市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着业务系统繁杂,各类平台林立,不同种类、不同渠道的业务数据难以联动共享的问题,仅市局层面就同时运行着20余个业务系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系统内部普遍面临着环境执法力量不足、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环境污染精准溯源难、环境监管人情干扰、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空置等一些突出问题。面对着人员、编制、资金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如何走出一条适应衡水市发展现状的环保道路,成为摆在衡水环保人面前的时代问卷。

面对时代之问,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市局与厅党组提出的信息化改革思路不谋而合,也把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系统和数据的融合,将探索与实践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作为破解以上难题的关键一招。

衡水之答,描绘科技环保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现实工作压力和改革争先的双重动因下,按照技术先行的实施策略,全力推进指挥中心的软硬件建设。2020下半年以来,衡水市局筹措资金,重组项目先后投资了400余万元,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

目前,在硬件建设上,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占地200平米,设置有300寸的作战指挥屏幕和24个操作工位,实行大屏指挥作战与人工坐席值守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各县市区配套建设了13个分指挥中心,选聘了5500余名环境监管网格员,可以实现中心与分中心之间、中心与网格员之间的实时视频指挥调度。

在软件开发上,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平台已完成对局内21个分散独立的业务系统的全面整合,基本建成了以全市162个空气监测站、261套秸秆高点摄像头、184家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313个施工工地扬尘监测、51家重点VOC企业监测、22个环境信访渠、4套移动污染源监控系统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的环境感知物联网,同时应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将相关监测信息汇总在数字地图上,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的线上管理模式。

在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上,经过反复论证,将工作中心定位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双网格合一监管体系”为抓手,以“五步闭环监管机制”为重点,以统一指挥调度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体系,为衡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贯彻科技环保理念,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跨越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敢为人先,不断摸索尝试出的改革与创新

2021年以来,在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前期开发建设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摸索与反复尝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了五项改革与创新举措。

一是创新思路,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机构改革。在生态委办工作框架下,通过整合编制,抽调相关业务人员,吸纳三方公司、运维单位人员,成立了18人的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使之成为统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司令部”。同时,全市13个县市区分别配套建设分中心,成为上传下达,直接调度网格人员工作成效的“作战室”。二是依托科技创新,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全面整合局内分散独立的业务系统,将大气、水、土、车、尘、固等相关环境监管数据通过GIS地理信息技术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的线上管理模式,统筹全市的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实现对当前环境运行状况的大数据分析。三是探索工作机制创新,建立“五步闭环监管机制”。依托开发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和“生态衡环”手机APP软件以及将空气站点指数监测、施工扬尘监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重点VOC企业监测、工业企业分表计电等业务流程纳入市县联动的指挥交办工作体系,从而实现从“实时监测”到“超标报警”到“数据分析”到“指挥调度”最后到“审核反馈”的线上管理工作机制。四是实践监管体系创新,打造“双网格合一监管体系”。为充分调动乡村等基层网格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压实属地环境监管责任,将侧重环境日常巡查工作的“乡村环境网格人员”与侧重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生态环境系统网格人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打造了以全市的5500名网格员队伍为核心,统领全市24000余名网格人员队伍的环境监管体系。五是推动监管工具创新,高标准推进市县联动的指挥调度能力建设。为保障生态环境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依托新技术、新手段,为生态环境指挥中心配备了视频通讯、高点视频监控、卫星定位、无人机互联等工具手段,确保了指挥中心能够实时与基层网格视频互联,利用技术手段统筹调度指挥上万人的网格监管队伍。

双向发力,探索实践智慧环保的衡水之路

厅党组印发的《河北省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全省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改革方向,下一步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将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在保障全省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和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两个方向持续发力。一方面,依托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前期建设成果,参照《关于建立河北省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补齐相关监测设备短板,对环境监测能力、数据整合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先行先试,为全省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总结经验;另一方面,按照《河北省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不忘初心,以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为中心,按照既定目标,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手段的提质增效,从软硬件建设上、从体制机制改革上、从科技创新应用上继续精进,最终实现“按照一张蓝图,锤炼一支队伍,打造一套机制,走出一条改革创新道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