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基层风采

科学化治霾让衡水连续两年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率、优良天增加数全省双第一

发布日期:2019-05-29 00:00 信息来源: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2017-2018年,衡水市连续两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率、空气质量优良天增加数均居全省第一。2018年,该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国第三;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改善率全省第一;生态环境部公示的全国2018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10个拟入选市(地、州、盟)名单中,衡水市排第一位。 一、打造智慧环保平台 为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衡水市建设了智慧环保平台,并融合了空气质量监测网、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监管交办系统、决策分析系统‘两网两系统’,建立24小时专人值守、限时办理等制度,及时发布气象实时数据,对相关行业进行精细管控,发现问题随时交办。 衡水市地处我省东南部,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自2013年全国实行74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以来,一直在“后十名”徘徊。 经过到治霾先进城市取经、邀请专家驻市蹲点监测解析,2017年初该市提出“科技治霾”,并搭建了“两网两系统”环保智慧平台,摘掉了全国后十的黑帽子。 打开决策分析系统,全国各地风向运动轨迹一目了然。通过模拟、分析未来三天空气质量情况和气象要素趋势,该系统可发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 空气质量监测网将该市3个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3个省控站、282个市区微型站、生态环境部在该市划定的145个热点网格、全市118个乡镇小型站集成到一张图上。站点数据不断更新,可从全国、全省角度实时分析本地空气质量,通过专家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 污染源自动监控网时刻“盯紧”全市530余家企业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特征污染物变化情况。线上实时把控环境信息,线下则及时处理现场污染。 “两网两系统”通过“互联网+环保”,实现了对全市生态环境要素实时监测、监督、巡查。打破条块界限,监管交办系统整合了各级各类环境执法资源。市生态环境、公安、住建等大气办成员单位,以及各县市区、乡镇(街)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均在其中,任务一经平台发布,执法人员手机上的“大气污染监管交办”APP即刻收到。接受任务人员要在2小时内反馈调查处理结果。 一套系统,打通了县市乡三级和行业部门环境监管责任传导“隔板”,督促了各级政府环保属地管理责任、市直有关部门环保行业管理责任、企业治污主体责任的落实。 线上“天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两网两系统”运营以来,针对PM2.5浓度较高问题,报警交办392条;针对6项污染物浓度指数超标问题,交办273条;针对VOCs浓度超标问题,交办1800余条,均及时整改反馈。 二、专家会诊,精准施治 2015年该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厂每年燃煤300-350万吨,占全市煤炭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是第一排放大户。 推动电厂再进行深度治理,衡水市聘请了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院长朱法华等专家“把脉会诊”。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专家提出,该电厂三氧化硫排放浓度相对偏高,建议治理三氧化硫,并处理烟囱的“湿烟羽”。 2018年9月,衡水电厂在全省率先按照国内最严标准,投资8000万元实施三氧化硫减排和“湿烟羽”治理工程,于当年11月底完成2号和4号机组治理任务,三氧化硫排放浓度由每立方米15毫克左右降至5毫克以下,这两台机组共用的烟囱也消除了白烟的视觉污染。 据测算,工程完成后,衡水电厂三氧化硫排放将达到国内火电行业领先水平,重污染天气中该市每平方米PM2.5浓度将降低5-25微克。 科学化治霾,加速了衡水市从源头防治大气污染的步伐。衡水市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采集、整合各类环境信息,科学分析大气污染成因。据此,专家们对该市农村散煤综合治理等22个领域提出减排管控措施,分类进行指导,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转化科技成果,改善空气质量。 污染排放总在变化,兜清每年的“家底”,可以为靶向施治、精准治霾提供数据支撑。 三、着力打造标杆企业 衡水市依托精准传送的污染源监测数据,对全市5013家涉气工业企业实行“一厂一策”精细化减排,停限产减排措施细化到每个企业、每个工序,并确定23家减排标杆企业。 差别化环境政策,激发了企业采用先进减排技术的动力,推动了企业发展,也为全市企业树立了榜样。 科学化环保助推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两年来,全市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由不足100家增至2018年底的249家。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1%,创2015年以来衡水市收入最高增幅,一般收入8个月居设区市第一位,3个月居设区市第二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层风采

2017-2018年,衡水市连续两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率、空气质量优良天增加数均居全省第一。2018年,该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国第三;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改善率全省第一;生态环境部公示的全国2018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10个拟入选市(地、州、盟)名单中,衡水市排第一位。 一、打造智慧环保平台 为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衡水市建设了智慧环保平台,并融合了空气质量监测网、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监管交办系统、决策分析系统‘两网两系统’,建立24小时专人值守、限时办理等制度,及时发布气象实时数据,对相关行业进行精细管控,发现问题随时交办。 衡水市地处我省东南部,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自2013年全国实行74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以来,一直在“后十名”徘徊。 经过到治霾先进城市取经、邀请专家驻市蹲点监测解析,2017年初该市提出“科技治霾”,并搭建了“两网两系统”环保智慧平台,摘掉了全国后十的黑帽子。 打开决策分析系统,全国各地风向运动轨迹一目了然。通过模拟、分析未来三天空气质量情况和气象要素趋势,该系统可发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 空气质量监测网将该市3个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3个省控站、282个市区微型站、生态环境部在该市划定的145个热点网格、全市118个乡镇小型站集成到一张图上。站点数据不断更新,可从全国、全省角度实时分析本地空气质量,通过专家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 污染源自动监控网时刻“盯紧”全市530余家企业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特征污染物变化情况。线上实时把控环境信息,线下则及时处理现场污染。 “两网两系统”通过“互联网+环保”,实现了对全市生态环境要素实时监测、监督、巡查。打破条块界限,监管交办系统整合了各级各类环境执法资源。市生态环境、公安、住建等大气办成员单位,以及各县市区、乡镇(街)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均在其中,任务一经平台发布,执法人员手机上的“大气污染监管交办”APP即刻收到。接受任务人员要在2小时内反馈调查处理结果。 一套系统,打通了县市乡三级和行业部门环境监管责任传导“隔板”,督促了各级政府环保属地管理责任、市直有关部门环保行业管理责任、企业治污主体责任的落实。 线上“天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两网两系统”运营以来,针对PM2.5浓度较高问题,报警交办392条;针对6项污染物浓度指数超标问题,交办273条;针对VOCs浓度超标问题,交办1800余条,均及时整改反馈。 二、专家会诊,精准施治 2015年该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厂每年燃煤300-350万吨,占全市煤炭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是第一排放大户。 推动电厂再进行深度治理,衡水市聘请了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院长朱法华等专家“把脉会诊”。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专家提出,该电厂三氧化硫排放浓度相对偏高,建议治理三氧化硫,并处理烟囱的“湿烟羽”。 2018年9月,衡水电厂在全省率先按照国内最严标准,投资8000万元实施三氧化硫减排和“湿烟羽”治理工程,于当年11月底完成2号和4号机组治理任务,三氧化硫排放浓度由每立方米15毫克左右降至5毫克以下,这两台机组共用的烟囱也消除了白烟的视觉污染。 据测算,工程完成后,衡水电厂三氧化硫排放将达到国内火电行业领先水平,重污染天气中该市每平方米PM2.5浓度将降低5-25微克。 科学化治霾,加速了衡水市从源头防治大气污染的步伐。衡水市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采集、整合各类环境信息,科学分析大气污染成因。据此,专家们对该市农村散煤综合治理等22个领域提出减排管控措施,分类进行指导,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转化科技成果,改善空气质量。 污染排放总在变化,兜清每年的“家底”,可以为靶向施治、精准治霾提供数据支撑。 三、着力打造标杆企业 衡水市依托精准传送的污染源监测数据,对全市5013家涉气工业企业实行“一厂一策”精细化减排,停限产减排措施细化到每个企业、每个工序,并确定23家减排标杆企业。 差别化环境政策,激发了企业采用先进减排技术的动力,推动了企业发展,也为全市企业树立了榜样。 科学化环保助推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两年来,全市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由不足100家增至2018年底的249家。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1%,创2015年以来衡水市收入最高增幅,一般收入8个月居设区市第一位,3个月居设区市第二位。